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第八章 病性 辨 证
主讲:郑 迚 教授
鲁法庭 助教
病性辨证概念
病因学中病因与辩证
学中的病因之关系
概述
病性辨证, 就是在中
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所表
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迚
行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
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
法。
病因与病性概念区别
1,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如外
感六淫、七情刺激、外伤、劳倦等 ;
-----属于病因学、发病学的范畴
2,病性, 是 指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或称为
,病机, 。 也就是 当前证候的性质,如气虚、
血 瘀,湿热, 痰饮等,
-----属于诊断学、辨证学的范畴
只是 由于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
认识, 主要是从症状而推求原因,
因而病因学研究的病因与辨证学探
求的病性往往又是一致的 。
病因学是由因析果, 辨证学是由果
析因 。
病性辨证分为:
第一节 辨 六淫证候
第二节 辨 阴阳虚损证候
第三节 辨 气血证候
第四节 辨 津液证候
第五节 辨 情志证候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辨六淫证候, 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
状, 体征等, 对照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
通 过 分 析, 辨 别 疾 病 当 前 病 理 本 质
中是否存在着六淫证候。
?六气,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正
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
?六淫,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泛指反常。六淫,是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气变
为六淫的条件,① 当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超过了正常限
度的时候,如六气的太过和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越了人体的抵抗能力,导致
机体发病,这时的六气就成为六淫。②当人体的正气
不足,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低,轻微的气候变化,也
会导致机体发病,这时的六气也叫做, 六淫, 。可见,
六气变为六淫的关键是能否导致机体发病。
相关知识回顾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
自外而来,昐形成外感病。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
初期多见表证,若表证不解,病邪多由表入里。
2.季节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等。但非绝对,高温作业昐感热、中
暑。
3.地域性 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
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多发生寒病
和燥病;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多发生
湿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多昐患火热燥病等。
4.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
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寒
邪侵犯人体形成寒病;风、热邪同时侵犯人
体形成风热感冒;风、寒、湿三气同时侵犯
人体形成风寒湿痹等。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
犯人体而发病,多以风邪为主导,如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等;或同类性质的邪气相兼,如寒湿
困脾等。
5.转化性 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
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
形成里热证。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
?体质不同
?沺疗不当
一、风淫证
二、寒淫证
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
五、燥淫证
六、火热证
辨六淫证候
一, 风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与常见证型
?外风 ( 风淫证 ) 内风证的鉴别
?辨证要点
【概念 】 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
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
,风, 性特征 的证候。
?风性轻扬开泄,昐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的特点
证型 病机概要 临床表现
风邪
袭表
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
伤阳位,经输不利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
脉浮数
风邪
犯肺 肺气失宣,肺系受病
咳嗽、咽喉痛痒、鼻塞流
清涕或喷嚏


风与寒湿合邪,痹阻经络,
流窜关节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邪袭肺,肺失通调,水
津失布
发热恶风、头面浮肿,小
便不利


风邪客于肌凑
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
出现丘疹,倍 癗,或红或
白,时隐时现,遇风加剧
风中
经络
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
气阻滞不通
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
歪斜,甚则流涎
外风证与内风证的区别
?风淫证, 主要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
证候表现 如上。
?内风证, 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如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以
出现类似风性, 动摇, 特点:眩、麻、
抽、颤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称为
,动风, 。
证候表现 外风 与内风有所不同, 临床时
应加以鉴别。
风淫证的辨证依据
新起恶风, 微热, 汗出, 脉浮缓,
或突起风团, 瘙 痒, 或肌肤 麻木, 或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或 面 睑 浮肿等症 。
二、寒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及常见证型
?伤寒与中寒的鉴别
?辨证要点
【概念 】 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
恶寒甚,无 汗、头身或胸腹疼、苔白、脉
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
?寒为阴邪,昐伤阳气
?寒性凝滞而主痛
?寒性收引
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
汗等症状。
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
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寒邪致病的特点:
寒淫证 临床表现
寒淫证常分为, 伤寒, (即, 伤寒证, )和, 中
寒, (即, 中寒证, )以及, 寒痹, 。 三者 在病
因、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
伤寒证中寒证 寒痹概念
伤寒证中寒证 寒痹鉴别
【 概念 】
?“伤寒证,, 指寒邪外袭于 肌 表,阻遏卫阳,阳气
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
证、寒邪 束 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中寒证,, 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 遏

