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即“涉及两门以上学科的研究”,作为比较文
学的扩展,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
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科际性研究。
质疑一:宽泛,界限确定
质疑二:属于外部研究,缺乏文学性。
质疑三:方法仅以文学为中心换一个
学科作为对象
第十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
文学与其他姊妹艺术在起源、思维方
式、情感因素乃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共
同点。
各门艺术之间彼此又拥有各自的媒
介手段和发展历史,具有不同的艺术效
果和功能。
这种研究以全部艺术为领域,从单
个艺术品之间的偶然联系直到整个文化
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互相渗透的极为复杂
的情形,可以有无数值得研究的题目。
第一节 文学与绘画
一、从绘画中获取技法
小说家习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包括色彩、线
条、光线和构图等。
快要落山时的太阳的直径变小了,一道 奄奄一
息 的褐色无光的光线 …… 北方出现了一道浓浓
的云堤,它带有一种 阴险的乌黑的橄榄色彩,
低低地一动不动地压在大海上,仿佛在航道上
设置了一道坚固的障碍。
—— 康拉德:《吉姆爷》
中国绘画中的空白和简洁
对题材的选择
“富于包孕的片刻”(钱钟书)
二、借鉴绘画的空间意识
由 T·S·艾略特、庞德、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
伊斯为代表作家的现代文学,正在向空间形式的
方向发展。这就是说,读者大多在一个时间片刻
里从空间观念去理解他们的作品,而不是把作品
视为一个序列。
约瑟夫 ·弗朗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对时间和顺序的拒绝和对空间和结
构的偏爱。
文学创作和理论上的“视角主义”
和“场景描绘”
三、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
中国古代文论与古代绘画理论
“神似”
“风骨”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背面傅粉法”、
“横云断岭法”、“重作轻抹法”
第二节 文学与音乐
诗者,志之所云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
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诗、词、曲三者,始皆与乐一体。而由浑
之划,初合终离。凡事率然,安容独外。文字
弦歌,各擅其绝。 …… 即使折衷共济,乃是别
具新格,并非包综前美。
—— 钱钟书
文学与音乐的分离是一种必然,
这种分离促使了各自发展的完善。
两者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倾慕又表
现出各自对自身的超越。
一、对音乐技巧的吸收
我认为诗人研究音乐会有很多收获。 ……
音乐当中与诗人最有关系的性质是节奏感和结
构感。
—— 艾略特
文学对音乐结构和节奏的借鉴在叙
事文学上也有体现。
昆德拉的小说
二、文学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
现代以来,文学的这种追求已不是一般性的
要求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美”,也不仅仅是通
过借鉴音乐方法来丰富和扩展文学创作领域,
而是对音乐本体的追求。音乐成为文学的“理
想自我”。
首先表现为音响的运用。
瓦雷里《海滨墓园》被称为“诗之乐”,
语义和音响的融合
戴望舒的《雨巷》
文学对音乐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表现为
对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的仰慕。
音乐比别的艺术更宜于表现漂浮不定的思想,
没有定型的梦,无目标无止境的欲望,表现人
的惶惶不安,又痛苦又壮烈的混乱的心情,样
样想要而又觉得一切无聊。
—— 丹纳《艺术哲学》
文学对音乐本体的这种追求是在类
似的层次上,而不是说要最终取消语言。
现代人对音乐本体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和
文化的折射,音乐化的语言似乎比具有
明确所指的文字陈述更能传达出对现代
生活的特殊感受。
三、文学理论批评与音乐
用听音乐的方式感受作品,形成阅读文学
的新模式
列维-施特劳斯主张用阅读乐谱的方式阅读
神话,从和声中把握神话的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批评对音乐理念和方法的吸收
“复调”与“复调小说”
第三节 文学与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其得天
独厚的优势。它综合运用光、影、声结合的技
术,逼真形象地表现文本,并以极为直观、方
便的欣赏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影视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学形式逐渐走
向萧条,人们日益疏远书写文字。这一状况既
造成了文学的危机,同时也促使了文学的反思
和革新。
一、文学和影视的联姻
影视与作为“母本”的文学
影视使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二、影视冲击下文学的革新
? 影视的要求也正在改变着书写文学的语言
和结构。
? 创作中尽可能地去掉概述和评论,推崇省
略和空白
? 影视中灵活的镜头转换对小说叙述技巧的
推动
三、文学的魅力
? 文学文字的间接性和歧义性以及由此所带
来的广阔性和暗示性为读者营造了自由想象的
空间。
? 经典的纸质文学作品却代代相传,常读常
新。
? 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
手段也是其他媒介难以企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