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
及生产作业计划
§ 6.1 大量生产类型的主要组织形式 — 流
水生产线
§ 6.2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 6.3 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及实施
管理
2
§ 6.1 大量生产类型的主要组织形式
流水生产线
一 流水生产概念及特点
二 流水线的分类
三 对流水线的评价
四 流水生产组织的条件
3
一 流水生产概念及特点
概念, 是指加工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有规律地从前道工序流到
后道工序加工,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连续完成工序作业的生
产过程
特点,
1 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工作地专业化
程度高
2 流水线上每个工作地 按照产品工艺过程(零件)顺序安排,产
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
3 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工作地按工艺顺序安排为索链形式,劳动对
象在工序间作单向流动,自成系统,便于管理和控制
4 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5 生产具有较高连续性
6 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
4
二 流水线的分类
分类标志
对象移动方式
对象数目
对象轮换方式
连续程度
节奏化
机械化程度
流水线
固定流水线 移动流水线
单一对象流水线 多对象流水线
不变流水线 可变流水线 成组流水线
连续流水线 间断流水线
强制节拍
流水线
自由节拍
流水线
粗略节拍
流水线
自动生产线 机械化流水线 手工流水线
混合流水线
5
三 流水线的评价
优点,
1 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
性以及均衡性要求
2 生产率较高
3 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
加速资金周转
4 简化生产管理工作
缺点,
1 柔性差
2 工人工作单调、紧张、易疲劳,不利于提高工人生
产技术水平
6
四 流水生产组织的条件
1 品种稳定
2 产品结构基本定型并标准化
3 原材料、协作件标准化,能保证及时
供应
4 机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 产品检验能在流水线上进行
7
§ 6.2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一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和技术设计
1 流水线生产的技术设计
2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二 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8
流水生产线的技术设计
? 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的制定
? 专用设备的设计
● 设备改装设计
● 专用工夹具设计
● 运输传送装置设计
● 信号装置设计
即硬件设计
9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 流水线节拍和生产速度的确定
? 设备需要量和负荷的计算
? 工序同期化设计
? 工人配备
? 运输传送方式的设计
? 流水线平面布置的设计
? 流水线工作制度
? 生产服务工作组织和标准计划图表的制定
即软件设计
10
二 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1 产品零件分析
2 改进产品结构,使之适合于流水生产
3 审查和修改工艺规程
4 收集整理设计所需资料
11
三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确定流水线 节拍 与 节奏
2 工序同期化
3 计算流水线设备(工作地)数量及设备负荷率
4 计算工人人数
5 确定流水线节拍性质
6 设计流水线的运输方式及设备
7 流水线平面布置
12
节拍
● 概念,流水线上连续投入或出产两个制品的时间间隔
● 计算公式,
r,节拍 F,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N,计划期产品产量 F0, 制度工作时间
K,时间利用系数
● 例 1:设计某流水线,计划年产量为 20000件,外销件 1000件,
废品率 2%,两班制工作,每班 8小时,时间利用系数 0.95,
计算节拍
KFF ?? 0
(分)66.10)02.01/()1 0 0 02 0 0 0 0( )6095.082251( ??? ?????r
N
Fr ?
13
节奏
? 概念,流水线顺序出产两批同样制品的时间间隔
? 计算公式,
n运, 运输批量
? 流水线运输批量参考值
? 例 2:接例 1,若零件重量轻,n运 =100。求节奏
r0=100× 10.66=1066分 /批
rnr ?? 运0
r0,节奏
14
流水线运输批量参考值
0.1 0.2 0.5 1.0 2.0 5.0 ≥10
<1.0 100 50 20 10 5 2 1
1.0~ 2.0 50 20 20 10 5 2 1
2.0~ 5.0 20 20 10 5 2 2 1
5.0~ 10 10 10 5 2 2 1 1
运输批量
单件
重量
( kg)
工序平均加
工时间(分)
单件
15
2 工序同期化
● 指通过采取技术组织措施调整工序时间,使之尽可能与节拍相等或成整数
倍关系的过程
● 例,
工作地顺序 工序号 原工序单件时间 新工作地单件时间
1 1,2,6 6,2,2 10
2 5,7 1,6 7
3 3,9 5,5 10
4 4,8 7,3 10
5 10,11 5,4 9
11










2
6
6
5
1
3
2
4
5
5
7
16
同期化主要措施
( 1)机加工工序
● 在未同期化的工序上采用高效率设备,或改装原设
备,提高出产效率
● 采用高效工艺装备
● 改变加工方法,减少切削时间
● 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
● 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 2)装配工序
● 适当分解和合并工序
● 合理配置力量
● 采用高效率工具
17
3 计算流水线设备数量及设备负荷率
① 工作地(设备)计算数 Si计,
ti,i工序单件工时
r,节拍
② i工作地实配设备数 Si,Si ≥ Si计
③ i工作地负荷系数 ηi,ηi = Si计 / Si
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系数,
最少工作地(设备)数,
④单件损失时间
i工序,流水线,t损 = N × r - T
流水线时间损失系数,
平???? ??? 1rN TrNBD
rN
T
N
r
t
S
S i
i ?
