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植物病害
的防治
植物病害的防治
? 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
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
性; 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
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
害流行而遭受的损失。
概述
?一、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和原理
?(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
我国植保工作的总方针:, 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
?1,含意:
?2,三个要点
?3,IPM和 PDM
?1,含意:
?( 1)预防为主
?( 2)综合防治 ——一是防治
对象上的综合,二是各项措施
的综合。
?2,植保总方针的三个要点
( 1)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
生态系的总体观点出发。
( 2)注意各项措施的配合和协
调。
( 3)全面照顾经济、安全、有
效三个方面。
?3,IPM和 PD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
IPM)
植物病害管理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简称 PDM)
“综合防治,与国际上常用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植
物病害管理”( PDM)的含意一致,
即:
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各种措施综合
使用。
②防治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③要注意自然界生态平衡,防止环
境污染。
?(二)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1,提高寄主的抗病性,保护寄主
植物不受侵染
?2,减少和控制病原物
?3,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
寄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
物的生存和侵染
植物病的种类很多,发
生和发展规律不同,防治方
法也因病害性质不同而异,
有些病害只要用一种防治方
法就可得到控制,但大多数
病害都要有几种措施相配合,
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二、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
?(一) 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四)生物防治
?(五)物理防治
?(六)化学防治
?另外,园林、园艺植物可以进行外
科治疗
第一节
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1,植物检疫 ---由国家颁布法令,
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和
苗木的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
的病虫草等的传播和蔓延。
?2.意义:
?植物检疫的目的是 利用立法和行政措
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植物检疫非常重要。
?松材线虫病、菊花白锈病、樱花细菌
性根癌病、甘薯黑斑病等。
?性质,植物检疫,又称为 法规防治,
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检疫
机构依法强制执行的政府行为。具
有强制性、预防性。
?检疫的目标,在检疫法规中规定为
检疫性有害生物。(各国检疫政策
不同,设立的检疫有害生物不同)
二、检疫对象具备的条件:
?1、危险性病害
?2、局部地区发生的病害,或
普遍发生,而只有局部地区未
发生的病害。
?3、人为传播的病害
三、植物检疫的任务:
?1、保护无病区,禁止危险性有害生物
随农产品从病区输出或无病区输入。
?2、限制、缩小疫区,国内局部地区已
发现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
