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微观金融运行 Ⅱ,
机构与市场
金融机构是重要的微观金融主体,金融市场是金融运行的基石和载体。金融市场的功能不仅是促成金融交易,更重要的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本篇讨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决定。
全篇由第 9章至第 13章构成。
– 第 9章讨论金融机构的功能、种类及其经营管理。
– 第 10章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结构和效率。
– 第 11章讨论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
– 第 12章和第 13章分别对两类特殊的金融资产价格 —— 利率和汇率的决定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 9章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 Financial Institution)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
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通过疏通、引导资金的流动,促进和实现了金融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有效配置,提高了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
本章将讨论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以及主要金融机构类别的业务特点。由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对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管理将做重点介绍。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分类一、金融机构的功能
在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是资金盈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桥梁。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中介
在实际生活中,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的数量和期限上往往很难达成一致,如个人或家庭的住宅抵押贷款与存款期限的差异就很大。
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或发行债券可以使大量分散的短期资金汇集起来并转化为长期资金,以满足借款人大量的长期资金需求。
这种,集零为整,续短为长,的信用中介功能解决了金融体系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和期限匹配问题,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资金融通的效率,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2、分散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都可能面临风险。
单个的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等原因,很难进行有效的分散化投资。
金融机构由于集中了大量的资金,又有专业化的队伍,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散化投资来降低风险。
金融机构规模足够大时,可以突破地域、行业、资金额的限制,从而使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
3、降低交易成本
在直接融资方式下,借贷双方必然会遇到互相寻找的麻烦,他们为找到对方,必须做广告。贷款人必须调查每笔贷款的风险,这需要专门知识。
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节约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所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包括获取信息的成本,从而促使整个交易成本的降低。
4、提供支付结算便利
金融机构通过其创造的各种金融工具,
如支票、信用卡、电子转账系统合各种转账结算服务,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个人进行交易的支付结算提供便利,从而提高了经济的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水平和生产率的发展。
5、货币政策传导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业务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信贷活动,是货币政策效应传递的重要渠道和中介。特定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
有货币创造和信用扩张的能力,在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尽管,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长期不变,但其功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效果以及自身的性质和组织结构都是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
金融机构的种类繁多,依据其功能作用可以将其大体划分为四大类:监督管理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参见图 9-
1)。每一类机构有自己独特的业务,
同时它们的业务又有所交叉融合。下面我们将对它们分别进行讨论。 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图 9-1 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体系监督管理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跨国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款型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契约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投资型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财务公司资本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第二节 商业性金融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以赢利为目标的经营性金融机构。它们通过其业务经营,
向政府、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企业和居民等提供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中获取利润并求得发展。其种类繁多,
规模庞大,是金融机构的最主要类型,
也是最早产生的金融机构类型。
根据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差异可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存款型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
信用社等。
第二类为契约型储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
绝大多数国家都将人寿保险公司归为储蓄机构。养老基金是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根据出资人、出资额、资金的运作方式以及资金的给付方式不同,养老基金可分为不同类型。
第三类为投资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财务公司、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种类型;根据共同基金发行的股份份额是否固定及可否被赎回,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表 3-1 金融机构的原始资产与负债中介类型 原始负债(资金来源) 原始资产(资金运用)
存款机构:
商业银行 存款 抵押贷款、货款、政府债券储贷协会 存款 消费者信贷合作储蓄银行 存款信用社 存款 公司债券、抵押贷款契约储蓄机构,债券、股票、政府债券人寿保险公司 保险金财产及意外伤害保险公司 保险金 公司股票和债券个人养老基金和政府退休基金 雇主和雇员缴纳的资金份额投资中介:
共同基金 份额 股票、债券财务公司 股票、债券、商业票据 消费者和商业信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份额 货币市场工具一、存款型金融机构