???
?
?
? 计
平?
i
ii Strt ??损
][m in rTN ?
r
tS i
i ?计
18
例题
某零件生产节拍 10分钟,工序同期化后各工
序单件时间 如表,试计算流水线平均设备及负荷
系数、损失时间及损失系数
● 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数
● 最少工作地数,
● 单件损失时间,
● 流水线损失时间,
流水线时间损失系数,BD = 1- η平 = 8%
%92105 46 ?????? rN T平η
5]10/46[]/[m in ??? RTN
iii Strt ??损
446105 ??????? TrNt 损
19
上例图表
工作地
顺序 工序号
原工序单
件时间
新工作地
单件时间 Si计 Si
工作地
空闲时间
1 1,2,6 6,2,2 10 1 1 0
2 5,7 1,6 7 0.7 1 10-7=3
3 3,9 5,5 10 1 1 0
4 4,8 7,3 10 1 1 0
5 10,11 5,4 9 0.9 1 10-9=1
46 46 4.6 5 4
20
4 计算工人人数
( 1)手工操作为主的流水线
Pi,i工序工人总数 Si,i工序工作地数
Wi,i工序工作地同时工作的人 g,每日工作班次
( 2)设备加工为主的流水线
gWSP iii ???
)1( b
S
NgP ??

P,流水工人人数
N,流水线总设备数
S看, 平均设备看管定额
b,后备工人与上岗工
人之比
?? iPP
21
5 确定流水线节拍性质
● 工序同期化程度高,工艺性好,加工对象稍
重,体积稍大,可严格按节拍出产符合精度
要求的产品,采用强制节拍流水线 (连续流
水线 )
● 反之采用自由节拍或粗略节拍流水线 (间
断流水线 )
22
6 设计流水线的运输方式及设备
● 分配式传送带,
● 用于自由节拍间断流水线
● 工作式传送带,
● 用于强制节拍连续流水线
● 传送带速度,
● 传送带长度,
L,传送带长度 l,相邻两工作地间中心距
m,流水线工序数 l附, 两端附加长度
Si,i工序工作地数
rlV ?
附?
?
???
m
i
i lSlL
1
2
23
7 流水线平面布置
● 布置原则:运输路线最短
● 平面布置形式,
直线型,山字型,直角型,
环型,蛇型,开 O型,
● 工作地排列形式,
单列
双列
24
§ 6.3大量生产类型生产作业计划及实
施管理
一 期量标准
二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三 生产实施管理
25
一 期量标准
1 节拍
2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标准计划)
3 在制品占用量(在制品定额)
26
2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1) 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2)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27
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流水线特点
小 时
1 2 3 4




5 6 7 8 间断次数 间断时间 (min) 工作时间 (min)
装配简单产品 2 20 460
装配复杂产品 3 30 450
机械产品
(周期长) 4 40 440
机械产品
(周期短) 6 60 420
焊接、热处理 6 60 420
28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29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编制步骤
( 1)确定看管期及看管期产量
● 看管期:工人在所看管的设备上巡回操作一
遍的时间
● 看管期产量:看管期内生产的产量
r:节拍
( 2)确定各工序在看管期内的工作连续时间
第 i道工序连续工作时间,
( 3)绘制标准图表,确定各工作地工作起止时间
( 4)确定流水线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形式
rTQ 看看 ?
ii tQT ?? 看
T看,看管期
30
3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 在制品,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各
工艺阶段尚未完成的各种制品的总称
● 在制品定额,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工艺阶段和生产环节、在一定
生产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连续、均衡进行所规定的在制品数
量标准
● 在制品占用量,
( 1)流水线内在制品的定额
① 工艺在制品定额 Z1 ② 工序间周转流动在制品定额 Z2
③ 运输在制品定额 Z3 ④ 保险在制品定额 Z4
( 2)流水线间在制品定额
① 周转在制品定额 Z5 ② 运输在制品储备量 Z6
③ 保险在制品定额 Z7
31
流水线内工艺在制品定额 Z1
● 概念,指正在工作地上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
制品数量
● 公式,
Si,i工序工作地数
gi,i工序各工作地同时加工制品数
m:工序数
?
?
