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课: 2学时 1 题目: §12-5 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12-6 薛定谔方程 2 目的: 1.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2.了解薛定谔方程(选讲)。 一、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2-5 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历史上两种典型的看法,很容易把微观粒子看作是经典粒子和经典波的混合体。 “粒子是由波组成的”:把粒子看作是由很多波组成的波包,但波包在媒质中要扩散、消失(和粒子性矛盾)。 “波是由粒子组成的”:认为波是大量粒子组成的;但这和单个粒子就具有波动性相矛盾。 一、波函数和概率波 统计性把波和粒两个截然不同的经典概念联系了起来 1 概率波 德布罗意提出的波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只是说它是虚拟的和非物质的。对光辐射(电磁波),爱因斯坦1917年引入统计性概念; 波动观点: 光强 ( E 2 粒子观点: 光强 ( 某处光子数( 某处发现一个光子的概率 ( E 2 ( 某处发现一个光子的概率 当前得到公认的关于德布罗意波的实质的解释是玻恩在1926年提出的概率波的概念。玻恩发展了爱因斯坦的思想,保留了粒子的微粒性,认为物质波描述了粒子在各处被发现的概率。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2 波函数(wave function) 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波函数,并用 ( ( r, t ) 或 ( (x, y, z, t) 表示。 薛定谔认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也可以像机械波或电磁波那样用波函数来描述它的波动性。我们从机械波的波函数出发,写出物质波的波函数。 平面机械波的波(方程)函数 将其写成复数形式 前式是后式的实数部分。 按照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由粒子,它的能量和动量都不改变,与这样的粒子相关的德布罗意波就是一个单色平面波,则有 将ν=E/h和λ=h/P 代入上式 则有 称上式为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其中为波函数的振幅,又称概率幅。 二、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1 波函数的基本特点 是复函数; ( 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 2 玻恩的假定 和“ E 2 ( 某处发现一个光子的几率 ”类似,玻恩假定: | ( |2 = ( (( ( 为概率密度,即某时刻、在某单位体积中发现粒子的概率。 (:称为概率幅 (probability amplitude) 则:在t时刻 (x, y, z ) 处d(体积中发现粒子的概率 d( ( |( |2d( =( (( * d( 如果在空间某处|( |2的值越大,粒子出现在某处的概率也越大,由于粒子在整个空间出现的概率为1,所以 称为波函数归一化条件。满足上式的波函数称为归一化波函数。 3 物理意义: 1)概率波把波和粒子两种属性统一了起来:波的强度表示粒子出现的概率。 2)概率波给出的结果服从统计规律性,它不能预言粒子必然在哪里出现,只能预言粒子出现的概率。 3)概率波波函数和经典波函数的区别 经典波函数: (1) ( 可测,有直接物理意义 (2) ( 和 c ( 不同 概率波波函数: (1) ( 不可测,无直接物理意义,| ( |2才可测; (2) ( 和 c ( 描述相同的概率分布,(c是常数)。 4 波函数的物理条件 用来描写实物粒子的波函数应满足下列物理条件 1)标准条件: ( (x)必须单值、有限、连续。因为,粒子的概率在任何地方只能有一个值,不可能无限大,也不可能在某处发生突变。 2.归一化条件 粒子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总和应为l 玻恩关于波函数的概率解释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基本假设)。 Max Born 荣获 1954年 Nobel Prize 三、用电子双缝衍射实验说明概率波的含义 1 光的双缝衍射实验 光的双缝衍射图样是两条缝分别打开时,单缝衍射图样的相干叠加。 2 机枪的双孔实验 子弹对双孔乱射,观察屏上枪眼的强度分布。 两孔都打开时的强度分布是两孔分别打开时强度的直接相加 n12 = n1 + n2 并无干涉现象。 以上即经典波和经典粒子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的具体体现。 3 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 单位时间许多电子通过双缝。底片上很快出现双缝衍射图样,说明电子有波动性,是许多电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在1961年前,这些实验属 “假想实验”,即 在承认电子波动性的前提下,设想电子一定有干涉、衍射现象。 在1961年约恩逊(C.Jonsson)做出电子的单缝、双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 4 电子双缝衍射实验分析 减弱电子流的强度,可使电子一个一个(间隔时间很长)地通过双缝,底片上出现一个一个的点; 开始时底片上的点似无规则分布,随着电子增多,逐渐形成双缝衍射图样,来源于“一个电子”所具有的波动性,而不是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若使一个电子反复多次通过双缝,会出现相同的衍射图样。 图片:电子双缝实验 3000个电子 20000个电子 思考:怎样理解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呢? (1)是一个电子的一部分通过一个缝,另一部分通过另一缝,这两部分干涉形成衍射图样吗? 这和电子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矛盾 (2)两个缝是否同时打开对衍射图样有影响吗? 双缝同时打开时,概率波预言的是同时存在电子通过两条缝的概率,两条缝同时起作用,无法预言电子从哪条缝通过。 只开上缝时, 电子有一定的概率通过上缝,其状态用(1 描述,电子的概率分布为P1 =|(1|2 ,(相应于上缝的单缝衍射图样)。 只开下缝时, 电子有一定的概率通过下缝,其状态用(2 描述,电子的概率分布为P2 =|(2|2,(相应于下缝的单缝衍射图样) 两缝都开时,电子可通过上缝也可通过下缝,通过上、下缝各有一定的概率 总的概率幅分布 (12 = (1 + (2 (此时粒子的状态用(1 + (2描述)。 概率分布 |(12 |2= |(1 + (2|2 (|(1|2 + |(2|2 概率分布是概率幅叠加而不是概率叠加,其中交叉项产生了干涉效果。 可见,干涉是概率波的干涉,是由于概率幅的线性叠加产生的。即使只有一个电子,当双缝都打开时, 它的状态就要用(12 = (1 + (2 来描述。两部分概率幅的叠加就会产生干涉。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实质上就是概率幅的相干叠加性。 对经典粒子,则是概率直接叠加 (3)是同时通过两条缝的两个电子相互干涉吗? 波动性是单个电子的属性,不是电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 爱因斯坦对玻恩假设曾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完善的理论不应是统计性的。他在给玻恩的信中写道,“在任何情况下,我相信,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4)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粒子性:指“原子性”或“整体性”,具有集中的能量E和动量P,不是经典粒子,抛弃了规定的概念。 波动性:“可叠加性”,“干涉”、“衍射”、“偏振”,具有波长(,不是经典波,不代表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 微观粒子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粒子性,在另一些条件下表现出波动性,这两种完全格格不入的性质虽寓于同一体中,却不能 同时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