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科目英语名称, Economic Geography
?授课老师, 王文宇
?E-mail,wangwy99@peoplemail.com.cn
成绩评估方式
?期中考及期末考試共 占 60%
?研究报告与作业占 20%
?出席率 及课堂提问 (20%)
经济地理学概论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Fiat Factory,Italy
Chemist in Laboratory
复习
?经济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的 科学属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征
?四大古典区位理论
1.2、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
关系
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自然地理学
( Physical Geography)
地貌学
气候学
土壤地理学
水文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 Human Geography)
经济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Basics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人口数量、分布、密度、
迁移、职业构成、增长率等,都是产业布局
的重要因素。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口分布的变化也
是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人口地理学虽然不是研究一个生产
部门的布局规律问题,但由于它和产业布局
有着特殊密切关系,再加上人类本身是生产
力的组成要素之一,往往把人口地理学列为
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要点
Basics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人口公式,Demographic Equation
PopN=PopP+(B-D)+(I-O)
PopN=current population
PopP=known past population
(B-D)=natural increase for time period
between PopN and PopP
(I-O)=net migration for time period
between PopN and PopP
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Research Objects of Settlement Geography
聚落地理学研究人类居住的居民点的形态及其
地域分布规律。
聚落是人类居住生活环境和生产活动的集中点。
广大的农村居民点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而对于城市的形态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也
是聚落地理学的内容,是属于人文地理学的
分支。
但若把城市作为生产的中心,即加工工业和交
通运输的中心来看,它和经济地理学研究客
体 ——产业布局,也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形式,
故又多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并作为
经济地理学的特殊分支。
政治地理学( Political Geography)
研究地球表面上政治的地域分异的科学,研
究国家的划分、类型、领土、政治地理位
置、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内的行政区划分
以及边界等内容。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政治又影响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产业布局的形成发展,影响地域的
产业布局特征。
研究生产的地域空间结构,必须研究政治的
地域空间结构,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密切关
系。
地缘政治学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
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
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
行为。 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
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
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
理论 。
西方的地缘战略学常爱讲这样一个警句:
“由于对地理战略的无知,给国家利益造成
的代价是难以估算的。”
诚如一位英国人早在 1904年就说的:, 仅
在半个世纪以前, 政治家还只在几个棋格
子里走棋子儿, 而棋盘上的余部都空闲着 。
但是现在, 世界业已成为一个星罗棋布的
棋盘, 政治家的每个行动, 都要考虑一下
棋盘上所有的棋格 。, 麦金德则认为, 由
于世界已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在地球一
处发生的事件, 会在, 地球遥远的一边引
起强烈的反响, 其后果是世界上政治和经
济有机体中的薄弱部分, 将被震得粉碎, 。
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的陆权论。
海权论认为:地缘优势在海洋方面,海上力
量对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任
何国家或国家联盟如果能控制公海,就足以
控制世界财富,进而统治全世界。
麦金德的陆权论与海权论相反,认为地缘优
势在陆地方面,特别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大体包括东欧平原、东西伯利亚平
原、中亚和中国西北;控制东欧是控制心脏
地带的关键,“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
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
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地图学( Cartography )
地图学-追求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的
认识, 表达和传输, 具有较高的抽象程度 。 在
一定比例尺条件下, 通过内容选取, 分类, 简
化, 夸张的手法, 采用抽象符号, 用二维图形
表达方式, 单向传输地理环境的静态信息 。
地图学进入数字时代, 电子地图结合多媒体信息
-追求动态表达和交互探索地理环境及其时空
规律, 但地图符号依然不够直观, 人们必须借
助图例去理解抽象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
地图学 与经济地理学
地球
信息
科学
遥感
The Remote Sensing System
GIS专业的发展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外 GIS软件进入中国的
大学和科研院所,国内一些大学的地理系(如北京
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依托原有的地
图学与遥感专业,开设了 GIS相关教程。 1997年国家
学位委员会在对原有学科进行合并、调整的同时,
在远地理学一级学科目录中增加了, 地图制图学与
地理信息工程, (理学),在原测绘科学与技术一
级学科目录中增加了,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工学)两个二级学科,并开始进行这两个二级学
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批和招生工作。
这是高层次的学科建设,1998年 7月教育部颁布的新
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尽管将原来的 504个专业减少并
调整为 249个,但在原地理类专业中增设了, 地理信
息系统, 理学的本科专业。
1.3、经济地理学 的 学科体系
? 商业地理学( Commercial geography)
? 农业地理学( Agricultural geography)
? 工业地理学( Industrial geography)
? 交通运输地理学(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geography)
? 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
? 旅游地理学 (Tourist geography)
通论的经济地理学( general economic geography)
