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
一、一般形态及分类:
?鞭毛菌亚门真菌概况:
?( 1)大多是 水生,少数是 两栖或陆生 。
?( 2)营 腐生、寄生、专性寄生 生活。
常专性寄生于藻类、蕨类、种子植物、
昆虫及其它真菌上。
?( 3)共 4纲,10目,190( +90)属,
1100种。
(一)营养体:
?从简单到复杂:
?原质团 → 单细胞、单细胞具须
状 → 根状菌丝 → 菌丝 (菌丝发
达,有分枝,无隔膜)。
?整体产果或分体产果。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 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游动孢子囊着生部位,间生、顶生、
单生、串生。
?游动孢子囊形状:呈 球形、卵形、棒
形、线形、洋梨形、不规则形 等。
?游动孢子囊形成后脱落或者不脱落。
孢子囊内以原生质割裂(或液泡割
裂)的方式形成游动孢子。
原生质割裂 ––––产孢细胞膨
大,其中液泡向周围网状扩散,
将多核原质因分裂成许多小块,
每块中有一个核,外有一层膜,
形成一个孢子,外面的产孢细
胞即为 孢子囊 。
游动孢子生有鞭毛
鞭毛的着生部位与数目:
前生鞭毛
后生鞭毛
单生鞭毛
双生鞭毛
鞭毛的结构:
?真菌的鞭毛是由 11根纤维所组成,
周围 9根组成一个圆筒形体,并被
以胶质鞘,另外 2根在圆筒形中间
(为 9+2鞭毛) 周围 9根纤丝中,每
根又由 3根亚纤维组成,中间两根
纤丝中每根则有 2根亚纤丝组成。
所以真菌的鞭毛是由 31根亚纤丝 组
成的。
根据鞭毛的结构和功能,鞭毛可分为:
?( 1)茸鞭型鞭毛(茸鞭):
?呈羽毛状结构,有一个长的 主轴,沿主轴
两侧有长 2–3?的 茸毛,茸毛顶部还生有更
细小的小茸毛 1––至根。
?( 2)尾鞭型鞭毛(尾鞭)
?有长而坚实 基部,顶端甚短,而且软,具
弹性。
(三)有性生殖
?性结合方式:
? 游动配子的结合
? 配子囊结合
? 菌丝结合
?形成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
卵孢子
(四)分类:
?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数量、着生位置
进行分类,分为 四纲
?1.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
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 Hyphochytridi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 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一根
尾鞭,一根茸鞭。
根肿菌纲
( Plasmodiophoromycetes)
本纲真菌全部为寄生菌
营养体:无细胞壁的多核 原质团 。菌体
内生,整体 产果 。
无性繁殖:原质团以 整体产果 式割裂为
单核的具有厚壁的 休眠孢子 。休眠孢子
分散或紧密结合成孢子团,萌发时产生
一个或几个游动孢子。(单倍体的)
游动孢子具有两根长短不一的前端鞭毛
(尾鞭),
有性生殖:
其过程不很清楚,一般认为
是:
同型配子 → 合子 → 原质团 →
休眠孢子 )(二倍体的)
分类:
此纲只有一目,根肿菌目
( Plasmodiaphorales)
一科根肿菌科
( Plasmodiophoraceae
),10属。
1.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游离在寄主
细胞内,呈 鱼卵状,
大小形状变异很大,
萌发时通常产生 一个
游动孢子。
主要种:芸苔根肿菌
( P,brassicae),
能危害 100多种十字
花科植物,主要是芸
苔属。引起 十字花科
根肿病。
危害症状:
病原物在根的皮层中蔓延,也能扩
展到形成层和髓部。受侵染的细胞
增大,并刺激周围皮层和维管束组
织的细胞增大,而使 根部肿大,形
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肿瘤。受害细
胞中可见到病原物的原质团和休眠
