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想 国》 方 刚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们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 ——爱默生 柏拉图撰写《理想国》一书的原因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师生三人是希腊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也是西方古代、近代所有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其出生时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的年代,也是代表希腊文明的雅典城邦走向衰落的时期。柏拉图在其《书信》第七封信中表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以及对雅典政治制度的看法和在其《理想国》中的哲学王的设想。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年轻时,希望自己成年后立即参与政治生活。但当这样的时际到来时,政治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那时的政府,为大多数人所不满,于是发生了革命。……“三十寡头”的统治建立了……由于年轻,我相信他们会领导城邦摆脱不正义的生活方式而享受正义的生活。……但我看到时间不长,他们就搞得怨声载道。更有甚者,他们竟敢陷害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但苏格拉底拒绝服从,宁愿冒受极刑的风险也不愿参与他们渎神的活动。我敢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 不久以后,“三十寡头”被推翻。我心中又一次升起要参与政治的愿望。无论如何,流放中回来的人还是比较温和的。但好景不长,他们中一些有权势的人在法庭上指控苏格拉底亵渎了神明——这恰是一切人中苏格拉底最不应受的。用这个罪名,这些人控告他并杀死了他——但实际上正是这个人,在以前他们自己不幸处于流放中时,拒绝参加逮捕他们的朋友。 我思考着这些事情,思考着这些人治理城邦的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法律及习俗。越是思考这些,年龄越是增长,越觉得正确管理城邦之难……看看现存的城邦,它们都处于极坏的统治之下,它们的法律已经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我不得不宣告,必须颂扬正确的哲学,通过它,一个人可以认识到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各种正义的形式。因而,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从上述这段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对其老师苏格拉底的热爱,对寡头政治、贵族政治的愤恨,以及对一个理想的国家的制度的设想。柏拉图一生的转折点是他遇上了苏格拉底,从而使他走上了哲学之路。而使他震动最大的事件就是苏格拉底被雅典的民主制判处死刑。他对雅典深感失望,于是四处周游,可能到过小亚细亚沿岸的伊奥利亚、意大利南部,甚至去过埃及、利比亚等地,他还试图在西西里岛叙拉古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在那里施行哲学王统治,但却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阿卡德米创办自己的学园。收徒教学,著书立说。 《理想国》一书中的理想社会 柏拉图共留下35篇对话,一般认为有25篇是可靠的,其余皆为伪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理想国》,又译作《共和国》、《国家篇》。据说这篇对话历时十六年才得以完成,可以说是柏拉图呕心沥血之作,是其思想探索的结晶。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他的政治学和文学艺术理论。这本书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了,今天西方的诸多思想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源头。以至于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评价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这种评价,总会激起人们对这本书的好奇。 那么,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柏拉图对话集中绝大多数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这本书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是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罢了。本书是以苏格拉底和他人讨论财富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开始从而引出有关正义问题的探求。苏格拉底的对话者,一位智者派哲学家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其意思大致就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而这就涉及到伦理道德的一个核心问题,人生在世应该追求的是正义、公理还是强权,因为正义在强权面前总是显得弱小无力。苏格拉底,事实上就是柏拉图,开始并没有正面给出“正义”的定义。而是先探讨正义的国家是怎样的,然后再推出何为真正的正义。因为整体总是大于部分,柏拉图这样说,所以描绘出了一个正义的国家和社会,也就可以描述出一个正义的个人。正义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指的是某种社会中人们的合理生活方式和人与人之间恰当的关系。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二卷中给我们描绘出一种类似于世外桃源的生活。他说:“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要烧饭,酿酒,缝衣,制鞋吗?他们还要造屋,一般说夏天干活赤膊光脚,冬天穿很多衣服,着很厚的鞋子。……他们斜躺在铺着紫杉和桃金娘叶子的小床上,跟儿女们欢宴畅饮。……满门团聚,其乐融融,儿女不多,免受贫困与战争。……身体健康,太太平平度过一生,然后无病而终,并把这种同样的生活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可是,这个世界由于贪婪,人们并不满足于这种简朴的生活,否则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你争我夺,甚至诉诸战争,一部分人侵占了另一部分人的财产,于是就出现了穷人与富人。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都无法解决现实的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组建一个正义的社会,各种制度都在争斗中走向灭亡。柏拉图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其有关理想国的设想。 他提出了一项社会计划,把全体公民分为三个阶级,他们分别与灵魂的作用相适应。最低级代表食欲机能,他们是普通人,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以生产物质财富为职能。第二阶级代表有生气活力的意志,主要是军人,其职能是保护城邦、防御入侵。最高阶级受过哲学训练代表理性,是由贵族构成,他们是统治阶级,垄断政治权力。这些不同阶级的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岗位,一个国家就会实现正义。所谓正义也就是拥有自己应该有的,做自己应该做的。如果商人登上统治者的宝座,军人建立军事独裁,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于这个国家了。治理国家是需要有哲学知识的人来完成的。“哲学王”,国家的统治者,也就是具有治理国家知识的哲学家。要培养这样的统治者,必须有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要进行体育锻炼,军事训练,接受激昂的音乐的熏陶,学习数学知识,最终要学习思辩,研究哲学,为统者国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哲学王所统治的社会在柏拉图笔下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接近于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制度。他反对私有财产,主张共产、共有妻子和孩子,推行国家义务教育,监督婚姻,强调优生,让妇女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严格检查文字艺术作品。诗人、画家、戏剧家是不允许生活在理想国之中的,因为他们是摹仿者,亵渎神灵,蛊惑青年。比如荷马和赫西俄德居然在其作品中说神也会做出邪恶的事情。 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吗?似乎有些斯巴达的影子 《理想国》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这种完美的国家的理想无疑是建立在他的理念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在可见的感觉世界之上还有一个永恒、完美的理念世界。感官世界的一切不过是对理念世界的摹仿。感官世界是不真实的(可见其著名的“洞穴比喻”)。灵魂是从真实的理念世界降临到感官世界中来的。之所以建立理想国,就是让人们在此生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使灵魂复归到理念世界中去。柏拉图认为“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它是哲学家所力图最终把握的东西。“善”实际上就是真理、正义、美或者说就是神明。在人们结束此生,灵魂复回的途上,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知道了“善”也就不会去作恶了(知识就是美德)。这也就是理想国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它建立在感官世界之中,却指向灵魂所居住的理念世界,指向柏拉图所理解的“善”,其目的不在今生,而是今生的正义生活使灵魂获得安宁。所以苏格拉底不苟且偷生而从容就义就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有力的明证。后来柏拉图哲学又在基督教神学中得以发扬就是容易理解的了。 《理想国》一书的意义 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是西方思想家探索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开始。《理想国》这一名称就很容易使我们想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培根的《新大西岛》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人们才会去探求理想。有位哲人说过,人是设计理想国的动物。是啊,人类可以憧憬一个完美的世界,并且能努力去实践它,部分地完成它,这不也反证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人类存在的意义了吗! 思考题: 1你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完善的国家形式吗? 2你如何理解道德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推荐阅读书目: 1《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古希腊哲学史纲》,[德]策勒尔著,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英]A·E·泰勒著,谢随知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