专论的 经济地理学 —(special economic geography)
又称区域经济地理学
第二章、产业结构与 产业布局 演变规律
2.1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的定义
所谓产业结构, 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
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联
系,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 资金, 各种自
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
产业结构和产业分类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产业分类
是按一定的原则,将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进行分
解与组合,可以说产业分类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
础。
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产业结
构的一种分类方法 。 按照这种方法, 第 1产
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
第二产业在本质上乃是对自然物质资料
( 农产品和挖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
加工而取得的;第三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
务性产业, 即第一, 第二产业以外的非直
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其范围大体包括:商
业与贸易, 金融与保险, 旅游与娱乐等 。
第一产业( Primary industry)
? 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Extract both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sources)
? 可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 those that can be
used without being permanently depleted,such as
forests,water,fishing grounds,and agricultural land
– Overexploit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does causes
depletion
– Example of the 1990s worldwide crisis in oceanic fishing
industry as result of overfishing
? 不可再生资源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re depleted
when used — example of minerals and petroleum
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 )
?第二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
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
而取得的。
第三产业( Tertiary industry)
第三(次)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
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
部门。其范围大体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
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
信息与通讯、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修理、
理发、美容和其他劳务性服务等等行业。
标准产业分类法
? 联合国于 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
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共分十大类。在大
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 2.矿业和采石业;
? 3.制造业;
? 4.电力、煤气、供水业;
? 5.建筑业;
?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性;
?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配第 —克拉克定理”( Petty—Clark’s law)。
? 英国经济学家 C.G.克拉克所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过
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的理论。他对多
年来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的
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间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
析,发现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表现出由第
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
产业转移的趋势。
? 在克拉克提出上述论点以前,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
家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 曾提出过制造业比农
业收入高,而商业又比制造业收入高的论点。
主 要
部 门
按 1985年人均 GDP的递增次序分组 ( %)
70美元
150美元
300美元
500美元
1000美元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48.4
20.6
21.0
36.8
26.3
36.9
26.4
33.0
40.6
18.7
40.9
40.4
11.7
48.4
39.9
西蒙 ·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
资料来源: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中
译本,1985年,第 111页。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库兹涅茨将 57个国家按 1985年的人均 GDP分
为组,得到横截面数据基础上的部门结构转变趋势。
表 3,57个国家 1985年 GDP的部门比重
经济增长与发展
? 过去西方经济学家常将增长 (growth)和发展
( development)这两概念混用,现在多数经济
学家在著作中,已将这两者作了严格区分。
? 经济增长 一般指一国产品和劳务实际 产出
的增加 。
? 经济发展 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
伴随而来的经济结构的优化(有些学者还强调
“公平分配”、“生活条件改善”等内容)。
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我国经济地理学长期以来,研究内容局限在狭义的生产
活动方面,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只重生产,
不重消费,只重视第一、二产业,而忽视第三产业。
经济地理学必须要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四者统一
的经济过程中,去研究经济地域系统,过去把经济地
理学局限在纯研究生产分布显然是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只包括工业、农业、交通
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包括商业、服务、通
讯、信息、旅游、金融、文教、卫生、科技等非物质
生产部门,而这些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不断提高,所起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
2.2、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增长及理论模式
增长极概念是 20世纪 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
佩鲁所提出的。
最初的涵义是指抽象的经济空间,它所关心的是增
长极的结构特点,尤其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即