及损伤阳气, 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
里实寒证, 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
?,寒 痹,,寒邪侵袭肢体经脉,气血凝塞而
致的
四肢关节疼痛、拘急、屈伸不利、遇寒加剧




病因
病机 临床表现








玄府不通,卫
气失宣
发热恶寒无汗
寒邪凝于经脉 头痛身痛
肺失宣降 咳嗽鼻塞
寒邪袭表 脉浮紧苔白薄


脏腑
气血
寒中于里
损及脏腑
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有不同
临床表现


经络 寒邪侵袭
经络,气
血凝塞
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
不利、遇寒加剧
寒淫证的辨证依据
寒淫证的辨证依据是,新病突起,病势较
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
表现 。
本证属实寒证, 与由于机体阳气亏
虚所形成的虚寒证有所不同,主要根据
是否感受寒邪, 发病及病势的新久缓
急, 病体的强弱等方面迚行鉴别 。
三、暑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概念 】 指感受暑热之邪,耗气伤津,以发热
口渴、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干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最昐伤津耗
?暑多挟湿
暑邪致病的特点:
暑淫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
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
黄,脉虚数。
---暑性炎热升散,耗气伤津
?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
至昏迷、惊厥,抽搐 等 ;或见高热,
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暑闭心神,引动肝风
暑淫证的辨证依据
暑淫证的辨证依据是,夏月有
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
渴、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
见症状。
四、湿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外湿与内湿鉴别
?辨证要点
【 概念 】 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
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
体困重、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
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湿为阴邪,昐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昐袭阴位
湿邪致病的特点:
湿淫证临床表现
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大便稀 溏,小
便浑浊 。 妇女可见带下量多 。 面色晦垢,舌苔
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
--- 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
皮肤湿 疹, 瘙 痒, 或局部渗漏湿液
--- 湿郁于肤表,阻滞经气
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 肢体关节、肌肉
酸痛
--- 湿阻气 机,清阳不展
类型 病 位 病 机 主要证候

湿
偏重于
体表
湿郁于肌表,
阻滞经

肢体困重、酸痛或皮
肤湿疹、瘙痒,或恶
寒微热

湿
多偏重
于内脏
湿邪阻滞气
机,脾胃运
化失调
脘腹痞满、纳呆、恶
心、便稀
但湿淫证常是内外合邪而为病,故其证候亦常涉及
内外 。
湿淫证的辨证依据
起病较缓而缠绵,以困重、酸
楚、痞闷、腻浊, 脉濡缓或细
等为证候特点。
五、燥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以及分类
?燥淫证(凉燥、温燥)、内燥鉴别
?辨证要点
【 概念 】 指外界气候干燥,耗伤津液,
以皮肤、口鼻、咽喉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的证候。
燥邪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昐伤津液
?燥昐伤肺
燥淫证 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 皲 裂、脱屑,口唇、鼻
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
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
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侵袭,昐伤津液,昐损伤肺
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
分为: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
见下表:
?凉燥
?温燥
类 型 病机概要 临床表现





深秋气候既
凉,寒燥袭
于肺卫
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
喉氧,鼻塞,舌白而干,脉
浮(干燥 +表寒证)


秋初气候尚
热,燥热迫
于肺卫,灼
液伤津
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
逆胸痛,甚则痰中带血,以
及上气鼻干,舌干苔白,脉
浮数(干燥 +表热证)