??
m
i
ii gSZ
1
1
32
流水线内工序间周转流动在制品定额 Z2
● 概念:指间断流水线由于前后相邻两道工序单件加工 时间与节拍不等或
不成整数倍(生产率不等) 形成的在制品和为了使每个工作地连
续完成看管期内产量,在工序之间建立的在制品占用量
● 计算,
①将看管期根据相邻两道工序参加工作的工作地数变 化情况划分为若干
时间段
②计算每个时间段在制品占用量的最大值
正值表示:相邻两工序之间在该工作时间结束时形成的最大储备量
负值表示:相邻两工序之间在该工作时间开始时,必须准备的周转储备量
③确定工序间周转在制品定额,
最大占用量在看管期开始或结束时形成,记入定额;反之,不记入定额
④流水线内部周转在制品定额 =各工序间在制品定额之和




t
TS
t
TSZ ii
T i
????
2
Z2Ti,Ti时间段在制品最大占用量
S供, 供应工序工作地数
S消, 消耗工序工作地数
t供, 供应工序单件工时
消, 消耗工序单件工时
33
流水线内运输在制品定额 Z3
● 概念,指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正在运输或置于工位器具
内待运输的在制品数量
● 计算,
无传送带间断流水线:周转在制品定额代替 Z3
有传送带流水线,
①工作式传送带(强制节拍流水线)
工艺在制品定额代替了运输在制品
②分配式传送带(自由节拍流水线)
m,流水线工序数 n运,运输批量
运nmZ ??? )1(3
34
流水线内保险在制品定额 Z4
● 概念, 为保证流水线遇到偶然突发事件(工序废品
超量、工具意外损坏、设备突发故障)能保
证生产正常进行而设置的在制品数量
● 计算,
该工序单间加工时间
短时间为恢复正常工作所需最保险在制品定额 ?
35
各类流水线内在制品定额组成
自由节拍在制品定额 = Z1+Z3+Z4
? 有传送带
强制节拍在制品定额 = Z1+Z4
? 无传送带间断流水线在制品定额 = Z1+Z2+Z4
36
流水线间周转在制品定额 Z5
● 概念:由于相互关联的两条流水线生产率不等形成的。
为保证生产连续设置的在制品数量标准
● 计算公式,
T高,高生产率生产线每日工作延续时间
ρ,生产率 r:节拍
● 例:供应线为加工流水线,ρ供 =5件 /h两班制( 16h),
消耗线为装配流水线,ρ消 =10台 /h一班制工作。求
线间周转在制品用量
解,
)11()(5
消供
高消高 rrTTZ ?????? ?? 供
40)105(85 ?????Z
37
流水线间运输在制品定额 Z6
● 采用小车工具定期运输时,
R运,相邻两次运输的时间间隔
ρ供,供应流水线生产率
● 采用传送带运输时,
n运,运输批量
L:流水线间运输装置总长度
l:相邻运输批在装置上的距离
供运 ??? RZ 6
运n
l
LZ ??
6
38
二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 1)编制单位:企业生产管理部门
( 2)内容:①年度、季度和月度厂生产作业计划
②确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
( 3)计划单位:产品、部件、零件
( 4)确定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
① 对象专业化车间 ② 工艺专业化车间
2 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 1)编制单位:车间计划调度组和工段的计划人员
( 2)内容,● 工段月生产作业计划 ● 工段旬生产作业计划
● 工段轮班计划 ● 工作地轮班计划
39
对象专业化车间
? 按各车间承担的产品分配生产任务
? 同时也要考虑到各车间的生产能力负荷,
适当加以调整
40
工艺专业化车间
? 在制品定额法
某车间出产量 =后车间投入量 +该车间外销量
+(库存半成品定额 -期初库存
半成品预计结存量)
某车间投入量 =该车间出产量 +该车间计划废
品量 +(车间在制品定额 -期初
车间在制品预计结存量)
最后车间的出产量根据厂级生产进度计划而定
41
生产实施管理
1 生产日程管理
要点,①全面协调好生产过程七要素(人、设备工装、材料、工艺,资金,
生产组织,信息),使不同作业计划的车间能连续地、同步地、均
衡地进行生产
②有效地进行产品的投入控制、质量控制、产出控制,使生产活动过
程良好的运行
手段,① 日程计划 ② 企业生产信息系统
③ 日程管理的组织系统 ④ 物流组织系统
⑤ 设备点检系统
2 现场管理
( 1)实行标准作业 ( 2)建立以生产线操作工人为主体的劳动组织
( 3)彻底消除无效劳动 ( 4)目视管理
( 5)作业组织的改善 ( 6)增强设备的自动检测能力
( 7)建立安全、文明生产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