孢子。 地上部萎蔫、矮化。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囊聚集成多
孔隙的,海绵状 的孢
子囊球。
主要种:马铃薯粉痂
菌
( S·subterranea)
引起马铃薯粉痂病。
危害症状,侵染马铃
薯块茎表皮细胞,产
生粉痂症状。
壶菌纲
( Chyeridio mycetes)
形态特征
?营养体,变化很大,从多核 单细胞个
体 → 假根 → 无隔菌丝。 整体产果或分
体产果。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为单生尾鞭 。
?有性生殖,多式多样,最主要方式是
两个 同型游动配子交配形成接合子,
接合子一般具厚壁结构。合子发育成
休眠孢子囊。
分类:本纲一般分为四个目,
?肋壶菌目( Harpochyeriales)
?壶菌目( Chytridiales)
?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
?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
?共 500多个种
?与植病有关的只有壶菌目。
壶菌目
( Chytridiales)
分类:
?该目真菌分 9科,93( +32)属,460种。
与植病有关的包括三科,每科一属,即:
?1.油壶菌科( Olpidiaceae)
?油壶菌属( Olpidium)
?2.集壶菌科( Synchytriaceae)
?集壶菌属( Synchyerium)
?3.节壶菌科( Physodermataceae)
?节壶菌属( Physoderma)
节壶菌属( Physoderma)
?营养体,变形虫状,其间有丝状体
相连,分体产果。
?休眠孢子囊为扁球形黄褐色,以 开
盖式释放游动孢子。
?主要种,玉蜀黍节壶菌( P,
madis)引起玉米褐斑病,危害叶
片,叶鞘,产生泡状、褐色隆起的
病斑。
卵菌纲
( Oomycetes)
习性:
? 水生,陆生,两栖 类型,即
可在土壤中,又可在水中生
存。
? 腐生 或 寄生,有的是高等植
物的 严格寄生菌 。
营养体:
? 相当发达的 无隔菌丝体。
? 卵菌的 营养体为 2倍体( 2N) 。
? 细胞壁含纤维素 而不含几丁质。
? 分体产果,少数为整体产果。
无性繁殖:
? 形成各种形状的 游动孢子囊, 游动
孢子有一茸一尾两根鞭毛,茸鞭向
前,尾鞭向后。
有性生殖:
? 产生高度分化的雌雄配子囊。
? 雌配子囊 –––称 藏卵器,圆形,内
含 1––数个卵球。
? 雄配子囊 –––称 雄器,棍棒形或圆
筒形。
? 雄器与藏卵器交配后,产生厚壁,
光滑或有饰纹的 卵孢子。 (一或数
个)
有性生殖过成中,细胞核染色体
的变化过程:
? 二倍体菌丝(分化) → 雄器、
藏卵器 → 减数分裂 → 单倍体 →
雄器藏 + 卵器(质配) → 双核
(藏卵器内) → 核配(发育)
→ 二倍体的卵孢子(萌发) →
二倍体营养体
分类:
?卵菌的分类地位,目前有
不同见解(因为它与其它
真菌即有共同点,又有很
大差别)
见解一:
?形态及生物学与其它鞭
毛菌相似,应归属于鞭
毛菌。
见解二:卵菌与其它真菌在以
下方面存在差异:
? 卵菌 其它真菌
? 1.营养体染色体倍数 二倍体 单倍体
? 2.细胞壁成分 纤维素 几丁质
? 3.有性生殖 卵配生殖 少见此现象
? 4.赖氨酸合成途径:二氨基庚二酸途径 氨基已二酸
途径
? 5,25SrRNA分子量,1.42× 106u 1.3-1.36× 106u
? 6.一些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壁的
超微结构与其它真菌也有区别,而与藻类更为相似,因此,认为卵菌应属于藻物界。(八界系统)
卵菌纲分 4目,300种: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水节霉目( Leptomitales)
链壶菌目( Lagenidiales)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经济上比较重要的是 水霉目 和
霜霉目,特别是 霜霉目,与植物病
害的关系更为密切。
水霉目与霜霉目的区别:
? 水霉目,( 1)藏卵器中可形成 一
个以上的卵孢子。
? ( 2)游动孢子有二游现
象。
? 霜霉目,( 1)藏卵器中只形成 一
个卵孢子。
? ( 2)游动孢子无两游现