一个主导产业可以通过前后、后向、侧向的关联
作用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实到地域上,可将增
长极概念同城镇联系起来。
这一理论从区域开发角度可以说明一国一地区的经
济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同时在所有地点发生,总是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点率先开始,通过集聚而发
展成为城市,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极核,带动周
围地区经济全面增长。
区位选址的基本原则
Principals of Location
工业选址,地址和环境因素
Industrial Location,Site and Situation Factors
– 原材料( Raw Materials)
– 能源( Energy)
– 劳动力( Labor)
– 市场( Market)
– 运输( Transport)
In order to succeed industries must have som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ne or more of these
factors,Moreover,demand must exist for the
product,
服务业选址理论
?市场区( Market
Areas) - circular or
hexagonal area from
which customers are
drawn,
?影响范围( Range)
- maximum distance
people will go for a
service
?门槛( Threshold) -
minimum # of
consumers needed to
support the service,
极化效应的作用
? 1.)自我发展能力 ;
? 2)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
? 3)乘数效应,
?因此,极化效应是增长极形成的首要标志,
点轴(线)开发模式
点,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结点(即各级
城镇);线,包括各种交通线、动力供应线、
水源供应线、通信线路等各种线状基础设施,
而以交通线路为主。交通线则包括铁路、公
路、内河航线、海运航线等。通过各种线网
将各点联系起来组成点轴系统。
这一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在一些中等发达国家
或地区,一般已经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和较为丰富的资源,其工业和中小城镇往往
围绕某一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交汇处形成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要使这类地区进
一步发展,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轴线。
点轴开发理论模式
? 该理论是 70年代沃纳, 松巴特提出来的,核心内
容是, 连接中心地的交通干线形成了有利区位,
方便了生产要素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和生产
成本,促使企业和人口向交通线聚集,并产生新
的居民点, 这种对区域开发具有促进作用的交
通线被称为生产轴,
? 点轴开发:就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 确定
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大区间, 省区间, 线
状基础设施轴线, 对轴线地带的若干点市进行
重点发展 。
点轴开发主要内容
? 1) 确定生产, 位置, 资源好的重要干线
作为重点开发轴;
? 2) 在发展轴上, 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
城市极其发展方向;
? 3) 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上的等级体
系 。
Industrial Location,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Bulk-Reducing)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位分析
五大湖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东侧阿巴拉契亚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而且有五大湖便捷廉价的水运, 从而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使之成为美国发展最早的工业区 。
日本工业区分布
日本工业区分布的区位分析
日本 是世界上最 庞 大及最先 进 的 工业生产 者之一。
强项 包括汽車,电子产品, 机械, 钢铁 和 金属,
造船,化学 物品,纺织 和食物加工。
日本工业之所以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其原料、
燃料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因此对外依赖性比
较强,而日本岛国的特点使其海上交通运输非
常便利,交通运输成为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
因素。
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1
? 网络是结点与轴线的结合体,结点(极核)是网络的
心脏,轴线则是结点与结点、结点与域面、域面与域
面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主要通过人流、商品流、
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各种流通网络,其中对
产业布局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网络。
? Regional differences exist in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
– In Russia and Ukraine
? Highways have little industrial significance
? Railroads,and to a lesser extent,waterways carry most of transport load
– In the U.S.,highways became most important,while railroad
system declined
– Western European nations rely heavily on greater balance
between rail,highway,and waterway transport
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2
?网络型开发模式一般应用于经济发达地区。
在这类地区,一方面要对老区进行整治,
包括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与扩散,国家
亦可来取分散化的政策措施,以加强对落
后地区的开发;另一方面又要开发新区,
如上海对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未来对杭州
湾北岸的开发。新区的开发一般应先采取
点轴开发形式,而不是全面铺开。当新、
老点轴逐渐扩散和交织,就会在空间上形
成经济网络。
?Most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 activit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fou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midlatitudes
?Manufacturing
occupies the central
core of Europe,
surrounded by a less
industrialized
periphery
2.3、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1
? 一般来讲, 区域开发有三类目标,
? ( 1) 经济目标,
? a,人均社会总产值
? b,人均国民收入
? c,财政收入总额
? d,社会劳动生产率
? e,科技人员数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2
?( 2) 社会目标,
? a。 区间平衡目标 ——集中化指数, 基尼
系数 。
? b。 生活目标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人
均热量,人均居住面积, 儿童入学率
(1)生态环境目标,a。 森林覆盖率
? b,城市大气 SO2达标率
? c,城市颗粒物达标率
? d,工业废水处理率
? e,各种废渣利用率
区域 间的 平衡问题 —— 西部大开发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梯度开发理论模式与反梯度开发理论
