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2: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对多数东亚国家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从年初开始,韩国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复苏乏力,而泰国、马来西来等东盟国家则经济经增长大幅度慢,经常项目赤字剧增。到了解情况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货币危机更席卷东南亚各国,影响面之广,造成损失之大都堪与此同时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相比。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过 在当今高度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国际投机资金——国际游资。这股势力主要由私人资本组,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在世界各个相对比较开放的金融市场游动,对任何一个可能的投资机机会都不轻易放过。1992年,英格兰银行为捍卫英镑与之对搞,结果惨遭败而归。1995年,这股势力在墨西哥又兴风作浪。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尝支甜头的国际投机资金把投机目标转移到了新兴市场,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自然也成为关注对象。1996年以来,东亚不少国家出现经济问题,国际投机资金更是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问题较为严重的泰国就成为投机资金打击的首选目标。 1997年2月,国际投机资金掀起第一轮抛售泰铢的风潮,泰国国内银行出现挤兑,股指大幅回落。5月,投机资金卷土重来,泰铢对美元汇率跌到10年以来最低点——26.7铢/美元。泰国央行联合新加坡、香港支持泰铢,勉强平息了投机风潮。但是,投机商并未就此罢手,6月下旬泰国财政部长辞职又引发了新一轮列为猛烈的投机狂潮。这次,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泰国央行终于无力回天,于7月2日宣布泰铢放弃与美元挂钩,泰铢当日跌至29.5铢/美元,跌幅近20%。,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与相关性,这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其他东盟国家货币的信心,投机者据此将投机范围扩大到了这些货币上,经济水状况不佳的菲律宾与马来西亚首当其冲,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分别于7月11日、7月14日宣布贬值或放宽浮动范围。到7月25日货币危机告一段落时,各种货币贬值幅度如下:泰国铢29.5%,菲律宾比索11.9%,印尼盾8.3%,马来西亚林吉特6.4%,新加坡元3.3%。泰国的GDP损失15%,稍低于1995年墨西哥20%的损失;马来西亚消耗了12.5%的外汇储备;其他国际家也各有损失。 为防止货币危机蔓延和扩大,7月25日,在东盟央行行长会议未出台实质措施的情况下,东盟各国央行达成协议,将8月初到期的《货币互换条约》延长1年,联合打击货币投机活动。8月5日,泰国政府终于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决定进行财政与金融改革以换得国际援助,其第一步措施就是关闭42家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并建立银行准备金项目。作为回应,8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太一些国家在东京承诺向泰国提供16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承诺向泰国央行提供10亿美元的货款。此外,东盟各国央行在国内也纷纷实行入市干预及金融管措施以打击投机。泰国央行将贴现率由10.5%提高至12.5%;菲律宾央行向市场坚急抛售20亿美元,同时三次提高利率,将隔夜拆借利率从15%提高至32%,并宣布停止美元期货交易3个月;马来西亚央行在一夜之间将到率从9%提高至50%,同时规定本国银行与外国客户进行的林吉特掉期交易最高额为200万美元;印尼央行也制订了本国银行从事外汇交易限制措施。 但是,市场的惯性力量是巨大的,上述种种措施并未能阻止东南亚汇市的跌势。8月18、19日,东南亚多种货币跌至近年来最低点。其中,印尼盾18日跌破3000盾/美元的关口后,19日又跌至3035盾/美元的2年来的新低;马来西亚林吉特也跌至3年的最低点2.7935林吉特/美元的2年来的新低;马来西亚林吉特也跌至3年的最低点2.7935林吉特/美元;泰铢则达到了自由浮动以来的最低点。当然,物极必反,8月20日东南亚汇市就出现了反弹,此后一段时期又持续走强,似乎复苏有望。然而,9月初东南亚汇市再走波澜。9月4日,泰铢一度跌至39.9比索/美元;菲律宾比索再创32.43比索/美元的新低。此后,出现了股市、汇市的持续反弹。9月8日,吉隆坡股市上涨7%,林吉特涨至2.88林吉特/美元;泰国股市上扬6%,泰国铢升至34.25比索/美元,印尼和新加坡的股市、汇市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扬。此后,在各国政府的整顿、干预措施作用下,东南亚汇市虽仍有波折,虽有有波折,但是总体趋势逐步走强。这说明此次东南亚货币危机高潮已基本过去,东南亚汇市可望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但仍十分艰巨的调整时期。 二、东南亚货币危机的背景与原因 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以后,东南亚外长基联合谴责“有组织势力”扰乱汇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更在多种场合痛骂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认为他为扳复东盟吸收缅旬而策划了此次投机活动。但是,索罗斯随后通过新闻发言人宣布自己与此次危机无关。究竟货币危机因何产生,一时众说纷纭。 现在看来,这场货币危机的产生有它深刻的背景,绝不仅仅是投机的结果。