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1
? 一般来讲, 区域开发有三类目标,
? ( 1) 经济目标,
? a,人均社会总产值
? b,人均国民收入
? c,财政收入总额
? d,社会劳动生产率
? e,科技人员数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2
?( 2) 社会目标,
? a。 区间平衡目标 —— 集中化指数, 基尼
系数 。
? b。 生活目标 ——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人
均热量,人均居住面积, 儿童入学率
(1)生态环境目标,a。 森林覆盖率
? b,城市大气 SO2达标率
? c,城市颗粒物达标率
? d,工业废水处理率
? e,各种废渣利用率
区域 间的 平衡问题 —— 西部大开发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梯度开发理论模式与反梯度开发理论
梯度开发理论的要点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
劣, 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
部门 。 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阶段 。
如果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
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则列入高梯度区;
反之, 由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
的衰退部门所组成, 则属于低梯度区 。
? 2,新产业部门, 新产品, 新技术, 新
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
梯度地区, 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
梯度区转移 。
?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镇体系逐步
拓展实现的 。 我国沿海地带为第一梯度
区, 中西部为第二第三梯度区 。 随着产
业技术的梯度转移, 东中西部的经济差
距将缩小 。
反梯度推移理论要点
?认为落后地区开发不能依据现状顺序,
而应根据需要与可能, 跳过发达地区,
直接对不发达地区进行开发, 即超越现
有生产力状况顺序的跳跃式转移 。
优区位开发理论模式
? 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千差万别, 发达
地区有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有优区
位, 因此, 国土资源的开发, 生产力的
布局重点, 应有选择的确定最优区位,
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 。 优区位地区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城镇集
中的地区, 交通便利和位置优越的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人口众多的地区
等 。
大推动理论模式
? 由英国罗森斯坦 —— 罗丹提出来的, 认为在一
个国家或地区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
进行投资, 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 外部经济效
果, —— 有两种含义,
? 一是同时投资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 克
服落后地区市场狭小的问题;
? 二是同时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因为不同企
业通过分工协作减少企业开支 。 成本降低, 又
使利润增加, 增加了再投资资本, 从而能增加
供给 。
大推动所须资本主要来自二方
面
?一是国内投资;
?二是国际投资和资本引进 。
?大推动理论为我国落后地区开发吸收外
资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滚动理论模式
?是针对落后地区开发的模式 。 首先发展
投资少, 见效快的第三产业, 如旅游,
商贸等产业, 以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并
沟通外界, 为引进外资和技术打下基础 。
而后发展一些投资额不大的加工业, 如
此滚动, 可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 如河
北高碑店市的白沟的贸易市场与旅游,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四川长宁县的
,蜀南竹海, 风景区, 都是因为选准了
优势产业, 走贸工旅或旅工贸道路发展
起来的 。
江
苏
区
域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研
究
三 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 1,江苏三大区域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
年份
区域
2000 2001 2002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苏南 4814.84 11.6 5446.25 11.7 6257.1 13.1
苏中 1613.81 11.0 1764.73 9.7 1953.3 11.2
苏北 1975.92 9.4 2186.94 10.3 2440.0 11.5
全省 8582.73 10.6 9511.91 10.2 10636.32 11.6
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更加明显
表 2,2002年江苏及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比较表
指标
区域
GDP
(亿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产
增加值
/一产
增加值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全省 10636.32 1122.56 10.6 5546.57 52.1 3967.19 37.3 4.94
苏南 6257.1 296.9 4.7 3422.5 54.7 2537.8 40.6 11.6
苏中 1953.3 283.5 14.5 961.2 49.2 708.6 36.3 3.4
苏北 2440.0 583.6 23.9 1048.2 43.0 808.2 33.1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特点
上表显示, 2002年江苏全省三次产业结构
为 10.6,52.1,37.3,这在全国也是处在先进行
列的, 尽管与上海, 北京, 广东等省市仍有一
定的差距 。 但是, 在江苏省内, 苏南三次产业
结构已经演进为 4.7,54.7,40.6,但苏中三次
产业结构仍为 14.5,49.2,36.3,与全国平均水
平基本持平, 而苏北还处在 23.9 43.0,33.1,不
仅大大落后于全省水平, 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
水平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
目前, 南北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有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加工, 工业, 商贸, 教
育, 科技, 卫生, 旅游, 房地产等, 涉及一
二, 三次产业, 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市场主体
的积极性 。 淮安市楚州区与江阴市华西村的
合作, 在全省传为佳话 。 吴仁宝同志亲临楚
州, 带去了系列型的合作项目, 表达了华西
人对周总理故乡的一片深情, 反映了苏南人
民对苏北人民的真诚支持 。 苏州市和宿迁市
把共建工业园区作为结对帮扶的载体, 帮助
宿迁市实施招商引资, 园区管理, 目前有 6
个苏州工业园花落宿迁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2)
2003年 5月 28日, 江苏流星工业园在宿迁举行
隆重的项目开工典礼, 该项目是由苏州创元集团
公司牵线搭桥, 帮助宿迁引进的一个总投资达 1亿
美元的外资项目 。 省委常委, 苏州市委书记王珉
认为, 这是苏州和宿迁按照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的原则, 推进南北挂钩, 产业合作取得的一个新
的成果 。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
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
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
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
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
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
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
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
回顾
