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管理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管理现代化
?一、管理现代化的概念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国
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
等。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按照现代化大
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综合运用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系列最新成果,
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采用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使管理
活动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做到最大
限度的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最佳经济、社会
和生态效益。
?二、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客
观要求。
?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3、是深化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效
益的迫切要求。
? 4、是实现国民经济赶超目标、立身世界民
族之林的必由之路。
?三、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 1、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量力
而行,谨慎稳妥,防止急躁冒进。
? 2、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树立系统观念和思想,
动员全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全方位的
工作。
? 3、管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和趋势,有科学汲取发达
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师夷长技而制夷”。
? 4、管理现代化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现代化模式受特定历
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必须从
中国国情出发,做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地工作,而不能食
洋不化,食古不化,更不能崇洋媚外。
?四、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一)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管理理念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和当代社会要求
的管理意识的观念,即现代管理思想、观念、
理论及方式方法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并成为管理者观念上的共识和指导管理实践
活动的准绳。
?(二)管理组织的科学化
?管理组织是管理活动的载体。管理组织结构
及制度安排必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高效和精悍的特征,
同时又具备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适应性。
在组织内部,层级节制、权力制衡,建立健
全组织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现代组
织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管理人员专业化
? 列宁指出“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
条件,就要懂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
科学修养。”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最突出的差别表
现组织的科层化和管理分工。在西方发达地区,经
济领域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一
批职业经理开始登上经济舞台,主宰着西方经济的
命运。这一现象被管理学家们称为“企业的管理革
命”。
?(四)决策方式民主化
? 决策的民主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
而且是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为此,要求做到:
? 1、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制度,使民主管
理制度化、法制化。
? 2、要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民主意识,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决策方针,形成民主、
科学的决策氛围和决策机制。
? 3、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着力培养和树立人的主
体意识,创造合乎人性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管理环境。
?(五)管理方法科学化
?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
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按客观自然规律和经
济规律的要求,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能
针对不同的对象灵活地选择管理方法。内容包括:
? 1、管理行为的文明化
? 2、管理程序规范化
? 3、管理计量分析准确化
? 4、管理控制标准化
? 5、管理决策最优化
?(六)管理手段电子化、自动化
?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是组织发展
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要素。在某种意义上,管
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
理、储存和利用,而离开了计算机和现代信
息手段,管理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节
管 理 创 新
一、创新的含义
? ( 一 ) 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
? 从逻辑顺序上来考察, 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 ( 组织 )
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
? 1,确立系统的目标, 即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希望达到的状况和水平 。
? 2,制定并选择可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
? 3,分解目标活动, 据此设计系统所需要的职务, 岗位, 并加以组合,
规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 。
? 4,根据各岗位工作的要求, 招聘和调配工作人员 。
? 5,发布工作指令, 组织供应各环节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信息条件, 使
整个系统运转起来 。
? 6,在系统运转过程中, 协调各部分的关系, 使它们的工作相互衔接,
平衡地进行 。
? 7,检查和控制各部门的工作, 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 使之
符合预定的要求 。
? 8,注视内外条件的变化, 寻找并利用变革的机会, 计划并组织实施
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
?
