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 学
2
绪言
一, 热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 对象,宏观物体 ( 大量分子原子系统 )
或物体系 — 热力学系统 。
▲ 内容,与 热现象 有关的性质和规律 。
?
?
?
关。微观上说是与热运动有
有关;宏观上说是与温度
热现象
T
外界
系统外界
3
二, 热学的研究方法
▲ 热力学 ( thermodynamics)
宏观基本实验规律 热现象规律逻辑推理
特点,普遍性、可靠性。
▲ 统计力学 ( statistical mechanics)
对微观结构提
出模型、假设
统计方法 热现象规律
特点,可揭示本质,但受模型局限。
4
三, 几个概念
1.平衡态 ( equilibrium state):
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热动平衡 ) 。
系统的宏观性质
稳定态
T1 T2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形式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与外界无任何
要注意区分平衡态与稳定态。
平衡态
T1T1
5
宏观量
描写单个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只能间接测量)。
3.微观量 ( microscopic quantity):
?
?
?
?,如强度量(无累加性):
,,如广延量(有累加性):
Tp
EVM ?
(一般
如分子的 ?,,dm v?
2.宏观量 ( macroscopic quantity),
表征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可直接测量)。
6
5.物态方程 ( equation of state),
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0),,( ?TVpf
RT
M
mpV ?
4.物态参量(态参量) ( state parameter):
描写平衡态的宏观物理量。
如:气体的 p,V,T
一组态参量 一个平衡态描述
对应
7
?第一章 温度 ( Temperature)
两系统热接触下,相当长时间
后达到的 共同平衡态。
一, 热平衡态:
二, 温度
态参量 p,V,T 中,T 是热学特有的物理量,
需要在热学中加以定义。
A B绝热壁
导热板
绝热壁
8
实验表明:
同一平衡态,
热平衡与
热平衡与若
?
?
?
CB
CA
则 A与 B热平衡 。
―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同一热平衡态
—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的两个系统必然也处于热平衡。”
即:
定义 温度,处于同一热平衡态下的热力学
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
一切处于同一热平衡态的系统有相同的温度 。
温度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热运动(对质心)状态。
9
△ 三, 温标 ( temperature scales)
为水的 三相点 (triple point)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在 > 0.5K的范围适用(低压 3He气)。
1.理想气体温标:
温标,温度的数值标度。
333 Vp
pV
T
T ?
T3 = 273.16K,
33
16.2 7 3
Vp
pVT ?
10
2.热力学温标 T:
4.华氏温标 tF,
3.摄氏温标 t,
单位,K (Kelvin),规定,T3=273.16K
在理想气体温标有效范围内二者一致。
t =( T - 273.15) C?
t3 = 0.01 C?
F)
5
932( ??? tt
F
C8.37F100 ????? tt F
?
?
?
??
??
F212
F32
F
F
t
t
水的沸点
水的冰点
不依赖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性,
11
△ 四,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RT
M
mpV ? n k Tp ?
KJ1038.1 23
A
????
N
R
k
—玻尔兹曼常量 ( Boltzmann Constant)
( m ? 气体质量,M? 气体摩尔质量,
NA ? 阿伏伽德罗常量,n? 气体分子数密度)
12
第二章 气体动理论 (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
§ 2.3 能量均分定理
§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 § 2.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实验验证
§ 2.6 玻耳兹曼分布
△ § 2.7真实气体等温线
§ 2.8 范德瓦尔斯方程
§ 2.9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2.10 输运过程
§ 2.2 温度的统计意义
13
一,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宏观物体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
有一定的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 热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
( pressure of ideal gases)
14
二, 理想气体的微观假设
1.关于每个分子的力学性质
(1)大小 — 分子线度 <<分子间平均距离;
(2)分子力 — 除碰撞的瞬间, 在分子之间,
分子与器壁之间无作用力;
(3)碰撞性质 — 弹性碰撞;
(4)服从规律 — 牛顿力学 。
15
2.关于大量分子的统计假设(对平衡态)
( 2)由于碰撞,分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速度,
( 1)无外场时,分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相同,
.c o n s t
d
d ???
V
N
V
Nn
速度取向各方向等概率,; vvv 0??? zyx 2222
3
1 vvvv ???
zyx
即:
注意,统计规律是有 涨落 (fluctuation)的,
统计对象的数量越大,涨落越小。
演示 伽尔顿板 ( 演示统计规律及涨落 )
16
三,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前提,平衡态,忽略重力,分子看成质点
(只考虑分子的平动);
设,同种气体,分子质量为 m,
N— 总分子数,V— 体积,
V
Nn ? —分子数密度(足够大),
V
Nn i
i ? 的分子数密度,速度为— iv
?
?? ??
i ii i
nnNN,
17
取器壁上小面元 dA( >>分子截面面积 )
iv?



