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
一、 概述
(一)组成
卵巢:女性生殖腺,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并将受精卵输送到子宫
子宫:孕育胎儿
乳腺:分泌乳汁,是哺乳的器官
外生殖器
(二)年龄性变化
婴幼儿 → 青春期 → 性成熟期 → 更年期 → 绝经期
> 10 岁 13-18 岁 约 30 年 45-55 岁
性成熟期:月经周期
妊娠期
分娩期
哺乳期
二、卵巢
结构: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白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皮质: 周围, 较宽厚, 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大量网状纤维和幼稚的梭形
细胞
髓质:居中,较狭窄,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弹性纤维
(一)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卵泡( ovarian follicle) :一个卵母细胞 +许多卵泡细胞
原始卵泡 闭锁卵泡 排卵
↓ ↗ ↗ 2W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成熟卵泡→ 黄体 → 白体
1、原始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
初级卵母细胞( primary oocyte) :中央,大而圆
卵泡细胞( follicular cell) :周围,单层扁平
1
两者细胞膜互相贴近,有细胞连接
2、 生长卵泡 ( growth follicle) : 初级卵泡 ( primary follicle) 和次级卵泡 ( secondary
follicle)
⑴ 初级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达 50~ 80μ m
卵泡细胞:扁平→立方或柱状→多层
透明带( zona pellucida) :一层嗜酸性厚膜,为凝胶状的糖蛋白,由卵泡
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分泌产生。 有利于物质交换及卵母细胞的代谢, 对精卵的相
互识别和特异性结合有重要意义
卵泡膜:围绕卵泡的结缔组织中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⑵ 次级卵泡
卵泡腔( follicular antrum) :充满卵泡液
卵丘( cumulus oophorus)
初级卵母细胞:直径达 125~ 150μ m
透明带
放射冠( corona radiata)一层放射状排列的卵泡细胞
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密集成数层
卵泡膜:内外两层。内膜层( theca interna)含较多的细胞及丰富的毛细
血管。外膜层( theca externa)由纤维束和少量成纤维细胞组成,含有平滑肌纤
维。
3、成熟卵泡( mature follicle)
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 25mm,
向卵巢表面隆起,
↗ 次级卵母细胞( 23, X; 2 n)
初级卵母细胞 →( I)
↘ 第一极体( 23, X; 2 n)
颗粒层细胞和内膜细胞相互协作, 合成和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分泌的 “双
细胞学说” 。
(二)排卵( ovulation)
2
1、定义: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
2、时间:月经周期第 14 天左右,
3、条件: LH 峰出现
4、机制:卵泡液↑,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变薄,局部缺血,形成透明状卵
泡小斑( follicular stigma) 。
卵丘与卵泡壁脱离,漂浮在卵泡液中
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活性增强,酶解结缔组织;
前列腺素使外膜层的平滑肌收缩,小斑破裂。
5、排出物:次级卵母细胞 + 透明带 + 放射冠
6、结局
⑴ 排卵后 24 小时内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退化
⑵ 与精子相遇受精
↗成熟的卵细胞( 23, X; n)
次级卵母细胞→( II)
↘第二极体( 23, X; n)
(三)黄体( corpus luteum)的形成和退化
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
粒黄体细胞 膜黄体细胞
来源 颗粒层细胞 内膜细胞
数量 较多 较少
形态 胞体大,染色浅 较小,染色较深
功能 分泌孕激素 两者共同产生雌激素
月经黄体: D = 1.5~2cm
卵细胞未受精,黄体维持两周即退化→白体
妊娠黄体:D = 5cm
卵细胞受精
黄体维持 6 个月→白体(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粒黄体细胞分泌松弛素, 抑制妊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分娩时使子宫颈扩
3
大,耻骨联合松弛。
(四)闭锁卵泡( atresic follicle)和间质腺
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间质腺:退化的内膜细胞,肥大充满类脂和脂滴,为上皮样细胞。分泌少量
雄激素。
(五)门细胞
门细胞( hilus cell)分泌雄激素
(六)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分泌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雌激素: 促进和调节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影响机体代谢, 抗