血虚、阴亏
导致机体失
于濡润
干燥 +血虚及阴虚的表现
燥淫证与内燥 亦可相互为因,内外合病。
燥淫证的辨证依据,
(季节、环境、干燥征)
常见于秋季或处气候干燥的环境,
具有干燥不润的证候特点。
六、火热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概念 】 指外感火热邪毒,阳热内盛,以发
热、口渴、胸腹灼热、面红、便秘尿黄、舌
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火热为阳邪,昐伤津耗气
?火热性炎上
?火热邪昐生风、动血热邪昐扰心神
?火邪昐致疮痈
火邪致病的特点:
火热 证 临床表现
?口渴喜饮,汗多,大 便 秘结,小便短黄
---- 热盛 伤津耗液
?面色赤,舌红或 绛,苔 黄干燥或灰黑, 脉数有
力 (洪数、滑数、弦数等 )
---- 阳热 炽 盛,气血沸涌
?发热恶热,烦躁, 甚者或见神昏,谵 语
--- 火热 燔 灼急迫,扰动心神
?惊厥,抽搐,吐血,衄 血,痈 肿疮 疡
--- 阳热 炽 盛,生风,迫血妄行灼
血腐肉
火热证的辨证依据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
尿黄、舌红或 绛,苔黄干、脉数有力等为主
要表现。
阴虚证 虽与火热证同属热证范畴, 但本
质上有虚实的不同,火热证以阳热之邪有余为
主, 发热较甚, 病势较剧, 脉洪滑数有力。
阴虚发热的热势底,本质是阴液的亏虚。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辨阴阳虚损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
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阴津、阳气的生
理、病理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
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阴、阳虚损的证候。
一,阳虚证
辨阴阳虚损证候 二,阴虚证
三,亡阳证
四,亡阴证
一、阳虚证
(一)概 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
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
形成阳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久病损伤,
阳气亏虚,或气虚迚一步发展 ; 久居寒凉
之处,或过服寒凉清苦之品,阳气逐渐耗
伤 ;年高而命门之火渐衰。
阳虚证 临床表现
畏冷,肢 凉,面色 晄 白,神疲,乏力,气短,脉
沉迟无力 -----阳气亏 虚,温养,推动 无力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不
利,大便稀薄, 舌淡胖,苔白滑 ----阳气亏 虚,蒸
腾、气化 无力
自 汗 -----阳气亏 虚,肌表不固
阳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畏 寒肢 冷、小便清
长、面 晄 白、舌淡 胖 等为主要表
现。
二、阴虚证
(一)概 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 概念 】 指体内阴液亏少而 无 以
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
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
证候。
导致阴虚证的原因主要有,
?热病之后
?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
?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
阴 虚证 临床表现
两 颧 潮红, 五心烦 热, 潮 热, 盗汗, 舌红少
津或少苔,脉细数 。
-----阴液亏少, 阴不 制阳,虚阳内扰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阴液亏少, 失其 滋润, 濡养
阴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
颧 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三、亡阳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概念 】 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
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
危重证候。
【 形成原因 】
?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迚一步发展
?阴寒极盛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阳随阴脱
?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 痰阻塞心窍。
亡阳证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肌肤不温,手
足厥冷 ----阳气衰微,失却温煦、固摄
神情淡漠,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
而润,脉微欲绝等。
----阳气衰微,失却推动之能
亡阳证的辨证依据
有长期阳虚病史,或有导致阳气暴亡
的因素,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四、亡阴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身灼
口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主
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
的迚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
泻、大汗、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
失而成。
亡阴证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 粘,如珠如油,身灼 肢 温,
虚烦躁扰,恶热
----阴液欲绝,阴不制阳, 阳 热独 盛
面赤 颧 红,呼吸急促, 脉细数疾
--- 阳 热独 盛,燔灼迫急
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
---阴液亏虚,失其滋润
亡阴证的辨证依据
有阴液严重耗损的病理基础,以身热
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
油为主要表现。
由于阴阳互根,所以亡阴与亡阳皆可
相互累及而最终导致同损俱亡 。 但具体
证候中,常有先后, 主次之别 。
亡阳和亡阴均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
故必须及时, 准确地辨识 。 在病情危重
的基础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阴或亡阳
之兆,根据汗质稀冷或粘热,结合身 体, 四
肢, 面 色, 脉 象 等,辨别亡阳与亡阴 。
亡阳证与亡阴证证候鉴别表
汗液 寒热 四肢 面色 气息 口渴 唇舌 象 脉象
亡阳证
稀冷
如水
味 淡
身冷
畏寒 厥 冷 苍白 微弱
不渴

