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特性:
1.形态结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有周鞭毛和菌
毛。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 1)对营养要求不高
( 2)需氧或兼性厌氧
( 3)生化反应活泼
3.抗原构造复杂
O抗原,H抗原,K抗原
1.生物学形状
? 形态染色
? 短杆菌
? 革兰染色阴性
? 有鞭毛
? 有菌毛
1.生物学形状
?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 SS平板:红色菌落
1.生物学形状
? 抗原结构
? O抗原:菌体抗原,171种
? H抗原:鞭毛抗原,56种
? K抗原:荚膜抗原,100种
? O111,K58,H2
2.致病性
? 致病物质
? 菌毛、定居因子抗原
? 粘附在肠道及尿道粘膜上皮细胞
? K抗原
? 与侵袭力有关
? 抗吞噬与抗补体的溶菌作用
? 外毒素
? 肠毒素及溶血毒素;
2.致病性
? 肠道外感染
? 泌尿道感染最多见
? 化脓性感染
? 机体抵抗力降低、外伤
? 如烧伤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
? 腹泻
所致疾病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 ETEC)
?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 菌毛粘附素
? 内毒素
? K抗原
? 所致疾病
? 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
? 旅游者腹泻
? 水样便, 恶心, 呕吐, 腹痛, 低热
?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 EIEC)
? 致病物质
? 不产生肠毒素
?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 所致疾病
?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 腹泻呈脓血便, 有里急后重
? 致病类似菌痢, 较少见
? 诊断
? EIEC无动力, 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 EPEC)
? 致病物质
? 不产生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
? 无侵袭力
? 所致疾病
? 婴幼儿腹泻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 EHEC) 亦称为
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致病物质
? 菌毛:粘附作用
? 毒素,vero毒素
? 所致疾病
? 出血性结肠炎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 EAggEC)
? 致病物质
? 毒素:肠集聚耐热毒素 ( EAST)
? 粘附素
? 所致疾病
? 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
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
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腹痛,低热
质粒介导 LT和(或)
ST肠毒素,大量分
泌液体和电解质
EI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
便,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8ac,29,112ac、
1244,152,164、
167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
恶心,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
上皮细胞
2,55,86,111、
114,119,125、
126,127,128、
142,158
EH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
血,剧烈腹痛,低热
或无,可并发 HUS、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SLT-I或 SLT-II,中
断蛋白质合成
157,26,111
EAggE
C
小肠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
样便,呕吐,脱水,
低热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
上皮细胞,阻止液体
吸收并产生毒素
42,44,3,86等
常见 O血清型
6,8,15,25、
27,78,148,159
1.生物学形状
? 形态染色
? G-杆菌
? 无鞭毛,无荚膜
? 有菌毛
? 培养及生化反应
? 营养要求不高
? 不分解乳糖
? ss选择培养基
1.生物学形状
? 抗原构造及分类
? 由 O和 K抗原组成
? 分类,
菌种 群 型 亚型
? 痢疾志贺菌 A 1- 10 8a,8b,8c
? 福氏志贺菌 B 1- 6,x 1a,1b,2a, 2b、
y变型 3a,3b,3c,4a,4b
? 鲍氏志贺菌 C 1- 18
? 宋内志贺菌 D 1
1.生物学形状
? 抵抗力
? 比其他肠道杆菌弱
? 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 1)致病物质
( 2)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 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诱导
细胞内吞。
? 内毒素
? 破坏肠粘膜
? 肠壁通透性
? 肠壁植物神经
? 外毒素
? 肠毒素活性
? 细胞毒活性
? 神经毒活性 Shiga toxin
? 内毒素 ------肠粘膜上皮 ------粘膜下层炎症 ---
---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坏死、脱落 ------溃
疡 ------粘液脓血便
? 内毒素 ------肠壁通透性 ------毒素吸收 ------
毒血症症状 ------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
? 内毒素 ------肠壁植物神经 ------肠蠕动失调、
痉挛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 所致疾病
? 菌痢
? 患者和带菌者
? 粪 -口
? 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 7d
?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 免疫性
? 免疫期短,不稳固
? 标本
? 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鉴别或选择培养基
? 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
? 毒力试验
? 接种于动物眼结膜
? 快速诊断
? 免疫染色法
? 免疫荧光菌球法
? 协同凝集试验
? 胶乳凝集试验
? PCR、杂交等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 隔离患者、彻底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
? 试用的口服菌苗:
? 链霉素依赖株重组活菌苗。
双价疫苗,具有广谱保护作
用。
? 磺胺药、氯霉素、青霉素、
痢特灵等均有效,亦可选
用环丙沙星、菌必治等
Handwashing after defe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shigellosis.