(二)管理创新的涵义
? 1,约瑟夫 ·熊彼特的观点
? 约瑟夫 ·熊彼特 (J·Schumpeter)于 1912年出版了其名著, 经济发展理
论,, 他在书中首先给出了创新的含义:
? ① 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 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 。
? ②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
验检定的方法, 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
础之上;
? ③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
? ④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也不问这种
来源是已存在的, 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
? ⑤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 ( 例如通
过 ‘ 托拉斯化 ’ ), 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
? 2、芮明杰教授于 1994年在其出版的著作, 超越一流的智慧 —— 现
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中最早提出管理创新概念。认为管理创新的
概念应源于管理的概念。
? 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 这种范式既
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
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 这样
一个概念至少可以包括下列五种情况:
? ( 1) 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
? ( 2) 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
? ( 3) 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
? ( 4) 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
? ( 5) 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
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 一 ) 维持是保证系统的活动顺利进行的基
本手段, 对于系统生命的延续是至关重要 。
? (二)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
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
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
三,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 目标创新
? 技术创新
? 制度创新
? 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 环境创新
(一)目标创新
?当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
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其他社会经
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则更需
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
变化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
新。
(二)技术创新
?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以及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
? (一) 要素创新
? 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企业员工等三类
? (二)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 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 ( 三 ) 产品创新
? 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
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
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
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
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组织创新的
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
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
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
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
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
结果扎根播种
Haier USA
Haier Europe
Haier Middle
east
Haier Asia
(knowledge)
融资 融智
融文化
设计 营销
制造






(先难后易) (三位一体) (三融一创)
国际市场缺的缺少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名牌
在中国工厂:
看板
在美国工厂:
甲 乙 丙 劣

当地化管理
同样是为了激励员工创新,在海尔
中国工厂里,根据员工的表现好坏,
可以用笑脸和哭脸来表示。但在美
国工厂里,不能批评员工,当地的
管理者就用在表现好的员工工位上
放一个玩具熊,在差的员工工位上
放一个粉猪。员工们都喜欢熊不喜
欢猪,这种办法同样达到了激励员
工创新的作用。
?四、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 1、管理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2、管理研发体系建设
? 3、管理推广与咨询体系建设
? 4、管理创新保障体系建设
? 5、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第三节 管理实践的新动向
?二战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工业自
动化的迅速发展,以及 60年代系统论、控制
论和信息论的兴起,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
(称后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加上 20世
纪 70年代后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耗散结构
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社会
的认识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管理学也
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一、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管理的中心
