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是一大群寄居于人消化道细胞内增殖的病
毒。
特点:
1.病毒体呈球形,衣壳为 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2.核心为单股正链 RNA,具有感染性。
3.在宿主细胞浆内增殖,有较强的杀细胞作用。
4.耐乙醚和酸,较耐热。
5.经消化道侵入,在肠道内增殖,所致疾病多在肠道
外,临床表现多样化。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细胞,引起暂时性或弛缓性肢体麻痹,故称小儿麻痹症,
多见于儿童。
一、生物学性状
属于小 RNA病毒科,球形,无包膜,核心致密。
? 据此可将病毒分为 3个血清型,即 I型,II型和
III型。
? 人类是唯一的易感宿主
? 在猴、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敏感,在神经系统感
染,导致肢体麻痹。
二、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经粪 -口途径传
播。
致病特点:
( 1) 90%以上病毒感染后只局限于肠道,引起轻微病变,
呈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
( 2)少数病人感染后,病毒经两次病毒血症,若机体免
疫力较强,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临床上不出现麻痹症状。
( 3)若血脑屏障不能阻挡病毒,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就会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中增殖引起病变,轻者发生暂
时性肌肉麻痹,以四肢多见,下肢尤甚。重者可造成肢体弛
缓性麻痹后遗症,个别病例可发生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循环
衰竭而死亡。
免疫性
? 脊灰病毒感染后可建立牢固特异免疫。
? 以体液免疫为主,在肠道局部产生 sIgA,
阻止病毒入血。血液中出现中和性 IgG、
IgM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中和
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
? 3型间有部分共同抗原,可以有极弱的交
叉保护
婴幼儿可通过胎盘接受母体给予的 IgG抗
体获得自然被动免疫,因此一般 6个月内
较少发生感染。
预防原则
? 隔离病人
? 消毒排泄物、饮食卫生、保护水源
? 流行期不宜做小儿扁挑体摘除手术和
其他疫苗接种
? 疫苗接种:最好的手段
? 被动免疫:易感者用丙种球蛋白
? 我国政府规定每年 12月 5日和 1月 5日为脊
灰疫苗日。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与脊髓灰质炎相似,以
隐性感染多见。)
第三节 轮状病毒
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是一种发病率
很高的传染病,我国每年的 10~11月份为流行高峰,又称
秋季腹泻。
球形,为双股 RNA,有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
状排列,如车轮幅条。
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传播。
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一)一般性预防
(二)特异性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
(1)夏天不口服
(2)冷藏
(3)服用半小时不喝温水及奶
(4)采用自然感染途径服用
(5)避免干扰现象
2.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治疗,无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