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主题学
第一节 主题学的历史和定义
一、主题学的发展历史
主题学被认为“是在 19世纪从德国
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
主题学受到两个方面的批评:
巴登斯贝格:链条的各个环节 ? 永远
不可能完美无缺地重建起来,必然会
有许多断裂 ? 。
韦勒克、沃伦,? 材料史是最少文学
性的历史 ? 。
[德 ]伊丽莎白 ·弗兰采尔:《世界文学的题
材:创作史纵剖面词典》
[比利时 ]雷蒙 ·图松:《比较文学的一个问
题:主题研究》
,研究这些传说的历史,深入探讨这
些传说各种变体的隐秘,也就是了解人类
祖先发展演变的奥德赛,其中有得意的欢
乐,也有失意的悲哀。?
作家对题材的选择是一种审美决
定,观念性的观点是结构模式的决定
性因素,信息是媒介中固有的。
[美 ]哈利 ·列文:《主题学与批评》
二、主题学的定义
那对于各国文学互相假借着的 ‘ 题材 ’ 的
研究,是比较文学的稍稍明晰的探讨所取的第
一个形式。这范围广大的研究在法文中没有一
个确定的名称;德国人称它为 Stoffgeschichte
( 题材史),我们现在提出了 Thématologie
( 主题学)这名称。
—— 梵 ·第根
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的主题。
—— [美 ]弗列特里契 马龙
我们的定义:
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
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
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
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
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
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三、主题的概念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人物
所体现的思想,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意
义。托马舍夫斯基将主题定义为“作
品具体要素的意义统一”。
抽象性
丰富性
矛盾性
主题在不同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母题
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
精神现象。
歌德
母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主题的最小
要素,另一方面,母题又具有强大的生成力。
题材 是母题的逻辑或时序上的连接,是一种
“勾勒清楚的故事线索”,即具体的故事。
母题的各种组合(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
是共时的描述)可以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题材。
意象 即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
形象。
四、主题史的研究
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相似的题
材、主题在一国流变和增衍的过程。
题材: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主题:“昭君和番,
红颜薄命
恶人恶报
思亲望乡
耳目所及尚如此,
万里安能制夷狄?
欧阳修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
的《王昭君》,表现出一种中国文学前
所未有的强烈、浪漫、浓郁的悲剧气氛。
她不顾皇帝的挽留,毅然选择了投身沙
漠之路,并当面骂皇帝:?你居住的宫
廷比豺狼的巢穴还要腥臭 …… ?体现了
强烈的个人选择的价值。
主题史与主题学的区别:
相同或相似主题在同一国家内的
发展或变异,属于主题史的研究范畴。
如果某一题材的流传跨越了国度,就
属于主题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主题学的研究范围
一、题材史的研究类型
二、主题学(狭义)的研究类型
1、各国文学之间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比较
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指脱胎于同一母体,在各国
辗转流传的题材类型。
民间故事类型是题材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2、各国文学中出现的同一或相似人物
的比较研究。
历史人物:查理大帝、罗兰、熙德、贞德、拿
破仑等
神话人物:普洛米修斯
传说人物:浮士德
类型人物:孤独的反抗者
浮士德主题的演变:
1575年:《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主
题是写人类牺牲一切去追求知识,但所得
到的知识比起自然的全部奥秘来微不足道。
这种努力不仅徒劳无益,而且导致自身的
毁灭,也就是说人类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努
力是一种罪孽。
1588年,英国作家马洛:《浮士德博
士的悲剧》,剧本的主题变化为抗议对求
知者的迫害,同情求知者的遭遇。
歌德的《浮士德》,这部巨著体大思精,
主题十分丰富。
二、主题学(狭义)的研究类型
1、各国文学中所表现的人类永恒的经

这是对作品中主题思想的研究,包括爱情、
死亡、追求等人类永恒的经验。
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
就是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
—— 恩斯特 ·卡西尔《人论》
陶渊明:《桃花源记》
莫尔:《乌托邦》
人类具有极其贪婪的求知欲,况且,我
们所处身的现实世界总是丑恶不堪,因此,
人们渴望在某个地方建立一个理想境
界。 …… 于是,中国人与欧洲人都创造了通
往理想境界的道路,不过各自的方法却大相
径庭。
[日 ]中野美代子
2、各国文学中所表现的人类与社会、
自然的冲突
这是对作品情节的研究,人类与社会、
自然的冲突主要包括命运冲突,幻觉与现
实的冲突,责任与伦理的冲突等。
3、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相似的人物
类型
这是作品人物的比较研究,民族形象如
犹太人、吉卜赛人等;职业形象如士兵、男
仆、丫环、名妓、罪犯等;社会阶层形象如
农民、贵族、无产者等都属此列。
4、比较不同国家文学中所出现的自然
现象及其所体现的哲理
作品中的自然现象如天空、高山、海洋、
森林和四季的变化等,经过几千年来诗人的
吟颂和作家的描写,已经成为各民族的某种
象征,获得某种特定的含义。
?有些自然景象具有相似的意义,在人们
心中引起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相同的景物体现不同意义:山的意象
颜色
?自然景物的选择
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
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
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
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 朱光潜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价值
当人们仔细地研究同一个典型的某种变
化时,人们便对那位诗人和他的艺术认识得
格外清楚了。
—— 梵 ·第根
一、主题学对作家研究的意义
通过探讨不同作家对同一或相似主题的
处理,窥视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
曹雪芹
普鲁斯特
二、主题学对作品研究的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相似主题的作品所呈现
的差异,在比较中把握文本的艺术特征。
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
王实甫,西厢记》
?戏剧样式
?情节发展
?人物形象
?行动和语言
三、主题学对文学及文化研究的意义
主题学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认识文学
的某些普遍规律乃至人类的某些共同性以
及各国社会、历史、文化上的特色。
及时行乐
反败为胜
相见恨晚
中西火神的比较
燧人氏
普罗米修斯
归根到底,主题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认识人类自身,包括其优势和不足,
人生的可爱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把握人
生和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