物,须封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
限制、缩小疫区。
?3、一旦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应立即
采取措施,彻底铲除。
四、植物检疫的类别:
?1、国内植物检疫 (对内
检疫,简称内检)
?2、进出境植物检疫 (对
外检疫,外检)
1、国内植物检疫(对内检疫,简称
内检)
? 目的,防止国内局部发生的或新传入的危险
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林业
生产安全。
?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主管部门,农业部。
? 机构设立,各省、自治区、市、县农业主管
部门,主管本地区植检工作,如农业厅
(省) ——植保植检站、农业局(县) ——
植保植检站等,检疫国内调运、邮寄的农产
品。
? 实行的主要法规:, 植物检疫条例, (有所
规定的检疫对象名单)
2、进出境植物检疫(对外检疫,外
检)
? 目的,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
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传入、
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
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 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
局。
? 机构设立,设立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国境线、
港口、机场、车站等,负责检疫进出口的农
产品。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法,
五、植物检疫的措施:
?1、禁止进境:
?2、限制进境:
?3、调运检疫:
?4、产地检疫:
?5、引种检疫:
?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
运物检疫:
?7、紧急防治:
1、禁止进境:
? 禁止可以传带危险
性很大的有害生物的活
植物、种子、无性繁殖
材料、植物产品、土壤
入境。
2、限制进境:
?① 提出允许进境的条件。
?②要求出具检疫证书,说明进境
植物或产品不带有规定的有害生
物,其生产、检疫检验、除害处
理状况符合进境条件。
?③限制进境时间、地点、进境植
物种类及数量。
3、调运检疫:
? 对于国家间和国内地区调运
的 植物、植物产品、包装材料、
运载工具 等,在指定地点和场所
进行检疫检验和处理,检疫合格
者,签发检疫证书,准予调运,
不合格者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或退
货。
4、产地检疫:
? 种子、无性繁殖材料 在
原产地、农产品在产地或加
工地实施检疫和处理。
5、引种检疫:
?对于引进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
料,要经过下列步骤:
?①经审批同意
?②检疫机构提出具体检疫要求
?③限制引进数量
?④实施常规检疫,并在隔离苗圃中
试种。
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
疫:
?① 国际旅客进境时携带的植物和
植物产品。
?②国际、国内通过邮政、民航、
铁路和交通运输部门邮寄、托运
的种子、苗木、植物和植物产品
等,需按规定进行检疫。
7、紧急防治:
? 对新侵入和定植的
病原物与其它有害生物,
必须利用一切有效的防
治手段,尽快扑灭。
第二节
农业防治
第二节 农业防治
? 通过环境管理或
栽培措施防治植物
病害。
农业防治的目的:
?在全面分析寄主、病原和环境三
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业
调控措施:
?①压低病原数量
?②提高植物抗病性
?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
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农业防治措施,大都是农业管理
的基本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
措施结合
?最经济、最基本的病害防治方法
?主要有以下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一、建立无病留种田,使
用无病繁殖材料:
?二、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三、保持田间卫生:
?四、加强栽培管理:
一、建立无病留种田,使用无病
繁殖材料:
? 建立无病留种田,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和繁殖材料,
可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菌量。
? 无病留种田(或生产基地)设立要求:
? (1)无病或轻病地区
? (2)与生产田隔离
? (3)实行严格的检验和防病措施
? 商品种子应实行种子健康检验,确保种子健康水平。
? 带病种子需进行种子处理(见物理、化学防治)
二、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重点
讲授轮作)
?合理的种植制度的防病作用:
?①调节农业生态环境
?②改善土壤肥力和物理性质
? 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
有益微生物衍生,又可能减少病
原存活,中断病害循环。
轮作,适于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实
行合理的轮作制度使病原物因缺乏寄
主而死亡。
如小麦全蚀病:实行 2-3年非寄主作
物轮作。
瓜类枯萎病:与非葫芦科 3年轮作。
但若病原菌腐生能力强,或能产生抗
性强的休眠体,则可能在无寄主作物
的土壤中长期存活,只有长期轮作才
能表现防治效果。
各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
作物种类不同,应因地制宜
地调整种植形式、耕作方式
等,如轮作、间作、套作
等 …… 总之,应兼顾防病和丰
产的需要。
三、保持田间卫生:
? 1、清除田间病残体:
? ( 1)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 ( 2)果树落叶后及时清扫果园,冬季修剪时,要剪除病
枝,摘除病果,刮除病灶。
? ( 3)保护地蔬菜为多茬种植,下茬种植前清除病残体。
? 以上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越冬或越夏菌源数量。
? 2、生长季节中,摘除病叶和消除发病中心,能阻止和减
少田间再侵染来源,减缓病害流行。
? 如谷子白发病、番茄溃疡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 3.清除杂草
四、加强栽培管理:
?1、生态防病:合理调节温室、
大棚、苗床等保护地的温度、湿
度、光照和气体组成,是 防治保
护地蔬等病害的有效措施,需要
根据不同病害的发病规律,妥善
安排。
?原因:创造不适于病菌侵染和发
病的生态条件。
四、加强栽培管理:
?2、合理调节播种期、播种深度、合理密
植都可减轻发病,如
?( 1)冬小麦早播、春小麦晚播、浅播,
地温高,利于小麦出土而不利于病菌冬
孢子萌发,可减轻小麦腥黑穗病发生。
?( 2)田间合理密植、通风透气好,小环
境内湿度小,有利于控制茎、叶病害发
生。
四、加强栽培管理:
? 3、水肥管理:
? ( 1)合理施肥,
? ①因时、因地、因作物种类确定施肥种类数量、施肥方法和
时期;
? ②施足基肥(腐熟),适时追肥;
? ③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平衡施肥;
? ④增施有机肥、微肥。
? (2)灌水:
? ①提倡滴灌、喷灌、脉冲灌溉
? ②排灌结合,避免大水灌溉
? ③注意雨后排水
? 水肥管理,在整个作物生育期要结合进行。
第三节
抗病品种的选
育和利用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
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和农药
防治的病害,(特别是土壤病害,
病毒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
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
人类利用大面积种植抗病品种的方
法,有效地控制了许多大范围流行
的毁灭性病害,如小麦锈病和稻瘟
病等。
.主要内容
?一、抗病品种的选育
?二、抗病性鉴定
?三、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一、抗病品种的选育
? 植物抗病育种的方法和原
理与一般植物育种相同,但侧重
抗病性鉴定和抗病基因转导。 育
种目标除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外,
还应有抗病要求,如:主要抗病
对象、兼抗对象、抗病性类型、
抗病程度 ……
抗病育种的主要途径:
?1、引种:
?2、选种:
?3、杂交育种:
?4、诱变育种:
?5、抗病育种的新技术:
1、引种:
? 由 国外 或 国内不同省区 引入抗病