存款型金融机构( 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是指主要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得资金,通过发放贷款来使用资金,通过赚取存贷款利差获取利润的商业性金融机构。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它们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规模上看,虽然存款型金融机构在所有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比重近几十年已经大幅下降,但它们仍然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存款型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贷协会、合作储蓄银行以及信用社。后三类有时也被统称为,储蓄机构,。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型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中介的间接融资几乎占到整个金融体系融资总额
80-90%。即使在当今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也占其全部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资产总额 1/4。
因此,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十分广泛,因而也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financial department store)。
在我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是国内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 2006
年 10月 27日在香港和上海同时上市后,其总市值达
1391亿美元,跃居全球第 5大上市银行。
表 9-2 全球前 10大上市银行 (2006年 10月 27日 )
序号 公司名称 最新总市值 (亿美元 ) 所属国家
1 花旗集团 2513 美国
2 美国银行 2437 美国
3 汇丰控股 2138 英国
4 JP 摩根 1656 美国
5 中国工商银行 1391 中国
6 三菱日联信托银行 1371 日本
7 瑞士银行 1323 瑞士
8 富国银行 1227 美国
9 美联银行 1126 美国
10 苏格兰皇家银行 1121 英国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 )
2、储贷协会( S & Ls)
在美国,最初被称为,建筑和贷款协会,的储贷协会在 19世纪
30年代首先成立于东海岸,由一群试图储蓄贷款获得房屋所有权的人发起。它们汇集会员的储蓄资金,贷款给需要购买住房的会员,是一种互助性合作金融组织。
早期,储贷协会的贷款人就是其存款人,储贷协会并没有股东,
协会归存款人所有。目前,股份制储贷协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由于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发展过快,购买过多的垃圾债券、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以及其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 2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初发生了严重的储贷业危机。数百家储贷协会倒闭,许多储贷协会则转变成为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
一些则成为其他储蓄机构的分支机构。
现在,许多富有挑战性的储贷协会正在向 3个不同的方向拓展:
房地产模式(主要为按揭贷款)、家庭理财中心和多元化模式。
3、合作储蓄银行
合作储蓄银行( MSBs)始于 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
19世纪中期扎根于美国,以满足小储户的融资需求。
和储贷协会一样,这些银行也通过发行储蓄账户聚集资金,并主要投向抵押贷款。
储蓄银行归存款人所有。在留出必要的准备金后,所有的盈利都要作为所有者股息支付给存款人。储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存款,主要资金运用为按揭贷款。
由于其资金大量地集中在期限较长的按揭贷款上,与商业银行相比,其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较差,
在储蓄贷款服务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储蓄银行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一些储蓄银行正在通过资金和服务方面的创新来应对这种挑战。
4、信用社
信用社( CUs) —— 相对规模较小,是由消费者自发成立的储蓄和贷款机构 —— 始建于二十世纪,它专门为工薪阶层提供贷款。信用社是由社团、大学或某特定公司或团体的成员组建的。
他们向成员发行定期存款(或称为,股份,)并把这些资金贷给其他成员。
我国信用社分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有农民加入的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信用社为城市居民集资建立的合作金融机构。主要为城市小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服务。240家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285家合并重组为52家单一法人的规模较大的城信社,1612家改制,更名纳入农村信用联社,213家被商 业银行收购,543家撤消关闭。
表 9-3 2005年中国储蓄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概要表 9-3 2005年中国储蓄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概要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 (亿元 ) 374696.9 196579.7 58125.2 20366.9 99625.2
比上年同期增长率( %) 18.6 16.1 23.7 19.4 20.6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
( %) 52.5 15.5 5.4 26.6
总负债 (亿元 ) 358070.4 187728.6 56044.3 19540.2 94757.4
比上年同期增长率( %) 18.1 15.8 23.5 18.6 19.5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
( %) 52.4 15.7 5.5 26.4
二、契约型储蓄机构
契约型储蓄机构( Thrift Institutions)通过长期契约协议获得资金,并把它们主要投向资本市场 —— 即投向长期的股票和债务工具的金融机构。
这类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个人养老基金以及州和地方政府退休基金。
由于契约协议要求保险单持有者和养老参与者定期交纳一定的资金,所以这些机构拥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由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是相对稳定并可预期,所以对这些机构资产管理并无较高的流动性要求。
1、人寿保险公司
人寿保险公司(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为提供人寿保险服务的契约型储蓄机构。它通过发行人寿保险单等长期契约筹集资金,并把资金主要投向低风险的政府和公司债券上。从表面上看,人寿保险公司与 S & Ls和 MSBs等其他存款机构完全不同,
但实际上相差不多。人寿保险金就象流向储蓄机构的储蓄资金一样成为人寿保险公司资金的持续来源。人寿保险单的所有者拥有了一项具有固定面值的潜在流动资产,它可以合法地随时变现。也就是说多数人寿保险单具有随时间增加的一定的退保金额,保单持有者可以随时得到这部分现金。
人寿保险公司与存款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消费者对他们提供的债务工具的认识,保单持有者认为保险不仅是一种流动性的来源,而且是一种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保单的现金值看成是极困难情形下的一种可以预期的最低保障。而存款机构的储蓄账户却不具备这些用途。只能用于购买新音响或用于家庭度假的开支。因此,人寿保险公司要求一种流动性低于储蓄机构的资产结构。
表 9-4 2005年前中国十大中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排序 寿险公司 保费收入亿元人民币 排序 财险公司 保费收入亿元人民币
1 国寿股份 1606.8 1 人保股份 659
2 平安寿险 588.5 2 太保财险 144
3 太保寿险 362.1 3 平安财险 127
4 国寿存续 251.2 4 中华联合 104
5 新华寿险 210.6 5 天安 64
6 泰康寿险 178.0 6 大地财产 38
7 太平人寿 78.5 7 永安 32
8 生命人寿 32.4 8 出口信用 22
9 民生人寿 6.5 9 华安 21
10 合众人寿 5.8 10 太平保险 14
2、财产及意外伤害保险公司
财产及意外伤害保险公司(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ies)为提供财产及意外伤害保险服务的契约型储蓄机构,主要承保由火灾、盗窃、意外、自然灾害、渎职诉讼以及其他事故造成的损失。
其主要资金来源于保险费收入,主要资金运用投资于具有较低风险的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少量资金投资于公司股票。
由于财产损失比人的死亡更难预测,而且每年都不同,所以这些公司比人寿保险公司拥有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结构。
表 9-5 2005年中国保险业经营数据项目 金额(亿元 人民币) 项目 金额(亿元 人民币)
保费收入 4927 赔款、给付 1130
1.财产险 1230 1.财产险 672
2.人身险 3697 2.人身险 458
( 1)人身意外伤害 141 ( 1)人身意外伤害 44
( 2)健康险 312 ( 2)健康险 108
( 3)寿险 3244 ( 3)寿险 306