? 是一群革兰阴性杆菌
? 菌种繁多,血清型超过 2400个
? 多对动物致病
? 对人类致病的占少数
? 伤寒沙门菌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肖氏伤寒沙门菌
? 希氏伤寒沙门菌
? 动物沙门菌也可对人致病
? 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三)沙门菌属
? 形态染色
? G-杆菌
? 0.6-1.0μm╳ 2-4μm
? 周身 鞭毛,有菌毛
? 培养和生化反应
? 兼性厌氧
? 营养要求不高
? 不分解乳糖
1.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与分类
成分 抵抗
力
产生
抗体
特异
性
组成
O抗原 LPS 耐湿
热
IgM 低 分组依据:
引起人类沙门菌
病的多属 A-E组
H抗原 蛋白
质
不耐
热
IgG 高 有两种:
第 1相为特异相
第 2相非特异相
Vi抗原
1.生物学性状
1.生物学性状
? 抵抗力
? 较差
? 水中能存活 2-3W
? 粪便中可活 1-2个月
? 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 耐受胆盐、煌绿及其他染料
? 对热耐力差
? 5%石炭酸 5min杀死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 1)致病物质
( 2)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 菌毛,O和 Vi抗原抗吞噬
? 内毒素
?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
毒和休克
? 炎症
? 肠毒素
?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
? 肠热症
? 伤寒、副伤寒
? 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起
? 胃肠炎(食物中毒)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 败血症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沙
门菌
? 无症状带菌者
肠热症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肠系膜淋巴结
(潜伏期)
胸导管 菌血症
全身疼痛、不适、
发热 (前驱期)
肝、脾、肾
及胆囊等
吞噬细胞吞噬
菌血症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
全身中毒、玫瑰疹
(发病的第 1W)
胆囊粪便
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孤立和集合淋巴结坏死 溃疡
肾脏
尿 2-3W
(典型病例病程为 3-4W)
并发症,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
伤寒
? 伤寒表现:
? 持续高热
? 伤寒病容
? 玫瑰疹
? 肝脾肿大
? 相对缓脉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were derided.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
? 肠热症
? 伤寒、副伤寒
? 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
起
? 胃肠炎(食物中毒)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
菌
? 败血症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
菌、希氏沙门菌
? 无症状带菌者
免 疫 性
? 肠热症后,能获得 牢固免疫
? 即使发生,症状也轻,很少发生再感染
? 细胞免疫较重要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标本
?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
?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第 1w取血和骨
髓;第 2w后取粪便、尿
? 分离培养和鉴定
? 血液和骨髓穿刺液先增菌培养
? 粪、尿(沉渣)可直接接种选择培养基。臵 37℃ 24h ;
挑选可疑菌落,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 血清学诊断
? 肥达反应
? 带菌者检查
? 肥达反应 ( Widal reaction)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 O,H和
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
沙门菌 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
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
诊断肠热症。Georges Widal in 1896.