dA
vixdt x


= 2 ni mvix2 dt dA
dIi = (2mvix)(nivixdtdA)
iv?
dt内所有 分子对 dA冲量:第 2步:
一个分子对 dA冲量,2mvix第 1步:
第 3步,dt内所有分子对 dA冲量:
??
i
ixi Atmn dd
2v
推导:
? ?
?
??
)0(
d
2
1dd
v ix i
ii III
可取任意值)和( iziy vv
18

t3
2 ?np ?
由分子平均 平动 动能
2
t 2
1 vm?? 2
3
1 v nmp ?和
—气体压强公式
第 4步:
2
dd
d
d
d
ix
i
i mnAt
I
A
Fp v???? ??
i
ix
i m
V
N 2v
2
2
x
ixi nm
N
Nm
V
N vv ?? ?
2
3
1 vnm?
19
§ 2.2 温度的统计意义
,kT
2
3
t ??
T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 平动 动能的量度 。
单值对应。和即 t?T
由此给出温度的统计意义 —
kT
2
3
t ??
2
t 2
1 vm??
m
kT32 ?? v
M
RT3?,T?
2v
称为 方均根速率 (root-mean-square speed)
t3
2 ?np ? 由
n k Tp ? 和
20
J1065.523 21t ???? ?kT?
eV1053.3 2????
(记住数量级!),m / s1061.4O 222 ??v
m / s1084.1H 322 ??v,
( 记住数量级 ! )
T = 273K时,
21
§ 2.3 能量均分定理
一, 气体分子自由度 ( degree of freedom)
如,He,Ne…
可作质点处理,因而只有平动。
t — 平动自由度
( degree of freedom of translation)
i = t =3
自由度,决定物体空间位置的 独立 坐标数,
用 i 表示。
1.单原子分子 ( monoatomic molecule)
22
质心 C平动,( x,y,z)
2,双原子分子 ( biatomic molecule)
如,O2, H2, CO …
?C (x,y,z)?
?
0
z
x
y
?
?
l
r = 2
v = 1
∴ 总自由度,i = t + r + v = 6

轴取向:
r — 转动 (rotation)自由度,
距离 l 变化:
v — 振动 (vibration)自由度,
( ?,?)
t =3 — 平 动自由度,
23
3,多原子分子 ( multi-atomic molecule)
如,H2O,NH3,…
N:分子中的原子数
i = t + r + v = 3N
r = 3 ( ?,?,?)
t =3 ( 质心坐标 x,y,z)?
?
?
?
0
z
x
y
?
?
?