资产总额 15226 营业费用 526
银行存款 5241
投资 8894
国债 3588
证券投资基金 1099
3、个人养老基金和政府退休基金
在退休时能够获得资金保障的愿望使得各种类型的退休基金显著增长。为退休储蓄有两种方式:即通过个人的储蓄行为和企 业负责的养老金( Pension Funds)计划。
养老金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 首先,养老基金比个人能更有效地管理资金,他们可以分散化经营,减少交易成本,并拥有金融实践经验。
– 其次,政府鼓励员工和企业执行养老金计划,企业盈利直接拨付给退休基金时,可以不缴税 —— 即缴纳养老金的资金是免税的。
但是如果它在退休时发放的话要纳税。
我国各地均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养老基金 —— 社会保障基金,由职工个人和工作单位分别按一定比例按月缴纳社保基金。当工 作人员退休后又该基金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除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基金外,企业年金则是重要的养老金补充。
其资金的保值增值是一个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作为养老基金,
安全是第一位的。
三、投资型金融机构
投资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共同基金、财务公司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这些投资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优势有较低的交易成本(通过大量买入而取得),
对共同基金管理而获得的金融经验以及相对个人能做到的更多的分散经营。近几年,投资型机构数量剧增。
1、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s)汇集许多闲散资金用于购买多种不同的股票或债券。人们可以选择确定各种不同目标的共同基金,比如长期的资本增长或者较高的当前收入等等。
投资于普通股股票的共同基金主要有两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 开放式基金有权自行决定增发份额。投资者可以随时购买增发的份额,也可以随时以其资产净值向基金公司赎回基金持有者持有的一部分基金。
– 封闭式基金的份额是相对稳定的,通常是一次性发行,不能增发份额,基金持有者也不能以市场价格从基金中赎回自己的份额。
但封闭式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或股票交易所)上交易。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买入其他投资者卖出的基金,基金持有者也只能在二级市场卖出其持有的基金份额来实现其收益。
世界基金发展史就是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的历史。
2、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是专门从事发行长期融资证券和企业资产重组的金融机构。
由于这些中介机构熟悉长期资金的市场供求动态、投资者的偏好以及证券发行公司的财务和资信状况,有自己多年来形成的证券营销网络,所以能较好地为长期资金供需者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资金流动和资本的形成。
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主要以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办法形成 资金来源。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有:
( 1)包销业务,即投资银行将发行公司的证券全部予以承购,
并在规定时间内付给该公司约定数额的价款。
( 2)代销业务,即投资银行只是代理发行公司销售新证券,从中赚取佣金。
( 3)自营买卖和证券零售业务等。它们经营证券的范围主要有公司股票、债券、国债、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和其他长期债券。
( 4)投资顾问,协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为企业并购提供方案和设计。
3、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 financial company)通过发行商业票据、
股票或从银行借款获得资金,再利用这些资金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小额贷款,此外还收集、分析信息以评价潜在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因为财务公司客户的违约风险高于银行借款者,所以财务公司索要利息高于银行。
与商业银行不同,财务公司是大额借款小额贷款。
财务公司可分为三类:
– 一是销售财务公司。常与大企业结合在一起,其存在是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提供融资。比如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就常为通用汽车售出提供贷款。
– 二是消费者财务公司。比如家庭财务公司为家庭购买家具、
家庭用设备以及房屋改善提供小额贷款。
– 三是企业财务公司。常通过以面值一定折扣购买小企业的应收账户给它们提供贷款。这些公司也积极从事购买昂贵的设 备(比如飞机)并把它租赁给企业的业务。
4、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MMFs)是一种新兴的机构,
在 70年代末期利率剧增时兴起的。这些基金发行的
,股份,,实际是一种生息存款。 MMMFs股份的收益每天随市场行情变化。客户可以用其存款开出支票。
MMMFs要求支票的最小金额为 250美元或 500美元,
开户要求的最小金额从 1000美元到 20000美元不等。
MMMFs汇集成千上万个存款人的资金购买大量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如商业票据、国库券、回购协议、可转让 CD等。
与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不同,MMMFs股份没有保险,但是由于 MMMFs投资的债务工具的违约风险极低,所以它们是比较安全的。有些 MMMFs把资金全部投资于国库券,因而没有任何违约风险。我国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近年也获得迅速发展。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管理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作一概括的了解。
一、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很多。根据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一)表内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的业务。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s)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综合财务报表之一。它是一张平衡表。根据会计学上复式记账法,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双方在账面上必须平衡。即:资产 =负债 +权益。
表 9-6为中国银行 2005年资产负债表。从该表可见双方的平衡关系和资产负债结构,与前期的资产负债表结合,可反映其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情况。该表的各个项目反映了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基本状况。
因此,表内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也是传统银行最主要的业务。表内业务可以分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类。
表 9-6 中国银行 2005年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金额
(亿元)
占总资产比重( %) 负债和权益项目金额
(亿元)
占负债权益比重( %)
资产总计 39440 10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39440 100.00
现金 251 0.64 负债合计 37102 94.07
贵金属 286 0.72 对中央银行负债 300 0.76
存放中央银行 2844 7.21 发行货币债务 18 0.05
存出发钞基金 16 0.04 衍生金融产品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负债 763 1.94
交易性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 821 2.08 同业存入及拆入 3436 8.71
衍生金融产品资产 113 0.29 客户存款 30092 76.30
存放及拆放同业 2568 6.51 应付利息 253 0.64
债券投资 12980 32.91 借入专项资金 522 1.32
贷款 18681 47.37 发行债券 602 1.53
减:贷款损失准备 -796 -2.02 递延税款贷项 0 0.00
应收利息 161 0.41 其他负债 1116 2.83
股权投资 670 1.70 股东权益合计 2338 5.93
固定资产 534 1.35 股本 2094 5.31
在建工程 33 0.08 资本公积 40 0.10
递延税款借项 174 0.44 盈余公积 60 0.15
其他资产 104 0.26 一般准备及法定储备金 51 0.13
未分配利润 126 0.32
