第八章 农业资金第一节 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 农业财政资金第三节 农业信贷资金第四节 农 户 资 金复习思考题第 一节 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一、农业资金的概念
(1)农业资金的概念。农业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个人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广义的农业资金实际上也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财物和资源的总和,并且总是以一定的货币、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形式存在。在既定的农业资金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各种资金要素的相对价格,以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组合进行生产。在所有的资金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是货币资金。在市场经济中,货币资金高流动性的特点可以使其很容易转化任何其他形式的资金,因此,货币资金成为农业资金研究的重点。
这也就导引出农业资金的狭义概念,即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人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
广义农业资金实际上已经涉及到农业管理的全过程,而目前制约农业发展最关键的资金问题是狭义农业资金的投人问题,因此在本章将主要以狭义农业资金为对象探讨农业资金的投入问题。
(2)农业资金的特殊性。农业资金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农业资金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农业资金的本质特征。农业资金除了作为资金的一般特征
(流动性、多功能性、收益性等 )以外,还包括如下的特殊性。
第一,农业资金的低收益性。农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部门在现代经济中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对农业一般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往往会低于工业或其他项目,而且由于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紧密联系,使得农业资金的投资周期较长,并且承担比其他产业项目更多的自然风险。
第二,农业资金效益的外部性。农业生产不仅创造农业产品,而且附带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农业资金投入的收益就产生了外部性。在完全市场条件中,外部性会使得农业资金的私人投入量小于社会最优水平。
第三,农业资金的政策性。在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受保护和支持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往往通过农业资金来干预农业主体的行为,以各种农业补贴、公共投资、公共服务等形式来达到国家农业发展的目的。因此,国家的农、业计划中,农业资金往往和一定的农业政策联系在一起。
2.农业资金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和资金属性的不同,可以依据农业资金的来源 (或投资主体 )、农业资金服务的对象、农业资金投人的产品性质、农业资金的流动性、农业资金使用的目的等将农业资金进行划分。
A,按农业资金的来源 (或投资主体 )进行分类
(1)农产资金。农户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主体,
也当然是农业资金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农户用于农业的资金涉及到农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几乎所有的私人农业支出。
(2)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是政府为农业发展而预算的各项农业支出,包括农业科研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等公共支出以及为支持和调控农业而发放的各种农业补贴。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直接由政府财政预算并拨付。
(3)农业信贷资金。农业信贷资金是金融机构或个人给农业生产者融资所形成的各种农业贷款。
农业信贷资金可以是用于公共投资领域,也可以是用于农业私人投资领域,或者是政策性的。但农业信贷资金的使用一般是有偿的,到期要偿还本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4)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投入的农业资金。除了农户以外,农业企业也是农业的一种经营主体,
农业企业的投资也是农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组织等也在与农业的紧密联系中成为农业资金的投资主体。
(5)国外农业资金。随着经济开放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来自国外的资本成为农业资金的一个新来源。国外农业资金一是来自国际经济组织的资金,例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二是来自政府间的援助或农业投资项目;三是国外的金融机构、
公司或个人进行的农业投资。
B,按农业资金服务的对象进行分类
(1)农业生产资金。农业生产资金主要是指直接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所需的资金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资金。具体来说,农业生产资金包括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金,
购买农药、化肥、种子、仔畜、饲料等消耗性生产资料的资金,生产过程中支付的水电费、机耕费、收割费、防疫费以及其他维护费用所需的资金,以及生产过程中支付的人工费用等。农业生产资金是农业资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农业产出影响最大的农业资金。
(2)农产品销售资金。农产品销售资金是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周转使用的流动资金或消耗的销售费用支出。具体来说,包括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收获后用于维护、存储、运输和市场交易等所需的农业资金。农产品的销售资金是农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3)农业基础设施资金。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是用于修建农业水利设施、农田改造、农村道路、
电力通讯线路及其他农业生产所需基础设施的资金。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更新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生产、销售和其他农业经营活动的基础。
(4)农业科研及推广资金。农业科研及推广资金是用于农业技术的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中间试验,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农业技术服务等所需的资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而农业科研推广资金就是保证农业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
(5)农业公共服务资金。农业公共服务资金是指用于农业公共信息、农业气象、农业教育、农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经济上的外部性,往往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私人供给不足或无效率。通过政府、集体或个人集资等方式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资金是保证农业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基本前提。
C,按农业资金投入领域的性质分类