品种,引入后可 直接用于生产, 驯化
后利用,作为亲本材料 。
? 引种前,应先引入少量种子,在
当地病害流行的条件下鉴定抗病性,
确认有使用价值后,再扩大引进(注
意地区适应性)
2、选种:
? 又称 系统选种 或 单株选择法 。
? 在感病品种群体中,因遗传分离、异交、突变以
及其它原因会出现极少数的抗病单株、单穗、单个块
茎、块根 …… 。
? 选种,即是 在充分发病的感病群体中选择抗病单株,
单收、单打、单藏,第二年单种,观察后代有无分离
现象,继续选择抗病单株 …… 以此类推,培育成兼具
丰产性和抗病性的新品种。
3、杂交育种:
?( 1)常规杂交育种:
?( 2)远缘杂交育种:
( 1)常规杂交育种:
? 广泛收集国内外抗病种质资源,
进行品种间、种间、属间杂交,使基
因进行重组,亲本间主要性状互相取
长补短,达到后代高产、优质、无病
的目的。
?其中 品种间的杂交是最基本、最主要
的育种途径。
杂交育种的亲本通常要有:
综合性状好的当地适应
品种 —农艺亲本
具有高度抗病性的 —抗
病害亲本。
( 2)远缘杂交育种:
? 利用农作物的近缘野生种的
抗病性,远缘杂交后,可将异源
抗病基因转入农作物,选育出高
抗和多抗品种。
? 现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
将抗病基因导入。
4、诱变育种:
? 利用 钴 60,r射线 或其
它 人工诱变 手段,诱发抗
病性突变体,经严格的鉴
定和筛选后,作抗原,再
进行杂交育种。
5、抗病育种的新技术: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抗病育种新
技术,有 单倍体育种, 体细
胞抗病变异体筛选 与利用、
体细胞杂交, 转基因育种 。
二、植物抗病性鉴定:
?抗病性鉴定 ——是用一定
的病原物,在适宜发病的
条件下,通过比较供测品
种与已知抗病性品种的发
病程度来评定供测品种的
抗病性。
抗病性鉴定主要用于:
?植物抗源筛选
?杂交育种的后代选择
?作物品种、品系的比较
评定。
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一)直接鉴定方法:田间
鉴定和室内鉴定
?(二)间接鉴定方法:
(一)直接鉴定的方

? ① 按鉴定场所分 田间鉴定法 和 室内鉴定

? ②按植物材料的生育阶段或状态分 有成
株期鉴定法, 苗期鉴定法 和 离体鉴定法
? ③按评价抗病性的指标区分有 直接鉴定
法 和 间接鉴定法 。
? 重点讲以下几种方法:
抗病性鉴定的任务:
? 在病害 自然流行 或 人
工接种 发病的条件下,鉴
别植物材料的 抗病性类型
和评定 抗病程度 。
抗病性鉴定的要求:
? 鉴定方法准确可行,发病要适度
? 对病原物接种体和环境条件应有
严格的控制
? 在田间鉴定时应进行定性和定量
的调查记载
? 使用标准的感病和对照品种。
田间鉴定:
?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鉴定,通常在特设的 抗病性鉴定
圃 ——病圃 中进行。这是最重要的鉴定方法。
? 病圃分为 天然病圃 和 人工病圃 。
? 天然病圃,依据自然菌源造成病害流行,应设在病
害常发区或老病区,所采用的农业措施应促进发病。
? 人工病圃,需接种病原物,造成人为的病害流行,
多设在不受或少受自然菌源干扰的地区。
室内鉴定:
? 是在温室、植物生长箱
以及其它人工设施内鉴定
植物抗病性。
田间鉴定和室内
鉴定的优缺点:
离体鉴定:
? 是用植物 离体器官, 组织或细胞 作
材料,接种 病原物 或用 毒素 处理来鉴定
抗病性。 只适于鉴定能在器官、组织和
细胞水平表达的抗病性。 离体叶片、枝
条、茎等都是重要的离体材料。需用水
培养液等培养,并补充以植物激素,以
保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抗病力。
(二)间接鉴定方法:
–通过对植物与抗病性有关的 生
理的, 生化的, 形态的等 的性
状,来 间接 地测定植物抗病性
的方法。这是一种辅助方法,
不能完全取代各种直接鉴定法。
三、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1、抗性品种要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
一化(特别是垂直抗性的品种)
?2、品种轮换种植,有计划地轮换使用
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
?3、利用多抗品种
?4、利用水平抗性的品种。
?5、利用耐病品种
?6、利用多系品种和混合品种。
第四节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的措施。
?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上利用用最多
的是有益微生物,亦称 拮抗菌 或
生防菌 。
一、生物防治的机制:
?1、抗菌作用:
?2、溶菌现象:
?3、竞争作用:
?4、重寄生作用:
?5、捕食作用:
?6、交互保护作用:
1、抗菌作用:
?利用拮抗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抑
制或杀死病原物的抗菌作用。
?如:绿色木霉 → 胶霉毒素和绿色菌
素 → 立枯丝核菌。
?吸水放线菌 → 井岗霉素 → 麦稻纹枯

2、溶菌现象:
?真菌和细菌都可发生溶菌现
象,有
?自溶性,芽管细胞和菌体细
胞消解。
?非自溶性,拮抗菌产生的酶
或抗菌物质使菌体细胞溶解。
3、竞争作用:
?有些微生物和病原物在养分、水分
和空间上的竞争,从而控制了病原
物的繁殖和侵染。
?亦称占位作用或腐生竞争作用,主
要指拮抗菌对植物体表 侵染点的竞
争和对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的竞
争。
?如:大隔孢伏革菌,野杆菌放射菌
株 K84
4、重寄生作用:
?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生物寄生的
现象。
?如:鲁保 1号,噬菌体,立枯丝
核菌被木霉属真菌寄生等。整齐
小菌核菌丝被哈茨木霉寄生,立
枯丝核菌菌丝被钩木霉寄生。
5、捕食作用:
?一些真菌、线虫、原生动物能
捕杀病原线虫;某些线虫也可以
捕食植物病原真菌。
6、交互保护作用:
?植物感染一种病毒的弱株系后,可
以保护植物避免同一病毒强株系侵
染的现象。如,TMV-N14。
? 指接种弱毒微生物诱发植物的抗病
性,从而抵抗强毒病原物侵染的现
象。
二、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
?(一)生物防治的基本措施:
1、引进外源拮抗菌
2、调节土壤环境条件,增强拮抗
生物的竞争能力
3、开发利用抑菌土
1、引进外源拮抗菌:
?如 ①放射土壤杆菌 K84→ 土壤杆菌素 A84→
多种作物根癌病
? ②木霉制剂 → 种子、苗床 → 根腐、茎腐
病(腐霉、疫霉、核盘菌、立枯丝核菌、小
菌核菌引起)
? ③用含酵母菌的 2%氯化钙水溶液浸渍果
实,可抑制苹果灰霉病、青霉病。
? ④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系 N11,N14接种,
CMV弱毒系 S52接种辣椒、番茄幼苗,可诱
导交互保护作用。
2、调节土壤环境条件,增强拮
抗生物的竞争能力,
?① 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如作物秸杆、
厩肥、绿肥、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
等)可提高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拮抗菌
发育,减轻多种根病。
?②利用耕作、栽培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
和物理性状,也可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抑
病能力。
3、开发利用抑菌土:
? 抑菌土,即积累了大
量拮抗微生物的土壤。
?(二)生物防治的应用及其特点
? 1、应用,K84防治细菌性根
癌病,哈茨木霉防治茉莉白绢
病,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白腐
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
害等
? 2、特点:
?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
?对病害特异性强,不伤害有
益生物,能保持生态平衡。
?无残留,能保持农产品的优
良品质。
第五节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方法防治
植物病害。
? 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
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
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
治病害的目的。
? 物理防治方法多用于处理种子、
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和土壤等。
物理方法
?一,汰除
?二,热力处理:
?三、其他物理方法
?一, 汰除
风选, 手选和水选 。
?二, 热力处理
( 1 ) 种苗处理:干热处理,
温汤浸种, 热蒸汽处理, 冷
浸日晒 。
( 2 ) 土壤处理:热蒸汽处
理, 太阳能热处理 。
二、热力处理:
? 1、干热处理,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对种传病