象。
两游现象
? 游动孢子囊先形成顶端生 双鞭毛的
梨形游动孢子,经过一定时期,孢
体变圆,鞭毛收缩进入静止状态 而
形成休止孢,休止孢萌发时形成一
个 肾脏形的游动孢子,鞭毛生在侧
面凹外。经过一定活动时期,鞭毛
又收缩而进入静止状态,然后 萌发
产生芽管。
一、水霉目:
?以下三属均为水霉科
( Saprolegnaceae),
称为 水霉。
绵霉属( Achlya)
丝囊霉属( Aphanomyces)
水霉属( Sapralegnia)
三属共同点:
无孢囊梗分化,孢子囊直接
产生于菌丝上。
多腐生,少数引起植物病害。
绵霉属
( Achlya)
丝囊霉属
( Aphanomyces)
水霉属
( Sapralegni
a)
游动孢子
囊
形状
圆筒形 ––棒
棍形 纤细丝状 棍棒形
孢子囊产
生
形式
侧出,呈伞
形 侧出 层出
代表种 稻绵霉( A.oryzae) 萝卜丝囊霉( A.raphani)
串囊水霉
( S.monilifer
a)
引起病害 水稻烂秧 萝卜根腐 水稻烂秧
二、霜霉目
( Peronosporales)
?本目是鞭毛菌中的最高发展种
群。多数为寄生菌或严格寄生
菌,少数腐生。
营养体:
?发达的 无隔菌丝
?菌丝在 细胞间或细胞内
?有些产生 吸器。
无性繁殖:
?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特殊分化的、不同形状的孢囊梗
或孢囊梗与菌丝无显著区别。
?游动孢子囊丝状、球形、柠檬形、
梨形,脱落或不脱落。
有性生殖:
?高度分化的雄器与藏卵器交配产生卵
孢子。
?藏卵器中一般为一个 卵球,卵球周围
有 卵周质, 当交配时,雄器伸进藏卵
器壁和卵周质而达到卵球,受精后卵
球产生厚壁而形成卵孢子,卵周质作
为发育中的卵孢子的养料或沉积于壁
上,形成外表的增厚或花纹。
分类:
?分 4科 21属 300种。
(我国有 154种)
霜霉目分科检索表
? 1.孢囊梗与菌丝显著区别,菌丝生于寄生细胞内
或细胞间,非严格寄生物 ―――― 腐霉科
( Phthiaceae)
? 1.孢囊梗与菌丝有显著区别,严格寄生 ―――――
------------- 2
? 2.孢囊梗以特定的方式分枝,孢子囊产生于孢囊梗
顶端,单生 ――――― ----- 霜霉科
( Peronosporaceae)
? 2.孢囊梗为不分枝的棍棒状,孢子囊串生,向基
性地形成 ―――――― ----- 白锈菌科
( Albuginaceae)
1.腐霉科
( Pythiaceae)
( 1)腐霉属( Pythium)
? 无孢囊梗的分化,孢子囊直接产生于菌丝上,顶
生或间生,丝状、裂瓣状、球状或卵形。
? 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时,先 形成 排孢管,顶端
膨大形成泡囊,原生质通过排孢管进入孢囊 → 分
化成游动孢子。
? 腐霉属真菌在霜霉目中是较低等的,可以腐生方
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有些种类可以寄生高等
植物,为害根部和基部,引起腐烂 。
? 幼菌受害后表现 猝倒、根腐、茎腐 ;种子、幼苗
在出土前发生烂种、腐烂,果品、蔬菜的软腐。
? 常见种:瓜果腐霉( P,aphanidermatum)
(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 孢囊梗与菌丝有一定差异,少数形成有特殊分化
的孢囊梗。
? 孢囊梗 纤细假轴状分枝(单轴分枝),分枝顶端
产生孢子囊后,孢囊梗可继续增长形成的孢子囊,
因此分枝上呈现 节结状突 。
? 孢子囊卵形、梨形、椭圆形,大小变异很大,顶
端具 乳突,半乳突或无乳突。
(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 疫霉属是主要的植物病原菌,寄
主范围广,可侵染寄主的地上部和
地下部,引起的病害称为,疫病” 。
?代表种:致病疫霉( P,infestans):
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2.白锈菌科
( Albuginaceae)
白锈菌属( Albogo)
?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
下,短棍棒形,孢子囊串生。