(1)用于农业私人产品的农业资金。用于农业私人产品的农业资金是指农业投资主体投入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农产品生产的资金。由于私人产品投资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可以由经营者个人来提供,并由经营者按照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最优配置。
(2)用于农业公共产品的农业资金。用于农业公共产品的农业资金是指农业投资主体投入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农业资金。由于公共产品的特点会造成其私人供给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因此,一般用于农业公共产品的资金应当由政府提供。
对农业资金还可以有其他很多种分类方法,
只是出于对农业资金问题研究的不同角度而进行不同的划分,各有侧重。本章将主要侧重对农业财政资金、农业信贷资金和农业资金的投入问题进行探讨。
第 二 节农业财政资金一、农业财政资金的概念农业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
在内容上,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国家农业项目投入的农业资金,也包括用于农业的各种补贴、事业费等支出。从目前中国财政统计的概念来说,
农业财政资金大致包括:①支援农林生产支出;
②农林水气等部门的事业费;③农业综合开发支出;④农业基本建设支出;⑤农业科技三项费用;⑥农村救济费;⑦其他农业财政支出。
二、农业财政投资的理论依据
(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在农业生产中除了私人投资和私人产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公共产品,比如农业公共设施 (如乡村通路、水电线路、通讯设施、灌溉设施等 )和公共服务 (如公共管理、公共技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等 )都是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农业生产者的,搭便车,(freeride)行为,会造成农业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或无效率。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也应当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由政府财政投资,来生产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是一种有效的供给方式。
(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又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生产往往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农业生产的边际社会收益会大于农业生产的边际私人收益。农业生产的外部性会导致农业生产者按照私人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收益的均衡点来生产农业产品,结果造成实际的农业生产量小于社会最优的农业生产量的市场失灵。对这种市场失灵的校正就需要政府投资来弥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外部性,给农业生产者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使农业生产量达到社会有效水平。
(3)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在现代经济中,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表现为一定的弱质性,高风险与低收益并存。并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般都依赖汲取农业剩余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在工农业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下,
造成农业资本大量外流。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必须通过政府财政向农业投资,使经济利益向农业转移,为农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
在如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财政的大规模农业投资或各种农业补贴来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以提高本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原则
(1)效率原则。所谓效率原则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财政资金支出进行有效配置,使既定的资金产生最大的产出或效益。农业财政支出在本质上是政府的经济政策行为。农业财政资金支出的配置是财政部门的主观行为,监督成本较高,往往存在对财政资金使用上的低效或无效的可能性。
但应当看到,讲求效率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把效率优先看做是农业财政资金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另外,农业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合理使用总量稀缺的国家资金,
不但农业财政支出本身讲求经济效率,并且要求该资金的使用能够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投入的外部环境,提高社会资金在农业中的使用效率,
保证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公平原则。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作为政府的一项经济活动,在性质上具有供给无偿性、需求无限性的特点。为反映农村社区全体居民的利益,政府在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数量上应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利益。
为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做得更好、更公平,应建立一种良好的机制反映社区居民的真实需要,使人们有机会充分显示其真实的偏好,由公众选择他们需要的公共产品,以减少公共产品生产的浪费,避免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平。需要指出的是,
公平原则并不是要求对财政资金进行平均分配,
而是要运用财政资金对市场机制所造瘁的地域或人群上的不公平状况进行矫正,以实现真正的公平。
(3)稳定原则。稳定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本身要根据农业发展的要求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率,不能忽高忽低,从而造成农业经济增长的波动。二是要求农业财政资金成为农业经济波动的稳定器。市场机制虽然能够很好地提供经济激励、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由于农户个体经济行为的自发性和分散性以及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特性,
单靠市场的力量不能很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即便实现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调整过程。
因此,需要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适度的干预,使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收敛于政府宏观绎济目标。
通过政府财政收支变化,以实现农村充分就业,
保证农村物价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增长。
(4)持续原则。持续原则首先要求农业财政资金投入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财政资金投入区别于农户和其他社会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业财政资金支出不仅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更具有公益性、超前性的特点,它兼顾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注重投入的社会、生态效果。持续原则还要求农业财政支出要可持续。