毒、细菌、真菌都有防效。还可处理原粮、
面粉、草制品、土壤等。
? 如①黄瓜种子 70℃ 干热处理 2-3天,可使绿斑
花叶病毒失活( CGMMV)
? 番茄种子 75℃ 处理 6天,80℃ 处理 5天,可杀
死种传黄萎病菌。
? 但有些植物种子耐热性弱(如豆科作物)不
宜干热处理。
二、热力处理:
?2,温汤浸种,用热水处理种子
和无性繁殖材料,可杀死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潜伏的病原物。
?原理,利用植物材料与病原物耐
热性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水温和
处理时间以杀死病原物而不损害
植物。例(见 p263)
二、热力处理:
?3、热蒸汽处理,种子、苗木、
温室和苗床土用热蒸汽处理,
可杀死大部分病原菌,且对种
子发芽的不良影响小。
?土壤蒸汽处理通常在意 80-
95℃ 处理 30-60分钟。
二、热力处理:
?4、热力治疗,利用热水和
热空气处理感染病毒的植
株、无性繁殖材料,可以
治疗病毒的感染,是生产
无毒种苗的主要途径。
?三, 其他物理方法
? 干燥处理、冷冻处理,机械阻
隔作用,核辐射,微波、特殊
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膜的作
用、厌氧处理等。
干燥:
?谷类、豆类和坚果类充分干燥
后,可避免真菌和细菌的感染。
冷冻处理:
? 可控制植物产品收获
后的病害,冷冻不能杀死
病原物,但可以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侵染。
核辐射:
? 主要用于贮藏期
的农产品和食品。
微波:
? 适用于少量种子、
粮食、食品等,可起到
快速杀菌的作用。
特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
塑料膜的作用
?① 银灰色反光膜、白色尼龙纱,
用于防蚜,从而减少了病毒病。
?②黑色地膜,吸收日光以使土
壤升温,可杀死土壤中多种病
原菌。
第六节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即使化
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
的方法。
在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是很
重要的一项措施,因为它有以
下 优点:
( 1)高效、高速、使用方便
( 2)经济效益高
( 3)能与病害预报紧密结合
使用不当,也有敝病:
?( 1)对植物产生药害
?( 2)引起人畜中毒
?( 3)杀伤有益微生物
?( 4)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 5)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目前提倡研制
和使用 高效、低毒、
低残留 的农药。
一、化学农药的种类和剂型:
?用于病害防治的农药主要有 杀
菌剂和杀线虫剂。
?杀菌剂,对真菌、细菌有抑菌、
杀菌或钝化作用(钝化其代谢
产物)。
?杀线虫剂。
(一)杀菌剂:
?1、按防治病害的作用方式,分为:
?( 1)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之前使用,
可保护植物,阻止病原菌侵入。
?( 2)治疗剂,能进入植物组织内部,
抑制或杀死已侵入的病菌,使植物病
情减轻或恢复健康。
?( 3)免疫剂:
?( 4)钝化剂:
(一)杀菌剂:
?2、按照杀菌范围,分为:
?( 1)专化性杀菌剂,只对特定
类群的病原菌有效。也称 选择
性杀菌剂。
?( 2)广谱性杀菌剂,杀菌范围
广,对分类地位不同的多种病
原真菌都有效。
(一)杀菌剂:
?3、按照杀菌剂的化学成份,分为:
? ( 1)有机硫杀菌剂
? ( 2)有机磷杀菌剂
? ( 3)取代苯类杀菌剂
? ( 4)有机砷类杀菌剂
? ( 5)有机杂环类杀菌剂
? ( 6)抗菌素类杀菌剂
(二)杀线虫剂:
?( 1)触杀剂,药剂经体壁
进入线虫体内产生毒害作用。
?( 2)熏蒸剂,以气体状态
经呼吸系统进入线虫体内而
发挥药效。
关于农药的概念
?药效 ——农药对有害生物的防
治效果
?毒性 ——农药对人畜的毒害作
用。
?残留毒性(残毒) ——农药施
用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副产
品和环境中残留毒物对人畜的毒害作用。
关于农药的概念
?原药 ——未经加工的药。
?有效成份 ——原药中含有的具
杀菌、杀虫等作用的活性成份。
?制剂 ——加工后的农药。
?剂型 ——制剂的形态为剂型。
农药的剂型:
? ① 乳油
? ②可湿性粉剂( WP)
? ③可溶性粉剂
? ④颗粉剂
? ⑤粉剂
? ⑥悬浮剂(胶悬剂)
? ⑦水剂
? ⑧烟雾剂
农药制剂的名称:
?包括三部分:
?有效成份含量 +农药名称
