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导读
主讲教师 胡亚敏
绪论
一、什么是比较文学
二、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三、比较学者的素养
一、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兴起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
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
关系的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
比较文学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区别:
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围绕文学本
身展开的。
比较文学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
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国际的角度观察文学
现象,用面向世界的胸怀去认识和研究各国
文学的关系和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征,并通
过文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互补。
二、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助于视野的拓展和治学方法的改进
(二)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本国和外国
的文学与理论
这样的比较研究有两重好处,一是把外国
文学摆在我们跟前,便于我们吸收,一是把我
们自己的文学摆到一定距离,使我们对它获得
更符合实际的认识。
—— 勃兰兑斯
(三)有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文化的联
系和交流
三、比较学者的素养
首先,比较学者应该掌握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比较学者应尽可能地熟悉本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第三,比较学者应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历史
知识。
第四,比较学者应努力掌握多种语言。
第五,比较学者应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
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的知识。
当前没有任何一个文学研究领域能比比
较文学更引起人们的兴趣或有更加远大的
前途;任何领域都不会比比较文学提出更
严的要求或更加令人眷恋。
—— 布洛克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诞生
一、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比较文学的诞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及其所相伴的世界主义意识和民族主义意识直
接相关。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
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旧的靠国产品来满
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
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的那种地方的和民族
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
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
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
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
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其次,18世纪下半叶和 19世纪初叶席卷
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世界主义文学的
觉醒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第三,比较文学的兴起与 19世纪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中边缘、交叉、关联学科的出现
也有一定关系。
二、“比较文学”的萌芽
维尔曼( Abel-Francois Villemain 1790-1870)
安培( J·J Ampère)
三、比较文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1、理论著作
2、大学编制
3、国际会议
4、书目资料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比较文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发展
一、法国学派
二、美国学派
三、俄苏学派
一、法国学派
巴登斯贝格( 1871-1958):严密的考证方法
梵 ·第根( 1871-1948):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

卡雷( 1887-1958)和基亚( 1921- )
法国学派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
际的精神联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
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
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在作品、
灵感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
历史意识
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
二、美国学派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
雷马克
奥尔德里奇
一、没有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
二、机械地把比较文学局限于研究渊源和影
响,以致于比较文学降到了附属学科的地位;
三、比较文学中的文化民族主义动机。
第一、新批评
第二、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形成多元的文化传统。
第三、历史短
“无债原则”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
究, 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
的关系, 包括艺术 ( 如绘画, 雕刻, 建
筑, 音乐 ), 哲学, 历史, 社会科学
( 如政治, 经济, 社会学 ), 自然科学,
宗教等等 。 简言之, 比较文学是一国文
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 是文学
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
亨利 ·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历史方法和批评精神
2、案卷研究与文本阐释
3、社会学家的审慎与美学家的大胆
三、俄苏学派
日尔蒙斯基
阿列克谢耶夫
康拉德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
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
国文学艺术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文学
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
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自各民
族间文化和文学的接触;相应地区分为:
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类似和文学的联系与影
响。两者通常相互为用,但不应将它们混
为一谈。
《苏联大百科全书》
类似
影响
内在要求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
二、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次兴起
“比较文学”的概念始见于“五四”时期。
20世纪 20年代的清华大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
摇篮 。
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
陈寅恪、吴宓、茅盾、周作人、郑振铎、
朱光潜、闻一多、梁宗岱、陈铨等。
三、中国比较文学的再度兴起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
重新崛起。
1981年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
四、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
第一,兼收并蓄
第二,跨文化研究
我国跨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整合而不是文化对抗,
即所谓的“和而不同”。
第三,双向阐发
第四节 比较文学兴盛的世纪特征
一、科技革命与时空感的变化
(一)空间意识的强化
喷气式飞机
通讯卫星
互联网
(二)历史意识的萎缩
二、全球化时代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
(一)世界趋同性增加
(二)多元文化的共存
总之,尽管人类的历史、文学的历史、
文学理论的历史充满对抗,但世界走向
综合的趋势不可阻挡。当宇航员从浩瀚
的宇宙遥望这个人类共同生活的蓝色球
体时,我们更强烈地体会到这种融合。
文学属于全人类,异质并存的文化是全
世界的财富。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文化的文学关系研究。
“跨文化”强调的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
应看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异和融合。
“跨文化”也不仅仅是两个因子的连接,而应包括多种
文化传统。
“跨文化”还含有综合研究之
意。
第二节 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
比较文学: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总体文学
一、民族文学
?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说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
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
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质。
? 民族文学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
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民族文学是基本单元,是研究的
支撑点,比较文学则是超越民族文学范围的跨国界的文
学研究。
二、世界文学
1、全球文学;
2、“伟大的”、“经典的”作品;
3、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冲出民族文学的圈子,通过
文学交流来增进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互相了解。
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是比较文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
但比较文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坚持民族文
学的个性和差异性,追求文学和文化上的对话和共处。
三、总体文学
法国比较学者的一个概念。梵 ·第根指出:“地道的比
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在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
关系。”“凡同时属于许多国文学的文学性的事实,均
属于总体文学的领域之中。”
民族文学是在墙里研究文学,比较文学跨过墙去,
而总体文学则高于墙之上。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一、跨国界的文学研究
(一)研究各国的文学、文化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研究各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规律和异同
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一)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二)探讨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探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简言之,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
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
文学研究进入综合性研究的新阶段。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
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
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
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
围。
一、何谓“影响”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
“影响”概念的区别: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
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外力作用下的结果。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
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
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二、影响研究的范围
(一)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
(二)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和影响
(三)文学史上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三、影响产生的条件
(一)接受国的社会环境
(二)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欣赏习惯
(三)被影响者个人的内在条件
四、影响的类型
(一)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二)正影响和负影响
正影响 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积极的,它推动、
丰富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吸收、消化外来
因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负影响 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消极的,阻碍或破
坏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对影响者的某些因
素加以抵制和否定。
五、影响研究的途径
经过路线
起点 —————————————— 终点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六、影响研究的局限
影响研究偏重于事实联系,忽略了作品的整
体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使其范围受到限制。
第二节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
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
文学的研究。
一、平行研究的可能性
(一)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普遍的人性
中国哲学强调统一,整体,和谐
西方更注重差异,多元,矛盾。
自然观
历史观
民族关系
(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人们在体验情感时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
时代的与, 种族的特性, 的色彩虽然深深地
印染在文学作品中,然而超出这一因素之外,人
类的情思却是很可惊奇地相同。
—— 郑振铎
文学的体验形式、创作形式又是在特定的
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中实现的。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
与差异性。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
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正是
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
具有了可行性。
二、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类比 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
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
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
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
其共同性。
对比 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
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
是一种求异研究。
?准确地指出不同体系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科学地解释这些类同和差别的原因;
?在研究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或发现某些
规律性的东西,或提出一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三、平行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一)平行研究的特点
? 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
? 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平行研究的局限
平行研究的对象还有待于限定和选择
o历史的相关性和系统关系的相关性
o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的异质性问题
总之,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
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它们在比较文学发展
史上相继形成,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
比较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