梯度开发理论的要点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
劣, 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
部门 。 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阶段 。
如果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
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则列入高梯度区;
反之, 由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
的衰退部门所组成, 则属于低梯度区 。
? 2,新产业部门, 新产品, 新技术, 新
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
梯度地区, 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
梯度区转移 。
?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镇体系逐步
拓展实现的 。 我国沿海地带为第一梯度
区, 中西部为第二第三梯度区 。 随着产
业技术的梯度转移, 东中西部的经济差
距将缩小 。
反梯度推移理论要点
?认为落后地区开发不能依据现状顺序,
而应根据需要与可能, 跳过发达地区,
直接对不发达地区进行开发, 即超越现
有生产力状况顺序的跳跃式转移 。
优区位开发理论模式
? 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千差万别, 发达
地区有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有优区
位, 因此, 国土资源的开发, 生产力的
布局重点, 应有选择的确定最优区位,
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 。 优区位地区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城镇集
中的地区, 交通便利和位置优越的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人口众多的地区
等 。
大推动理论模式
? 由英国罗森斯坦 ——罗丹提出来的, 认为在一
个国家或地区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
进行投资, 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 外部经济效
果, ——有两种含义,
? 一是同时投资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 克
服落后地区市场狭小的问题;
? 二是同时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因为不同企
业通过分工协作减少企业开支 。 成本降低, 又
使利润增加, 增加了再投资资本, 从而能增加
供给 。
大推动所须资本主要来自二方

?一是国内投资;
?二是国际投资和资本引进 。
?大推动理论为我国落后地区开发吸收外
资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滚动理论模式
?是针对落后地区开发的模式 。 首先发展
投资少, 见效快的第三产业, 如旅游,
商贸等产业, 以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并
沟通外界, 为引进外资和技术打下基础 。
而后发展一些投资额不大的加工业, 如
此滚动, 可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 如河
北高碑店市的白沟的贸易市场与旅游,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四川长宁县的
,蜀南竹海, 风景区, 都是因为选准了
优势产业, 走贸工旅或旅工贸道路发展
起来的 。












三 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 1,江苏三大区域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
年份
区域
2000 2001 2002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苏南 4814.84 11.6 5446.25 11.7 6257.1 13.1
苏中 1613.81 11.0 1764.73 9.7 1953.3 11.2
苏北 1975.92 9.4 2186.94 10.3 2440.0 11.5
全省 8582.73 10.6 9511.91 10.2 10636.32 11.6
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更加明显
表 2,2002年江苏及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比较表
指标
区域
GDP
(亿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产
增加值
/一产
增加值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全省 10636.32 1122.56 10.6 5546.57 52.1 3967.19 37.3 4.94
苏南 6257.1 296.9 4.7 3422.5 54.7 2537.8 40.6 11.6
苏中 1953.3 283.5 14.5 961.2 49.2 708.6 36.3 3.4
苏北 2440.0 583.6 23.9 1048.2 43.0 808.2 33.1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特点
上表显示, 2002年江苏全省三次产业结构
为 10.6,52.1,37.3,这在全国也是处在先进行
列的, 尽管与上海, 北京, 广东等省市仍有一
定的差距 。 但是, 在江苏省内, 苏南三次产业
结构已经演进为 4.7,54.7,40.6,但苏中三次
产业结构仍为 14.5,49.2,36.3,与全国平均水
平基本持平, 而苏北还处在 23.9 43.0,33.1,不
仅大大落后于全省水平, 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
水平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
目前, 南北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有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加工, 工业, 商贸, 教
育, 科技, 卫生, 旅游, 房地产等, 涉及一
二, 三次产业, 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市场主体
的积极性 。 淮安市楚州区与江阴市华西村的
合作, 在全省传为佳话 。 吴仁宝同志亲临楚
州, 带去了系列型的合作项目, 表达了华西
人对周总理故乡的一片深情, 反映了苏南人
民对苏北人民的真诚支持 。 苏州市和宿迁市
把共建工业园区作为结对帮扶的载体, 帮助
宿迁市实施招商引资, 园区管理, 目前有 6
个苏州工业园花落宿迁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2)
2003年 5月 28日, 江苏流星工业园在宿迁举行
隆重的项目开工典礼, 该项目是由苏州创元集团
公司牵线搭桥, 帮助宿迁引进的一个总投资达 1亿
美元的外资项目 。 省委常委, 苏州市委书记王珉
认为, 这是苏州和宿迁按照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的原则, 推进南北挂钩, 产业合作取得的一个新
的成果 。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
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
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
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
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
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
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
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
回顾
主导产业理论( 1)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
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1.美国经济学家 W,W,罗斯托
(W,W,Rostow)教授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做出
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主导部门和起飞》