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储备 -0.03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0.05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增加资本金。
( 1)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负债业务。从表 9-6可见,客户存款占中国银行负债和权益的 76.3%,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没有存款业务,仅靠自身的资本金进行运行,商业银行将难以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分类法通常将存款分为
活期存款:是存款人随时可以存取的存款,通常可以通过支票来支付,因而又称为支票存款。这种存款便于存款人支付结算,是企事业单位基本的结算账户。
它的利率很低,在一些国家甚至不支付利息。
定期存款:是具有确定期限,到期才能提取的存款。
由于其存款期限较长,且存款的提取较少不确定性,
因而存款利率较高。提前支取将只能获得活期存款利息。
储蓄存款:主要针对居民个人储蓄货币需要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它可以分为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
( 2)借款业务
当商业银行出现短期资金缺口的时候,通常可以通过向同业拆借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已弥补这种资金缺口。因此,借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得短期资金,调节头寸的重要融资方式。
借款时要支付利息的。同业拆借的难易程度和利率的高低,与借款银行的信用水平、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平均利率水平相关。
再贷款的利率水平通常较低,但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商业银行才能够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缺口的时候通常是向同业拆借,或通过出售其持有的证券资产、
用其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转贴现或再贴现来获取资金,
而较少使用再贷款方式来获取资金,除非该银行已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使用其他方式已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
( 3)发行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获得中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发行金融债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且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批,利率水平通常比存款高,因此,它与吸收存款业务相比,比重较低。在金融债券中,次级债对于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次级债( Subordinated BankDebt)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长期债券。
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中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银行存款和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的情况下,资本金的及时补充就成为制约其业务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次级债可以作为附属资本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而存款则不能。因此,发行次级债是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 4)筹集及补充资本金
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商业银行经营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资本金。除了商业银行的开业必须有一定量的注册资本(我国目前的要求为 10亿元人民币)
外,还必须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资本充足率是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根据巴塞尔协议和我国监管部门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因此,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张,及时地筹措补充资本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来说,国家的注资成为补充资本金的基本方式。
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补充资本金的基本方式就是发行股票。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
商业银行在获得资金后,除了根据需要留存一定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外,其余的资金主要通过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和证券投资等资产业务加以运用,为商业银行赚取收益。
因此,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收益来源。
( 1)发放贷款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标志之一。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中,贷款比重更高。贷款业务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按是否有抵押品区分为:
抵押贷款是以特定的抵押品作为担保的贷款,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等。由于它们以具有一定的价值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其贷款违约风险相对较 小。
信用贷款为无抵押品担保的贷款,其违约风险较高,通常只提供给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或个人。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商 业银行绝大多数贷款均为抵押贷款。
按贷款用途划分为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贷款等。
按贷款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按计息方式分为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
( 2)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未到期票据的资金运用行为。办理贴现时,商业银行从向客户支付的票据金额中扣除一定的贴现利息作为提供贴现的资金报酬。票据贴现付款额 =票据面值 *(1-未到期天数 *年贴现率 /360天 )。
( 3)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现代商业银行新兴的资产业务。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证券投资比贷款更具灵活性,因而是商业银行调整头寸,灵活运用其资产的重要业务。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种类包括股票和债券。
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股票投资一般较为谨慎,主要是作为长期战略投资工具。
债券投资风险较小,主要购买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金融债券,作为调整头寸的重要工具。
(二 )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除了表内业务以外,还有许多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
统称为表外业务。由于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种类。
表外业务主要包括
汇兑、代收款业务、代客买卖业务、承兑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也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新的业务,
如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传统的中间业务通常不使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只通过收取手续费来盈利。因此,传统的中间业务基本上没有风险,也被称为无风险业务。新兴的表外业务虽然也不是用商业银行的资金,但是,它们可能是银行面临利率、汇率和价格变动的市场风险以及违约风险,因而被称为风险业务。
表外业务的发展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新的国际银行监管协议中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也提出了要求。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盈利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简称三性原则)。
