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糖类、有机酸
:蛋白质或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如蛋白胨、氨基酸等)
,B族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如磷、硫、钾、钠、镁、钙、铁等。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2.氢离子浓度( pH) 7.2~7.6
3.温度 37度
:氧和二氧化碳4.气体
5.渗透压
需氧菌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1.概念: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称为需氧菌。
2.种类:如结核分枝杆菌、需氧芽胞杆菌。
1.概念: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菌称为厌氧菌。
2.种类:如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梭菌。
1.概念: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
菌称为兼性厌氧菌。
2.种类:大多数病原菌。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2.细菌的繁殖速度:
20~30 min
18~20 h
3.细菌的生长曲线







培养时间
细菌总数
1
2
3
4
迟缓期1 2
对数生长期2 3
稳定期3 4
衰退期4 5
5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
毒素
侵袭性酶
抗生素
维生素
色素
细菌素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 1)糖的分解产物
( 1)糖的分解产物
大肠
杆菌
伤寒
杆菌
+
+ +
-乳 糖
葡萄糖
酚红
说明:细菌分解乳糖产酸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1.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 1)糖的分解产物
( 2)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二)培养基
概念: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
1.按其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类
( 1)基础培养基:能满足一般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
( 2)营养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
母浸膏等物质,专供营养要求较高或有特殊需求的细菌生长。
( 3)选择培养基:选择所需分离的细菌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的
培养基。
( 4)鉴别培养基:供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用的,可以鉴别细菌。
( 5)厌氧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的不同分类
( 1)液体培养基
( 2)固体培养基
( 3)半固体培养基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二)培养基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1.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均匀混浊、形成菌膜、沉淀。
2.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并向四周游动扩散,使培养
基混浊,穿刺线模糊不清。
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而线周围的培养基仍透
明澄清。
3.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落、菌苔。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二)培养基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在医学中的应用
( 1)细菌的鉴定和研究
( 2)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3)生物制品的制备
2.其他方面的应用
( 1)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2)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四、细菌的变异
细菌的遗传
概念: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亲代将其生物学性状
传给子代,而且代代相传,称为遗传。
意义:保持种属的相对稳定。
细菌的变异
概念: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与子代之间出现差异,称为变
异。
意义:不断形成新的变种或新种。
种类: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
鼠疫耶尔森氏菌 球杆状 — → 棒状、球状、丝状等多形态菌体
肺炎链球菌(荚膜) ———— → 失去荚膜,致病性下降
炭疽杆菌(芽胞) ———— → 失去产生芽胞的能力
42℃ 10-20天
2.毒力变异
3.耐药性变异
4.菌落免疫
? 染色体
? 质粒 ( plasmid),细菌存在于染色体外的少部分(约
1~ 2%) DNA,可决定细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 转位因子:插入顺序、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四、细菌的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 基因突变
?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 转化 ( transformation) 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 DNA片
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 转导 (transduction)是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
体菌内,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
? 接合 (conjugation)是两个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
因转移的过程。
? 溶原性转换 (conjugation)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
而获得新的遗传物质。
四、细菌的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四 )遗传变异在医学中的实际意义
? 在诊断中的应用
? 在预防中的应用
? 在治疗中的应用
? 检查致癌物质的作用
? 在遗传工程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