80年代后期,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迅速,这其中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1)它们的货币都先后与美元挂钩,汇率稳定,在美元汇率走势长期限较弱的情况下,这促进了出口与外国投资的增长;(2)在日元对美元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它们的货币对日元处于弱势,吸引日本的资金与技术大举投入。大量外资的流人给东南亚各国提供了充裕的国际储备,这些国家因此纷纷开始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立有效的配套监控体系。90代年初,泰国、菲律宾等国相续放松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几年来,外资的流入达到了近乎失控的地步。各国在外资总量中有四分之一属于短期资金,相当部分资金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这不仅使东南亚各国背上了深重的外债,也种下了泡沫经济的隐患。 1995年以来,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到1997年时升幅已达30%。虽然这时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已明显席子和慢,但是在挂钩汇率制的作用下它们的货币却被迫升值。与中国、越南等国家相比,燕南亚各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国内投资费用等方面的劣势扩大,对它们的出口与吸引外国投资都非常不利。同时,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电子产品市场疲软,对各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泰国1996年出口增长为0;马来西亚经济项目赤字占GDP的比率达到6%,印尼也达4%。各国的外债也达到了危险水平。1995年底,东南亚各国外债总额占本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泰国40%,菲律宾54%,印尼47%,马来西亚39%。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各国泡沫经济的隐患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泰国问题尤为严重。 到1997年上半年,泰国全国积压的房屋已达85万套之多,房地产行业连续4年低迷。泰国银行业的房地产的放款达260亿美元,其中40%已成坏账。一些小规模的挤提风潮已使多家金融机构倒闭。同时,泰国的外债却增加到900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剧增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大大高于一般公认的5%的安全水平。这些都使得投资者对泰国的金融前景缺乏信心,泰铢的地位自然就开始动摇。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正是发现了这一机会,从1997年4、5日开始在市场上卖空泰国铢,引来了许多跟随者。泰国中央银行觉察后立即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挂钩汇率制,采取了提高利率、即制外资进出等激进措施,致使曼谷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由10厘突升至1000~1500厘。在这种形势下,索罗斯深感力不从心,于6月底平仓退出泰国汇市。此时,泰国尚有外汇储备360亿美元,占M1发行量的220%,元气尤存。 但是,索罗斯的退出并不意味着投机风潮的平息。事实上,投资者因此开始认识到泰国铢地位非常脆弱,纷纷抽走资金以躲避风险;而投机者的队伍则迅速壮大,巨量的游资不断进攻泰国铢,并最终突破了泰国央行的防线,引发了这一场旷日持久、影响广泛的东南亚货币危机。 由此可见,此次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相对于美国来说,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应该导致它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但是,东南亚国家都采用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刻意追求汇率稳定,这样就造成了实际上的币值高估。 2.东南亚国家先后实现了本国货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增大了经济金融的开放度,有利于吸引外资。但是,由于忽视建立有效的外资监控体系,各国不仅外债增长迅速,同时也为外国短期投机资金的进出开了方便之门。 3.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上一个台阶后,快速增长期中积累的一些泡沫问题现在开始暴露出来,其突出表现是银行对房地产业有大量坏账。这极大地削弱了投资者对货币体系信心。 4.在国际市场变动及竞争加剧的影响下,1996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出口增长减缓,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项目赤字,减少了外汇储备的存量。这为投机者提供了冲击这些国家货币的直接机会。 因此,此次货币危机虽说是由汇市上的投机者与投资者共同推动、直接引发的,但应看到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在7月25日的亚洲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方面明确指出亚洲汇市不存在反常现象,结果会议未能达成任何紧急援助协议,反而发表了警惕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声明。事实上,货币危机确实能够促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的币值趋向合理。但是,接受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泰国央行苦苦维持不合理的汇率,结果损失惨重也未能如原;印尼央行就明智多了,提早宣布货币贬值从而取得了主动权;马哈蒂尔大骂索罗斯则给人一种为本国经济问题与货币贬值寻找替罪羊的感觉。 