( 1)盈利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必须追求盈利。
不能盈利,商业银行就不能够发展,长期的生存也将成为问题。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不仅是盈利,而且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作为上市银行来讲,就是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以持续的盈利为基础的,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盈利。盈利是与风险相联系,过度的追求短期盈利,可能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破坏银行的长期盈利能力。
( 2)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是一个高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负债重占最大比重的存款由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存款人可以随时提取存款,不仅是活期存款,而且定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而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 —— 贷款却很难提前收回。
商业银行的资产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当存款人的取款活动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可能影响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引发存款挤提行为,从而导致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
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适度流动性结构,以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不同流动性层次的资产变现,以避免陷入流动性困境。
( 3)安全性原则
商业银行在资产经营中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负债经营企业,自有资本比重较低,用自有资本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保证资产的安全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从而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其资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其安全运行。
2、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三性原则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在现实经营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资产组合。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如何实现这一任务,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营管理理论已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
(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方法。在 20世纪 60
年代以前,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存款。是否存款、
存款多少以及存期长短的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里,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性影响。但是,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却掌握在银行手里。银行通过积极地调整其资产规模和结构,进行主动的资产管理,使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适应,协调好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强调银行要分层次持有一定数量的准备金,同时十分关注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这在资金来源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对于银行的安全稳定地发展显然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其过多地强调流动性,可能影响银行的盈利性。其次,由于它主张银行被动的负债,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威胁到银行的生存。
( 2)负债管理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大增,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涌现,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普遍感觉资金来源越来越紧张,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变被动的接受负债为主动的负债,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变得十分重要。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负债和资产同时银行的主要业务,用户不仅应该主动管理资产,而应该主动管理负债,通过主动开拓除了存款以外的新的负债渠道,诸如同业拆借、中央银行借款、
国际市场借款等方式为银行融资,甚至可以以更高的利率融资,
以支持银行资产业务的扩大和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这样,商业银行不必保持大量高流动性、低盈利性的资产,而可以将更多的资产投入到高盈利性业务,从而提高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这对于激励商业银行的积极开拓新的业务,不断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也带来了加剧金融业竞争,提高银行 负债成本和增大经营风险的负作用。
(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当负债管理的局限逐步显现以后,20世界 70年代末一种融合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两种理论优点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形成。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单纯地进行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是错误的,商业银行应该综合考虑二者地联系,全面关注资产和负债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影响,
实现资产和负债在规模、结构和利率等方面的协调。
具体方法有资金集中法、资金匹配法和缺口管理法等。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一、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又称为政策性银行。它们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1994年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分别由四家国有专业银行承担。
1994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原则,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以上三家政策性银行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国家开发银行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
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发放贷款,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中国进出口银行
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国际金融机构
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相应地建立了几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实施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机构。它们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
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等。