? 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甚至成为管理成败的关键。
? 强调个性的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投
资。
? 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传统的工时制,出现了组
织的小型化和扁平化趋势。
? 管理者更加重视感情投资,注意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并从归
属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管理延伸到整个社会,在加强客户管理管理的同时,让用户
参与产品更新换代的设计、评价,共同参与管理。
二、重视战略管理和组织目标多元化
?随着企业集团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
企业的战略目标正趋于多元化。企业在
追求经济效益惑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
将社会责任、企业形象、职工素质、企
业文化建设、创新能力等作为自身发展
的重要目标,形成了多目标体系,以不
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三、强调专家集团领导
? 现代企业的大型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得管
理不再是一个人能够处理的事,也不再是外
行能够胜任的职业,整个企业管理是以董事
会为核心,股东会、监事会、职业经理、工
会以及各种管理小组、参谋智囊团等共同参
与,群策群力,共同管理,把决策者个人的
作用与专家、群众的集团智慧有机地结合起
来,使决策更趋于民主化和科学化。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
企业的精神支柱和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
源泉,她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
功能、调节功能已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
所认识并有效的加以运用。
五、更加重视科技成果的运用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科技革命给
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
新的挑战,尤其是以数字化传媒和网络技
术的发展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需
要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网络
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者不可或缺的技
术平台。
六、流程再造已成为企业的又一次革命
? 30年代开始的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给美国经济
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随着企业组织规
模的扩大,甚至被称为“蓝色巨人”的 IBM也
于 70年代末出现了危机。流程再造理论认为,
企业的利润是由每一个业务活动创造的。随着
技术进步和组织规模的扩大,传统的业务流程
已失去其昔日的意义,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进行彻底整合和翻新,以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
提供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七、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的关键
?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决定经济增长和
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已不再是土地、劳动和资
本,而是知识和信息。组织的知识学习、知识
贡献和知识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 ·圣杰博士得, 第
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正已其独到的见解影响着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
践。
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新近发展
?二战以来,管理理论日新月异,出现了
学派林立、纵横交融的可喜景象,形成
了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管理学理
论的发展对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三分技
术,七分管理”,正是对现代管理的生
产力意义的形象概括,而离开了科学理
论的指导,人类管理的现代化是不可想
象的。
一、战略管理理论
?从前,由两位再同一产业相互竞争的公
司,他们正在进行一次野营以商讨可能
的两公司的合并。他们共同走进密林深
处时,突然遇到了一只灰熊。灰熊直立
起身子向他们吼叫。其中一位经理立即
从背包里取出一双运动鞋。另一位经理
忙道:“喂,你不要指望跑得过熊。”
那经理回答:“我可能跑不过那只熊,
但肯定能跑得过你。”
概念
?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长
期目标的战略方针、方案、政策的跨
功能决策科学和管理艺术。
战略管理的特点
? 1、全局性
? 2、长远性
? 3、纲领性
? 4、抗争性
? 5、风险性
战略管理的意义(一)
?对企业财务收入的影响:
?对 101家零售、服务和制造企业历时 3
年的纵向研究表明,与那些不进行系统
规划的企业相比,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
更明显地增加了销售、赢利和提高生产
率。另一项研究表明,有高达 80%是靠
改变公司的战略方向而实现的。
战略管理的意义(二)
? 战略管理带来的非财务收益:
? 1、帮助人们识别、重视和利用机会,增强危机意识。
? 2、有助于部门和员工明确任务并获取相应的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 3、描绘企业的未来图景,使员工从中获得激励。
? 4、培养员工的整体意识,有利于业务活动的协调。
? 5、提供资源配置的评价依据,使资源有效地配置于
已确定的任务和目标。
? 6、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使企业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 7、有助于加强沟通,密切干群关系,提高领导的有
效性。
战略管理的任务
? 1、提出公司的战略展望
? 2、建立目标体系
? 3、制定战略
? 4、高效、有效的实施和执行选择的公司
战略。
? 5、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采取完整性措
施。
二、组织文化理论 (1)
? 组织文化理论于 20世纪 80年代 逐步形成。
?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大内( Ouchi) 的
,Z理论》( 1981);迪尔( Deal) 和肯尼
迪( Kennedy) 合著的,公司文化》
( 1982)、彼得斯( Peters) 和沃特曼
( Waterman) 的,成功之路,( 1982)。
? 特别强调 组织文化 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
出了 7S管理模式 。
组织文化 理论 (2):7S
Strategy
战略( 硬件)
Systems
系统
Style
作风
Staff
班子
Shared value