主导产业理论( 1)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
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1.美国经济学家 W,W,罗斯托
(W,W,Rostow)教授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做出
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主导部门和起飞》
(1998)一书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
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把它称为“罗斯托基
准”,这一基准的含义是,选择具有扩散效应
(回顾,旁侧,前瞻 )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
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
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
面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2)
2.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尔伯特 ·赫希曼
(A,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
(1958)中,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
关联度基准”,即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
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即前向关联、
后项关联和旁侧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
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
以主导产业为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带动
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3)
3.最著名的,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主导产业选择
基准的,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
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可用需求收入弹
性系数 E表示,ΔQ/ Q表示某一产品的需求增
加率,ΔY/ Y表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E
的大小,反映了某一产业产品的潜在市场份额
的大小,E越大,则该产品潜在市场容量越大,
市场发展的机遇、效益越好,发展速度越快,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也越大。
因此,主导产业应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
业,“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也就成为主导产
业选择的重要基准。
产业关联分析
一个产业只有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 密切的技术经
济联系, 才有可能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的作
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区
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 产业关联效应是选择区域
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准, 即选择那些产业延伸
链较长, 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编制
投入产出表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系数
建立以最终需求为产出函数的联立方程体系
求解联立方程体系,得出里昂节夫矩阵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区域差异的客观实际,
参照上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提出区域
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
1.持续发展基准。区域主导产业的投入
要素在较长时期内应具有持续性,这样才能保
证主导产业投入供给的持久性,不致于因资源
的枯竭而使产业衰亡,确保区域经济的持续性
增长。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特别强调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突出
“绿色产业”的地位。
2.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
1)需求收入弹性指标 (反映市场需求状况 ),
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增加率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收入弹性高的产品或产业部门,其社会需求
也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选择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
业。
2)产业竞争力指标。
市场占有率 =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100%。
某产业市场竞争优势指数 =(某产业销售收入/
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某产业总产值/全
国同产业总产值 )
3.效率基准。一个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有力的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
是具有持续上升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产业成为区域主导
产业的重要条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可用比较利税率来衡
量,比较利税率系数等于某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与
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的比值,系数值越大,说明该
产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4.技术进步基准。区域主导产业高于其他产业的经济增
长速度必须借助于产业的高效率来实现,因而其技术应
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选择技术进步速度快、
技术水平高、技术要素最密集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
以保证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保证在区
际分工中不断占据比较利益最大的领域。
5.产业关联基准。
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 1,目标的矛盾:区域开发主要目标一般
包括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公平分配,
生态环境优化等, 它们之间既有相辅相
成的一面, 也有矛盾的一面 。 矛盾主要
表现在,
?( 1) 经济增长与增长就业的矛盾 。
?( 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矛盾 。
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
?( 3)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
盾 。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要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 追求动态高效的平衡 。 消灭
,三废,, 健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网络, 完善
环境立法, 搞好重大项目的复土还田, 建立环境治理
基金 。
采矿塌陷对村
庄的危害
塌陷毁坏大
片农田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莱茵河水质世界之最,因而在上游建立污
染净化系统,大规模植树造林,发展无烟工
业和旅游,美化了环境,田纳西河在发展水
电,火电,冶金,化工,核工业等高能耗水耗
工业的同时,发展各种轮作,间作,供农业及
其加工业中的人口占流域总人口的 1/3,
发展三产,要重视教育
?旅游变资源优势为人才优势,经济优势,
田纳西洲发展旅游很成功,沿河及水库
区建起众多公园,风景区,野生动物管理
局,露营区,俱乐部等,开展划船,水流景观,
钓鱼,狩猎,露营等,收入颇丰 。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1
