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3:亚洲高额外汇储备隐患:将引发世界性金融风暴? 4月28日,亚洲开发银行在其发表的2004年经济展望报告中发出警告,亚洲国家及地区在过去两年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将可能引发另一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该机构还警告除非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地区推动银行体系改革,否则将面对一次新的银行体系危机。对于亚行的预警,世界各国和地区特别是欧盟和美国,都分别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有关方面也予以密切关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预防金融危机,须警钟长鸣。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和其他地区付出了惨重代价所获得的经验教训。 亚行的报告中指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系的外汇储备已由1997年底的4970亿美元上升至1.3万亿美元。该行首席经济师阿里称,大部分从1997至1998年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过来的严洲国家及地区在其贸易和经常账上储备大量盈余,但在过去两年,这储备已逐渐超额。在他看来,外汇储备积累一旦变成投机性的市场行为趋势。将使资金的流向产生逆转,而利用外汇储备维持稳定的汇率就有可能令该国国内信贷增长不受控制,最终可能带来“新的亚洲金融危机”。这种分析,与近两年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关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观点如出一辙。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同时,有资料显示,大量国际资本已经在向亚洲地区汇聚,这正好佐证了亚行和阿里的上述分析。 近一两年来,我国(大陆内地)外汇储备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今年3月底,外汇储备已达4398亿美元,到今年年底可能要超过5000亿美元。由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自去年以来便被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用来作为理由向人民币汇率施压(要求浮动)。外汇储备相对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的过快增长,至少说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4月30日银监会公布的贷款五级分类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08万亿%。在不良贷款“双降”的成绩面前,我们不能不看到,如此巨大规模的不良贷款依然是金融系统性风险潜在的主要因素。4月下旬,国务院迅速查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其速度和力度,不能不说与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这个项目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即某些地方政府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违法违规越权审批项目,银行违反商业银行经营的市场规律发放巨额贷款,助长钢铁等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等,不仅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埋伏下新的金融风险隐患。 4月15日,央行对外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表明,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分别达20.7%和20.1%,高出央行年初计划约3个百分点。1至3月贷款累计增加8351亿元,同比多增加247亿元。这种增长速度,仍然处于1997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平台上。同时,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而在房地产开发的实际资金中,来自银行贷款的比例已超过70%。局部地区、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和银行贷款的过快增长,相互依存,相互助长,使得经济中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潜伏着的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以上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我国经济中的各种金融风险因素正处在积聚过程中。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预防金融危机,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丝毫不能掉以轻心的紧要任务。 综观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其诱因是各式各样的,既有实行资本项下货币自由兑换而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也有银行不良资产巨大、流动性严重不足而出现存款挤提事件等。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内部,即国内实质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金融风险迅速积聚、金融危机预警防范机制缺失等。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本国国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预防金融危机,须警钟长鸣,不可有丝毫懈怠。令我们欣慰的是,国家已经超前注意到金融风险的潜在积累,并已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关注和严加防范。去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支持两侬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改上市;央行在今年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支持两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改上市;内行在今年4月25日开始将存款准备金率由7%提高到7.5%,并开始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央行和银监会从今年开始要求商业银行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等国际监管标准约束自身的贷款规模;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等等。这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和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将使我国经济运行中潜伏的各种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金融安全将得到长效保障。 防患未然,警钟长鸣,是我们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讨论题: 亚洲高额外汇储备能否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请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