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se University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目的
( 1)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对其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 。
( 2)能够深入了解当前国情,主动自觉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并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Baise University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节的提纲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述
2.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列 宁 毛泽东马克思 斯大林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在他看来,低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
“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 10页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 宁 毛泽东马克思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相互区别和必然联系的明确概念,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 可能 需要更长时间。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苏联共产党 30年代后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以至于当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
他就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 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大上说:,我们正向共产主义前进。,只是因为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打乱了他提出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表。
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过高估计,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
十二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十二届六中全会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十四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五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两层含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从发展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
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科学地总结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九是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9-9
一是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9-1
二是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
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9-2
三是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9-3
四是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9-4
五是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9-5
六是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9-6
七是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7
八是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要实现九个方面的历史任务,改变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
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Baise University
中国生产力与国际社会的比较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03年全世界的 GDP 世界银行
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本 4.3万亿美元;
德国 2.4万亿美元;
英国 1.8万亿美元;
法国 1.7万亿美元;
意大利 1.5万亿美元;
中国 1.4万亿美元。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英格尔斯现代化十项指标现代化标准 中国状况
人均 GNP,3000美元以上 1000
非农业产值占 GDP比重 85% 以上 82%
农业产值在 12- 15% 以下 18.8 %
第三产业 服务业产值 GNP比重 45%以上 33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 以上 33%
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70% 以下 47.8%
大学生占 20-24岁人口比重 12.5% 4%
成人识字率 80% 以上 83%
人口净增长率为 1%0以下 1,1%0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50% 以上 36.09%
每名医生负担人口 800人以下 1060人
平均预期寿命 70岁以上 71岁
每天每 3人以下有一张报纸 23人
( 20世纪末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 60% 。
50- 59为温饱; 部分 发展中国家 ;
40- 49为小康,部分 发展中国家 ;
30- 39相对富裕,东欧国家;
20- 29富裕状态;欧洲,日本,加拿大 ;
20以下极其富裕 。 美国,达到 16%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时 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57.5 67.7
80年代初 59 62
90年代 初 51 60
1995年 50以下 58.6
90年代末 44 50
2001年 37.9 47.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人口数,美国
78人,法国 36人,日本 18人,中国 5人;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国从 1996年的 4839元上升到 2000年的 6280元,同期发达国家为 2— 3万美元;
每 10万人拥有大学生数,我国从 1995年的 240人上升到 1999年的 328人,但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 1515人的水平。
汽车制造厂人均生产汽车,我国为 1.16辆,日本
31.84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772美元
3000美元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82%85%以上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45%以上
33%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3%
50%以上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47.8%
70%以上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12.5%
4%
大学生占 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1%以下现代化标准 中 国( 90- 98年平均 )
人 口 净 增 长 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1岁70
岁 以上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平 均 预 期 寿 命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20人
1000人以下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平 均 多 少 人 有 一 名 医 生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代化标准 中 国( 1998年)
83%80%以上成 人 识 字 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业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的
“二元结构”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技术结构低技术多高技术少传统农业多现代工业少 不发达地区多 发达地区少
Baise University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节的提纲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形成的原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主要原因,
我国的现实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我国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的种种矛盾都是由主要矛盾所规定、所影响。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的种种矛盾都是由主要矛盾所规定、所影响。
内 容 原 因内 容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 出 内 容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199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简明概括。其主要内容是: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五是到 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MPG
提 出 内 容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探索是制定、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实践依据 。
基本前提 理论基础 实践依据
邓小平理论 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 理论基础 。
基本路线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基本前提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纲领的内容
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
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社会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基本纲领的内容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社会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本纲领的内容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社会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纲领,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基本纲领的内容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社会 纲领文化 纲领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或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Baise University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节的提纲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概念的提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7年,十三大 概括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1世纪 第一个十年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 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 21世纪 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997年 9月,党的 十五大 细化了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及其部署,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 特点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02年的 16大 对,三步走,的第三步具体规划
⑴ 在本世纪头 20年,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⑵到 21世纪中叶建国 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概念的提出
“小康”是仅次于“
大同”的一种社会模式,用以描述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礼记 〃 礼运,
邓小平小康目标的高度概括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涵义
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
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 的 小康社会。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更高水平
GDP比 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 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开放的经济体制。
解决低水平问题。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800多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中下收入国家,而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是 2039美元。显然,我们小康生活水平是低水平的。我们要力争在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 3000美元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涵义更全面 发展均衡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
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解决所谓不全面问题。 所谓不全面,一是说,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生活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还亟待改善,精神生活还需要丰富;二是说,即使这种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农村有 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有近 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但还未达到小康。我们要经过 20年的努力,使小康生活的内涵更加全面,使小康的覆盖面更全面。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更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涵义更全面 发展均衡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超过 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解决不平衡问题。 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地区差距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小康社会的评分标准,小康在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在中部实现 78%,
在西部只实现了 56%。至于城乡之间差距就更大了 。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更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涵义更全面 发展均衡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章阅读文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观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3.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4.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