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教案02
植物的水分代谢单元教案教师
王衍安
教学单元
植物水分代谢
授课计划学时
6
授课时间安排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
1.概念:(1)水势。(2)质壁分离现象。(3)质壁复原现象。(4)吸胀作用。(5)渗透作用。(6)根压。(7)伤流与伤流液。(8)吐水。(9)蒸腾拉力。(10)蒸腾作用。(11)蒸腾强度。(12)蒸腾效率。(13)蒸腾系数。(14)需水量。(15)合理灌溉。
2.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吸水。细胞间水的运转。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
3.作物的吸水临界期。
4.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
5.水在植物中的作用。
6.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方式。
7.作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技能: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二、学生特征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技能和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编号
技能和知识点
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熟练操作
应用
分析综合
技能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
√
√
知识
1、水分的生理作用及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方式、水势及细胞的质壁分离)。
3、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动力及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合理灌溉的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态度
认真分析理解
√
√
能力
会分析问题,应用原理结解释生理现象
√
√
√
√
√
2、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1)作物的吸水临界期。(2)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水在植物中的作用。(3)细胞间水的运转。(4)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方式。(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解决途径:讲述、讨论、加强作业练习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吸水。(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
解决途径:PPT模拟演示
四、教学策略
运用实物进行认知教学。
五、教学设施与媒体的选择应用
学习水平
技能训练的教学设施条件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技能
知识?
1、概念
2、植物吸收水分方式、动力
3、植物的蒸腾作用
4、合理灌溉
PPT演示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动
内容讲授时
帮助理解
能力
1、会解释生理现象
2、掌握生理指标的测定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语言描述说明)
时间
min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
阐述本章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
阐述本章学习的目标和技能要求及学习重点、难点
↓
问题1: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
第一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一、植物的含水量
↓
列表区别在不同部位中水分的含量
↓
二、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自由水、束缚水的概念、特点
↓
原生质胶体存在状态
↓
问题: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呢?
↓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水势
↓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形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
↓
二、渗透吸水
1.水势的概念、单位
2.渗透现象:动画实验演示提出:渗透系统的组成、成因
↓
动画:植物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
原因说明的问题(解决的生理问题)
↓
3.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典型细胞:ψW=ψS+ψP+ψm
成熟细胞:ψW=ψS+ψP
↓
植物细胞相对体积变化与ψW、ψS和ψP之间的关系图解
↓
5.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动力:△ψW
↓
举例相邻细胞间的水分运转方向
↓
问题3:“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分却可从土壤→根→茎→叶,为什么?
↓
示意图: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连续水势梯度
↓
问题4:干种子靠什么吸水?
↓
三、吸胀吸水
↓
引导学生回顾:种子吸水前后的变化
↓
吸水动力:△ψW的来源
↓
干种子水势组成:ψW=ψm
↓
四、相邻细胞间水分的移动
随堂小结
↓
复习:植物细胞吸水动力—△ψW
↓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部位:
主要部位在根毛区扩充:果树等植物根的类型
↓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导管
↓
Flash动画示意该途径纵向运输途径:共质体与质外体(概念)
↓
吸收动力:根压、蒸腾拉力
↓
演示实验(动画):伤流与吐水现象
↓
根压现象及其概念
↓
分析现象,阐明根压产生机制
↓
总结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存在主动吸水过程?
↓
问题5:高大的树木如何降水运至树顶?
↓
动力:蒸腾拉力
↓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与调控
↓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
↓
强调几个重要问题: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生理干旱
↓
应用:如何采取措施促进根部吸水?
问题6:蒸腾拉力是如何形成的?
↓
第四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
通过何处蒸腾?
↓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途径)
主要部位:叶片气孔蒸腾
↓
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过程与调节方式:(图解)
叶肉细胞表面→细胞间隙气室→周围大气
(内表皮) 水蒸气大 水蒸气小非气孔调节 气孔调节
↓
(二)气孔运动与开闭机理(图解)
↓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蒸腾速率、效率、系数
↓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与调节
↓
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
↓
随堂小结
↓
导言:水分在植物根部吸收、叶部散失,中间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
第五节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
动画模拟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
↓
总结:水分运输途径
↓
一、水分运输途径和速度:SPAZ系统土壤→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鞘渗透作用(共质体运输)
→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集流运输(质外体运输)
→叶肉细胞→叶肉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渗透作用(共质体运输)
↓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
直接动力:水势梯度
↓
直株上下导管中△ψW产生的原因根压(正压力势) 蒸腾拉力(负压力势)
↓
问题7:高大树木中水分上运过程中,导管中的水柱为何可以连续不中断?
假如某一部分导管中水柱断了,树木顶叶片还能得到水分吗?为什么?
