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类学
文类学(英文 Genology,法文
Genologic) 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
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
文类研究限于一国文学范围内:
? 按一定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
?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某种文学类型产生、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节 文类学的特征
“文类学”进入比较文学由梵 ·第根提出。
奥尔德里奇指出,文类学的任务是“把某一民
族中的文类与另一民族文学中的相应文类加以
比较”,以建立“文学关系”。
文类学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
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各
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
及特征 。
共同性
可见性
侧重文学文本的研究
第二节 文类理论的发展
“文类”,英文为 Genre,我国称文学体裁。
一、西方文类概念的历史与发展
文学, 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
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
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
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诗学》
史诗、戏剧和抒情诗
文类理论的补充:
? 从主体的角度界定:史诗是客观的、抒情诗是
主观的,戏剧是主客观的结合。
? 从时间的角度界定:史诗的事件来自过去,戏
剧的行动伸向未来,抒情诗的情感立足于现在。
弗莱划分文类亚层次的标准:
根据主人公在作品中的地位:
? 主人公在本质上绝对优于他人的是神话;
? 不是本质上而是程度上优于他人的是浪漫传
奇;
? 优于他人然而不能优于环境、不能优于命运
的是悲剧史诗;
? 主人公与他人地位相当不相上下的是喜剧现
实主义;
? 主人公低于他人,成为嘲笑对象的是讽刺作
品。
根据环境界定:
? 浪漫传奇,虚构世界高于经验世界;
? 讽刺小说,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
? 历史小说:虚构世界与经验世界相等。
西方当代文类理论更强调文类的开放性
要用一种包罗万象的体系去概括一切地区、
民族和国际性的文学形式自然是不可能的。
[美 ]韦斯坦因
文类是, 公共机构, 。
[美 ]列文
二、中国的文类理论
魏晋时期,曹丕《典论 ·论文》将文体分为四
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絷虞的《文章流别志论》
刘勰《文心雕龙》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
清代姚鼐:《古文辞类 簒,
“两分法”:韵文和散文
五四以来,“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
学和散文
三、当今的文类观念
大体则有,
定体则无,
破前法者乃为雄。
(一)大体则有
一般来讲,某一文类应具有与其他文类相区
别的基本因素所构成的整体性特征。即各种文学
类别有自己的基本构成因素、特点和规律。
(二)定体则无
从低级走向高级;
文类中内部因素的消长升落;
各文类之间的互相渗透、吸收、借鉴乃至非文
学因素的进入;
由此构成了文学类型的动态性和兼融性。
(三)破前法者乃为雄
第三节 文学类的研究类型
一、文类的历时研究
从史的角度探讨某一具体的文学样
式的形成及其在各国流传过程中的变化
和增衍。
中国话剧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史
流传中形式上的变化;
新型样式的出现。
二、文类的共时比较
所谓文类的共时比较,即打破时空界限,
研究没有关联的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类
型,以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各民族文学的特
征。
中西悲剧的异同
? 悲剧的样式
? 主人公的性质
? 悲剧的结局
三、缺类研究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
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换句话
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另一些国
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
汉民族是否有史诗
参见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
第四节 文类学研究的意义
一、通过文类学研究,在国际的范围内加以必
要的综合,建立起文类的国际联系,同时通过
不同国度文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学在
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特色。
二、通过研究文类的演变,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家
的艺术成就和他在创作形式和技巧上的创新。
第三、文类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把握
文类的发展和变化,促进文学史和文学理
论的研究。
文类研究之所以引起比较学者的特殊兴趣,
是因为它们连接了国际范围内的文学史和文学
理论。
[英 ]柏拉威尔
美国学者迈纳认为,一种文化中诗学体系
的建立,表现以在此文化中占优势地位的“文
类”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正是建立在
戏剧文学的基础上,而中国、日本的文学理论
则主要建立在抒情诗这一文类的基础上。这里,
文类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比较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