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尔比尔吉
第一节 尔比尔吉的概念
一、概念
尔比尔吉 是在彝族人们
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
而具有一定格式和含义深刻、
短小精悍的一种民间文学体
裁。
彝语, 尔, 即
,智慧, 之意,, 比,
即, 具有,,, 拥有,,
,掌握, 之意 。, 尔吉,
是指对, 尔比, 的筛选、
探索和解释。
从原始信仰的角度看,
尔比尔吉之, 尔,,是, 龙,
之意,,比, 是, 吟,,
,鸣, 之意。所以,,尔比,
一词的本体意义是龙的声音、
龙的语言。对于表现事物对
象的精炼的,或有教育意义
的言语,称之为, 尔比尔
吉, 。
二、尔比尔吉的特点和作用
从内容上看,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形象生
动。
(一)特点
从表现形式上看,最长不超
过四行,最短一句。用生动的形
象来说明道理,既有着诗一样的
抒情,又有写意画般的含蓄。
(二)作用
, 尔比, 被彝族人们视
为生活的准则,是非的标准,
行为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调节社会作用。
第二节 尔比尔吉的来源和分类
尔比尔吉来源于生产劳动
和社会生活中,来源于民间。
它和彝族人们的历史背景、经
济生活、地理环境、生活习惯、
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有密切
关系。
一、尔比尔吉的来源
(
一
)
产
生
于
生
产
劳
动
凉
山
彝
族
尔
比
尔
吉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是
在
劳
动
中
产
生
的
,
是
彝
族
人
们
在
长
期
同
自
然
界
作
斗
争
中
总
结
和
概
括
出
来
的
,
这
种
尔
比
有
着
道
德
教
育
、
科
学
教
育
等
深
刻
意
义
。
(二) 产生于社会生活
彝族尔比尔吉中最
基本的成份,是彝族先民
在世世代代阶级斗争中,
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
创造、流传,而发展起来
的。
(三)来源于典故
此类尔比最早是流传
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由于
在民众中影响极大,后来人
们把它概括为简练的尔比。
(四) 来源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
它是调解民间社会矛盾
的典型实例的集中体现,后
来演化为尔比。 如:, 偷公
羊赔十一,偷母羊赔十二。,
,偷猫赔黄金九两。,,纠
纷重挑拨,偷盗重里应。,
二,尔比尔吉的分类
A
.
反
映
农
牧
生
产
方
面
:
“
麦
地
反
复
种
燕
麦
,
燕
麦
长
如
山
羊
胡
”
。
B
.
反
映
气
候
方
面
,
“
蚯
蚓
地
上
爬
,
雨
滴
天
上
浮
”
。
C.
反
映
钱
粮
关
系
:
“
人
的
根
本
在
思
想
,
粮
的
根
本
在
勤
劳
”
。
(
一
)
自
然
类
(二)社会类
A,家支、亲戚关系,, 人
靠亲戚,猴靠树林, 。
B.反映等级关系,, 主子
喝的米酒,是奴隶的血泪酿成
的, 。
C.反映生活常情,,牲畜
是戴斗笠的,庄稼是穿蓑衣
的, 。
D,言行方面,, 嘴里
像密糖, 心里藏刀石, 。
E,对比教育,, 见敌
人横眉竖眼, 见朋友亲亲热
热, 。
(三) 综合性的尔比
A.同类矛盾,, 鸡毛烧鸡
身, 鸡油炒鸡肉, 。
B,表示可 望而不 可及,
,雄鹰啄猎物, 乌鸦干盯着, 。
C.幼稚, 不成熟,, 儿童
不明理, 马驹不识路, 。
第三节 尔比尔吉的修辞手法
它广泛地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把抽象的意思形象化,
哲理深刻的事理生活化,平
凡的知识新鲜化,科学的规
律情趣化。
彝族尔比的结构凝练,节奏
铿锵,风格清新,意境警策,
表现出了彝族人民创造语言财
富的艺术才华。常用的修辞手
法有 比喻、夸张、排比、比拟、
对偶、借代、回环等 。
精
彩
的
比
喻
:
“
你
懂
的
如
我
的
头
发
,
我
懂
的
如
你
的
胡
须
”
(
明
喻
);
“
鸡
瘦
尾
不
倒
,
人
穷
志
不
穷
”
(
暗
喻
);
“
鸡
不
欠
鹰
的
债
鹰
来
抓
鸡
吃
,
羊
不
欠
豺
的
债
豺
来
抓
羊
吃
”
(
借
喻
)
。
艺
术
的
夸
张
:
“
有
劲
的
能
用
盐
杵
剃
头
,
有
志
的
能
用
木
勺
填
海
”
。
丰富的排比,, 牛羊会处事,
不遭石子打;骟鸡会处事,不遭公
鸡啄, 。 贴切的拟人,, 喜鹊无银子,
胸前戴银圈,乌鸦无绵羊,身披
黑毛毡, 。
匀称的对偶,, 愚蠢人喜爱夸奖,聪明人爱听批评, 。
形象的借代,, 做时木勺
在前,吃时木勺在后, 。
跌宕的回环,, 想错就看错,
看错就做错, 。
鲜明的对比,, 贤子所到之
处有美酒,蠢子所到之处招惹
祸, 。
优美的谐音,, 看见山上的杉树就不由得思念你, 看见山林
的相思树就不由得爱恋你 。,
自测练习
1.( ) 是口头流传的, 通俗易懂而具有一定
格式和含义深刻, 短小精悍的一种民间文学
体裁 。
A.尔比尔吉 B.诗歌
C.民间故事 D.短篇小说
2,尔比尔吉的分类包括 ( ) 。
A.自然类和社会类 B.对比教育类
C.综合类 D.同类矛盾类
答案,1A 2AC
