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脾胃肠病证
一、填空题:
1.胃痛与———— 的关系最为密切。
2.胃痛辨证当分———— 两类。
3.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
4.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 ,寒邪内侵,宜————,———— 。
5.腹痛饮食积滞型,轻证用———— ,重证用———— 加减治疗。
6.呕吐是由于———— 所引起的病证。
7.呕吐在临床上有虚实之分,实者因———— ,虚者由于———— 。
8.呕吐一证当详辨———— 。
9.保和丸治疗呕吐的目的为———— 。
10.呃逆是由———— 而成。
11.呃逆是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 ,分辨———— 。
12.泄泻的发生外因与———— 关系最大,内因则与———— 关系最为密切。
13.泄泻的治疗总则为———— 利小便。
14.肝气乘脾泄泻的治疗主方为———— 。
15.泄泻初起,不可用———— ,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止,不可———— ,以免重伤阴液。
16.按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本病可分———— 、———— 、———— 、———四类。
二、单项选择题:
1.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 )
A.肺脾 B.心肺 C.肝脾 D.脾肾
2.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 )
A.理气和胃止痛 B.活血理气止痛
C.消食化积止痛 D.清热泻火止痛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 )
A.胃脘胀痛、攻撑作痛 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
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 D.舌红苔黄、脉弦数
4.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此属胃
痛何型 ( )
A.肝气犯胃 B.饮食停滞 C.肝胃郁热 D.瘀血停滞
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
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 )
A.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D.温中散寒
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 )
A.腹中冷痛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
7.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病机为 ( )
A.阴寒内盛,外寒入侵 B.下焦受寒,厥阳之气失于疏泄
C.中阳不足,寒凝气滞 D.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8. 若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者,首选何方治疗 ( )
A.大建中汤 B.附子理中汤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
9.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恶寒、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腻,脉滑实。应
诊断为 ( )
A.食滞肠胃型泄泻 B.饮食积滞型胃痛 C.饮积滞型腹痛 D.气滞血瘀型腹痛
10. 下列何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 )
A.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时发时止D.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
11.呕吐与呃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为: ( )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C.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D.清浊相干,乱于胃肠
12.下列除……外,均是藿香正气散的适应证 ( )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寒湿或风寒型泄泻
C.寒霍乱轻证 D.寒湿痢
13.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其治疗首选方应是: ( )
A.香苏散 B.二陈汤 C.平胃散 D.藿香正气散
14. 呃逆的病理主要是 ( )
A.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B.胃气上逆动膈
C.肝气逆乘犯胃 D.阳明腑实,气不顺行
15.胃火上逆呃逆之声特点为 ( )
A.呃声沉缓 B.呃声洪亮 C.呃逆连声 D.呃声低弱
16.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 ( )
A.《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
C.《脾胃论》 D.《医学必悟》
17.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 ( )
A.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
B.泄泻病在中焦,痢疾病在下焦
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
D.泄泻属寒,痢疾属热
18.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 ( )
A.食滞肠胃 B.脾胃虚弱 C.感受外邪 D.脾虚湿盛
19.治疗泄泻初起不宜 ( )
A.分利 B.滑导 C.清化 D.固涩
20.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例哪项是错误的 ( )
A.泄泻多在黎明之前 B.肠鸣即泻泻后痛减
C.粪便黄褐而臭 D.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1.肾阳虚衰型泄泻的代表方是 ( )
A.桃花汤 B.真人养脏汤 C.金匮肾气丸 D.四神丸
22.下列除何项外均为热秘的辨证要点 ( )
A.面赤身热 B.尿赤便秘 C.苔黄燥,脉滑实 D.腹胀腹痛
23.下列何项不为气秘的辨证要点 ( )
A.噫气频作 B.胸胁痞满 C.纳差便溏 D.腹部胀痛
24.患者吞咽时梗塞不顺,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应诊为 ( )
A.噎膈 B.呃逆 C.梅核气 D.反胃
25.噎膈之病机总之属于 ( )
A.脾胃俱伤 B.脾肾衰败 C.气血郁结 D.本虚标实
26.噎膈与反胃的鉴别点主要在于 ( )
A.进食吞咽顺利与否 B.呕吐物性状不同
C.呕吐出现的迟早不同 D.呕吐次数的多少不同
27.梅核气的发病部位在于 ( )
A.喉关 B.咽部 C.颈前下方 D.气道
三、多项选择题:
1.肝气犯胃呕吐的主症是: ( )
A.呕吐酸腐 B.嗳气频繁 C.胸胁闷痛
D.舌边红脉弦 E.口干不欲饮
2.呃逆发生的常见病因有 ( )
A.饮食不节 B.情感不和
C.脾胃虚弱 D.外邪入侵 E.正气亏虚
3.胃阴不足呃逆的主症有 ( )
A.呃声急促而不连续 B.口舌干燥
C.烦躁不安 D.肠鸣矢气 E.舌淡苔白脉细弱
4.气机郁滞型呃逆的常见症状有 ( )
A.呃逆连声 B.胸闷纳差
C.肠鸣矢气 D.常因情感不畅诱发或加重 E.舌红苔黄脉弦
5.张某,72岁,久泻未愈,每日黎明前登厕,泻下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苔白脉
沉细。治法为 ( )
A.温肾 B.健脾 C.理气D.固涩 E.止泻
6.脾胃虚弱泄泻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
A.大便时溏时泻 B.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
C.面色萎黄,肢倦乏力 D.纳差、脘腹胀闷不舒 E.舌淡脉细弱
7.泄泻与痢疾的共同点是 ( )
A.多发于夏秋季节 B.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发病
C.病变在胃肠 D.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 E.白多赤少
8.便秘的发病原因有 ( )
A.燥热内结,津液不足 B.情志失和、气机郁滞
C.劳倦内伤,机体衰弱 D.气血不足,下元亏损 E.阴虚体弱,阴寒内生
9.下列何项为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 ( )
A.神疲气怯 B.临厕努争乏力
C.大便并不干硬 D.舌苔薄白,脉虚 E.噫气频作
10.习惯性便秘,除药物治疗外,还应 ( )
A.保持精神舒畅 B.进行轻便运动
C.调节饮食 D.定时登厕 E.注意气候变化
11.噎膈的产生除与食道、胃有关外,还与哪些脏腑有关 (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2.噎膈用药在临床上需忌用 ( )
A.温燥 B.苦寒 C.酸涩 D.滋腻 E.甘润
四、问答题:
1.胃痛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2.如何理解“通则不痛”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3.外邪犯胃型呕吐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4.如何区分泄泻的寒热虚实?