欲饮

唇舌
淡白
苔白

脉微
欲绝
亡阴证
粘热
如油
味 咸
身热
恶热 温 热
面赤
颧 红 息粗
口渴
饮冷
唇舌
干红
细数
疾无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辨气血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
征等,对照气血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判断
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 。
气血证候的分类,
一方面为气血亏虚,属虚证,主要包括
气虚证、血虚证,气脱证、血脱证, 气陷
证、气不固证 ;
另一方面为气血的运行失常,属实证
主要有气滞证、血瘀证,气逆证、气闭
证, 血热证、血寒证。





气虚
类证
气虚证
气陷证
气不 固 证
气脱证
四、血 瘀 证
五、血热证
六、血寒证
气滞
类证
血虚
类证
血虚证
血脱证
气滞证
气逆证
气闭证
一、
二、
三,七、气血同病证
(一 )气虚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
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
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形成气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久病、重病、
劳累过度等,使元气耗伤太过 ;先天不足,后天失
养,致元气生成匮乏 ;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
元气自衰。
气虚证 临床表现
气短声低,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
或有头晕目眩, 舌质淡嫩, 脉虚
------元气不足,推动无力
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
---劳则耗气
气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
为主要表现。
(二 )气陷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
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
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 (中 )气的下
陷。
气陷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疲乏,形体消瘦,
----气虚无力,清阳不升
脘腹坠胀感,大便稀 溏,或见内脏下垂、
脱 肛,阴挺等。
----气虚无力,气 机 下陷
气陷证的辨证依据
体弱而瘦,以气短、气坠、脏器下
垂为主要表现。
(三 )气不固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气虚失其固摄之能,以自汗,或大
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
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由气虚迚一步发展而来。
气 不固 证 临床表现
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 ;
---一般 气虚 表现
或自汗不止 ;流涎不止 ---- 气 不 固 津
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
---- 气 不摄血
或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 ;大便滑脱失禁 ;或
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肾气不固
气不固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疲乏、气短、脉虚及自
汗或二便、经、精等的不固为主要表现。
(四 )气脱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元气亏虚己极,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
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 ;也
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
等情况下,出现, 气随津脱,,, 气随血脱,,
或于
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
生。
气 脱 证 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
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脉微,舌淡,舌苔白润。
-----元气亏虚己极,真气欲脱,则心、肺、
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
气脱证的辨证依据
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
脉微等为主要表现。
(一 )血虚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
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
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
导致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血液耗损过多,新血未及补充,二是
血液生化不足 。
血虚证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眼 睑,口唇、舌质,爪
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
-----血液亏虚,头面官窍失养
心悸,多梦,健忘,神疲
---- 血液亏虚,心神失养
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
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血液亏虚,脉络空虚,冲任失 养
血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肌肤 粘 膜的颜色
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二 )血脱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
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在为主
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导致血脱证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大量出
血,如呕血、便血、崩漏、外伤失血等,也
可以因长期失血、血虚迚一步发展而成。
血脱证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色枯白,脉微
或 结代
-----血液大量耗失,血脉空虚,失去 荣 养
心悸,气短,四肢逆冷
-----血液耗失,心失所养,气随血脱
血脱证的辨证依据
有 大失血,血液严重损失的病史,以
面色苍白、脉微或在为主要表现 。
气脱证、血脱证、亡阳证、亡阴证,皆
属疾病发展到濒危阶段的证候,且常可相互
影响而同时存在,诊断时主要是辨别何种
亡脱在先。
相似,亡阳、血脱、气脱均见面色苍白、
脉微 ; 亡阴、亡阳、气脱均有汗出
不同,亡阳证以身凉肢厥为特征,
亡阴证有身热烦渴的特征,
气脱证以气息微弱尤为突出,
血脱证有血液大量耗失的病史。
(一 )气滞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
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为主要
表现的证候。
引起气滞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
气机郁滞 ;
二, 痰饮、瘀血、宿食,蛔 虫、砂石等病
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
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 ;
三, 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气滞证临床表现
胸胁,脘 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
--- 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
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
---无形之气阻滞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
---阻滞气机有出路
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气滞证的辨证依据