C (x,y,z)
v = 3N - 6
二, 能量均分定理
( principle of the equipartition of energy)
24
知:及由 3
2
3
t ?? tkT?
一个平动自由度对应的 平均 动能为
kT21
kTmmm zyx
2
1
2
1
2
1
2
1 222 ??? vvv即:
——能量均分定理 。
由于分子碰撞频繁,平均地说,能量分配
没有任何自由度占优势。 即:
在温度为 T 的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的每一
个自由度所对应的平均动能都等于 kT
2
1
25
能量均分定理 的更普遍的说法是:
的平均能量。
能量中每具有一个平方项,就对应一个 kT
2
1
能量均分定理不仅适用于气体, 也适用于液体
和固体,甚至适用于任何具有统计规律的系统。
对有振动(非刚性)的分子,i = t + r + v
振动势能也是平方项,
v???? kT
2
1
kP ??
kTv ???? kPv ???
26
kTrt
2
1)2(
vrt ??????? v????分子平均能量根据量子理论, 能量是分立的,
的能级间距不同。
振动能级间隔大转动能级间隔小平动能级连续
e V )1010(~ 53 ?? ? eV )1010(~ 12 ?? ?
一般情况下( T <10 3 K),
对能量交换不起作用
分子可视为 刚性。
且 t,r,v
— 振动自由度 v ―冻结”,
振动能级极少跃迁,
27
对 刚性分子 (rigid molecule),rti ???, v 0
kTi
2
??
?
?
?
?
?
?
?
?
?
?
(多)
(双)
(单)
kT
kT
kT
2
6
2
5
2
3
当温度极低时, 转动自由度 r 也被, 冻结,,
任何分子都可视为只有平动自由度。
28
三, 理想气体内能 ( internal energy of ideal gases)
内能:
分子自身:
kTrt
2
1)2(
pk v????? ???
分子之间:
?????
j
ij
i
NE ppk ??? )(内能:
( i > j )
由 T 决定 由 V 决定
对理想气体:, 0
p ?ij? ; )( TEE ??
(不包括系统整体质心运动的能量)
),( VTE?
相互作用势能 ?pij
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29
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内能:
NkTiE ??
2
?,气体系统的 摩尔 ( mol) 数
A
A
NT
N
Ri
????
2
RTi ?
2
?
30
§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 Maxwell?s law of distribution of speeds)
一, 速率分布函数
深入研究气体的性质,
还应该进一步弄清分子按速率、
能量的 分布 情况。
等;,如 v 2t?
vi
Ni
0
用分立数据描写:
v1,v2 …
N1,N2 …
这种描写繁琐,规律性不强。
不能光研究一些平均值,
31
用连续的分布函数来描述:
设,dNv为速率 v
率区间内分子数占
N 为总分子数,则:, v
v dd NN ?
令 vv
v d)(d NfN ?
即:
v
v v
d
d)(
N
Nf ?
—在 v 附近,单位速
总分子数的比例
( func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peeds)
称 速率分布函数)(vf
归一化条件
1d1d)(0 0 ???? ?? N NNf vvv
? v +dv 区间内的分子数,
32
二,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1859年 麦克斯韦 ( Maxwell) 导出了理气在
无外场的平衡态( T)下,分子 速率分布函数 为:
22/2/3 2)
π2
(4)( vv v ???? ? kTme
kT
mf ?
f(v)
0 vp v v +dv
N
Nf vvv dd)( ?
T,m 一定
v
,得:由 v v vv 0)(d
P
??df
T
M
RT
m
kT ??? 22
pv
vp称 最概然(可几)速率
(most probable speed)
33
f(v)
0 vp1
m 一定
vvp2
T1
T2 >T1 ??? pv T
?? )( pvf
分布曲线趋于平坦?
对同种气体( m 一定)
思考 T 一 定, m2 > m 1,速率分布曲线如何?
(自己画出)。
3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是大量分子的统计规律性 。
碰撞使得个别分子的速率变化是随机的,概率
的原则使得大量分子通过频繁碰撞达到 v 很小
和 v 很大的概率都必然很小。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另一种表示:

简化(约化)速率,—
pv
v?u
则有:
uueuuf
N
N u d4d)(d)(d 22 ????? ?
?
?vvv
pv
v ???????? uuu
N
Nu,)(很小时,?
35
,时,v m / s395300 p ?? KT

,,则,2m / s10m / s790
p
?????
v
v vv u
395
10
?
?
??
p
u
v
v
422 1058.2
395
102
π
4 2 ?? ?????? ?e
即:速率为 790— 800m/s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数的比例为万分之 2.58 。
uue
N
N u ????? ? 22
π
4
?例 ?
36
三, 平均速率 ( average speed)
?
?
?
i
i
i
ii
N
N v
v
分立:
连续,vi ?v,
? ??
i
?
?
??
N
N
N
N
0
0
d
d
v
vv
v
对麦氏速率分布经计算得:
M
RT
m
kT
π
8
π
8 ??v
73.1:60.1:41.13:
π
8:2:,2
p v v v ??
N
NN vv d
0 ?? ?
? ? ?? 0 d)( vvv f
Ni ? dNv=N f (v)dv,
37
?例 ?设某气体的速率分布函数
)0( 02 vv v ??,a
?)(vf
)(0 0vv ?,
求:
( 3)速率在
2
0 0v?
之间分子的平均速率 v?
解:
( 1)常量 a 和 v0 的关系
v( 2)平均速率
1d)(0 ?? ? vvf
3
00 0
2
3
1dd)( 0 vvvvv v aaf ??? ??
( 1)归一化条件
3
0
3
v
?a
)(vf
vv00