共同的价值观念
Structure
结构(硬件)
Skills
技能
范例:
对于 迪斯尼公司 来说,这是一个小世界
? 沃特 ·迪斯尼公司在美国的娱乐业已经实现令
人羡慕的成功,因其创造性和长远的眼光而著
称。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米老鼠和唐老鸭到
POCAHOUTAS大力水手,这些人们熟知的
迪斯尼形象,早已成为美国流行艺术的偶像。
但是一个靠卡通形象、故事和歌曲而成功的公
司能否把它的魔力转移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
化中去?能、不能、也许。
? 迪斯尼公司于 1962年进入日本,1983年
建立了东京迪斯尼乐园。从其开放的第
一天起,它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东京
迪斯尼乐园是日本最成功的旅游点,已
经接待了 1亿多游客。尽管迪斯尼公司根
据日本的文化作了某些改变,大多数专
家相信迪斯尼公司在日本成功的主要原
因是迪斯尼乐园的原始概念得到了真正
的再现。
? 与东京迪斯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迪斯尼公司
在欧洲遇到了困难。欧洲迪斯尼公司使用了与
日本同样的方法,但在巴黎附近花费了 40亿
美元的主题公园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问题的
一部分是巴黎迪斯尼乐园生不逢时。该公司开
放时正赶上欧洲经济走向衰退。欧洲迪斯尼公
司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所有的欧洲人都
是一样的,而没有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别。
? 结果,巴黎迪斯尼乐园每年吸引的游客远少于能够赢利
的 1100万人,而且那些来访的游客表现的并不像典型的
迪斯尼乐园的游客。吝啬的欧洲游客并没有像在美国和
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游客那样在食品和小商品上花销许多,
也没有在附近的饭店中长时间住宿。为解决这些问题,
欧洲迪斯尼公司更换了管理队伍,进行市场营销,改变
了食品和服务,降低了价格。由此产生的效果是令人鼓
舞的。 1997年,游客数量增加到每年将近 1300万,赢
利达到 3800万美元。
? 迪斯尼公司现在正把目光投向中国( 1998
年)。中国人被迪斯尼所吸引,有人说是因为
迪斯尼形象的热情和幽默符合了亚洲人推崇的
孔夫子的家庭价值观。但由于迪斯尼在一些政
治问题上与中国政府相左,北京的官员冻结了
所有的迪斯尼项目。从这些对比鲜明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跨国界的管理既不容易,
也不可预测。
三、企业再造理论与实践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企业组织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时代,“获得一个合适的组织”在全
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扁平化组织、
授权、再造和团队思想日益高涨,这些思想
集中反映了信心时代引起的环境变化给管理
实践带来的挑战。“适应你所处的环境,而
不是试图控制它,指望使用 19世纪的组织起
迎接 21世纪的挑战已近乎不可思议”。
再造理论的提出和含义
? 企业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首先由 Michael
Hammer 和 James Champy于1993年在, 再
造企业, (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
书中进行了系统的表述,其根本思想就是强调重构
新的企业模式.就是将既有的业务以零为基础进行
重新组合,更新企业活动的工作流程,以实现企业
经营目标的显著改善.
?流程再造就是从根本上对企业作业流程进行
重新设计,根据信息革命与技术的发展以及
当今工商时代发展的需求,彻底改变企业的
本质,抛开分工的旧包袱,将拆开的组织架
构,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信息
等部门,按照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重新
组装回去。在严格的现代标准下,最终使企
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都达到
飞跃式的改善和提高。
再造的实践效果
? (1)组织结构 方面的变化
? 由原来以管理职能为依据设计的纵向结构向以顾客为中
心的扁平结构发展
? (2)组织文化 方面的变化
? 集权下的文化向充分授权的文化转变;信任和对过失的
宽容则成为组织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
? (3)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变化
? 原来的信息系统的各模块是按照职能部门的设置来设计
的;再造后的信息系统则按照业务流程的顺序进行设计。
再造的实践效果
? IBM信贷公司通过再造,使得为顾客提供融资服
务的周期减少了90%,由原来的7天压缩为4小
时,而生产能力却提高了100倍.
? 福特汽车公司再造后,把负责贷款支付的人员由5
00人减少到150人,一些分公司把耗费在贷款
支付的营业费用减少了95%。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
院的彼得 ·圣吉( Peter M Senge)教授出版
了他的旷世之作:, 第五项修炼 — 学习型组
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了管理界的轰动。
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急剧变化的世
界,应变之道就是学习,否则等待你的只能
是被淘汰出局。
何谓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通
过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内部机
制,使自己适应市场的变化,在
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的组织形态。
学习型组织的判别标准
? 人们能否不断地检验自己的经验
? 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的知识
? 组织的学习是否与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学习型组织的修炼途径
?共同目标
?自我超越
?团队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
?系统思考
五、无疆界的世界 (1)
? 由美籍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 1990年提出。
?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出现和世
界各国经济的高度相关性,跨国企业和国际
管理都必须注意如何战略性地分布企业的地
理位置和市场范围,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
管理系统的建立就由此产生。
无疆界的世界 (2)
? 含义: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方面,不应局限
于疆界,总部不一定要设立于自己的国家,
而生产、营销、科研等也可以战略性地分布
于全球各地,管理人员应以全世界作为经营
的范围,而非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
? 比如,总部在欧洲,但研发中心设在美国,制
造中心设在中国,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 沃尔
马、家乐福、通用、戴尔、可口可乐等跨国公
司在这方面做得都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