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各专科专业)? 一、说明 《机械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学习《食品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概论》等机械类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教学要求是: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概述》等课程奠定基础。 2、 掌握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由于时间关系,该部分内容的学习穿插、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此部分内容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必备知识。 3、 本课程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多联系日常生活和加强实践。 4、 本课程采用教师重点讲解主要内容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求学生加强制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课时总计32,其中理论课时28实习课时4,具体课时分配见下表 ? 课时分配表   章??? 节???? 名???? 称 ?   ?教? 学? 时? 数   ? 小 计 ?? ?教 学 时 数    ? 理? 论 ?实? 验  ????????? 绪??????? 论 0.5 0.5 ?  第一章? 机械概述 1.5 ? ?  第一节? 机器的组成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性能 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四节????? 摩擦和磨损 ? ? 0.5 ? ?0.5 0.5 ? ? ? ?  第二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 2 ??? ?  第一节? 力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力矩和力偶 第三节?????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0.5 0.5 0.5 ? ? ?  第三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3 ? ?  第一节? 拉伸和压缩 第二节? 剪切和挤压 第三节? 圆轴扭转 第四节? 直梁弯曲 第五节? 组合变形简 ? ? ? ? 1 0.5 1 0.5 ? ? ? ? ? ?  第四章? 机械工程材料 1 ? ?  第一节????? 钢铁材料 第二节????? 钢的热处理 第三节????? 有色金属材料 第四节????? 非金属材料 第五节????? ? ? ? ? ? ?  ? 章??? 节???? 名???? 称   ?    教? 学? 时? 数   ? 小 计 教 学 时 数    理? 论 实? 验  第五章? 机械零件  6 ??? 4 ?? 2  第一节? 轴 第二节? 轴承 第三节? ?鍵联接 第四节????? 螺纹联接 第五节?????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第六节?????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 ? ??? 0.5 ??? 0.5 0.5 0.5 1.5 0.5 ??? ? ? ?  第六章? 常用机构 ? 4 ??? 2 ?? 2  第一节????? 平面连杆机构 第二节????? 凸轮机构 第三节? 间歇运动机构 ? ??? 1 1 ? ? ??  第七章? 机械传动 ? 8 ??? 6 ?? 2  第一节? 带传动 第二节? 链传动 第三节????? 齿轮传动 第四节????? 蜗杆传动 第五节 轮系和减速器 ? ?? ??? 1.5 ??? 0.5 ??? 2 ??? 0.5   1.5 ? ? ? ?  第八章 液压传动  6   4 ?? 2  第一节? 液压传动概述 第二节? 液压元件 第三节? 液压基本回路及分析 ? 1 2 1 ?  ? ? ? ?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1、明确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 2、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3、明确学习本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 2、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3、本课程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机械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机器的概念、术语及组成;   2、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3、掌握摩擦的概念、类型、磨损及磨损规律。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机器的概念、术语及组成;   2、金属材料的性能(学生自学);     3、摩擦的概念、类型、磨损及磨损规律。 ??? 第二章????? 构件的靜力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力的概念、基本性质、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2、掌握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性质、定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3、掌握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力的概念、基本性质、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2、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性质、定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3、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第三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教学要求: 1、掌握杆件拉伸与压缩的受力、变形特点,应力计算及许用应力的概念和计算; 2、掌握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应力及强度的计算; 3、掌握圆柱扭转时的扭矩计算、应力分析及强度条件; 4、掌握直梁弯曲的概念、形式、内力及强度的计算;   5、了解组合变形有关知识及影响杆件变形的其它因素。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杆件拉伸与压缩的受力、变形特点,应力计算,许用应力的定义及计算; 2、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应力及强度的计算; 3、圆柱扭转时的扭矩计算、应力分析及强度条件; 4、直梁弯曲的概念、形式、内力及强度的计算。 ? 第四章????? 机械工程材料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学,了解各种常用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应用范围及热处理等有关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钢铁材料,钢的热处理; 2、有色金属材料; 3、非金属材料。 本章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讲解及课外辅导。   ? 第五章????? 机械识图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及其投影规律; 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 4、掌握看图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读懂机械图。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绪论、图线及其画法; 2、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及其投影规律; 3、机件的表达方法。 ? 第六章????? 机械零件 教学要求 1、掌握轴的分类、应用特点,结构及材料; 2、掌握轴承的类型、结构、应用及轴承的代号; 3、了解各种鍵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4、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螺纹联接件; 5、掌握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作用、类型、结构原理及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轴的分类、应用特点,结构及材料; 2、轴承的类型、结构、应用及轴承的代号; 3、各种鍵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4、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螺纹联接件; 5、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作用、类型、结构、原理及应用;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拆装、观摩实习,从而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 第七章????? 常用机构 教学要求:  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     3、了解间隙运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及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 2、凸轮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应用; 3、间隙运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及应用;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常用机构的拆装、观摩实习。 ? 第八章????? 机械传动 教学要求:  1、掌握带传动的类型、特点,计算、应用及安装维护; 2、掌握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了解齿轮的参数、计算方法; 3、掌握齿系和减速器的类型、结构、应用及传动比的计算;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等有关知识; 5、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等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计算、应用及安装维护; 2、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齿轮的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3、轮系和减速器的类型、结构、应用及传动比的计算; 4、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等有关知识(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5、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等有关知识(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常用机械传动的拆装、观摩实习。 ?   第九章 液压传动 教学要求:   1、了解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2、掌握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常见常见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 4、了解常见液压基本回路的构成、原理; 5、能读懂液压原理图。 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1、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2、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常见液压元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4、常见液压基本回路及分析;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液压传动的拆装、观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