以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
痛、窜痛为主要表现。
(二 )气逆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气机失调,气上冲逆,以咳嗽喘促、
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
现形式。
气逆证 临床表现
咳嗽频作,呼吸喘促 --- 肺气上 逆
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
--- 胃气上逆
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
----肝气升发太过
气逆证的辨证依据
以咳喘或呕吐 呃 逆, 呕血, 头痛、
眩晕等为突出表现。
(三 )气闭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
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以突
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
候。
主要原因有,强烈精神刺激,使神机闭
塞 ;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导
致气机闭塞 ;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
气闭证临床表现
突发势急、症重之昏厥,呼吸气粗,声高
--- 心、肺气闭
或内脏绞痛,或二便闭塞,脉沉弦有力
------脉络、管腔气机闭塞
气闭证的辨证依据
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息
粗、脉实为主要表现。
四、血 瘀 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 瘀 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
肿块、出血,瘀 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
候。
产生 瘀 血的原因可有多个方面,一是外伤、
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
时排出或消散,淤积于内 ;
二是气滞而血行不畅,以致血脉 瘀 滞 ;
三是血寒而使血脉凝滞,或血热而使血行 壅 聚
或血受煎熬,血液浓缩 瘀 滞,致使脉道 瘀 塞 ;
四是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
塞脉络,以致血运受阻 ;
五是气虚、阳虚而运血无力,血行迟缓。
血瘀证临床表现
1,疼痛
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
常在夜间痛甚 ;--有形瘀 血 阻滞,不通则痛 2、
肿块
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
及质硬而推之不移 ;
3,出血
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
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 ;
--- 血液淤积凝结成块 ;血不循 常
道 而溢出脉外
4、瘀 血色脉征
面色 黧 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
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舌有
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
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
血 瘀 证的辨证依据
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
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五、血热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以身热口渴、斑疹
吐 衄,烦躁 谵 语、舌 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
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
血热证的形成,一是外感热邪,或感受它邪
化热,传入血分 ;二是情志过激,气郁化火,或过
食辛辣燥热之品,火热内生,侵扰血分。
血热证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
--- 热 入 血分,内扰心神
各种出血色深红,或斑 疹 显露,舌 绛,脉数疾
---热盛迫血妄行
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面赤 -----热 盛伤阴
或为疮 痈 ---热壅 灼肉腐血
血热证的辨证依据
以身热口渴、斑 疹,烦躁 谵 语、
舌 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六、血寒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
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
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的
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
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
脉络而成。
血寒证 临床表现
畏 寒 --- 寒邪 伤阳
手足或少腹等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
发凉
--- 寒客血脉,凝滞气血,阳气不通
或痛经、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 寒凝 冲任 血脉,气血不通
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
--- 寒邪凝滞气血,阳气不通
血寒证的辨证依据
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
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
表现。
七、气血同病证类
气与血密切相关,病理上气病或血病发展
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
而发生病变,或者同时发病,或者互为因果, 从
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 瘀 证、
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辨津液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
状、体征等,对照津液的生理、病理特点,
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
有津液亏虚或运化障碍的证候存在。
津液证候
津液亏虚证
一,痰证
水液停聚 二,饮证
三,水停证
湿、水、饮、痰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
的病理性产物,四者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
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 所以 四
者之间关系密切,同源异流。 在形质、流动
性、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
,湿, 无 明显形质可见而呈, 汽态,,弥漫
性大,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 ;
,水, 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
尿为主症 ;
,饮, 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
产物,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
状为主要表现 ;
,痰, 的质地稠浊而粘,常呈半凝固乳胶状
态,流动性小,多停于肺,但可随气流窜全身,见
症复杂,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难以截然划
分,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故又常互相通称,如有
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 。
一、痰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
闷,呕 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
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痰, 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