从 1957年到 70年代,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中东等地区的国家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抵制美国对国际金融事务的控制,通过互助合作方式,先后建立了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它是根据 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的,以协调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合作为目的的政府间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945年 12月 27日正式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会员国共同研究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增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汇兑、稳定货币汇率,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协助会员国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长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是以会员国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企业性金融机构。它的管理方法和机构设置与股份公司相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副总裁和业务机构组成。
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政府提供贷款,
用于解决因经常项目收支逆差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困难。
会员国用本国的货币向基金组织购买自由外汇或特别提款权,由此从基金组织取得贷款。
在基金组织中,此种取得贷款方式被称作为,提取,,
因此,基金组织所发放的普通贷款通常被称为普通提款权。会员国还款时,要以外汇买回本国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种类最初只有普通贷款。自 60年代以后,
贷款种类增加了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缓冲库存贷款、
中期贷款、信托基金和补充贷款。
(二)世界银行
它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IBRD)的简称。世界银行有两个附属机构 —— 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财务公司,三者一起称为世界银行集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世界银行成立于 1945年 12月 27日,1946年 6月开始营业,从
1947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专门金融机构。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均可加入世界银行。截止 1986年 6月,世界银行共有会员国 150个,
最大股东是美国,历任行长都是美国人。
( 1)世界银行的宗旨。 通过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资助其兴办特定的 基本建设工程。
( 2)世界银行的结构。 世界银行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行长和业务机构组织。
( 3)世界银行的业务活动。 世界银行的主要活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
(三)亚洲开发银行
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于 1966年在东京成立,
行址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成立初期有 34个国家参加,其中亚太地区有 22个国家和地区。
到 1987年增加到 47个。中国于 1986年 3月 10日加入。
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的管理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行长组成。
三、政策与监管型金融机构
一个国家的金融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以良好的金融秩序为前提。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的机构为政策与监管型金融机构。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金融监管体制,因而具有不同的监督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监管的国家,所有的金融监管职能集中在一个机构中,比较典型的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些职能。
在实行分立监管的国家,通常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主要的金融领域分别设立监管机构进行监管。我国在
1988年保监会成立以前实行的是统一监管的体制,
监管职能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随着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的先后成立,形成了分立监管的监管体制。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central bank)是 在金融领域代表国家,
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对相应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和调控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不同,它是一个特殊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 作为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并负责维持币值的稳定;
– 作为银行的银行,它一般不对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服务,只对银行提供资金服务,集中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行支付清算,为银行提供流动性资金,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
– 作为政府的银行,它代表政府管理金融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贷款等。
(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在实行分立监管的国家,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我国目前也实行这种体制。
1、银监会
我国长期以来对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为了使中央银行能够集中精力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同时更好地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2003年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专门行使银行业和信托业监督管理职能,
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相关政策制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银行业和信托业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的审批,参与和组织其机构的破产和清算;对其机构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稽核检查,对违规活动进行查处等。
2、证监会
为了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
于 19 92 年成立。证监会依法对证券业和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
其基本职能包括:负责证券业和期货业的政策制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证券业和期货业机构的设立、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对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的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
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
3、保监会
为了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与 1988年成立。保监会是我国商业保险业的监督管理部门。
基本职能包括:保险业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起草;审批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参与和组织其机构的破产和清算;制定主要险种的基本条款和费率,建立保险风险评价、
预警、监控体系;对保险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