种,白锈菌( A,candida)
引起十字花科白锈病。
小旋花白锈病
3.霜霉科
( PeronosPoraceae),
? 称为, 霜霉菌,
特点:
? ① 本科都是高等植物的 专性寄生菌,仅危害寄主
地上部,引起, 霜霉病,, 不能人工培养。(据
报导,有两个种能进行人口培养:
芸苔霜霉( P.Pora)
禾生指梗霉( S,graminicola) 。
? ②菌丝于寄主细胞间,产生吸器;吸器多样通常
分枝。
? ③ 孢囊梗发达,有一定分枝方式,生长限量(有
限生长),孢子囊单生于囊梗顶端,同时成熟,
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成熟。
? ④卵孢子单生,表面光滑或有纹饰。
由于本科真菌的卵孢子
在形态上很相似,而孢囊梗的
分枝多样,且具有稳定性,所
以是分属的依据。
霜霉科分属检索表
? 1.孢囊梗粗短,顶端不规则分枝 -----------指梗霉属
( Sclerospora)
? 1.孢囊梗细长,规则分枝 -----------------------2
? 2.孢囊梗单轴分枝 -----------------------------3
? 2.孢囊梗对称二叉状分枝 ----------------------4
? 3.分枝呈锐角,小梗末端尖细 -------------假霜霉属
( Pseudoperonospora)
? 3.分枝呈直角,小梗末端平截 -------------单轴霉属
( Plasmopara)
? 4.分枝末端尖锐 ---------------------- -----霜霉属
( Peronospora)
? 4.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 -------------------盘梗霉属
( Bremia)
? 以上各属的孢子囊,除霜霉属外,均具乳头状突起。
指
梗
霉
属
禾生指梗霉( S,graminicola)
引起谷子白发病。
古巴假霜霉( P,cubensis)
引起黄瓜等瓜类霜霉病。
葡萄生单轴霉( P,viticola)
引起葡萄霜霉病。
莴苣盘梗霉( B,lactucae)
引起莴苣霜霉病。
鞭毛菌亚门
一、一般形态及分类:
?鞭毛菌亚门真菌概况:
?( 1)大多是 水生,少数是 两栖或陆生 。
?( 2)营 腐生、寄生、专性寄生 生活。
常专性寄生于藻类、蕨类、种子植物、
昆虫及其它真菌上。
?( 3)共 4纲,10目,190( +90)属,
1100种。
(一)营养体:
?从简单到复杂:
?原质团 → 单细胞、单细胞具须
状 → 根状菌丝 → 菌丝 (菌丝发
达,有分枝,无隔膜)。
?整体产果或分体产果。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 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游动孢子囊着生部位,间生、顶生、
单生、串生。
?游动孢子囊形状:呈 球形、卵形、棒
形、线形、洋梨形、不规则形 等。
?游动孢子囊形成后脱落或者不脱落。
孢子囊内以原生质割裂(或液泡割
裂)的方式形成游动孢子。
原生质割裂 ––––产孢细胞膨
大,其中液泡向周围网状扩散,
将多核原质因分裂成许多小块,
每块中有一个核,外有一层膜,
形成一个孢子,外面的产孢细
胞即为 孢子囊 。
游动孢子生有鞭毛
鞭毛的着生部位与数目:
前生鞭毛
后生鞭毛
单生鞭毛
双生鞭毛
鞭毛的结构:
?真菌的鞭毛是由 11根纤维所组成,
周围 9根组成一个圆筒形体,并被
以胶质鞘,另外 2根在圆筒形中间
(为 9+2鞭毛) 周围 9根纤丝中,每
根又由 3根亚纤维组成,中间两根
纤丝中每根则有 2根亚纤丝组成。
所以真菌的鞭毛是由 31根亚纤丝 组
成的。
根据鞭毛的结构和功能,鞭毛可分为:
?( 1)茸鞭型鞭毛(茸鞭):
?呈羽毛状结构,有一个长的 主轴,沿主轴
两侧有长 2–3?的 茸毛,茸毛顶部还生有更
细小的小茸毛 1––至根。
?( 2)尾鞭型鞭毛(尾鞭)
?有长而坚实 基部,顶端甚短,而且软,具
弹性。
(三)有性生殖
?性结合方式:
? 游动配子的结合
? 配子囊结合
? 菌丝结合
?形成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
卵孢子
(四)分类:
?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数量、着生位置
