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 的教学设计理论
? 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案例
?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
?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
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 要紧紧围绕, 新型教学结构, 的创建这一
核心来进行整合
? 要注意运用, 学教并重, 的教学设计理论
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 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
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
?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
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一节 建构主义
一、学习理论概述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思考,
?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各有什么优劣?有何启示?
? 建构主义的评价方法有何特点?
? 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区别、联系?
?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与经典教学设
计理论的关系?
2、客观主义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 克服行为主义, 机械论,,, 还原论, 的
弊端
? 认知结构
?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鱼牛, )
德国的一则关于, 鱼牛, 的童话
?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
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
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 青蛙说:,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
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
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
还有 …,.”。鱼惊叫道:, 哇,好怪哟!,,同时脑
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 牛, 的形象:一个大
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
草,…… (见图)。
图,,鱼牛, 的童话
“鱼牛, 形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
?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
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
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 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行建构的
? 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
习的帮助者。因而,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
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
式、案例
? 1、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
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 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
? 联系与思考
?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
长时记忆
表象、各种事
件、各种命题和
各种技能存储
短时记忆
意识、认知过程
— 言词的、空间

感觉到
的经验
长时记忆中影响
知觉和注意的各
方面信息以及以
特殊方式加工信
息的倾向
感觉信息
主动地建构意义
(实验性的)
意义的理解
有关的记
忆存储
归类进入
记忆
最初试图与
记忆生成联系
与长时记忆中
已有经验的对
照作为试验
注意
持续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
不成功的建构
再作努力与记
忆生成联系
与感觉经验
对照做试验
a b
c c e
d f
g
成功的建构








D.H.Jonassen
? 让教学活动与实际问题挂钩
? 支持学习者发掘或形成问题
? 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 让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 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 鼓励学习者检验和积累各种不同
的观点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 采用目标自由的过程评价
? 支持学习者进行反思
? 发挥现代媒体因素的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流派
? 折中派 ——认知弹性理论
? 社会建构主义
? 激进建构主义
认知弹性理论 Congitive
flexicibility throry
? 斯皮罗等于 1990年
? 低级学习(良构领域) ——高级学习(非
良构领域)
? 客观主义 ————————建构主义








对于非良构知识
? 应以多种观点呈现信息,并利用能提供多
种方法、不同范例,促使学习者对非良构
知识进行反复的交叉学习,实现多元表征,
培养其认知灵活性、促进迁移
? 概念与案例构成的多维与非线性的, 十字
交叉, 形状(, criss - crissing” of
conceptual and case landscape)
? 提出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模式
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
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 十分重视跨学科背景下的开放性、真实性、复
杂性、可视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并由此鼓励学
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 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
,十字形,,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
性的结合,以增强知识的弹性与迁移性
? 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
? 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源不是分割的,而应是高
度联系的知识整体。
? 相关的技术是认知弹性超文本
辨证地看待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 各种理论的互为补充
? 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
之一
?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催
化剂、必要条件
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案例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1)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最邻近发展区,
? 搭脚手架
? 进入情境
? 独立探索
? 合作教学
?效果评价
?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
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教学 例,建构, 动物, 概念框架
的探究学习
?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教师为让学生自己用
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
?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教师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搜集素材、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
大小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帮助学
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
? 支架问题:, 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
袋动物?, 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
? 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 Anchored Instruction
? 类似于基于问题的教学、实例式教学
? 创设情境
? 确定问题
?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效果评价
组织策略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例,
? 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
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
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
,锚, (学习的中心内容 ),用 Internet实现资料
查询
? 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探究
的问题表现出来
?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
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
深入
3)随机进入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源于认知灵活性理论
? 概念与案例的, 十字交叉法,
?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
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
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
与理解,
教学环节(例:克隆问题
的学习)
? 呈现基本情境
? 随机进入教学 (围绕核心问题进行
多维案例与情境的设计)
? 思维发展训练
?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效果评价
以上几种教学策略或模式
?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交织在一起
?设计成果案例,WebQuest,教学设计
应用模式调研, 的教学活动过程及策

一个建构主义教学改革实例
设计项目, 基于计算机的公共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 教
学方案
( 一 ) 教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需求分析结果 )
1、教学方法不适合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不适应我国学校 CAI的发展需求
3,学习者不适应教学要求
4、教学手段落伍
5、办学条件不足
(二)确定项目目标, 参照原教学总目标
的基础上,确定新教学目标,
1、智慧技能
1)领会层次:使学生能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应用层次: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教学设计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
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际问题
? 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 基于计算机等媒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 2,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信息
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技能:培养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法运
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愿望
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
(三)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为指导,
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
应用层次目标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四)公共教育技术课“教学设计”应用层次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评价)
抛锚
设计任务
自主设计
教学方案
自主制作
课件 总结和评价 教学方案设计
辅助工具
(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
演示课件
并评价
学习环境
(信息资源, 工具 )
学习资源
(教法调研 )
协作学习
(观摩评议 )
基于计算机的, 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
(图中虚线框为学习支持因素)
(五)课件设计要点及评价量表
评 价 项 目 优 良 中 差 权重
1, 课件结构体现导入、授课主体,总结与练习等教学环节 0.1
2,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新旧知识联系 0.1
3,授课主体包含主要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逻辑清晰 0.2
4,授课内容、方法与学生认知阶段相当,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0.2
5,练习题紧扣教学目标,示范性好、启发思维、有重点 0.1
6,课堂小结的设计简明扼要,概括一节课的结构重点 0.1
7,信息的呈 现直观明了、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0.1
8,用户界面友好(课件易于操作) 0.1
总分 还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
基于教学设计的课堂演示软件评价表
课件评价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
计的方法与步骤(仅供参考)
? !、需求分析
? 2,教学目标分析(任务分析)
? 3.情境创设
? 4.信息资源设计
? 5.自主学习设计
? 6.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 7.学习评价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强化
练习设计??)
三、设计(过程)实例,
?,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WebQuest的
教学设计
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 (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
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支持学习者自主
学习的环境与要素
? (3)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
? (4)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 (5)强调协作学习,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
习;
? (6)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
? (7)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提供
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
? (8)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
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 设计的整体流程
? 教学策略设计:
问题、情境、资
源、认知工具、
自主学习策略
辨证地看待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 每一种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模式都有其适
合的学习情境
如何具体操作建构主义的教学设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 新型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 WebQuest
? MiniQuest
? 拾荒者
?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
式、协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 (实施策略)
?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
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 要紧紧围绕, 新型教学结构, 的创建这一
核心来进行整合
? 要注意运用, 学教并重, 的教学设计理论
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 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
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
?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
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误区,
? 持技术本位观的住处技术整合,也就是教师, 为
了技术而技术, 或者, 为了整合而整合,
? 在评价, 整合课, 时,一味或过多关注技术应用
的多寡和技术是否精美
? 人为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培养之间的
内在联系
? 学科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
复课件,忽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忽视对网上大量开放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 。。。。。。。。。
第二小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
?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
为, 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 90年代以前
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 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
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
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与建构主义学习环
境下的教学设计相通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很多
? 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
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
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
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
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
?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 `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
术和信息资源
?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学习成绩
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
? 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
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
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
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
? 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
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仅仅有一个设计得很
好的教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执行教学
计划。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
生的学习进程。
?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 3,以, 任务驱动, 和, 问题解决, 作为学习和
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
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 4,强调, 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
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
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 a.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 b.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c.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
施。
? 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 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 a,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 b.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