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沈从文与李劼人
——教材第 18章
一,沈从文的, 湘西世界,
二,李劼人的, 大河小说,
一、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一)“乡下人” ?,京派作家”
沈从文 ( 1902 —— 1988 ),原名沈岳秋,湖南凤凰
人,有苗、汉、土家族血统。少年从军,在千里沅水流域
看遍多种“人生形式”后进京求学,从事文学创作。 1926
年出版作品集, 鸭子,, 1934年出版代表作, 边城,,
1938年出版长篇小说, 长河, 。尔后辗转多所高等学府任
教,执掌天津, 大公报, 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
体的代表作家和组织者。
(二)湘西世界
1.一个观念,两个世界
2.“湘西世界”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A.“乡下人”观念,
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人性的讴歌、个性的呼唤 一
个观念,两个世界。
B,两个世界
①, 湘西世界,:寄托着人生理想和传统文化情结
② 现代,都市世界”,讽刺批判上流社会的病态文
明 (代表作:, 八骏图,,, 绅士太太, 等)
A,现实的人生形式:如, 丈夫,,柏子,,萧萧,
自在无为的生命形态 ——野蛮与优美交织 ——悲哀与
同情相融
真挚、热烈、活泼的生命情趣 ——爱与美的完美人性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情怀
B,理想的人生形式:如, 边城,,, 龙朱,,月下小
景,
(三)分析代表作, 边城,,牧歌型的乡土小说。
1.“湘西世界”的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
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 定,
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作者的,〈 边城 〉 题记,
[例 1] 边 城 (节选)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
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
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
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
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 起
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
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
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
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
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
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
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
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
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 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
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
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
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
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
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
面一点,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
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
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
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
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
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
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
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2.理想化的人物,
这是,边城” 端午节的习俗,描写绘声绘色,尽显了湘
西特有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并丰富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灵美

翠翠:美的化身。
爷爷:善的象征。
[例 2] 边 城 (节选)
沈从文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 目为青
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
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
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
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
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优美、健康、自然,一个自由、美好的生命。,黄麂一样 ······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着翠翠这样健康美丽的
精灵,随时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威胁,“深山”是他们
最后的庇护和自由天地。
3.现代抒情艺术
A.人、景、情水乳交融,构成整体上的和谐美和净化美。
B.自然平实的叙事状物,简朴优美的情节和梦幻般的人
物意绪,构成诗一样的意境。
C.诗化散文化的文体,耐人寻味的象征意味。
[例3 ] 边 城 (节选)
沈从文
(翠翠)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一惊非
同小可,赶忙向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
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
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
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
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翠翠于是大哭起来。
白塔,边城文化的见证。一开始它就与翠翠家人的生活
相伴,与边城的山水、自然和谐相随。白塔伴随着老船夫的
死亡而倒塌了。白塔的崩溃,象征着往昔人们记忆中的美好
情景的消逝,一种希望的幻灭。因而传达出与边城美好并不
协调的悲剧的氛围,触发人去思索和寻味。
, 边城, 便是这样一部杰作。这里是谐和,光与影的
适度配置 。 …… 细致,然而绝不琐碎;真实,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而决不做作。这不是一个
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代大都市病
了的男女,我保险这是一副可口的良药 。人物虽然全部善
良,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份。他连读者也放在作品所需要
的空气里,这里的读者不仅用眼睛,而且五官一齐用 — 灵
魂微微一颤,好象水面粼粼一动,于是读者打进作品,成
为一团无间隔的谐和,或者,随便你,一种吸引作用。
——李健吾评, 边城,
4.一支古老的“牧歌”,
A.爱情悲剧:苗汉两种婚俗观念冲突的结果
B.缺乏现代理性精神 ——缺乏时代性和现实感
(四)散文创作
代表作, 湘西散记,,湘西,
1.文化散文,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土性 ——本族性 ——哲理性
2.抒情散文,
我的“见闻” ——情节性与情境氛围 ——多样的抒情方

二、李劼人的“大河小说”
(一) 李劼人( 1891——1962 ),原名李家祥,成都人。
1912年发表处女作, 游园会, 。 1918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接受法国文学的影响,效仿巴尔扎克、左拉,以多卷体连
续性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创作出反映我国近代历史变迁的
“大河小说”。
(二)“大河小说”
, 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 大波,
1、“小说的近代史”
A.全景式的构架:展现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中
国内地历史的变迁
B.全方位的社会人物:从草莽百姓到达官显贵、三
教九流,无所不包
C.独特的蜀地风情风俗:风俗史与史诗的有机统一
2、分析代表作, 死水微澜,
A.甲午战争前后蜀地这潭“死水”激起的“微澜”:
袍哥与教民的冲突
B.独特的人物发现,
中国乡镇中的“包法利夫人” ——邓幺姑
中国哥老会会党(袍哥) ——罗歪嘴
C.“东方的左拉”,
左拉式的客观再现,追求逼真的细节 ——寓倾向于生
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之中
必读书目
沈从文:, 柏子,,, 萧萧,,, 丈夫,,, 边城,
, 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 湘西散记,
李劼人:, 死水微澜,
习 题
1 怎样认识沈从文小说世界的文化特质?
2 分析, 边城, 的抒情艺术。
3 为什么说, 大河小说, 开拓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
新格局?
沈从文
沈从文与其妻子
边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