三、东南亚货币危机生产的影响 本次东南亚货币危机的一大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广。从持续时间来看,货币危机从1997年5月份开始,几番跌荡起伏,至1997年11月份仍余波未平。从影响面来看,货币危机波及东南亚、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迄今仍有扩大蔓延的趋势。这说明,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投机资金突前活路的今天,一个区域性金融市场的波动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及其所造成的破坏的广泛的、巨大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货币危机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从消极方面来看,货币贬值极大地消耗了外汇储备,加剧了通货膨胀,致使各国多年积极的财富化为乌有,国民生产总值损失惨重,例如泰国就损失了15%。可以说,东南亚各国人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国际金融投机者的“抢劫”。并且,货币危机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冲击了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体系,造成股票及其他金融资产价格狂跌,使扩张过度的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金融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如泰国计划关闭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这种金融不景气对各国的经济复苏是非常不利的。另外,货币危机严重削弱了外国投资者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大量的间接投资被抽走,外国公司对新的投资项目裹足不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东南亚各国在经济转型方面更加困难。货币危机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国家政局的稳定。泰国财政部长频繁更换自不用说,马来西亚总理、“亚洲强人”马哈蒂尔竞争也受到了要其下台的压力。看来,货币危机的阴影在东南亚各国将迟迟难散。 从积极方面来看,货币危机消除了东南亚各国经济中的泡沫因素。资产价格下降、币值的合理有助于降低成本、刺激出口及吸引外资,这将有利于东南亚各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消除经常项目赤字,对重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墨西哥的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1995年金融危机后,该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在一年内被完全消灭了。货币危机对重建东南亚各国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各国央行这一次教训深刻,以后势必会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彼此之间的协调互助机制也会逐步完善。这对区域经济金融的长期限稳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东南亚货币危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也有影响。7月份货币货机的高潮期,拉美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圣保罗交易所暴跌8.8%,出现了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东欧的新兴市场也受到冲出,连希腊央行也不得不耗尽8亿美元与投机者周旋了一番。 在亚洲,香港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香港实行与美元钩的联系汇率制。近几年香港虽然经济增长强劲,但是1997年也出现了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这种相似性成了投机者炒作港元的基础。7月24日,港币对美元一年期期汇从750点上冲至1000点。即达到了一美元兑7.825港元的水平,汇价一度跌破7.75的关口。香港金管局对此早有准备,效果很好。其后港币利率走高,汇率稳定在7.75~7.74。除了金管局的干预措施以外,香港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务及大陆的支持都城有力地保证了港币在相当一段时间期内的稳定。 除了上述直接影响以外,东南亚货币危机也有着不可忽视间接影响。1997年10月27日,一场黑色旋风席卷全球股市。纽约·琼斯指数暴跌545点,超过了10年前“黑色星期一”508点的日跌幅,香港恒生指数在27日下跌13%后,28日盘再度暴跌1261点,跌幅达12%;东京、伦敦巴黎等主要市场也未能幸免。然而,29日上述市场就纷纷出现强劲反弹,道·琼斯指数上涨337点,创日涨幅历史之最,恒生指数则上涨1705点完全收复了27日的失地。这次全球性股市暴跌来势之猛、反弹之快之强都出乎意料,对其发生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本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诱发源。椐此,人有甚至预言,世界金融体系有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可能。 讨论题: 1、在金融高度自由代的条件下,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有怎样的联动性? 2、政府稳定汇率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3、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