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 一、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电磁学有了很大发展,1865年麦克斯韦(Maxwell)总结出电磁场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率各个方向均为c ;1888年赫兹(Hertz) 在实验上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这显然和伽利略变换矛盾,按伽利略变换,光速在一个参考系中若是c,在另一参考系中必不是c。 提出问题: 电磁场方程组在哪个参考系成立呢? 为了不和伽利略变换矛盾,人们假设:宇宙中充满了叫“以太(ether)”的物质,电磁波靠“以太”传播。把以太选作绝对静止的参考系;电磁场方程组只在“以太”参考系成立;电磁波在“以太”参考系中速率各向为c。 按伽利略变换,电磁波相对于其他参考系(如地球)速率就不会各向均匀,而和此参考系相对于“以太”的速度有关。若此,如果在地球上测光速,测得的数值就可能 大于c或小于 c。 19世纪末,很多精确的实验和观察(最著名的是Michelson-Morley实验)都得出完全否定的结果,在任何参考系中测得的光在真空中的速率均为c。 是伽利略变换正确而电磁规律不符合相对性原理? 还是电磁规律符合相对性原理而伽利略变换该修正? 爱因斯坦(Einstein)深入分析了此问题,于1905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作出了对整个物理学都有变革意义的回答。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美籍德国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他为20世纪的世纪人物。 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 相对性原理: 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一个特殊的(如“绝对静止”的)惯性系。 这说明:一切物理规律(力、热 、光 、电 、…)对任何惯性系都有相同的形式。 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平权)的。 任何物理实验都不能确定本参考系的速度。 2 光速不变原理: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率都相等。 光速不随光源的运动而变化 这样,就必然抛弃了伽里略变换,抛弃了绝对时空观。 三、洛伦兹变换  设S, S/ 两个参考系,S/ 以速度v相对于S运动,二者原点O,O/ 在t= t/=0时重合。我们求由两个坐标系测出的在某时刻发生在P点的一个事件(如从原点发出一个沿OX轴方向传播的光脉冲)的两套坐标值之间的关系。 S/系中记录该事件的时空坐标为P (x/, y/, z/, t/),S系中记录该事件的时空坐标为P (x, y, z,t);因为两个坐标只在x方向有相对运动,所以在两个坐标中的观察者对同一事件的y及z 方向的坐标测量将得到同样的值,即 y=y/ z=z/ 确定(x, t )与(x/, t/)之间的变换关系。 变换依据: 1)因为时空是均匀的,所以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变换应是线形的; 2)变换式在低速下应能转换为经典力学中的伽利略变换。 为此,设:(x, t )与(x/, t/)之间的变换形式为 ① 其中г与x/, t/ 无关,只是与v 有关的恒量。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不同惯性系中物理定律应有同样的形式,所以逆变换为 ②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 代入上式 两式相乘 式中 将г代入①、②两式得 将x值代入①式有 同理,将x/ 值代入②式有 得两个惯性系间的坐标变换关系 称其为洛伦兹变换。 讨论: 1)当v<<c 时,即s/系相对于s 系的速度v 远小于光速。洛伦兹变换转换为伽利略变换。说明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在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 速时,牛顿力学能准确地应用。 2)当v>c 时, 变为虚数,洛伦兹变换式失去意义,即狭义相对论认 为自然界中任何物体运动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c,光速c 是自然界的极限速度。 3)时间、空间相互不独立。描述一个物理事件需要4个坐标(3个空间坐标、1个时间坐标),称其为四维时空或四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