+剂型名称
?如,50%多菌灵 可湿性粉

二、施药方法:
? 使用农药时,根据 药
剂,作物,病害特点,选
择施药方法,达到充分发
挥药效、避免药害、减少
环境污染的目的。
农药的主要施药方法有:
?1、喷雾法:
?2、喷粉法:
?3、种子处理:
?4、土壤处理:
?5、熏蒸法:
?6、烟雾法:
?7、其它方法:
1、喷雾法:
? 利用 喷雾器械 将药
液雾化后均匀喷在植
物表面和有害生物表
面。
2、喷粉法:
?利用 喷粉器械 喷撒粉剂。
?优点,工作效率高、不受水
源限制、可大面积防治。
?缺点,耗药量大、易受风影
响、散布不易均匀、在茎、
叶上粘着性差。
3、种子处理:
? 种子处理的作用:
?防治种传病害
?保护种苗免受土壤中病原物
的侵染
?如用内吸剂还可防治地上部
病害
种子处理的方法有:
? ( 1)拌种法,将药剂与种子搅拌均匀,杀死
种表和土壤中病菌。
? ①干拌法:用粉剂(拌种剂)和可湿性粉剂
? ②湿拌法:用乳剂和水剂等液体药剂
? ( 2)浸种法,用药液浸泡种子。
? ( 3)闷种法,用少量药液喷拌种子后,堆闷
一段时间再播种。
? ( 2)( 3)法可杀死种子内部所带病菌。
? ( 4)种子包衣,利用种衣剂为种子包衣,杀
菌剂可缓慢释放,有效期延长。
4、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可在播种前进
行,也可在生长期间进行,
主要用于防治根部病害。
?( 1)播种前:
?( 2)生长期:
( 1)播种前:
? ① 土壤处理,用喷雾、喷粉、撒毒土
等方法,将药 剂全部施于土壤表面,
再深耙到土壤中。
? ②深层施药,施药后再深翻于深土层
或用器械直接将药剂施于较深土层。
? ③穴施、沟施。
? ④毒土 ——药剂与一定湿度的细土按
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
( 2)生长期:
?① 撒施法,将颗粒剂或毒
土直接撒布在植株根部周
围,施药后应浇水。
?②泼浇法,是将杀菌剂加
水稀释后泼浇于植物基部。
5、熏蒸法:
?用熏蒸剂的 有毒气体 在紧闭或半
密闭设施中,杀灭病原物。
?也可用于土壤熏蒸,即:用注射
器或土壤消毒机将液态熏蒸剂注
入土壤内,在土壤中成气体扩散。
熏蒸后的土壤,待药剂充分散发
后才能播种,否则易产生药害。
6、烟雾法:
?利用烟雾剂防治病害。
?施药时引燃烟雾剂即可,适于密闭
的大棚、温室和隐蔽的森林中。
7、其它方法:
涂抹
? 浸果
? 蘸根
? 树体注射
? 仓库消毒
? 器具消毒
三、合理使用农药:
?1、对“症”下药,按照药
剂的有效防治范围、作用机
制、防治对象种类、发生规
律和危害部位,合理选用药
剂种类和剂型。
三、合理使用农药:
? 2、科学地确定:
? ①用药量,取决于病害种类、药剂种类(但也应
考虑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及气候条件)
? ②施药时期,因施药方式,病害对象而异,如:
?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或播时。
? 种子处理:在播前 1-2天。
? 田间喷药:发病前或初期,雨后及时补喷。
? ③喷药次数,间隔天数:取决于药剂持效期、病
害种类、病害潜育期、气候条件。
三、合理使用农药:
?3、农药的混合使用:
? 做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害,
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费用。
?应注意不同农药是否能混合使用。
三、合理使用农药:
? 4、农药的安全使用:
? 对人、畜:中毒
? 对植物本身:药害抗药性
? 对环境:残留
注意做到:
?( 1)化防人员要经过培训,
熟练掌握配药、施药和药械使
用。
?( 2)喷药力求均匀、周到。
?( 3)选无风、微风天气喷药,
避开高温时间,在午后、傍晚
喷药。
注意做到:
? ( 4)注意对植物产生药害的因素,如:
? ①药剂混合不当
? ②剂量过大
? ③喷药不均匀
? ④再次施药间隔期短
? ⑤寄主敏感期施药
? ⑥施药环境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湿度过大等。
? 这些均属施药不当,可使植物受到损害,称为
药害。
?
药害有
?急性药害,施药后几小时 —
几天内出现病害。
?慢性药害,施药后较长时间
出现病害。
注意做到:
? ( 5)病原物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做到:
? ①混合使用农药
? ②轮换使用农药
? ③减少用药次数
? ④减少用药量
? [掌握,交互抗药性 ——对某种杀菌剂产
生抗药性的病原物,对未曾接触过的其它
杀菌剂也有抗药性。 ]
注意做到:
?( 6)严禁使用国家
禁止使用的剧毒、高
残留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