5.泄泻饮食积滞型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6.气虚便秘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五、病案分析:
1何某,男,35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0日就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痛七年余,加重一月。
病史:患者自述七年前因饮食不节而致胃脘疼痛,经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但此后每遇饮
食不慎胃痛即发。一月前因过食性冷之品而使病情加重。现在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
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社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
虚弱而迟。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2.张某,男,50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5日就诊。
主诉:呕吐时作时止一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有胃炎病史已二十余年,一年前因食烩面不当而致呕吐,经治病情好转。一周前
再次因饮食不慎致呕吐复作。现症见: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能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
3.肖某,男,30岁,工人。1993年10月3日初诊。
主诉:大便时溏时泻二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二年前因过食生冷之品而致腹泻,经过治疗,患者好转,但未能痊愈。此后,
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每因稍进油腻之物即大便次数增多。一周前因进食烩面,致使病情
加重。现在症:大便时溏时泻,日行4—6次,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4.刘某,男,68岁,工人,于1991年12月28日就诊。
主诉: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每于冬雪前后发生三年。
病史:三年前患者因天气寒冷,外出访友受凉而致便秘,至气候转温而便行自畅。现在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晄白,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肝脾 2.虚实 3.理气和胃止痛 4.肾阳不足 通脉四逆汤 温通肾阳
5.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6.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 7.邪气所干 胃虚不降
8. 虚实 9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10.胃气上逆动膈
11.虚实 寒热 12.湿邪 脾虚 13.健脾化湿
14. 痛泻要方 15.固涩 分利太过
16.热秘 气秘 虚秘 冷秘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D 8.A 9.C 10.C
11.B 12.D 13.D 14.B 15.B 16.A 17.D 18.D 19.D 20.C
21.C 22.D 23.D 24.C 25.A 26.D 27.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E 3.ABC 4.ABCD 5.ABCDE
6.ABCD 7ABC 8.ABCDE 9.ABCD 10.ABCD 11.BCE 12.ABD
四、问答题:
1.答: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
①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痛。②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致胃失和降而痛。③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横逆犯胃,
致气机阻滞,因而发生痛疼。④脾胃虚弱: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
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可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阻受损,失其濡
养而发生疼痛。此外,亦有过服寒凉药物而导致脾胃虚寒而痛者。
2.答:“通则不痛”是治疗各种痛证的常用法则。胃痛发生的基本病机在于“不通则痛”
故治疗胃痛应以“通”为基本原则,即所谓“通则不痛”。但这里所言的“通”应从广义的
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由于导致“不通”的原因有寒凝、食积、气滞、血瘀、火郁、阴虚、阳
虚等不同,故治疗上决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之一法,必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法。如属于
胃痛者,散寒即所以通;属于食滞者,消食即所以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以通,属于热
郁者,泄热即所以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以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以通;属于
阳弱者,温运脾阳即所以通。只有结合具体病机采取相应治法,使之丝丝入扣,才能善用
“通”法。
3.答:主症可见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疏邪解表,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药有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
曲、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大枣。
4.答:泄泻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一般而言,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
5答:主症可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药有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服子。
6.答:主症是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而大便并不干硬,而面色喤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治法为益气润肠。选方为黄芪汤。
五、病案分析:
1.诊断:胃痛脾胃虚寒型
辨证分析:患者胃痛日久,脾胃虚寒,故致胃失温养而见胃脘隐痛。寒得温而散,气得按
而行,所以喜温喜按。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故泛呕清水。脾胃虚寒,则受纳运化失
常,故纳食减少。胃虚得食,则产热助正以抗邪,所以进食痛止。脾主肌肉而健运四旁,中
阳不振,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皆失其温养,所以疲乏,手足不温,脾主生湿下渗肠间,故
大便溏薄。舌淡脉弱而迟,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黄芪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大枣 生姜 饴糖
2.诊断:呕吐脾胃虚寒型
辨证分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水谷腐熟运化不及,故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时作时止。
阳虚不能温布,故而色〖HT5,7〗白〖KG-*3〗光 白,四肢不温,倦怠乏力。
中焦虚寒,气不化津,故口干而不能饮。脾虚则运化失常,故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及脾阳不足之象。
治法:温中丸: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3.诊断:泄泻之脾胃虚弱型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
溏泄。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之物,大便次数增多。
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乃脾胃
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肉、甘草、陈
皮、大枣。
4.诊断:便秘冷秘
辨证分析:患者年事已高,阳气内虚,复因天寒受凉,而致阳气益虚,阴寒内盛。阳衰寒
盛,肠道传运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阳虚温煦无权,故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小便
清长;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泛痛;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肉桂。肉苁蓉 牛膝 当归 泽泻 升麻 枳壳 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