?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 正常凝集价
? 伤寒沙门菌 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 1,80以上,H抗
体凝集价在 1,160以上
?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 H抗体凝集价在 1,80以
上
? 动态观察
? O与 H抗体的诊断意义
? 其他少数病例
H与 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体内出现
情况
体内出现情况
O抗
体
IgM 出现较早,
维持时间短
高 高 低
H抗
体
IgG 出现较晚,维
持时间长
高 低 高
患肠热症
可能性大
感染早期、
其他沙门
菌引起的
交叉反应
预防接种;
非特异性
回忆反应
?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 正常凝集价
? 伤寒沙门菌 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 1,80以上,H抗
体凝集价在 1,160以上
?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 H抗体凝集价在 1,80以
上
? 动态观察
? O与 H抗体的诊断意义
? 其他少数病例
防治原则
?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 疫苗
? 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 3联菌苗(死菌苗)
? Ty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有显著保护作用,
有效期可达 3年
? 伤寒 Vi荚膜多糖疫苗
? 治疗
?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
1.形态结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有周鞭毛和菌
毛。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 1)对营养要求不高
( 2)需氧或兼性厌氧
( 3)生化反应活泼
3.抗原构造复杂
O抗原,H抗原,K抗原
1.生物学形状
? 形态染色
? 短杆菌
? 革兰染色阴性
? 有鞭毛
? 有菌毛
1.生物学形状
?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 SS平板:红色菌落
1.生物学形状
? 抗原结构
? O抗原:菌体抗原,171种
? H抗原:鞭毛抗原,56种
? K抗原:荚膜抗原,100种
? O111,K58,H2
2.致病性
? 致病物质
? 菌毛、定居因子抗原
? 粘附在肠道及尿道粘膜上皮细胞
? K抗原
? 与侵袭力有关
? 抗吞噬与抗补体的溶菌作用
? 外毒素
? 肠毒素及溶血毒素;
2.致病性
? 肠道外感染
? 泌尿道感染最多见
? 化脓性感染
? 机体抵抗力降低、外伤
? 如烧伤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
? 腹泻
所致疾病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 ETEC)
?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 菌毛粘附素
? 内毒素
? K抗原
? 所致疾病
? 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
? 旅游者腹泻
? 水样便, 恶心, 呕吐, 腹痛, 低热
?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 EIEC)
? 致病物质
? 不产生肠毒素
?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 所致疾病
?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 腹泻呈脓血便, 有里急后重
? 致病类似菌痢, 较少见
? 诊断
? EIEC无动力, 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 EPEC)
? 致病物质
? 不产生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
? 无侵袭力
? 所致疾病
? 婴幼儿腹泻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 EHEC) 亦称为
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致病物质
? 菌毛:粘附作用
? 毒素,vero毒素
? 所致疾病
? 出血性结肠炎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 EAggEC)
? 致病物质
? 毒素:肠集聚耐热毒素 ( EAST)
? 粘附素
? 所致疾病
? 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
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
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腹痛,低热
质粒介导 LT和(或)
ST肠毒素,大量分
泌液体和电解质
EI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
便,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8ac,29,112ac、
1244,152,164、
167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
恶心,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
上皮细胞
2,55,86,111、
114,119,125、
126,127,128、
142,158
EH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
血,剧烈腹痛,低热
或无,可并发 HUS、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SLT-I或 SLT-II,中
断蛋白质合成
157,26,111
EAggE
C
小肠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
样便,呕吐,脱水,
低热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
上皮细胞,阻止液体
吸收并产生毒素
42,44,3,86等
常见 O血清型
6,8,15,25、
27,78,148,159
1.生物学形状
? 形态染色
? G-杆菌
? 无鞭毛,无荚膜
? 有菌毛
? 培养及生化反应
? 营养要求不高
? 不分解乳糖
? ss选择培养基
1.生物学形状
? 抗原构造及分类
? 由 O和 K抗原组成
? 分类,
菌种 群 型 亚型
? 痢疾志贺菌 A 1- 10 8a,8b,8c
? 福氏志贺菌 B 1- 6,x 1a,1b,2a, 2b、
y变型 3a,3b,3c,4a,4b
? 鲍氏志贺菌 C 1- 18
? 宋内志贺菌 D 1
1.生物学形状
? 抵抗力
? 比其他肠道杆菌弱
? 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 1)致病物质
( 2)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 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诱导
细胞内吞。
? 内毒素
? 破坏肠粘膜
? 肠壁通透性
? 肠壁植物神经
? 外毒素
? 肠毒素活性
? 细胞毒活性
? 神经毒活性 Shiga toxin
? 内毒素 ------肠粘膜上皮 ------粘膜下层炎症 ---
---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坏死、脱落 ------溃
疡 ------粘液脓血便
? 内毒素 ------肠壁通透性 ------毒素吸收 ------
毒血症症状 ------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
? 内毒素 ------肠壁植物神经 ------肠蠕动失调、
痉挛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 所致疾病
? 菌痢
? 患者和带菌者
? 粪 -口
? 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 7d
?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 免疫性
? 免疫期短,不稳固
? 标本
? 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鉴别或选择培养基
? 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
? 毒力试验
? 接种于动物眼结膜
? 快速诊断
? 免疫染色法
? 免疫荧光菌球法
? 协同凝集试验
? 胶乳凝集试验
? PCR、杂交等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 隔离患者、彻底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
? 试用的口服菌苗:
? 链霉素依赖株重组活菌苗。
双价疫苗,具有广谱保护作
用。
? 磺胺药、氯霉素、青霉素、
痢特灵等均有效,亦可选
用环丙沙星、菌必治等
Handwashing after defe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shigellosis.