? 一般来讲, 区域开发有三类目标,
? ( 1) 经济目标,
? a,人均社会总产值
? b,人均国民收入
? c,财政收入总额
? d,社会劳动生产率
? e,科技人员数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2
?( 2) 社会目标,
? a。 区间平衡目标 —— 集中化指数, 基尼
系数 。
? b。 生活目标 ——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人
均热量,人均居住面积, 儿童入学率
(1)生态环境目标,a。 森林覆盖率
? b,城市大气 SO2达标率
? c,城市颗粒物达标率
? d,工业废水处理率
? e,各种废渣利用率
区域 间的 平衡问题 —— 西部大开发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梯度开发理论模式与反梯度开发理论
梯度开发理论的要点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
劣, 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
部门 。 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阶段 。
如果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
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则列入高梯度区;
反之, 由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
的衰退部门所组成, 则属于低梯度区 。
? 2,新产业部门, 新产品, 新技术, 新
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多发源于高
梯度地区, 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区向低
梯度区转移 。
?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镇体系逐步
拓展实现的 。 我国沿海地带为第一梯度
区, 中西部为第二第三梯度区 。 随着产
业技术的梯度转移, 东中西部的经济差
距将缩小 。
反梯度推移理论要点
?认为落后地区开发不能依据现状顺序,
而应根据需要与可能, 跳过发达地区,
直接对不发达地区进行开发, 即超越现
有生产力状况顺序的跳跃式转移 。
优区位开发理论模式
? 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千差万别, 发达
地区有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有优区
位, 因此, 国土资源的开发, 生产力的
布局重点, 应有选择的确定最优区位,
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 。 优区位地区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城镇集
中的地区, 交通便利和位置优越的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人口众多的地区
等 。
大推动理论模式
? 由英国罗森斯坦 —— 罗丹提出来的, 认为在一
个国家或地区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
进行投资, 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 外部经济效
果, —— 有两种含义,
? 一是同时投资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 克
服落后地区市场狭小的问题;
? 二是同时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因为不同企
业通过分工协作减少企业开支 。 成本降低, 又
使利润增加, 增加了再投资资本, 从而能增加
供给 。
大推动所须资本主要来自二方
面
?一是国内投资;
?二是国际投资和资本引进 。
?大推动理论为我国落后地区开发吸收外
资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滚动理论模式
?是针对落后地区开发的模式 。 首先发展
投资少, 见效快的第三产业, 如旅游,
商贸等产业, 以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并
沟通外界, 为引进外资和技术打下基础 。
而后发展一些投资额不大的加工业, 如
此滚动, 可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 如河
北高碑店市的白沟的贸易市场与旅游,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四川长宁县的
,蜀南竹海, 风景区, 都是因为选准了
优势产业, 走贸工旅或旅工贸道路发展
起来的 。
江
苏
区
域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研
究
三 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 1,江苏三大区域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
年份
区域
2000 2001 2002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GDP(亿元 ) 增速 (%)
苏南 4814.84 11.6 5446.25 11.7 6257.1 13.1
苏中 1613.81 11.0 1764.73 9.7 1953.3 11.2
苏北 1975.92 9.4 2186.94 10.3 2440.0 11.5
全省 8582.73 10.6 9511.91 10.2 10636.32 11.6
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更加明显
表 2,2002年江苏及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比较表
指标
区域
GDP
(亿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产
增加值
/一产
增加值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GDP
(亿元 )
占比
(%)
全省 10636.32 1122.56 10.6 5546.57 52.1 3967.19 37.3 4.94
苏南 6257.1 296.9 4.7 3422.5 54.7 2537.8 40.6 11.6
苏中 1953.3 283.5 14.5 961.2 49.2 708.6 36.3 3.4
苏北 2440.0 583.6 23.9 1048.2 43.0 808.2 33.1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特点
上表显示, 2002年江苏全省三次产业结构
为 10.6,52.1,37.3,这在全国也是处在先进行
列的, 尽管与上海, 北京, 广东等省市仍有一
定的差距 。 但是, 在江苏省内, 苏南三次产业
结构已经演进为 4.7,54.7,40.6,但苏中三次
产业结构仍为 14.5,49.2,36.3,与全国平均水
平基本持平, 而苏北还处在 23.9 43.0,33.1,不
仅大大落后于全省水平, 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
水平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
目前, 南北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有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加工, 工业, 商贸, 教
育, 科技, 卫生, 旅游, 房地产等, 涉及一
二, 三次产业, 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市场主体
的积极性 。 淮安市楚州区与江阴市华西村的
合作, 在全省传为佳话 。 吴仁宝同志亲临楚
州, 带去了系列型的合作项目, 表达了华西
人对周总理故乡的一片深情, 反映了苏南人
民对苏北人民的真诚支持 。 苏州市和宿迁市
把共建工业园区作为结对帮扶的载体, 帮助
宿迁市实施招商引资, 园区管理, 目前有 6
个苏州工业园花落宿迁 。
南北挂钩、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2)
2003年 5月 28日, 江苏流星工业园在宿迁举行
隆重的项目开工典礼, 该项目是由苏州创元集团
公司牵线搭桥, 帮助宿迁引进的一个总投资达 1亿
美元的外资项目 。 省委常委, 苏州市委书记王珉
认为, 这是苏州和宿迁按照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的原则, 推进南北挂钩, 产业合作取得的一个新
的成果 。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
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
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
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
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
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
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
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
