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303206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总学时:30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科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动物生态学课程是动科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本课程以研究学习家畜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认识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出发,使学生树立起家畜机体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点,农牧彼此依赖、相互促进的大农业观点。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生态学知识,使学生清楚了解家畜生态学知识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在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下,从家畜取得持续的、优质的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了解了家畜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密切相关的原理后,才能根据我国(或当地)自然环境及畜牧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提出合理的畜牧业综合区划。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5、本大纲内容中,教学要求的高低有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
二、学时分配序号 章节名称 学时
1 绪论 2
2 家畜的环境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
3 家畜的个体生态 2
4 家畜的适应 4
5 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 3
6 家畜的种群和群落生态 5
7 生态系统 7
8 生态平衡 5
共计
三、大纲内容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是学生了解,牢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的概念。了解其发展简史及发展动态,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生态学的概念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 定义及研究对象一、家畜生态学的概念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三、家畜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二十世纪以前的发展概况二、二十世纪的发展概况第三节 生态学的分支及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家畜生态学的分科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研究方法第二章 家畜的环境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目的要求:了解家畜的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和定律。
重点难点: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和限制因子作用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一、什么叫环境二、生物圈三、生态因子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最小因子定律二、耐受定律三、限制因子四、因子的综合作用五、生态因子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剂性六、生态价七、生态型第三章 家畜的个体生态目的要求:了解气象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土壤和水对家畜的影响。
重点难点:土壤和水对家畜的影响。
第一节 气象因素对家畜的影响一、温度二、湿度三、风四、光照第二节 土壤和水对家畜的作用一、土壤的影响二、水的作用三、空气、土壤水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一、影响作用二、解决途径
第四章 家畜的适应目的要求:掌握适应的概念,适应的基本理论,了解适应过程的调节。
重点难点:适应的基本理论,适应过程的调节,生理学内容与之相辅相成。
第一节 适应的概念与原则一、适应的概念二、适应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适应过程的调节第三节 表型适应和遗传适应一、解剖学和形态学的适应二、生理适应三、遗传适应第四节 家畜的风土驯化第五节 家畜的生物学周期一、气候变化的周期性与生物周期二、生物对气候周期变化调节的机智和生物钟第五章 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目的要求:了解家畜的分布规律和分布情况,掌握生态的概念及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
重点难点:我国家畜分布的自然区域,家畜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在没有或很少有地理知识的情况下,学会僧接受这些内容较难。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影响一、主要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作用第二节 世界家畜分布与生态地理一、世界家畜分布的生态生理环境二、世界家畜数量的分布第三节 我国家畜的分布及生态地理一、我国家畜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二、我国家畜的分布第六章 家畜的中群和群落生态目的要求:掌握种群,年龄金字塔,出生率的概念,生命表的制作方法重点难点:种群的概念,生命表的制作方法,种群的数量统计,生命表的制作。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分布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的空间分布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与动态一、种群的数量统计二、种群的性比和年龄结构第三节 动物的相互关系一、正相互作用二、负相互作用第四节 种群演替与层次分化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态学上的优势概念第七章 生态系统目的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及能流动的功能。
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能流过程,生态效率如何和生产相结合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能量、
二、生态系统的能流过程三、生态规律第三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二、水循环三、气体型循环、
四、沉积型循环第四节 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一、食物链二、食物网三、营养级四、生态系统体第五节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一、初级生产二、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三、次级生产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一、陆地生态系统二、水域生态系统三、人工生态系统第八章 生态平衡目的要求:了解生态平衡,生态阈限的概念。及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熟知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重点难点: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原因很多,只能详述。
第一节 生态平衡的概念一、什么是生态平衡二、生态阈限第二节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一、结构上的标志二、功能上的标志第三节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一、破坏植被、掠夺式经营引起生态失调二、生物种类和食物链变化引起生态平衡失调三、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第四节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一、控制人口增长二、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三、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