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词源考证(一)
? 一、西文中的本来意思
? 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 A,
G,Baumgarten,1714-1762) 于 1735年首
先使用,其拉丁文的写法是 aesthetica,
鲍姆嘉通用它来翻译希腊文 aisthesis,其
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英文通常写为
aesthetics或 esthetics
美学词源考证(二)
? 二、美学的中文翻译
? 1、日本人中江兆民( 1847-1901) 1883将
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于 1902年将日文
美学引入中国。
? 2、传教士罗存德 1866年所编的《英华词典》
将 aesthetics翻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
理”,该书很快传到日本,对日本人创译新名
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5年传教士花之安将
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 3、早期留美学者颜永京( 1838-1898)于 1878-
1889年间将 aesthetics翻译为“艳丽之学”或
“艳丽学”。
美学的主要定义
? 1、关于美的科学或美学
?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 3、艺术哲学
美学的学科位置
?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研
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研究善
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 2、从关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看,美学是与逻
辑学并列的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科
学。
? 3、从艺术哲学来看,美学同道德哲学、政治
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教育
哲学等等一道,组成哲学的应用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 一、从求知的角度来看。
? 二、从做人的角度来看。
? 三、从致用的角度来看。
从求知的角度来看
? 1、学习美学可以给我们系统的关于审美
和艺术的知识。
? 2、学习美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磨练
我们的敏感力,为其他领域的知识创新
打好基础。
从做人的角度看
1、学习美学可以让我们思考伦理规范的基
础,让我们不仅遵守规范,而且陶冶情
感,后者才是好人的基础。
2、学习美学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性质和
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将自己的人生
塑造成为一件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从致用的角度看
1、学习美学有助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等
具体的艺术实践。 (美学可以为艺术批评
和解释提供必要的理论框架和语汇 )
2、随着审美化进程 (aestheticization
processes),的深入发展,美学策略已经
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美学有
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竞争中确立自己
的优势。
西方美学的三种形态
? 以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 18世纪中期创
立美学科学为标志,可以将 2500多年来
的西方美学划分为三种形态,
? 1、前学科形态
? 2、学科形态
? 3、后学科形态
两种前学科形态的美学
? 1、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美学集中于美的研
究。
? 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美学集中于艺
术(悲剧)的研究。
学科形态的美学
? 1、鲍姆嘉通
? 2、康德
? 3、黑格尔
后学科形态的美学
? 1、美学的心理学转向
? 2、美学的社会学转向
? 3、美学的本体论转向
适合整理中国美学的美学理论
? 1、从透视主义 (perspectivism)看理论立场
在中国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 2、西方美学史上三种主要美学定义的回
顾:研究美的科学、研究感性认识的科
学和艺术哲学。
? 3、比较而言,以“感性认识”为研究对
象的美学最适合作为研究中国美学的理
论立场或视角
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体系
? 妙(美 beautiful,beauty,beautifulness)
? 道
? 象(审美对象,aesthetic object)
? 兴(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
? 气
? 艺术 -文化 (fine arts,symbolization)
? 自然 -境界 (spontaneity,the nature,trans-
symbolization)
中国美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 儒家 (仁 — 情直 — 礼乐)
? 道家(道 — 象罔 — 游)
? 禅宗(诸法实相 — 顿悟 — 黄花翠竹)
小结
? 总之, 如果我们可以一般地说中国哲学追求的
最高目标是, 天人合一, 的人生境界的话, 由
于, 天人合一, 是不可言说, 不可思议的, 因
此用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方式不能达到, 天
人合一, 的目标,, 天人合一, 的目标只能在
非思辨, 非推理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中实现;
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的方式, 决定了, 天人合
一, 的人生境界只能是审美境界而不是哲学境
界 。 这就是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 。
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
? 1、对西方美学的借鉴
?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 2、对中国美学的发扬
? 宗白华
? 3、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 蔡仪、李泽厚
? 4、一种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