这就要求政府资金的使用要考虑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农业增长,培养税源,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进而实现农业财政支出的持续增长。
另外,在 WTO的框架下,政府各种农业财政资金的支出还必须遵守 WTO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则和国际惯例。
四、农业财政资金的政策取向
1.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纯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生产、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投入。把农业私人产品投人和公共产品投入区分开来,反映了效率原则的要求。农业私人产品主要由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自己投入,国家只是给予引导和帮助,根据公共财政的原则,应当逐步退出竞争性的农业私人产品供给领域,把农业财政资金主要集中在农业纯公共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上,集中财力向农业公共资本性项目投资,
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
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投入的政策取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全额无偿支付纯农业公共产品的支出,主要包括农业公共设施费支付政策和农业公共事业服务费支付政策。这一部分的财政支出在长期中应当是相对稳定的。要合理确定农业公共事业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公共设施的维护费、每年新增的公共设施费和公共服务支出等,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对于纯农业公共产品的支出,
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要明确划分事权,并建立完善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地方的农业公共产品供给达到一般水平。中国目前归入农业公共性财政支出的项目大致包括下列内容。
(1)农业部门的纯事业费开支,如农业公共行政、事业部门提供的管理服务支出。这一部分与现行财政制度基本一致,即属于乡镇以上各级政府中对农业管理的行政事业费由国家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支付,对于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部分由上级政府根据转移支付的规定给予差额补偿。
(2)农业公共设施建设支出,如大型农业公共设施 (电力网络、道路、其他运输方式、市场、
港口、水利、通讯、气象等 )支出。这一部分主要是不单为一个村居民所独享的各种基础设施,
包括连接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以及公路,覆盖一个村以上的区域性农田水利设施等。
(3)农村教育支出。享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教育体系是整个国家的基础性公共产品。对于农村教育应当和城市的教育体制一样,
实现完全的社会化,而不是社区化。农村的中小学的基本建设费用和事业费应当由财政预算拨付,
不应当由农民直接负担,因为城市的居民也并不直接负担教育的各项支出。
(4)农业公共项目的研究经费和科研推广服务等支出。主要包括研究、病虫害控制、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营销和促销服务等。
2.农业调控性财政资金农业调控性财政支出是指用于农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户行为、缓冲市场冲击等农业宏观调控方面的财政支出。和其他的产业一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它体现了稳定原则。农业宏观调控性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是采用财政补贴或设立稳定基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政府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调控,政府通过运用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利用其乘数效应来影响和干预私人部门的行为,从而调动大量的经济资源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配置,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价格稳定和收入持续增长。这一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少量的资金来带动大量资金的转移。要达到这个效果,采用财政全额支付的方式是不理想的,一是国家财政资金数量有限;二是这一方式并不能改变被调控对象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所以无法带动大量经济资源的流动。而采用财政补贴却正好能达到这一目的。
另外,在市场受到外界冲击时,通过建立稳定基金来稳定市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稳定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是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体,通过发行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的方式建立投资基金,
有专门的基金管理部门对基金的使用和投资进行管理,在农业生产受到外界冲击或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时可以动用基金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或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反向干预,以达到稳定农业的目的。
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包括:①农业自然资源使用导向补贴;②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③农产品结构调整补贴;④农户生产技术引导补贴;
⑤对农业生产和购销信贷的政策性贴息;⑥区域发展援助计划等。农业稳定基金包括:①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储备基金;②国内粮食援助基金;
③农业自然灾害救济基金等。
农业调控性资金投入总量和时机应根据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农业市场扰动态势进行相机抉择。
政府应当对农业的发展情况、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结构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并对可能的波动进行预测。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网络,建立完备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预警系统,对农业生产和市场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可能的波动进行报警,从而对农业生产的扰动因素进行反向调节,以达到农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目标。
3.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是指用于对农业产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财政支出,它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是由农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农业产业的外部性和弱质性的特点要求政府通过把农业巨大的正的外部性内部化 (就这一特性而言,农业本身即是公共产品 ),来弥补这种市场失灵的不足,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达到整个社会利益的最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的外部性 (如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等 ),农业投入不仅由投入者本身受益,