(1998)一书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
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把它称为“罗斯托基
准”,这一基准的含义是,选择具有扩散效应
(回顾,旁侧,前瞻 )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
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
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
面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2)
2.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尔伯特 ·赫希曼
(A,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
(1958)中,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
关联度基准”,即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
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即前向关联、
后项关联和旁侧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
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
以主导产业为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带动
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3)
3.最著名的,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主导产业选择
基准的,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
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可用需求收入弹
性系数 E表示,ΔQ/ Q表示某一产品的需求增
加率,ΔY/ Y表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E
的大小,反映了某一产业产品的潜在市场份额
的大小,E越大,则该产品潜在市场容量越大,
市场发展的机遇、效益越好,发展速度越快,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也越大。
因此,主导产业应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
业,“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也就成为主导产
业选择的重要基准。
产业关联分析
一个产业只有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 密切的技术经
济联系, 才有可能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的作
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区
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 产业关联效应是选择区域
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准, 即选择那些产业延伸
链较长, 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编制
投入产出表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系数
建立以最终需求为产出函数的联立方程体系
求解联立方程体系,得出里昂节夫矩阵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区域差异的客观实际,
参照上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提出区域
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
1.持续发展基准。区域主导产业的投入
要素在较长时期内应具有持续性,这样才能保
证主导产业投入供给的持久性,不致于因资源
的枯竭而使产业衰亡,确保区域经济的持续性
增长。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特别强调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突出
“绿色产业”的地位。
2.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
1)需求收入弹性指标 (反映市场需求状况 ),
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增加率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收入弹性高的产品或产业部门,其社会需求
也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选择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
业。
2)产业竞争力指标。
市场占有率 =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100%。
某产业市场竞争优势指数 =(某产业销售收入/
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某产业总产值/全
国同产业总产值 )
3.效率基准。一个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有力的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
是具有持续上升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产业成为区域主导
产业的重要条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可用比较利税率来衡
量,比较利税率系数等于某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与
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的比值,系数值越大,说明该
产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4.技术进步基准。区域主导产业高于其他产业的经济增
长速度必须借助于产业的高效率来实现,因而其技术应
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选择技术进步速度快、
技术水平高、技术要素最密集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
以保证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保证在区
际分工中不断占据比较利益最大的领域。
5.产业关联基准。
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 1,目标的矛盾:区域开发主要目标一般
包括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公平分配,
生态环境优化等, 它们之间既有相辅相
成的一面, 也有矛盾的一面 。 矛盾主要
表现在,
?( 1) 经济增长与增长就业的矛盾 。
?( 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矛盾 。
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
?( 3)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
盾 。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要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 追求动态高效的平衡 。 消灭
,三废,, 健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网络, 完善
环境立法, 搞好重大项目的复土还田, 建立环境治理
基金 。
采矿塌陷对村
庄的危害
塌陷毁坏大
片农田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莱茵河水质世界之最,因而在上游建立污
染净化系统,大规模植树造林,发展无烟工
业和旅游,美化了环境,田纳西河在发展水
电,火电,冶金,化工,核工业等高能耗水耗
工业的同时,发展各种轮作,间作,供农业及
其加工业中的人口占流域总人口的 1/3,
发展三产,要重视教育
?旅游变资源优势为人才优势,经济优势,
田纳西洲发展旅游很成功,沿河及水库
区建起众多公园,风景区,野生动物管理
局,露营区,俱乐部等,开展划船,水流景观,
钓鱼,狩猎,露营等,收入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