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授,32学时
实验,55学时
陈庆华
电话,68350277
课程内容
章 次 内容
第 1章 绪论
第 2章 水体污染监测
第 3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 4章 大气污染监测
第 5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 6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 7章 噪声监测
第 8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
第 9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实 验 内 容
土壤,As, Cr,Hg的测定; Pb,Cd,Cu、
Zn,Ni的联合测定
水体:物理性质,DO,BOD5等的测定
大气,SO2,NOx,TSP等的测定、烟道
气的采集与分析
其他:植物 Hg的测定、噪声的测量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定义及对象
一、定义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
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
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
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二、监测过程
1、监测方案制订
2、过程,
发现问题 → 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 → 样品采集 → 运
送保存(处理样品) → 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测试 → 数据处理 → 综合评价
三、监测对象
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称环境
质量状况
2,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或
称污染源
3,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一、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
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
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是目前
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主要职责,具体
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以及
研究性监测。
2、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咨
询性监测,为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等提供服务性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
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1、厂区监测
2、区域监测
第三节 环境监测特点及技术概述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1、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
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
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
动监测阶段
2、发展趋势
① 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② 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③ 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
④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⑤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第四节 环境监测主要方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要求:准确、灵敏、选择
性好、简便适用、方法标准化。
一,化学分析法
1、重量法
缺点,操作麻烦,对低浓度污染物时误差较大。
适用范围,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
生产性粉尘及废水中悬浮固体、残渣、油类、硫酸盐、二氧化硅等的测定。
2、容量法
优点,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
费用低,应用较多
缺点,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
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适用范围, 水中的酸碱度,NH3-N,COD,BOD、
DO,Cr6+、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度、酚
等的测定,及废气中铅的测定。
二, 光学分析法 ( 光的吸收, 辐射, 散射 )
( 一 ) 分光光度法
( 二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三 ) 发射光谱分析法
( 四 ) 荧光分析法
( 五 ) 化学发光法
( 六 ) 非分 ( 色 ) 散红外法
三, 电化学分析法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快速、应用范围广
(一)电位分析法,PH, F-,CN-,NH3- N,DO等
(二)电导分析法,电导率,DO及 SO2等
(三)极谱法, Cr,Mn,Fe,Co,Ni,Cu等
四、色谱分析法
(一)气相色谱分析 (GC)
原理,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 (流动
相 — 载气 )
优点,灵敏度与分离效能高,快速、应用范
围广、样品用量少且易于实现自动测定,能
与多种仪器分析联用等。
应用,苯、二甲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
酚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有机污染
物。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 GC-MS)进
行痕量组分分析 。
(一)液相色谱分析 (LC)
1、高效液相色谱
流动相为液体。
优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操作自动化等。
应用,测定高沸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有机物质。
2、离子色谱分析( IC)
优点,高效、高速、高灵敏和选择性好等
应用,环境监测 (大气和水体中污染监测分析,如水和
降水中常见阴离子分析、有机酸分析、金属离子分析
等 )、化工、生化、食品、能源等各领域中的无机阴、
阳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中。
3、纸层析和薄层层析
? 纸层析:在滤纸上进行的色层分析,用于分
离多环芳烃。
? 薄层层析:在均匀铺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的薄
层固定相中进行,用于对食品中黄曲霉素 B1、
作物中硫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氧硫磷等的测定
五、中子活化分析法
原理:中子轰击待测元素;元素吸收其中某
些中子后发生核反应,释放出 γ射线和放射
性同位素
六、流动注射分析法( 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
优点,仪器简单 (FIA-TI流动注射通用仪 )、分析速
度快、重现性好、取样少、自动化程度高、可与
多种检测器联用,应用范围广 (FIA-ISE,FIA-ICP-
AEP,FIA-AAS)。
第四节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 (environmental standards)定义,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
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
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
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实验,55学时
陈庆华
电话,68350277
课程内容
章 次 内容
第 1章 绪论
第 2章 水体污染监测
第 3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 4章 大气污染监测
第 5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 6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 7章 噪声监测
第 8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
第 9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实 验 内 容
土壤,As, Cr,Hg的测定; Pb,Cd,Cu、
Zn,Ni的联合测定
水体:物理性质,DO,BOD5等的测定
大气,SO2,NOx,TSP等的测定、烟道
气的采集与分析
其他:植物 Hg的测定、噪声的测量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定义及对象
一、定义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
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
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
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二、监测过程
1、监测方案制订
2、过程,
发现问题 → 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 → 样品采集 → 运
送保存(处理样品) → 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测试 → 数据处理 → 综合评价
三、监测对象
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称环境
质量状况
2,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或
称污染源
3,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一、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
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
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是目前
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主要职责,具体
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以及
研究性监测。
2、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咨
询性监测,为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等提供服务性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
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1、厂区监测
2、区域监测
第三节 环境监测特点及技术概述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1、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
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
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
动监测阶段
2、发展趋势
① 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② 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③ 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
④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⑤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第四节 环境监测主要方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要求:准确、灵敏、选择
性好、简便适用、方法标准化。
一,化学分析法
1、重量法
缺点,操作麻烦,对低浓度污染物时误差较大。
适用范围,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
生产性粉尘及废水中悬浮固体、残渣、油类、硫酸盐、二氧化硅等的测定。
2、容量法
优点,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
费用低,应用较多
缺点,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
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适用范围, 水中的酸碱度,NH3-N,COD,BOD、
DO,Cr6+、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度、酚
等的测定,及废气中铅的测定。
二, 光学分析法 ( 光的吸收, 辐射, 散射 )
( 一 ) 分光光度法
( 二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三 ) 发射光谱分析法
( 四 ) 荧光分析法
( 五 ) 化学发光法
( 六 ) 非分 ( 色 ) 散红外法
三, 电化学分析法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快速、应用范围广
(一)电位分析法,PH, F-,CN-,NH3- N,DO等
(二)电导分析法,电导率,DO及 SO2等
(三)极谱法, Cr,Mn,Fe,Co,Ni,Cu等
四、色谱分析法
(一)气相色谱分析 (GC)
原理,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 (流动
相 — 载气 )
优点,灵敏度与分离效能高,快速、应用范
围广、样品用量少且易于实现自动测定,能
与多种仪器分析联用等。
应用,苯、二甲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
酚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有机污染
物。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 GC-MS)进
行痕量组分分析 。
(一)液相色谱分析 (LC)
1、高效液相色谱
流动相为液体。
优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操作自动化等。
应用,测定高沸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有机物质。
2、离子色谱分析( IC)
优点,高效、高速、高灵敏和选择性好等
应用,环境监测 (大气和水体中污染监测分析,如水和
降水中常见阴离子分析、有机酸分析、金属离子分析
等 )、化工、生化、食品、能源等各领域中的无机阴、
阳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中。
3、纸层析和薄层层析
? 纸层析:在滤纸上进行的色层分析,用于分
离多环芳烃。
? 薄层层析:在均匀铺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的薄
层固定相中进行,用于对食品中黄曲霉素 B1、
作物中硫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氧硫磷等的测定
五、中子活化分析法
原理:中子轰击待测元素;元素吸收其中某
些中子后发生核反应,释放出 γ射线和放射
性同位素
六、流动注射分析法( 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
优点,仪器简单 (FIA-TI流动注射通用仪 )、分析速
度快、重现性好、取样少、自动化程度高、可与
多种检测器联用,应用范围广 (FIA-ISE,FIA-ICP-
AEP,FIA-AAS)。
第四节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 (environmental standards)定义,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
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
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
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