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是《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的新版(第2版)。1998年,在总结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出版了《政策科学》一书。该书有其特色和优点,出版五年来多次重印,被广泛地使用和引证,尤其是被许多高校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或科研奖。简言之,《政策科学》获得了学界的好评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受当时政策科学发展现状尤其是资料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该书的内容和体系都有明显的不足和缺漏。同时,《政策科学》印行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正是我国政策科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新文献,许多高校、党校和行政学院纷纷开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专业,并积累起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本书已落后于政策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这就需要对该书加以修订、扩充和改版。
这次修订是在《政策科学》(第1版)和《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编著,全国MPA专业学位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版除了保留了《政策科学》(第1版)的原有主题外,做了大幅度扩充(增加了6个新主题);并对原有的相当部分章节加以大改甚至重写。本书的修订仍然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作为指导;二是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三是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并注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本书为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及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MPA学生)和本科生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理论框架。它由三篇十六章所组成——包括导论、政策系统篇(4章)、政策过程篇(5章)、分析方法篇(5章)和结论,另加参考文献(阅读书目)。由于涉及的主题内容多且广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教学时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与增删。
本书修订的任务主要由陈振明教授完成,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2002~2003学年度研究生“政策科学研究”课程班(由2002级各专业的研究生及进修教师组成)的学生参加了本书的研讨和修订工作,他们的参与为陈振明的全面修订奠定了前期的基础。参与各专题研讨和修订的学生分别是:第一章:王传国、林桢、马元富;第二章:张宏平、郑建艇、何林生;第三章:卢霞,储亚萍、王余;第四章:许艳、黄文江、吴法;第五章:时磊、王哲、唐桦;第六章:王传国、顾丽春、张燕君;第七章:陈樱花、林巧凤;第八章:卢琼莹、孙慧英、朱海光;第九章:张娜、曹文杰、金剑锋;第十章:林洁榕、林炜臻、李洁琼;第十一章:许建民、曾泽川、黄文菊;第十二章:贾玉洁、王玥娟,洪薇,林姗姗;第十三章:徐志甫、李洁、杨国永;第十四章:刘智勇、欧阳君君、吴盛光;结论:唐文玉、谭英俊、张腾。
另外,还必须说明的是,参加《政策科学》第一版的编写的作者除了陈振明(他担任主编,并撰写本书的大半部分)之外,还有骆沙舟,陈加刚、黄斌、李刚、陈炳辉,李孟怡、叶树福、林平、朱仁显、邓卫文、虞维华、黄新华、江秀平等,新版保留了旧版相关章节的某些内容。没有他们先前的工作,也许就没有今天这个新版。
本书的修订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的资助,新版的问世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在编写和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中外文的文献,吸收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利用了主编本人的相关著作,特别是《公共政策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讲义,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1998年编印)等书的相关资料。在此,对所有为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做出贡献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望读者们一如既往,继续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