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方刚)
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
——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生平介绍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以《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两本著作确立了他在史学界和政治学界的独特地位。
托克维尔出身贵族,政治上却倾向于自由主义。1830年的七月革命把“公民国王”奥尔良的路易-菲力普扶上王位,这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法国政治家基佐的思想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相信法国会迅速走向完全的社会平等。
1831年至1832年他在美国写出《美国的民主》第一部分,正是这部著作为他赢得了广泛声誉。1835年后他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该书的第二部分。1838年他成为道德和政治科学院院士,1841年,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年仅36岁。
1848年,他当选为制宪议会的保守共和派议员。1849年担任第二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在秩序党内阁中任外交大臣。1849年10月被路易拿破仑解职。他也因反对1851年12月的路易拿破仑政变而一度入狱。1856年问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就是在此后酝酿写作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独特的研究视角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著作。在托克维尔之前已有梯也尔、米涅、拉马丁等人撰写的法国革命史和帝国史,但都是一般的叙述史。托克维尔则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他力图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阐明法国大革命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按托克维尔自己的设想,他是要写出一部像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那样的著作。他是要研究法国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而不是写一部大革命史。
托克维尔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书中的所有结论性的内容几乎都是建立在对原始材料分析的基础之上。他认真阅读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过去时代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奏章、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的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对这样一些第一手材料的掌握,使他能够深入了解旧制度下的社会现实。
托克维尔的研究方法也十分独特。首先他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史料的整理和分类。书中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问题。这也就是后来“年鉴学派”所创导的问题史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再者,他还特别注意历史的比较研究。他曾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他经常把法国的历史与美国、德国、英国的历史进行比较,甚至还涉及到中国的专制王权。通过比较,他似乎发现了法兰西民族独特的民族特征,他认为唯有这个民族才能造就一场如此迅猛、彻底,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的革命。
与以往的有关法国革命的著作不同,托克维尔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为他的研究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旧的封建制度的分析来揭示大革命如何从旧制度中产生,并指出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仍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革命是以突然的方式完成了需要长时期才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没有这场急风骤雨式的革命,古老的社会也会瓦解。为什么呢?革命前的政府并非没有进行社会改革,但是,“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因为,革命前的法国,封建制度并没改去自身中那些会伤害人的东西,却完全丢掉了对封建制度起保护作用的一切。封建贵族在丧失政治权利后,已不再领导居民,然而他们却保留并增加贵族成员所享有的金钱上的豁免权和各种利益。实际上他们已经变成一个从属阶级,但仍旧享有特权。这样,在封建制度强大时这些贵族的特权在封建制度已被部分废除时在公众心中就必然显得更加令人厌恶和不能忍受。农民与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的矛盾就更加尖锐。另外,贵族尽管享有特权,却日益贫困,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第三等级无疑就会要求更大的权利。或许正是因为政府的改革才造成矛盾的激化,从而使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家更早爆发。
另外,由于王权的过分集中,政府在废除各省的自由之后,在法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取代了所有地方权利。结果使巴黎不仅仅是首都,甚至已成为国家主宰,或者说就是整个国家。所以1789年巴黎的一次暴动就几乎彻底摧毁了君主制。
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是一些思想家,比如伏尔泰、卢梭。因为中央集权制,所以社会上就不再存在活跃的政治团体等有组织的正规力量。于是公众舆论的领导权便单独落在哲学家手中,所以托克维尔说,大革命不是由具体事件引导,而是由抽象原则和普遍理论引导。这场革命是由最有教养的阶级准备,由最粗野的阶级进行。书籍提倡理论,人民负责实践。这样在理论的和善和行为的强暴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这也是法国革命最奇怪的特征之一。
在托克维尔眼中,法国大革命始终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面性。这场革命以激烈的形式摧毁旧的制度,扫除社会流弊。但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诸多“新制度”几乎无一不是来源于旧制度。行政上的中央集权、管理监督、行政风尚、针对公民的官吏保障、职位繁多、巴黎的优势地位、财产的过分分割等等,这些在1789年之前都已存在。特别是关于中央集权制度,托克维尔决不承认它的确立和强化是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创造,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府权力不断趋于集中的趋势的继续。实际上,不管大革命怎样激进,它的创新程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少得多。大革命摧毁的是贵族制和封建制,却保存下来了旧世界中已经生长出来了的同这一制度格格不入却又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大革命决不是偶然事件,即使没有它,旧社会也会自我瓦解。大革命的主要功绩就是直截了当、大刀阔斧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正是对革命的两面性、矛盾性的分析,托克维尔深刻地观察到法兰西民族的某些特征。一方面爱因循守旧,另一方面又会无所畏惧地打破常规;“今天它坚决反对逆来顺受,明天它又俯首贴耳,使那些最长于受奴役的民族都望尘莫及”;有的时候表现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有时候却又非常适应君主的专横、强暴的统治,而不适应公民的正规自由的政府。所以,托克维尔说,它适于设想庞大的规划,而不适于圆满完成伟大的事业。当发动大革命的精力旺盛的一代人丧失锐气,当人们慌乱地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这一机会被那位天才拿破仑所把握,他是大革命的继续者,也是其毁灭者。大革命建立起来的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被帝国的专治所取代,而且人们还心甘情愿地做专治的奴隶,拿破仑竟成了这个民族的骄傲。从另一层面来看,这或许是大革命中所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恶劣膨胀,导致民族沙文主义的滋长。这对托克维尔来说也是一个惨痛的经验,在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专制时期,他自己也一度被捕入狱。对于专制制度,托克维尔是充满仇恨的。
对于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虽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但他对大革命是极力赞扬拥护和为它辩护的。在他看来,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废除了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制定了人权宣言,使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有种种过失,尽管显得过于凶暴,但是也唯有大革命才能扫除流弊,解放人民。至于革命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专制制度,那只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和僭越者。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自由最终会驱逐僭越者。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前言中,托克维尔充满激情地说,大革命是法兰西历史上“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历史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于1856年出版,时至今日,书中的有些观点已被修正甚至推翻,但是,它仍然是历史学界所公认的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的必读著作。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厄尔甘曾评价说,《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近几十年来,托克维尔越来越受西方史学界重视。1979年,美国成立了托克维尔学会,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出版《托克维尔评论》。一百三十多年后,《旧制度与大革命》也终于有了汉语译本。
一个名词的解释
最后,我来解释一个名词“第三等级”,这是一个易误解的概念。由于旧有的特权制度,法国人口在革命前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主要是教会僧侣集团,第二等级是贵族。一般认为在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中等阶级构成第三等级,而实际上,非教士、贵族的一切人都属于第三等级。商人、银行家、作家、学者、小农场主、小店主、农民均是第三等级的一部分,它们中有些人与所谓中等阶级是格格不入的。正是这样一些人形成了一个与法兰西贵族对立的一个新的阶级甚至是一个新的民族。也正是这样的分裂状态加速了贵族阶级乃至贵族制度的灭亡。
思考题:
1试述法国大革命与旧的封建制度的关系。
2分析法国大革命的两面性。
3托克维尔的史学研究方法对历史研究方法论有哪些启示?
推荐阅读书目:
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法国革命论》,[英]埃德蒙·伯克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