38
N
Nf? ? ?
? 0
d)( vvv
v
( 2)设总分子数为 N,
? ?? 00 2 dv vvv a
( 3)
?
? ????? 2
0
2
0 0
0
d)(
d)( vv
vvv
vvv
v f
N
Nf

对否?
——不对! 上式分母上的 N应为 ? 2
0
0 d)(v vvNf
?
? ?
???
2
0
2
0
0
0
d)(
d)(
v
v
vv
vvv
v
f
f
3
23
4
24
)(
)(
0
0
v
v
a
a
? vv ?? 08
3
? ? ?? 0 d)( vvv f
4
04 v
a?
0
4
03
0 4
3
)
3
(
4
1
vv
v
??
39
四,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 Maxwell’s law of distribution of velocities)
vvv d)(d NfN ? vv
v
dπ4)
π2
( 22
3
2
2
kT
m
e
kT
m
N
?
??
vvv dπ4)( 2 ??? FN

kT
m
e
kT
m
F 22
3 2
)
π2
()(
v
v
?
?
vz
vx
vy
v?
0
dv
速度空间
——速度空间中单位体
积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数的百分比vv dπ4 2
40
vz
vx
vy
zyx vvvv dddd 3 ?
?
v?
0
速度空间

,vvvv zyx dddd 3 ??
则分布于 v? 附近小体积元
v?3d 内的分子数为:
vvv ?? 3d)(d ??? FNN
vvv ?
? 3
d)(d ?? F
N
N故
vvv ??
? 3
d)(d ?? F
N
N又
kT
m zyx
e
kT
m
FF 2
)(
2
3
222
)
π2
()()(
vvv
vv
??
?
???
?
——麦 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
41
分布函数,
)(),(),( zyx ggg vvv zyx vvv,,令
分别为 的
kTm
x
xe
kT
mg 221 2)
π2
()( vv ??有
)()()()( zyx gggF vvvv ????则
)()()( xzy ggg v vv 与、
的函数形式相同
g(vx)
vx0
单位速度空间内的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
)(v?F 的意义,v?速度 附近,
kTm zyxe
kT
mF 2/)22(2/3 2)
π2
()( vvvv ??????由
42
五, 分子碰壁数 ?
? — 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上碰壁的分子数
v?



dA
vxdt x

壁n
小柱体内速度在 v? v?3d附近
速度空间体元内的分子数为
vvvv ??? 3d)()dd(d ??? FAtnN x
的分子总数为:内碰 At dd?
xxxzyzy gAtnggN vvvvvvv d)(dddd)()(d
0
??? ?? ?
???
??
xxx gtAn vvv d)(dd 0?
???
43
xxxgnAt
NΓ vvv d)(
dd
d
0?
????
m
kTn
π2
??
m
kT
π
8?v又平均速率
v nΓ
4
1??
xx
kT
m x
e
kT
m
n vv
v
d)
π2
( 22
1
0
2
??
???
44
已知:
?p0
V
?A
p外
T
N
体积 V,小孔面积 ?A 。
求:
tpp ?? 的时间压强由 00
2
1
解:

设 t 时刻容器内分子数为 N,
tAΓN dd ???
tA
V
N d
4
???? v
tA
VN
N d
4
d ???? v
tA
Vp
pkT
V
Np d
4
d ???? v,有:由
[例 ]如图示,p0>>p外, T = const.
45
tA
Vp
p t
p
p
d
4
d
0
2/
0
0
?? ??
? v积分:
2ln4
A
Vt
??
??
v

例如对氧 气,
设 V=103cm3,
?t = 62.3 s
则计算得:
,m / s445?vT = 300K时,
?A = 0.1mm2,
46
* 扩散法分离同位素



真空
同位素混合气
n1
1v
n2
2v
同位素丰度:
21
22
21
11
nn
nN
nn
nN
????,
2121 vv ??,则若 mm
? ?1 > ?2
分离系数




)(
)(
( 21
21
21
21
/
/
)
)(
nn
nn
NN
NN
???
前)/(
/
21
21
nn
ΓΓ?