而且其效益要外溢到其他地区、部门和产业等受益对象。在产权难以界定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对外溢的利益进行收费和补偿,从而降低了私人部门对农业投入的激励。如果采用农业保护性补贴来矫正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则可以使农业发展水平达到社会最优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高风险的特点,使得农业的一般盈利水平低于其他产业,这也造成农业的私人投入水平和发展水平可能低于社会发展的最优水平。这也就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来激励农业的私人投入,并提高农业,投资者的收益。
通过财政手段对农业进行支持与保护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 WTO框架中,允许政府对农业发展实施一定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对农民的一部分直接支付,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的政府补贴,环境保护计划下的支付以及区域发展援助计划下的支付等,还可以使用微量支持标准对农业进行支持。
农业保护性投入的政策取向是对农业进行保扩性补贴和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农业保护补贴政策包括:①对特殊家庭的收入支持补贴;②农业生产保护补贴;③农业保险补贴;④生态农业补贴;⑤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补贴政策;
⑥不超过微量支持标准的其他补贴等。农业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开发扶贫财政支出、区域性农业发展扶持财政支出等。
农业保护性财政支出应当根据国家保护农业的长期目标,确定农业保护补贴水平,推算出各期的农业保护补贴投入额。对区域开发和扶贫性的农业转移支付应当依据长期的开发和扶贫战略,
瞄准贫困人口,根据经济景气实行弹性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 三 节农业信贷资金一、农业信贷资金的概念农业信贷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农业信贷资金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和个体信贷供给者投入到农业各个环节的各种信贷资金。这里各种金融机构既包括正式的金融组织 (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等 ),也包括非正式的民间金融组织和个体信贷供给者。这里的农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农业的生产环节,也包括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后行业和有关部门 (如农业生产要素服务部门,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销售部门,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等 )。这里的信贷资金既包括商业性农业贷款,也包括政策性信贷以及民间借贷。
狭义的农业信贷资金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和个体信贷供给者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信贷资金。
这里农业信贷提供的对象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行业的农业生产者,既包括农户,也包括农业生产企业。
二、农业信贷资金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信贷资金是一种金融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伴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
市场化,利用农业信贷资金来推动农业技术改造,
机械设备、温室、灌溉、良种、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资,现代农业气象、通讯、交通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农业公共产品的投资等都要依赖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一般依靠农户自身的积累很难完成。除了国家财政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以外,大量的投资还主要依赖信贷市场的融资。
因此,农业信贷资金已经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中,资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农业信贷资金是农业资金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农业信贷资金作为一种货币资本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实物资本,
因此农业信贷资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一种方便灵活而稀缺的资本形态。现代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公共投资以及大规模的农业私人生产投资都离不开农业信贷资金的支持。
(1)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技术进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一种是可分的,一是可以独立于大规模的资本投资而存在;二是这种技术本身具有可分割性。
比如先进的耕作方式、新品种采用的高产技术等可以独立于大规模的资本投资,并且技术采用本身是可以分割的,可以进行分散的投资。
对于这种可分的农业技术进步不完全依赖于农业信贷①。除此之外,另外的农业技术一般是内含在一定的资本投资当中,并且是不可分割的。比如农业的机械技术、温室技术、水利灌溉设施与技术、自动化管理设备与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都是内含在一定的大规模投资当中,并且这种技术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一旦投资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限额。传统观点认为金融是不可少的农业投人要素之一。但许多新技术是可分的,正规贷款并不是农业创新的必要条件。
绝大多数的农业创新并不是依靠正规信贷。
创新和信贷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部分的原因是信贷倾向于支持大规模的投资,而不是支持分散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信贷资金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农业信贷资金可以使得农业生产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进行大规模投资而获取现代农业技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超额利润。
因此,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联系在于农业信贷资金为不可分农业技术进步提供可能,促进农业技术革新,推动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2)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公共投资。在农业生产当中,除了农业生产者进行的私人投资外,还需要大量的农业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外部性和投资的不可分割性,并且一般的农业公共产品投资规模比较大,非农户个人的投资能够完成。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必需的交通设施、水利排灌设施、气象、通讯、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公共产品和服务都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除了纯公共产品在政府财力范围内由政府财政投资来完成外,多数区域性的、社区性公共投资,或者准公共产品的投资,或者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的财政状况而无力完成的公共产品投资一般都不能得到政府财政的全部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公共产品的投资也需要民间融资或正式农业信贷资金的支持。通过信贷的方式为农业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有偿服务的资金,不仅解决了农业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又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大规模私人投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而是利用土地、人力等自然资源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农业生产种类进行农业生产分工,