凝血,防止血栓形成,与维持骨质正常有关。
孕激素: 使子宫内膜维持分泌状态, 刺激乳腺的发育和阻止卵巢内其他卵泡
发育成熟。
2、分泌一定量的多肽激素以及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卵巢内局部调节。
三、输卵管
伞部、壶腹部、峡部和子宫部
(一)黏膜:形成许多纵行而分支的皱襞(壶腹部最发达)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细胞 +纤毛细胞,
固有层:薄层细密结缔组织,富有血管和少量平滑肌。类似子宫内膜的基质
细胞,发生输卵管妊娠时即可转变为蜕膜细胞。
(二)肌层:平滑肌,分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峡部最厚)
(三)浆膜:间皮 + 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四、子宫
分底、体、颈三部分
(一)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1、外膜( perimetrium) :子宫底部与体部为浆膜,子宫颈部分为纤维膜。
2、肌层( myometrium) :平滑肌,收缩受激素调节
4
粘膜下肌层:纵行平滑肌
中间肌层:较厚,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富含血管
浆膜下肌层:纵行平滑肌
3、内膜( endometrium)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细胞和少量纤毛细胞
固有层:较厚,血管丰富,子宫腺( uterine gland) ,大量分化程度较低的基
质细胞( stroma cell) 。
功能层 ( functional layer) : 位 于浅层, 较厚, 发生周期性增生、 肥厚、 剥
脱和出血; 妊娠时为胚泡植入和孕育胎儿的部位。 螺旋动脉行走于此, 在内膜浅
层形成毛细血管网
基底层 ( basal layer) : 较薄, 位于深处, 无周期性剥脱变化, 有增生和修
复功能层的作用。基底动脉分布于此
血液循环
子宫动脉 (经外膜穿入子宫肌层) →弓形动脉 (中间肌层) →基底动脉 (在
内膜与肌层交界处, 形成一些短而直的分支, 不受性激素的影响) →螺旋动脉 (基
底动脉的主干走行于功能层, 对于激素的作用很敏感) →毛细血管网 (内膜浅层)
→小静脉→子宫静脉(出子宫)
(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周期 ( menstrual cycle) : 从月经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
1、增生期( proliferation phase)又称卵泡期( follicular phase) ,
2、分泌期( secretory phase)又称黄体期( luteal phase)
3、月经期( menstrual phase)
月经期 增生期 分泌期
时间 第 1-4 天 第 5-14 天 第 15-28 天
激素 雌↓孕↓ 雌↑ 雌↑孕↑
内膜厚度
2~3mm 5~6mm
螺旋 A
螺旋 A 收缩, 内膜缺血,
腺体停止分泌,内膜萎 增长并弯曲 增长并更弯曲
5
子宫腺 增长和弯曲 更弯曲,腺腔扩大成
囊状
腺上皮 核下糖原积聚, 糖原转移到细胞顶部
腺腔
充满糖原等嗜酸性分
泌物
固有层
血管充血、基质水肿
基质细胞
缩。螺旋 A 又突然短暂
性地扩张,血液溢入结
缔组织,并与退变坏死
的内膜从阴道内排出,
即为月经。
充满糖原和脂滴,为
前蜕膜细胞
(三)子宫颈
粘膜: 许多高大而分支的皱襞, 皱襞间的裂隙形成腺性隐窝。 宫颈粘膜无
周期性剥脱,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细胞 +纤毛细胞 +储备细胞,分泌细胞较多,纤毛细
胞较少。
肌层:平滑肌及含有丰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
外膜:纤维膜。
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下端突入阴道的部分,为复层扁平上皮
子宫颈外口处: 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分界清晰 (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
(四)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调节。
下丘脑 GnRH GnRH
弓状核 ↓ ↓ ↓
垂体前叶 FSH↑ LH↑ LH↓
↓ ↓ ↘ ↓
卵巢 卵泡发育→成熟 → 黄体 → 黄体退化
雌↑ ↘排卵 雌孕↑ 雌↓孕↓
↓ ↓ ↓
子宫 增生期 → 分泌期 → 月经期
第 5~14 天 第 15~28 天 第 1~4 天
6
五、乳腺( mammary gland)
无分泌功能的乳腺称静止期乳腺,而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因有乳汁分
泌,故称活动期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结构
15~25 个叶,每个叶又分为若干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复管泡状腺。
腺泡: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有肌上皮细胞。
导管: 小叶内导管 (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 →小叶间导管 (复层柱状
上皮)→总导管又称输乳管(复层扁平上皮)→乳头
(二)静止期乳腺
腺体不发达,少量导管和萎缩的腺泡,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丰富。
(三)活动期乳腺
小叶明显,腺泡密集,结缔组织减少。
腺泡壁: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
腺泡腔:扩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