)/(
)/()/(
21
2121
nn
nn vv?
?
1
2
2
1
m
m
??
v
v
47
的 U化合物 。
天然铀 235U的 丰度为 0.71%,反应堆中要求
235U的丰度为 3%。
因为金属 U要在 2500K以上才能成为铀蒸汽,
所以采用 UF6,它是唯一在室温下具有高蒸汽压
0 0 4 2 9.1)
619235
619238( 2/1 ?
??
????
为把 235U丰度由 0.71%提高到 3%,需多级分离。
把 238UF6(质量 m2) 和 235UF6(质量 m1)分离:
48
%71.0
%3???
21037.3
0 0 4 2 9.1lg
2 2 5 3 5.4lg ???? ??
生产核武器时 235U浓度需高达 90%,此时,
,310131.1 ???? 这需要占用大量的厂房,消耗
大量的电力。
△ § 2.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实验验证
(自学书 P57—P60 )
设级联数为 ?,则:
2 2 5 3 5.4lg
71.0
3lglg ??? ??
49
§ 2.6 玻耳兹曼分布
( Boltzmann?s distribution)
一,有外场时分子浓度的分布
以重力场为例,设 T = const.
平衡时有一定分布
分子在底部重力
均匀热运动
?
?
?
?
? n
0
z+dz
z
z
p
P+dp
T
n
n0
S
薄层气体,底面积 S,厚 dz,
分子质量为 m,平衡时:
pSzm g n SSpp ??? d)d(
zm gnp dd ??
50
将 p = nkT 代入上式,
z
kT
mg
n
n dd ??
? ? ??nn z zkT mgn n0 0 dd 积分:
z
kT
mg
n
n ??
0
ln
kTm g zenn /0 ???
kTm g zepp /0 ??
——等温压强公式
得:
51
体元内分子数:zyxr dddd 3 ??
renN kTr ?? 3/0 dd P ??? ? ?
为重力势能m g z?p?
为势能零点)( 0?z
,任意外场时 )(pp r??? ?
renN kTrr ??? 3/)(0 dd p ??? ? ?
——玻耳兹曼分布律
其中 n0 为 ?p = 0 处的分子数密度 ( 浓度 ) 。
z
x
y
r?
0
r?3d
有:
52
已知分子质量为 m。
设 r =0处分子数密度为 n0,
?例 ?一装有气体的容器以角速度 ? 绕竖直轴
在水平面内 均匀旋转。
求,气体分子数密度沿
径向分布的规律。
?
r0
解,以容器为参考系,
力 m? 2r 作用。 分子的离心势能为:
kTrmkT enenrn P 2/
0
/
0
22)( ?? ?? ?
则气体分子受惯性离心
220 2
P 2
1d)( rmrrmr
r ??? ??? ?
(设 ?P( 0) =0)
分子数密度
则由玻耳兹曼分布,
53
二, 麦 — 玻分布
在有外场的情况下, 进一步考虑速度分布:
设 dN为位置在 r? 附近 r?3d 体积元内,速度在
v? v?3d附近 速度空间体积元内的分子数,则:
vv ??? 3d)(dd ??? FNN r
v
v ??
322
3
3
0 d)2(d
2
p
?????
??
kT
m
kT e
kT
m
ren
?
?
v?? 33/)(2/30 dd)
2
(d kp ????? ?? re
kT
mnN kT??
?
—— 麦克斯韦 —玻耳兹曼分布律
54
为分子总能量,令 kp ??? ??
则:
kTeN /)(d ?? ??
——玻耳兹曼分布律
玻耳兹曼因子
?例 ?
对 H原子:
eV4.3
4
1
12 ??? EE
(基态能量) eV6.131 ??E
,121 E
n
E n ?
( n = 1,2,3,?)
按量子理论,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55
E2,N2
E1, N1 基态
室温下 T = 300K,则:
kTEEe
N
N /)(
1
2 12 ???
2118 1014.4/1063.1 ?? ???? e
170394 10 ?? ?? e
即在室温的平衡态下,
处于激发态的极少。
原子处于基态的最多,
56
△ § 2.7 真实气体等温线
( isotherm of real gales)
Vm
(10-3 L/mol)
p
(atm)
临界点
临界等温线
饱和蒸汽压
临界温度
要求搞清:
图中的四种状态
临界态
录象 临界态
57
§ 2.8 范德瓦尔斯方程
用简洁的物理模型导出了真实气体的物态方程
( Van der Waals equation)
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不满足理气物态方程。p较大,
p较小,满足理气物态方程;T 较高,
T较低,
找真实气体物态方程的途径:
▲ 从实验中总结出经验的或半经验的公式
▲ 修改理气模型,在理论上导出物态方程
1873年,范德瓦尔斯 ( 荷兰人,1910 N.P)
—— 范德瓦尔斯方程。
58
sr0
r
合力
斥力
引力d
f
O 10 -9m
分子力曲线
一, 范氏气体模型
简化
d
s
r
f
O
范氏气体模型
r0 — 平衡距离( ?d )
s —分子有效作用距离( ?102d )
d — 分子有效直径( ?10-10m)
59
范氏气体模型:
( 1)分子是直径为 d 的 刚球;
( 2)在 d ? s 的范围内,
二, 范德瓦尔斯方程
设气体为 1 mol
对理想气体,pVm = RT
p — 实测压强
Vm — 1 mol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
( 容器容积 )
有引力的分
子刚球模型
分子间有恒定引力。
60
对真实气体:
1.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
设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 = Vm – b,
则:
b 是与分子体积有关的修正量。
RTbVp ?? )( m
bV
RTp
?
?
m
61
?
合f?
s
?
2s
0?合f?