回顾
主导产业理论( 1)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
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1.美国经济学家 W,W,罗斯托
(W,W,Rostow)教授对主导产业的研究做出
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主导部门和起飞》
(1998)一书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
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把它称为“罗斯托基
准”,这一基准的含义是,选择具有扩散效应
(回顾,旁侧,前瞻 )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
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
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
面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2)
2.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尔伯特 ·赫希曼
(A,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
(1958)中,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
关联度基准”,即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
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即前向关联、
后项关联和旁侧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
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
以主导产业为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带动
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主导产业理论( 3)
3.最著名的,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主导产业选择
基准的,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
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可用需求收入弹
性系数 E表示,ΔQ/ Q表示某一产品的需求增
加率,ΔY/ Y表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E
的大小,反映了某一产业产品的潜在市场份额
的大小,E越大,则该产品潜在市场容量越大,
市场发展的机遇、效益越好,发展速度越快,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也越大。
因此,主导产业应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
业,“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也就成为主导产
业选择的重要基准。
产业关联分析
一个产业只有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 密切的技术经
济联系, 才有可能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的作
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区
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 产业关联效应是选择区域
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准, 即选择那些产业延伸
链较长, 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编制
投入产出表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系数
建立以最终需求为产出函数的联立方程体系
求解联立方程体系,得出里昂节夫矩阵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区域差异的客观实际,
参照上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提出区域
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
1.持续发展基准。区域主导产业的投入
要素在较长时期内应具有持续性,这样才能保
证主导产业投入供给的持久性,不致于因资源
的枯竭而使产业衰亡,确保区域经济的持续性
增长。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特别强调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突出
“绿色产业”的地位。
2.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
1)需求收入弹性指标 (反映市场需求状况 ),
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增加率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收入弹性高的产品或产业部门,其社会需求
也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应选择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
业。
2)产业竞争力指标。
市场占有率 =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100%。
某产业市场竞争优势指数 =(某产业销售收入/
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 )/ (某产业总产值/全
国同产业总产值 )
3.效率基准。一个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有力的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
是具有持续上升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产业成为区域主导
产业的重要条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可用比较利税率来衡
量,比较利税率系数等于某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与
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的比值,系数值越大,说明该
产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4.技术进步基准。区域主导产业高于其他产业的经济增
长速度必须借助于产业的高效率来实现,因而其技术应
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选择技术进步速度快、
技术水平高、技术要素最密集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
以保证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保证在区
际分工中不断占据比较利益最大的领域。
5.产业关联基准。
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 1,目标的矛盾:区域开发主要目标一般
包括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公平分配,
生态环境优化等, 它们之间既有相辅相
成的一面, 也有矛盾的一面 。 矛盾主要
表现在,
?( 1) 经济增长与增长就业的矛盾 。
?( 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矛盾 。
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
?( 3)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
盾 。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要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 追求动态高效的平衡 。 消灭
,三废,, 健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网络, 完善
环境立法, 搞好重大项目的复土还田, 建立环境治理
基金 。
采矿塌陷对村
庄的危害
塌陷毁坏大
片农田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莱茵河水质世界之最,因而在上游建立污
染净化系统,大规模植树造林,发展无烟工
业和旅游,美化了环境,田纳西河在发展水
电,火电,冶金,化工,核工业等高能耗水耗
工业的同时,发展各种轮作,间作,供农业及
其加工业中的人口占流域总人口的 1/3,
发展三产,要重视教育
?旅游变资源优势为人才优势,经济优势,
田纳西洲发展旅游很成功,沿河及水库
区建起众多公园,风景区,野生动物管理
局,露营区,俱乐部等,开展划船,水流景观,
钓鱼,狩猎,露营等,收入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