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
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
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是一种从
源到流的探寻。
第一节 流传学的研究类型
中国文学在国外
外国文学在中国
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国文学在国外
这是一种专门探讨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形象、
研究中国文学对外国影响的类型。
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 1936)
花城出版社丛书:
《中国文学在法国》、《中国文学在英国》、
《中国文学在俄国》、《中国文学在日本》
等。
中国文学传入欧洲大约是 18世纪。
18世纪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倾慕中国的
时期。
—— 史景迁
18世纪后,西方“中国热”降温,随着
思想界的旗帜移向德国,德国的思想家开始
批判中国文化。
很早我们就已经看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的状态。
因为缺少客观存在与主观运动的对立,所以排除
了每一种变化的可能性。那种不断重复出现的、
滞留的东西取代了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
—— 黑格尔
二、外国文学在中国
这是一种广泛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文
学的影响和渗透的工作。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学的介绍和翻译;
20世纪初以来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1978年以来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流传。
三、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这一类型研究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拉伯雷的《巨人传》对当今文学创作和
思潮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欧洲的影响
第二节 流传的方式
一、作家作品的国外声誉
这是一种围绕个体的传播路线展开的
研究,主要考察作为放送者的作家对外国
作家、作品的影响。
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介绍,和他本人一
再莅临中国做客,意义大,影响深,中国两个现代
诗人的成就都反映出泰戈尔先生作品点滴的光辉;
一个是谢冰心女士,作品取用的形式,以及在作品
中表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纯洁感情,即完全由太翁
作品启迪而来。另一个是徐志摩先生,人格中综合
了永远天真和无私热忱,重现于他的诗歌和散文中
时,作为新中国文学的一注丰饶收成,更是太翁思
想人格在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株接枝果树。
—— 沈从文
二、文学思潮流派的传播
一种文学思潮或批评流派是怎样形成的?它
又是如何传入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它在新的语
境中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浪漫主义:形成于德国 —— 英、意、
法 —— 俄国、波兰、匈牙利,发展为一场
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
浪漫主义与我国现代作家。
第三节 流传中的变异
文学的流传往往不是直线、等量的过程,
无论是外国文学在本国的流传,还是本国文
学在外国的流传,与原作精神完全吻合几乎
是不可能的,总会出现一些变异,接受者必
然会对放送者的作品有所选择、吸收和排斥 。
一、变异的现象
(一)“幻景”
,幻景, 是比较文学的一个术语,指人们通过
文学作品得到的对其他国家的认识和看法,或指
一国文化经由文学在另一国家文化上造成的印象,
而这种看法和印象不一定与事实相符。
幻景在流传学中主要指一国文学或作品
在流传中的曲解。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之日本文学界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二)各取所需
各取所需,“为我所用”,这是接受者的主动变
异,也是流传中的普遍现象。人们在阅读异国文
学时,往往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
姿态,吸收不同的成分。
乐黛云的《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三、变异原因初探
首先,放送者本身的丰富复杂提供了变
异的基础,使其在流传中能够呈现不同面
目。
尼采
《水浒》
其次,媒介对于流传的变异也具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
第三、接受国在地理、历史、经济、制度、
习俗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与放送国之间
的差异是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托尔斯泰
华兹华斯和拜伦
总之,通过对作家作品流传中的诸种变
异作充分扎实的辨析,可以更好地发掘放送
者国家的作家作品的潜能,同时接受者国家
的文学研究也会因此而丰富。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