in
m
p
bV
RTp ?
?
? 令
2,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使分子碰壁冲量合f?
bV
RTp
?
??
m
pin 称 内压强,
RTbVpp ???? )( min )(则
,2
m
2
in
1
V
np ??
a 为反映分子间引力作用的修正项 。
2
m
in V
ap ? 令
RTbV
V
ap ??? ))((
m2
m
则 ( 1mol)
62
常量 a,b可由实验定出,
常温常压下:
,3
m
10~ ?Vb
,2in 10~ ?
p
p
当 p ~ 数百 atm时, b ~ Vm,pin ~ p
对 ? mol 气体:,
mVV ?? ?
RTbV
V
ap ??? ???? ))((
2
2
—范德瓦
尔斯方程
于是有:
不同气体 a,b不同。
????? )(
m
m V
bVp
?
?
??????
)(
)(in
m p
pVp
63
注意,方程中的 p为实测压强,V为容器的容积。
书 P70 表 2.3 给出了 1 摩尔氮气在 T = 273K 时的数据,
此表说明范氏气体方程更符合实际。
Vm
实 验 值 计 算 值
p
(atm)
Vm
( l)
pVm
( latm ) l )( atm
))(( 2
.
?? bap Vm
1 22.41 22.41 22.41
100 0.2224 22.24 22.40
500 0.06235 31.17 22.67
700 0.05325 37.27 22.65
900 0.04825 43.40 22.4
1000 0.0464 46.4 22.0
.
64
对 O2,
这表明:
?Vm更小时分子体积修正为主,p范 > p理 。
?Vm小时分子引力影响为主,p范 < p理 ;
?常温常压下,a,b影响很小;
在 T = 300K 时,
b =32× 10-6m3/mola = 1.36× 10-6 atm?m6/mol2,
计算得到:
Vm( l/mol) 20 0.2 0.05
1.23 142 492
1.23 113 824
)(理 a t m
mV
RTp ?
)(范 2
mm V
a
bV
RTp ?
?
?
( atm)
65
三, 范氏气体内能
理想气体:
)(2 TERTiE ??
( 刚性分子 )
范氏气体,pin作功 ?分子间引力势能 Ep减少,
pin作元功
lSpA dd in??p
in
Vm S
dl
1mol
min d Vp??
1mol范氏气体:
),(
2 mm
VTE
V
aRTiE ??? (刚性)
Ek Ep
)
/2
(m o l
?
??
V
aRTiE ??,
V
aRTi 2
2 ?? ??
),( VTE?
)(设 0)(p ??E? ? ?? m minmp d)( V VpVE
m
m2
m
d
m V
aV
V
a
V ???? ?
?
66
Vm
pK
TK
四, 范氏气体等温线
AB段,汽态
BE段,过饱和蒸汽
EF段,实际不存在
DC段,液态
CF段,过热液体
(云室)
(气泡室)