↓
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
↓
问题8:如何灌溉才能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
一、作物的水分平衡
↓
二、合理灌溉的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重要概念: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水分临界期
↓
三、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
四、合理灌溉的指标
(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土壤指标)
形态指标:长势、长相;
生理指标: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
土壤指标:温度、湿度及气候条件
↓
合理灌溉的方法:
灌溉的基本原则、技术
↓
知识扩展: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
↓
总结本章内容:
1、水分的生理作用及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方式、水势及细胞的质壁分离)。
3、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动力及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合理灌溉的指标。
6、概念解释。
学生反映问题――解释
10
30
50
70
90
100
110
120
140
160
190
200
七、思考题及习题
1、名词解释
2、水的作用,并叙述水在细胞之间运动的原因,在植物体内运动的规律。
3、蒸腾作用的意义、部位、衡量指标。
八、课堂定量分析:
1、技能训练学生掌握的程度,
2、学生参与的时间:
3、学生参与的广度:
4、学生参与的形式:
5、效果,
6、时间分配比例:
植物的水分代谢单元教案教师
王衍安
教学单元
植物水分代谢
授课计划学时
6
授课时间安排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
1.概念:(1)水势。(2)质壁分离现象。(3)质壁复原现象。(4)吸胀作用。(5)渗透作用。(6)根压。(7)伤流与伤流液。(8)吐水。(9)蒸腾拉力。(10)蒸腾作用。(11)蒸腾强度。(12)蒸腾效率。(13)蒸腾系数。(14)需水量。(15)合理灌溉。
2.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吸水。细胞间水的运转。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
3.作物的吸水临界期。
4.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
5.水在植物中的作用。
6.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方式。
7.作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技能: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二、学生特征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技能和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编号
技能和知识点
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熟练操作
应用
分析综合
技能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
√
√
知识
1、水分的生理作用及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方式、水势及细胞的质壁分离)。
3、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动力及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合理灌溉的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态度
认真分析理解
√
√
能力
会分析问题,应用原理结解释生理现象
√
√
√
√
√
2、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1)作物的吸水临界期。(2)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水在植物中的作用。(3)细胞间水的运转。(4)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方式。(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解决途径:讲述、讨论、加强作业练习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吸水。(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
解决途径:PPT模拟演示
四、教学策略
运用实物进行认知教学。
五、教学设施与媒体的选择应用
学习水平
技能训练的教学设施条件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技能
知识?
1、概念
2、植物吸收水分方式、动力
3、植物的蒸腾作用
4、合理灌溉
PPT演示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动
内容讲授时
帮助理解
能力
1、会解释生理现象
2、掌握生理指标的测定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语言描述说明)
时间
min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
阐述本章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
阐述本章学习的目标和技能要求及学习重点、难点
↓
问题1: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
第一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一、植物的含水量
↓
列表区别在不同部位中水分的含量
↓
二、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自由水、束缚水的概念、特点
↓
原生质胶体存在状态
↓
问题: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呢?
↓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水势
↓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形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
↓
二、渗透吸水
1.水势的概念、单位
2.渗透现象:动画实验演示提出:渗透系统的组成、成因
↓
动画:植物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
原因说明的问题(解决的生理问题)
↓
3.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典型细胞:ψW=ψS+ψP+ψm
成熟细胞:ψW=ψS+ψP
↓
植物细胞相对体积变化与ψW、ψS和ψP之间的关系图解
↓
5.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动力:△ψW
↓
举例相邻细胞间的水分运转方向
↓
问题3:“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分却可从土壤→根→茎→叶,为什么?
↓
示意图: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连续水势梯度
↓
问题4:干种子靠什么吸水?
↓
三、吸胀吸水
↓
引导学生回顾:种子吸水前后的变化
↓
吸水动力:△ψW的来源
↓
干种子水势组成:ψW=ψm
↓
四、相邻细胞间水分的移动
随堂小结
↓
复习:植物细胞吸水动力—△ψW
↓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部位:
主要部位在根毛区扩充:果树等植物根的类型
↓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导管
↓
Flash动画示意该途径纵向运输途径:共质体与质外体(概念)
↓
吸收动力:根压、蒸腾拉力
↓
演示实验(动画):伤流与吐水现象
↓
根压现象及其概念
↓
分析现象,阐明根压产生机制
↓
总结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存在主动吸水过程?
↓
问题5:高大的树木如何降水运至树顶?
↓
动力:蒸腾拉力
↓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与调控
↓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
↓
强调几个重要问题: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生理干旱
↓
应用:如何采取措施促进根部吸水?
问题6:蒸腾拉力是如何形成的?
↓
第四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
通过何处蒸腾?
↓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途径)
主要部位:叶片气孔蒸腾
↓
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过程与调节方式:(图解)
叶肉细胞表面→细胞间隙气室→周围大气
(内表皮) 水蒸气大 水蒸气小非气孔调节 气孔调节
↓
(二)气孔运动与开闭机理(图解)
↓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蒸腾速率、效率、系数
↓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与调节
↓
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
↓
随堂小结
↓
导言:水分在植物根部吸收、叶部散失,中间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
第五节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
动画模拟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
↓
总结:水分运输途径
↓
一、水分运输途径和速度:SPAZ系统土壤→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鞘渗透作用(共质体运输)
→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集流运输(质外体运输)
→叶肉细胞→叶肉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渗透作用(共质体运输)
↓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
直接动力:水势梯度
↓
直株上下导管中△ψW产生的原因根压(正压力势) 蒸腾拉力(负压力势)
↓
问题7:高大树木中水分上运过程中,导管中的水柱为何可以连续不中断?
假如某一部分导管中水柱断了,树木顶叶片还能得到水分吗?为什么?
↓
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
↓
问题8:如何灌溉才能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
一、作物的水分平衡
↓
二、合理灌溉的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重要概念: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水分临界期
↓
三、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
四、合理灌溉的指标
(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土壤指标)
形态指标:长势、长相;
生理指标: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
土壤指标:温度、湿度及气候条件
↓
合理灌溉的方法:
灌溉的基本原则、技术
↓
知识扩展: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
↓
总结本章内容:
1、水分的生理作用及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方式、水势及细胞的质壁分离)。
3、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动力及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合理灌溉的指标。
6、概念解释。
学生反映问题――解释
10
30
50
70
90
100
110
120
140
160
190
200
七、思考题及习题
1、名词解释
2、水的作用,并叙述水在细胞之间运动的原因,在植物体内运动的规律。
3、蒸腾作用的意义、部位、衡量指标。
八、课堂定量分析:
1、技能训练学生掌握的程度,
2、学生参与的时间:
3、学生参与的广度:
4、学生参与的形式:
5、效果,
6、时间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