进行规模化投资和经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在中国这样土地相对稀缺的国家,农业现代化主要是以土地节约型为技术路线,而人力投资一定,
土地的经营又有技术系数的上限,因此对农业产出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因此,现代农业生产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本需求。对于一个现代农业经营的理性农户,其一,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投资可能已经超出了农户本身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力;其二,农户总是寻求更多更低成本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农业信贷资金正好可以迎合农户对大规模、低成本的农业投资资金的需求,对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具有促进作用。
3.农业信贷资金的分类一般地,可以按照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主体的不同,大致把农业信贷资金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商业性的农业信贷机构是依法注册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金融中介组织。这种金融中介组织不仅吸收存款而且提供贷款,贷款的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以赚取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差。盈利是这类金融组织的主要目标。
其提供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吸收的存款和自有资本。商业性的农业信贷资金的利率一般会较高,而且常常应用于盈利性较强的农业项目。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属于商业性的农业信贷资金。
(2)合作性农业信贷资金。合作性农业信贷资金是由农业合作信贷组织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合作性农业信贷组织一般是由农业信贷的需求者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信贷组织。一些有农业信贷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共同出资组成信贷资本金,
只在合作组织内部提供信贷服务,相互融通资金,
以盈利性与服务性双重目标的一种合作金融组织。
合作性农业信贷资金的优点在于通过农业合作性信贷组织使得农业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相互融通,
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农业信贷的交易成本。中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和曾经出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大致具有这种合作性质。
(3)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政府的农业政策性农业信贷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农业政策性信贷机构是由政府出资成立并经营,专门为农业提供政策性信贷的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信贷机构一般不直接吸收存款,其信贷资金来自于政府提供的信贷资本金及其公积金,提供的农业贷款一般按照优惠的利率提供给农业信贷的需求者,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由于农业信贷的特殊性 (低收益、高风险、高交易成本等 )使得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会出现农业信贷私人供给的低效率。因此,通过农业政策性信贷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是纠正农业信贷市场失灵、调整和引导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属于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
(4)民间农业信贷资金。民间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民间个人农业信贷供给者利用其自有资金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民间的农业借款情况较为复杂,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亲朋邻里之间进行的,友情借贷,,一般不收取利息,借贷的范围仅仅限于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亲戚、
朋友或邻里之间,借款的用途可以是用于农业生产投资,也可以是用于突发性大额消费项目。这种贷款人的动机主要是出于人情,获得的收益也主要是人情。另外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个人发放的贷款,民间借贷者将其自有资金贷给他人使用,
获取利息收益。这里的民间农业信贷实际是一种风险投资,并且获取资金的风险报酬。
除了以上四种农业信贷资金以外,国外的农业资金通常是通过委托国内的金融机构以长期农业贷款的形式进行投资的,如世界银行的农业贷苹等。因此国外的农业资金也是构成农业信贷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 四 节农 户 资 金一、农户资金的概念农户资金是指农户农业生产所得或其他收入中可以用于农业投资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资金。
农户资金是农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私人投资的主体。
农户是目前最主要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也主要依赖农户的个体投资。因此农户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规模直接影响农业的整体投资水平,进而影响农业的产出水平。农户资金的投资方向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农业发展的长期趋势。政府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性信贷资金对农户资金是一种引导、促进、补充的作用,而不是对农户资金的替代。
二、农户资金的来源
(1)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农业生产经营所得是农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农业生产经营所得主要包括农户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加工等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农户一般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因此农业生产经营性收人是农户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农业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措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
一部分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所得不能货币化,不能真正转化为可以用于投资的农业资金。