进行分类,分为 四纲
?1.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
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 Hyphochytridi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 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一根
尾鞭,一根茸鞭。
根肿菌纲
( Plasmodiophoromycetes)
本纲真菌全部为寄生菌
营养体:无细胞壁的多核 原质团 。菌体
内生,整体 产果 。
无性繁殖:原质团以 整体产果 式割裂为
单核的具有厚壁的 休眠孢子 。休眠孢子
分散或紧密结合成孢子团,萌发时产生
一个或几个游动孢子。(单倍体的)
游动孢子具有两根长短不一的前端鞭毛
(尾鞭),
有性生殖:
其过程不很清楚,一般认为
是:
同型配子 → 合子 → 原质团 →
休眠孢子 )(二倍体的)
分类:
此纲只有一目,根肿菌目
( Plasmodiaphorales)
一科根肿菌科
( Plasmodiophoraceae
),10属。
1.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游离在寄主
细胞内,呈 鱼卵状,
大小形状变异很大,
萌发时通常产生 一个
游动孢子。
主要种:芸苔根肿菌
( P,brassicae),
能危害 100多种十字
花科植物,主要是芸
苔属。引起 十字花科
根肿病。
危害症状:
病原物在根的皮层中蔓延,也能扩
展到形成层和髓部。受侵染的细胞
增大,并刺激周围皮层和维管束组
织的细胞增大,而使 根部肿大,形
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肿瘤。受害细
胞中可见到病原物的原质团和休眠
孢子。 地上部萎蔫、矮化。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囊聚集成多
孔隙的,海绵状 的孢
子囊球。
主要种:马铃薯粉痂
菌
( S·subterranea)
引起马铃薯粉痂病。
危害症状,侵染马铃
薯块茎表皮细胞,产
生粉痂症状。
壶菌纲
( Chyeridio mycetes)
形态特征
?营养体,变化很大,从多核 单细胞个
体 → 假根 → 无隔菌丝。 整体产果或分
体产果。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为单生尾鞭 。
?有性生殖,多式多样,最主要方式是
两个 同型游动配子交配形成接合子,
接合子一般具厚壁结构。合子发育成
休眠孢子囊。
分类:本纲一般分为四个目,
?肋壶菌目( Harpochyeriales)
?壶菌目( Chytridiales)
?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
?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
?共 500多个种
?与植病有关的只有壶菌目。
壶菌目
( Chytridiales)
分类:
?该目真菌分 9科,93( +32)属,460种。
与植病有关的包括三科,每科一属,即:
?1.油壶菌科( Olpidiaceae)
?油壶菌属( Olpidium)
?2.集壶菌科( Synchytriaceae)
?集壶菌属( Synchyerium)
?3.节壶菌科( Physodermataceae)
?节壶菌属( Physoderma)
节壶菌属( Physoderma)
?营养体,变形虫状,其间有丝状体
相连,分体产果。
?休眠孢子囊为扁球形黄褐色,以 开
盖式释放游动孢子。
?主要种,玉蜀黍节壶菌( P,
madis)引起玉米褐斑病,危害叶
片,叶鞘,产生泡状、褐色隆起的
病斑。
卵菌纲
( Oomycetes)
习性:
? 水生,陆生,两栖 类型,即
可在土壤中,又可在水中生
存。
? 腐生 或 寄生,有的是高等植
物的 严格寄生菌 。
营养体:
? 相当发达的 无隔菌丝体。
? 卵菌的 营养体为 2倍体( 2N) 。
? 细胞壁含纤维素 而不含几丁质。
? 分体产果,少数为整体产果。
无性繁殖:
? 形成各种形状的 游动孢子囊, 游动
孢子有一茸一尾两根鞭毛,茸鞭向
前,尾鞭向后。
有性生殖:
? 产生高度分化的雌雄配子囊。
? 雌配子囊 –––称 藏卵器,圆形,内
含 1––数个卵球。
? 雄配子囊 –––称 雄器,棍棒形或圆
筒形。
? 雄器与藏卵器交配后,产生厚壁,
光滑或有饰纹的 卵孢子。 (一或数
个)
有性生殖过成中,细胞核染色体
的变化过程:
? 二倍体菌丝(分化) → 雄器、
藏卵器 → 减数分裂 → 单倍体 →
雄器藏 + 卵器(质配) → 双核
(藏卵器内) → 核配(发育)
→ 二倍体的卵孢子(萌发) →
二倍体营养体
分类:
?卵菌的分类地位,目前有
不同见解(因为它与其它
真菌即有共同点,又有很
大差别)
见解一:
?形态及生物学与其它鞭
毛菌相似,应归属于鞭
毛菌。
见解二:卵菌与其它真菌在以
下方面存在差异:
? 卵菌 其它真菌
? 1.营养体染色体倍数 二倍体 单倍体
? 2.细胞壁成分 纤维素 几丁质
? 3.有性生殖 卵配生殖 少见此现象
? 4.赖氨酸合成途径:二氨基庚二酸途径 氨基已二酸
途径
? 5,25SrRNA分子量,1.42× 106u 1.3-1.36× 106u
? 6.一些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壁的
超微结构与其它真菌也有区别,而与藻类更为相似,因此,认为卵菌应属于藻物界。(八界系统)
卵菌纲分 4目,300种: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水节霉目( Leptomitales)
链壶菌目( Lagenidiales)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经济上比较重要的是 水霉目 和
霜霉目,特别是 霜霉目,与植物病
害的关系更为密切。
水霉目与霜霉目的区别:
? 水霉目,( 1)藏卵器中可形成 一
个以上的卵孢子。
? ( 2)游动孢子有二游现
象。
? 霜霉目,( 1)藏卵器中只形成 一
个卵孢子。
? ( 2)游动孢子无两游现
象。
两游现象
? 游动孢子囊先形成顶端生 双鞭毛的
梨形游动孢子,经过一定时期,孢
体变圆,鞭毛收缩进入静止状态 而
形成休止孢,休止孢萌发时形成一
个 肾脏形的游动孢子,鞭毛生在侧
面凹外。经过一定活动时期,鞭毛
又收缩而进入静止状态,然后 萌发
产生芽管。
一、水霉目:
?以下三属均为水霉科
( Saprolegnaceae),
称为 水霉。
绵霉属( Achlya)
丝囊霉属( Aphanomyces)
水霉属( Sapralegnia)
三属共同点:
无孢囊梗分化,孢子囊直接
产生于菌丝上。
多腐生,少数引起植物病害。
绵霉属
( Achlya)
丝囊霉属
( Aphanomyces)
水霉属
( Sapralegni
a)
游动孢子
囊
形状
圆筒形 ––棒
棍形 纤细丝状 棍棒形
孢子囊产
生
形式
侧出,呈伞
形 侧出 层出
代表种 稻绵霉( A.oryzae) 萝卜丝囊霉( A.raphani)
串囊水霉
( S.monilifer
a)
引起病害 水稻烂秧 萝卜根腐 水稻烂秧
二、霜霉目
( Peronosporales)
?本目是鞭毛菌中的最高发展种
群。多数为寄生菌或严格寄生
菌,少数腐生。
营养体:
?发达的 无隔菌丝
?菌丝在 细胞间或细胞内
?有些产生 吸器。
无性繁殖:
?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特殊分化的、不同形状的孢囊梗
或孢囊梗与菌丝无显著区别。
?游动孢子囊丝状、球形、柠檬形、
梨形,脱落或不脱落。
有性生殖:
?高度分化的雄器与藏卵器交配产生卵
孢子。
?藏卵器中一般为一个 卵球,卵球周围
有 卵周质, 当交配时,雄器伸进藏卵
器壁和卵周质而达到卵球,受精后卵
球产生厚壁而形成卵孢子,卵周质作
为发育中的卵孢子的养料或沉积于壁
上,形成外表的增厚或花纹。
分类:
?分 4科 21属 300种。
(我国有 154种)
霜霉目分科检索表
? 1.孢囊梗与菌丝显著区别,菌丝生于寄生细胞内
或细胞间,非严格寄生物 ―――― 腐霉科
( Phthiaceae)
? 1.孢囊梗与菌丝有显著区别,严格寄生 ―――――
------------- 2
? 2.孢囊梗以特定的方式分枝,孢子囊产生于孢囊梗
顶端,单生 ――――― ----- 霜霉科
( Peronosporaceae)