BC段,饱和蒸汽与液体
的共存态
67
1 mol范氏气体:
RTbV
V
ap ??? ))((
m2
m
展开:
0)( m2m3m ?????
p
abV
p
aV
p
RTbV
在 T一定时, 一个 p 值一般有三个 Vm的解 。
临界点 ( critical point) Vm = VmK为三重根:
0330)( 3mKm2mK2mmK3m3mKm ??????? VVVVVVVV
(A)
(B)
比较 (A)(B)式,
,bV 3mK ?,
22
mK
K 273 b
a
V
ap ??
Rb
a
R
VpT
27
8
3
8 mKK
K ??
注意此时 T = TK,p = pK,有:
测出临界参量,就可定出 a 和 b 。
68
§ 2.9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碰撞在分子运动中是个最活跃的因素,
它在气体动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非平衡 平衡碰撞
一, 平均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定义
平均次数 。
?
平均碰撞频率 (mean collision frequency),z
单位时间内一个气体分子与其它分子碰撞的
69
平均自由程 ( mean free path),?
z
v??
气体分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飞行的平均路程。
二, 平均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关系
理想气体, 在平衡态下, 并 假定:
( 1) 只有 一种分子 ;
( 2) 分子可视作直径为 d 的 刚球 ;
u( 3)被考虑的分子以 平均 相对速率 运动,
其余的分子静止。
70
?— 碰撞截面 ( collision cross-section)
u?? ??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体积
undnuz 2π???? ?
u
vv
?
碰撞夹角 ?有各种可能( 0 — 180?)
?? 90?
中心在 ?扫过的柱体内的分子都能碰撞
?
?
?
?
?
?
?
? ?
??
2d d
u
2π d??
n
v2?? u
vndz 2π2??
71
三, 平均自由程与压强, 温度的关系
ndz 22
1
?
? ?? v
p
T?
pd
kT
22 ?? ??
n k Tp ?
1 ~ 7× 10-8
10-7 ~ 0.7( 灯泡内 )
10-11 ~ 7× 103( 几百公里高空 )
T = 273K,p(atm) ? (m)
72
求, ?? ? z
m / s4 2 5
π
8 ??
M
RTv
325 /m1069.2 ???
kT
pn
秒!)亿次( /66~
s1058.6π2 192
v ???? ndz
m1046.6 8????
z
v?
记住
数量

解:
T = 273K,p = 1atm
[例 ] O2,d ? 3.6× 10-10m,已知:
73
为何多原子分子在碰撞中能看成球形?
说明:
kTJ 2121 2 ?? J
kT??? 2??
在 T = 300K 时:
气体 J (10-46kgm2 ) )( 1?s?
CO 2 1.45 5.34× 1012
H 2 0.0407 × 10133.19
O 2 1.94 × 10124.62
2N 1.39 × 10
125.45
z??? ?分子在碰撞中可视为球形
74
§ 2.10 输运过程 ( transport process)
非平衡态下气体各部分性质不均匀 。
热运动 +碰撞 ? ?,p,m的迁移
(内迁移、输运过程)
?
?
?
?
?
?
?
?
?
?
的迁移。不均匀扩散:密度
定向动量的迁移;
不均速度内摩擦(粘滞):定向
的迁移;不均匀热传导:温度
输运过程