(2)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农户的兼业行为大量存在,农户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也是农户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农户的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主要包括农户从事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餐饮等服务业所取得的收入。随着农村的非农化、
城市化过程,农户的非农业经营所得占其全部所得的比重将呈现一种上升趋势。
(3)劳务所得。外出务工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所取得的劳务收入也构成一部分农户资金。特别是在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的地区,劳务收入在农户资金中占到了相当的比重。农村服务业也是农户劳务所得的重要来源。
(4)财产性收人。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户购买股票、债券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取得的股息、利息和红利所得。财产性收入目前所占的比重很小,
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会呈现上升趋势。
(5)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农户取得的补贴、捐赠等收入。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小,但转移性收入可以为农户提供直接的资金来源。对于农村的弱势群体,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扶贫等政策,可以为贫困农户提供直接的帮助,并为其脱贫致富创造良性循环的起点。
三、农户资金的投资范围农户资金在农业上的投资范围主要是农业的私人投资领域。具体包括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长期投资支出。
(1)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包括购买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仔畜、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支出,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支付的电力、运输、灌溉费用,种植、耕作、收获的机械费用等。
(2)农产品存储、销售费用以及税费支出。包括为农产品的存储而购买的存储设备,为农产品销售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农户生产经营所交纳的各种农业税费。
(3)农业生产工具、机械设备购买支出。包括为农业生产购买各种工具、农业生产用各种机械、
动力和电器设备。
(4)农业设施建造支出。包括农田改造支出、
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灌溉设施 (非公共部分 )、
养殖所用的棚圈、鱼塘等农业设施投资。
四、农户农业投资的行为
(1)农户是市场中的一个理性主体。农户是市场中的理性主体,其农业投资行为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收益性和交易成本的大小。农户在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资选择取决于各行业的盈利水平、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以及农户进入该行业最低投资限度的程度。农产在同一农业行业 (比如种植业 )内部不同品种上的投资选择取决于市场价格水平、投资收益、农业技术、农业政策
(主要是各种补贴的多少 )等。总之,农户总是市场中寻求最佳的投资机会,使得农户资金得到可能条件下的最大收益。
(2)农产资金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分配。一个农户首先是一个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的生活资料 (生活消费品 )的消费团体,农户的消费行为是追求在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消费效用最大化。同时,
农户又是一个生产者,因此其生产的行为又是为了追求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农户资金存在一个在农户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之间的一个均衡或最优化分配。
(3)农户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的均衡。农户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仅使用自有资金,而且有时还有借人的信贷资金、取得财政补贴等外部资金。
混合使用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是农户进行生产的一般情形。自有资金来自农户自身的积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农业生产投资。农户自有资金的成本包括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和将自有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农户取得的外部资金其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支付的利息以及将其转化为生产投资的交易成本。农户的农业投资是使用自有资金还是使用外部资金取决于农户对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成本以及其转化为农业投资的可能性。农户的农业投资是在农户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寻求在技术上可行条件下的整体资金成本最低的组合。
(4)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分配。农户资金是投资于农业还是非农业也存在一个收益的比较。如果技术上的可能性、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最小投资规模等没有对农户资金投资造成障碍,那么农业与非农业投资收益的相对水平决定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分配。理性的农产应当是在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农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业投资上的最大收益投资组合。
小 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农业经济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中的资本构成不断提高,资本不断地对劳动力进行替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需要资金的支撑。因此,市场化程度越高,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就越来越依赖于资金,资金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增长的核心要素。农业资金的来源不同,其功能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农业财政性资金的投入要坚持公平、效率、
稳定和可持续等原则,主要解决市场失灵等方面的问题。而信贷资金又有商业、合作和政策性之分,它们的运行原则又有所不同。农户投入农业或非农产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政府的职责是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并将信贷资金和农户手中的资金引导到农业当中去,以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复习思考题
1.农业资金的内涵与特性是什么?
2.何谓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
3.按功能性来划分,农业财政资金有哪些类别?
4.何谓农业信贷资金?试论述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试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农业信贷、
合作性农业信贷与政策性农业信贷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行为方式。
第 八 章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