? 2.孢囊梗为不分枝的棍棒状,孢子囊串生,向基
性地形成 ―――――― ----- 白锈菌科
( Albuginaceae)
1.腐霉科
( Pythiaceae)
( 1)腐霉属( Pythium)
? 无孢囊梗的分化,孢子囊直接产生于菌丝上,顶
生或间生,丝状、裂瓣状、球状或卵形。
? 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时,先 形成 排孢管,顶端
膨大形成泡囊,原生质通过排孢管进入孢囊 → 分
化成游动孢子。
? 腐霉属真菌在霜霉目中是较低等的,可以腐生方
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有些种类可以寄生高等
植物,为害根部和基部,引起腐烂 。
? 幼菌受害后表现 猝倒、根腐、茎腐 ;种子、幼苗
在出土前发生烂种、腐烂,果品、蔬菜的软腐。
? 常见种:瓜果腐霉( P,aphanidermatum)
(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 孢囊梗与菌丝有一定差异,少数形成有特殊分化
的孢囊梗。
? 孢囊梗 纤细假轴状分枝(单轴分枝),分枝顶端
产生孢子囊后,孢囊梗可继续增长形成的孢子囊,
因此分枝上呈现 节结状突 。
? 孢子囊卵形、梨形、椭圆形,大小变异很大,顶
端具 乳突,半乳突或无乳突。
(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 疫霉属是主要的植物病原菌,寄
主范围广,可侵染寄主的地上部和
地下部,引起的病害称为,疫病” 。
?代表种:致病疫霉( P,infestans):
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2.白锈菌科
( Albuginaceae)
白锈菌属( Albogo)
?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
下,短棍棒形,孢子囊串生。
种,白锈菌( A,candida)
引起十字花科白锈病。
小旋花白锈病
3.霜霉科
( PeronosPoraceae),
? 称为, 霜霉菌,
特点:
? ① 本科都是高等植物的 专性寄生菌,仅危害寄主
地上部,引起, 霜霉病,, 不能人工培养。(据
报导,有两个种能进行人口培养:
芸苔霜霉( P.Pora)
禾生指梗霉( S,graminicola) 。
? ②菌丝于寄主细胞间,产生吸器;吸器多样通常
分枝。
? ③ 孢囊梗发达,有一定分枝方式,生长限量(有
限生长),孢子囊单生于囊梗顶端,同时成熟,
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成熟。
? ④卵孢子单生,表面光滑或有纹饰。
由于本科真菌的卵孢子
在形态上很相似,而孢囊梗的
分枝多样,且具有稳定性,所
以是分属的依据。
霜霉科分属检索表
? 1.孢囊梗粗短,顶端不规则分枝 -----------指梗霉属
( Sclerospora)
? 1.孢囊梗细长,规则分枝 -----------------------2
? 2.孢囊梗单轴分枝 -----------------------------3
? 2.孢囊梗对称二叉状分枝 ----------------------4
? 3.分枝呈锐角,小梗末端尖细 -------------假霜霉属
( Pseudoperonospora)
? 3.分枝呈直角,小梗末端平截 -------------单轴霉属
( Plasmopara)
? 4.分枝末端尖锐 ---------------------- -----霜霉属
( Peronospora)
? 4.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 -------------------盘梗霉属
( Bremia)
? 以上各属的孢子囊,除霜霉属外,均具乳头状突起。
指
梗
霉
属
禾生指梗霉( S,graminicola)
引起谷子白发病。
古巴假霜霉( P,cubensis)
引起黄瓜等瓜类霜霉病。
葡萄生单轴霉( P,viticola)
引起葡萄霜霉病。
莴苣盘梗霉( B,lactucae)
引起莴苣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