第一节 尔比尔吉的概念
一、概念
尔比尔吉 是在彝族人们
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
而具有一定格式和含义深刻、
短小精悍的一种民间文学体
裁。
彝语, 尔, 即
,智慧, 之意,, 比,
即, 具有,,, 拥有,,
,掌握, 之意 。, 尔吉,
是指对, 尔比, 的筛选、
探索和解释。
从原始信仰的角度看,
尔比尔吉之, 尔,,是, 龙,
之意,,比, 是, 吟,,
,鸣, 之意。所以,,尔比,
一词的本体意义是龙的声音、
龙的语言。对于表现事物对
象的精炼的,或有教育意义
的言语,称之为, 尔比尔
吉, 。
二、尔比尔吉的特点和作用
从内容上看,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形象生
动。
(一)特点
从表现形式上看,最长不超
过四行,最短一句。用生动的形
象来说明道理,既有着诗一样的
抒情,又有写意画般的含蓄。
(二)作用
, 尔比, 被彝族人们视
为生活的准则,是非的标准,
行为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调节社会作用。
第二节 尔比尔吉的来源和分类
尔比尔吉来源于生产劳动
和社会生活中,来源于民间。
它和彝族人们的历史背景、经
济生活、地理环境、生活习惯、
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等有密切
关系。
一、尔比尔吉的来源
(
一
)
产
生
于
生
产
劳
动
凉
山
彝
族
尔
比
尔
吉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是
在
劳
动
中
产
生
的
,
是
彝
族
人
们
在
长
期
同
自
然
界
作
斗
争
中
总
结
和
概
括
出
来
的
,
这
种
尔
比
有
着
道
德
教
育
、
科
学
教
育
等
深
刻
意
义
。
(二) 产生于社会生活
彝族尔比尔吉中最
基本的成份,是彝族先民
在世世代代阶级斗争中,
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
创造、流传,而发展起来
的。
(三)来源于典故
此类尔比最早是流传
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由于
在民众中影响极大,后来人
们把它概括为简练的尔比。
(四) 来源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
它是调解民间社会矛盾
的典型实例的集中体现,后
来演化为尔比。 如:, 偷公
羊赔十一,偷母羊赔十二。,
,偷猫赔黄金九两。,,纠
纷重挑拨,偷盗重里应。,
二,尔比尔吉的分类
A
.
反
映
农
牧
生
产
方
面
:
“
麦
地
反
复
种
燕
麦
,
燕
麦
长
如
山
羊
胡
”
。
B
.
反
映
气
候
方
面
,
“
蚯
蚓
地
上
爬
,
雨
滴
天
上
浮
”
。
C.
反
映
钱
粮
关
系
:
“
人
的
根
本
在
思
想
,
粮
的
根
本
在
勤
劳
”
。
(
一
)
自
然
类
(二)社会类
A,家支、亲戚关系,, 人
靠亲戚,猴靠树林, 。
B.反映等级关系,, 主子
喝的米酒,是奴隶的血泪酿成
的, 。
C.反映生活常情,,牲畜
是戴斗笠的,庄稼是穿蓑衣
的, 。
D,言行方面,, 嘴里
像密糖, 心里藏刀石, 。
E,对比教育,, 见敌
人横眉竖眼, 见朋友亲亲热
热, 。
(三) 综合性的尔比
A.同类矛盾,, 鸡毛烧鸡
身, 鸡油炒鸡肉, 。
B,表示可 望而不 可及,
,雄鹰啄猎物, 乌鸦干盯着, 。
C.幼稚, 不成熟,, 儿童
不明理, 马驹不识路, 。
第三节 尔比尔吉的修辞手法
它广泛地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把抽象的意思形象化,
哲理深刻的事理生活化,平
凡的知识新鲜化,科学的规
律情趣化。
彝族尔比的结构凝练,节奏
铿锵,风格清新,意境警策,
表现出了彝族人民创造语言财
富的艺术才华。常用的修辞手
法有 比喻、夸张、排比、比拟、
对偶、借代、回环等 。
精
彩
的
比
喻
:
“
你
懂
的
如
我
的
头
发
,
我
懂
的
如
你
的
胡
须
”
(
明
喻
);
“
鸡
瘦
尾
不
倒
,
人
穷
志
不
穷
”
(
暗
喻
);
“
鸡
不
欠
鹰
的
债
鹰
来
抓
鸡
吃
,
羊
不
欠
豺
的
债
豺
来
抓
羊
吃
”
(
借
喻
)
。
艺
术
的
夸
张
:
“
有
劲
的
能
用
盐
杵
剃
头
,
有
志
的
能
用
木
勺
填
海
”
。
丰富的排比,, 牛羊会处事,
不遭石子打;骟鸡会处事,不遭公
鸡啄, 。 贴切的拟人,, 喜鹊无银子,
胸前戴银圈,乌鸦无绵羊,身披
黑毛毡, 。
匀称的对偶,, 愚蠢人喜爱夸奖,聪明人爱听批评, 。
形象的借代,, 做时木勺
在前,吃时木勺在后, 。
跌宕的回环,, 想错就看错,
看错就做错, 。
鲜明的对比,, 贤子所到之
处有美酒,蠢子所到之处招惹
祸, 。
优美的谐音,, 看见山上的杉树就不由得思念你, 看见山林
的相思树就不由得爱恋你 。,
自测练习
1.( ) 是口头流传的, 通俗易懂而具有一定
格式和含义深刻, 短小精悍的一种民间文学
体裁 。
A.尔比尔吉 B.诗歌
C.民间故事 D.短篇小说
2,尔比尔吉的分类包括 ( ) 。
A.自然类和社会类 B.对比教育类
C.综合类 D.同类矛盾类
答案,1A 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