? 是一群革兰阴性杆菌
? 菌种繁多,血清型超过 2400个
? 多对动物致病
? 对人类致病的占少数
? 伤寒沙门菌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肖氏伤寒沙门菌
? 希氏伤寒沙门菌
? 动物沙门菌也可对人致病
? 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三)沙门菌属
? 形态染色
? G-杆菌
? 0.6-1.0μm╳ 2-4μm
? 周身 鞭毛,有菌毛
? 培养和生化反应
? 兼性厌氧
? 营养要求不高
? 不分解乳糖
1.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与分类
成分 抵抗
力
产生
抗体
特异
性
组成
O抗原 LPS 耐湿
热
IgM 低 分组依据:
引起人类沙门菌
病的多属 A-E组
H抗原 蛋白
质
不耐
热
IgG 高 有两种:
第 1相为特异相
第 2相非特异相
Vi抗原
1.生物学性状
1.生物学性状
? 抵抗力
? 较差
? 水中能存活 2-3W
? 粪便中可活 1-2个月
? 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 耐受胆盐、煌绿及其他染料
? 对热耐力差
? 5%石炭酸 5min杀死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 1)致病物质
( 2)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 侵袭力
? 菌毛,O和 Vi抗原抗吞噬
? 内毒素
?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
毒和休克
? 炎症
? 肠毒素
?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
? 肠热症
? 伤寒、副伤寒
? 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起
? 胃肠炎(食物中毒)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 败血症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沙
门菌
? 无症状带菌者
肠热症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肠系膜淋巴结
(潜伏期)
胸导管 菌血症
全身疼痛、不适、
发热 (前驱期)
肝、脾、肾
及胆囊等
吞噬细胞吞噬
菌血症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
全身中毒、玫瑰疹
(发病的第 1W)
胆囊粪便
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孤立和集合淋巴结坏死 溃疡
肾脏
尿 2-3W
(典型病例病程为 3-4W)
并发症,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
伤寒
? 伤寒表现:
? 持续高热
? 伤寒病容
? 玫瑰疹
? 肝脾肿大
? 相对缓脉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were derided.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
? 肠热症
? 伤寒、副伤寒
? 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
起
? 胃肠炎(食物中毒)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
菌
? 败血症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
菌、希氏沙门菌
? 无症状带菌者
免 疫 性
? 肠热症后,能获得 牢固免疫
? 即使发生,症状也轻,很少发生再感染
? 细胞免疫较重要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标本
?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
?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第 1w取血和骨
髓;第 2w后取粪便、尿
? 分离培养和鉴定
? 血液和骨髓穿刺液先增菌培养
? 粪、尿(沉渣)可直接接种选择培养基。臵 37℃ 24h ;
挑选可疑菌落,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 血清学诊断
? 肥达反应
? 带菌者检查
? 肥达反应 ( Widal reaction)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 O,H和
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
沙门菌 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
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
诊断肠热症。Georges Widal in 1896.
?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 正常凝集价
? 伤寒沙门菌 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 1,80以上,H抗
体凝集价在 1,160以上
?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 H抗体凝集价在 1,80以
上
? 动态观察
? O与 H抗体的诊断意义
? 其他少数病例
H与 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体内出现
情况
体内出现情况
O抗
体
IgM 出现较早,
维持时间短
高 高 低
H抗
体
IgG 出现较晚,维
持时间长
高 低 高
患肠热症
可能性大
感染早期、
其他沙门
菌引起的
交叉反应
预防接种;
非特异性
回忆反应
?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 正常凝集价
? 伤寒沙门菌 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 1,80以上,H抗
体凝集价在 1,160以上
?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 H抗体凝集价在 1,80以
上
? 动态观察
? O与 H抗体的诊断意义
? 其他少数病例
防治原则
?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 疫苗
? 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 3联菌苗(死菌苗)
? Ty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有显著保护作用,
有效期可达 3年
? 伤寒 Vi荚膜多糖疫苗
? 治疗
?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