m
u
T
?
?
75
一,热传导 ( thermal conduct)
1,产生原因:
x x+dx
T T+dT
x 0
d
d ?
x
T温度梯度
2,被迁移的物理量,热运动平均能量 ?
3.宏观规律,实验表明:
x
x0
dS
dQ
0d
d
xx
T ?
?
??
?
?
tS
x
TQ
x
dd
d
dd
0
?
?
??
?
??? ?
—付里叶 ( Fourier) 定律
―― ‖表示传热沿 T下降的方向进行 。
(热传导方程)
76
?,导热系数 ( thermal conductivity),
由物质性质及 T,p 决定。
一般气体,? ~ 10-3—10-2 W/ Km?
实验表明:
? = const.
p0 pc
? T一定
p??
4.微观解释,为保证纯热传导,不许有扩散,
则 dS两侧交换分子数 要相等:dS
x0
x
dN1
dN2x1 x2
1? 2?
NNN ddd 21 ??
NQ d)(d 21 ??? ??
77
下面分别求 dN和 )(
21 ?? ?
▲ 求 dN 设:
( 在交换分子数上忽略 T的差异 )
运动分子皆以 v①

6
1运动的分子占沿 x?
dSn n
tdv tdv
tSnN dd
6
1d v ?? tS
m
dd
6
1 v???
再设:▲ 求 )(
21 ?? ?
③ 分子穿过 dS之前最后 一次碰撞在距 dS为 处 ?
④ 分子一次碰撞就得到碰撞点处的平均能量
78
x
dS
? ?x
0T1 T2
1? 2?
)( 1221 ???? ????
?
?
2
d
d
0
??
?
?
?
?
???
xx
?
?
2
d
d
d
d
0
??
?
?
?
?
???
xx
T
T
则 ??? NE
,??? 2)
d
d(
d
d1
021
??????? x
A x
T
T
E
N
令 E 为 N个气体分子的内能,
V
V C
T
Q
T
E ??
d
d
d
d而
tS
mx
T
C
N
Q
x
V dd6
1
2
d
d1
d
0
v ????
?
?
?
?
?????? ??
定体热容
79
tS
x
T
Nm
C
x
V dd
d
d
3
1
0
??
?
??
?
????? ??v

tS
x
TQ
x
dd
d
dd
0
?
?
??
?
??? ? 相比较,
Tc V ?? ??? v
3
1
与 p 无关
.c o n s t?V c?(,
T
pn ???
),
p
TT ?? ?v
有:
,即 tS
x
T
cQ
x
V ddd
d
3
1
d
0
??
?
??
?
???? ??v ( cV 是定体比热)
80
.c o n s t)( ????? 容器线度时,但 lppp c ?
一定时)( Tp
T
p ??? ?
?例 ? 已知保温瓶胆夹层厚 l = 5mm,
解,当
时,l?? 一定时)( Tp
T
p ???
空气分子 d ? 3.5?10 -10m,取 T = 350K,
令 l
pd
kT ??
2π2? ld
kTp
c 2π2??
问要抽空
到多大压强以下,才能有效地保温?
这很好地解释了 T一定时实验给出的 ?~ p关系。
81
3210
23
2c 105)103.3(14.341.1
3501038.1
π2 ??
?
?????
????
ld
kTp
Pa00.2?
510013.1
a t m00.2
?
??
a t m1097.1 5??? m m H g1050.1 2???
即保温瓶胆夹层内要抽空至 1.5?10-2mmHg
才能随压强的下降达到有效地保温。
当 p < pc 时,才能随 p 的下降,使 ? 也下降。
以下,
82
△ 二, 内摩擦(粘滞) ( internal friction)
演示 内摩擦
△ 三, 扩散 ( diffusion)
自学中要求搞清:
1,产生原因
2,被迁移的物理量
3,宏观规律
4,微观解释
83
气体动理论小结提纲
一, 模型与简化假设:
二, 统计平均的思想:
,22 31 vv ?x
三, 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 统计规律:
理气,范氏,碰撞,内迁移 …
???? v2u
小柱体法,比较法
能量均分,麦氏分布,玻氏分布、
五, 宏观规律,物态方程,内迁移规律
六, 微观量的量级及与 p,T 的关系,?,,,,zdn v
,z ?
七, 重要常量,NA,R,k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