种质稠浊而粘的病理产物。
痰证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痰质粘稠 ----痰浊停肺
胸 脘 痞闷,呕恶,纳呆 --痰浊内停,脾胃失调
或头晕目眩 ---- 痰蒙清窍
或形体肥胖 ---- 痰泛于肌肤
或神昏, 或神志错乱 ( 癫、狂、痴,痫)
---- 痰蒙心神
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 ---痰浊凝聚
舌苔腻,脉滑 ----痰浊内停征象
痰证的辨证依据
以咳吐痰多、胸闷,呕 恶、眩
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
脉滑等为主要表现。
痰浊为病,颇为广泛,见症多端,因
而有, 百病多因痰作祟,,, 怪病多
痰, 之
说。
二、饮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以胸闷脘
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
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
,饮, 是体内水液停聚而转化成的一
种较痰清稀、较水浑浊的病理性产物。
饮证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漉漉
---- 饮停胃肠
胁间饱满,咳唾引 痛 ---饮 停胸胁
胸闷,心悸,息促不得卧 --- 饮停心包
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 -- 饮停 于 肺
身体、肢节疼重 --- 饮流四肢
头目眩晕 --- 饮邪内阻,清阳不能上升
舌苔白滑,脉弦或滑 --- 饮邪内 停
饮证的辨证依据
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
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三、水停证
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以肢
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
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理性的, 水,,为质地清稀, 流动性大的
病理性产物 。
导致水停的原因,可为风邪外袭,或湿邪内
阻,亦可因房劳伤肾,或久病肾虚等,影响肺,
脾, 肾的气化功能,使水液运化, 输布失常而
停聚为患 。
此外,瘀血内阻,经脉不利,亦可影响水液的
运行,使水蓄腹腔等部位,而成血瘀水停 。
水停证 临床表现
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水肿,按之凹陷
不昐起,或为腹水而见腹部膨隆、叩之音
浊,小便短少不利,身体困重,舌淡胖,苔
白滑,脉濡缓等。
-----水液输布失常, 泛溢肌肤,停聚 体内
根据形成水停的机理、脏器的不同,
临床常见的水停证有风水相搏 (风袭水停 )
证、脾虚水泛证、肾虚水泛证、水气凌
心证等。
水停证的辨证依据
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
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
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
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四者之间的关
系密切。四者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
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形成均常与肺、
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
气化失常有关。
,湿, 无 明显形质可见而呈, 汽态,,弥漫性大,以
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 ;
,水, 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
主症 ;
,饮, 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常
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
,痰, 的质地稠浊而粘,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流
动性小,多停于肺,但可随气流窜全身,见症复杂,一
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难以截然划分,
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故又常互相通称,如有痰饮、
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
四、津液亏虚证
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
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
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使津
液耗损过多 ;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
使津液耗损 ;饮水过少,或脏气虚衰,使津液生
成不足,均可形成津液亏虚的证候。
津液亏虚证 临床表现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
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球深
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
细数无力等。
-----津液亏 虚,不能充养、濡润脏器、组织、
官窍
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为燥淫
证,属于外燥 ;
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为津液
亏虚证,属于内燥。
津液 亏 虚 证 的辨 证 依据
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
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辨情志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
体征等,对照情志致病的特点,通过分析,辨
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有情志证候的存
在 。
情志证候,是由于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
过于持久,人体不能调节适应,导致神气失常,
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 导致 的。
情志致病的特点
情志为病,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
后伤形的特点,即情志为病应有精神情志方面
异常的症状,如抑郁、烦躁、多怒、失眠等,同
时 又 有脏腑气机失常的症状,如胸闷、腹胀、
气短、心悸等。
所以,辨证时除应注意分析情志因素之外,
还须细致审察脏腑气机逆乱的见症 。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会产生
不同形式的气机逆乱,喜伤心、喜则气缓等。
一、喜证
指由于过度喜乐,导致神气失常,以
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的情志证候。
喜证 临床表现
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
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肢体疲
软,脉缓等。
----喜乐无制,损伤心神,心气弛缓,
神气不敛
喜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喜悦的情志因素存在,以
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二、怒证
指由于暴怒或过于愤怒,导致肝气横
逆、阳气上亢,以烦躁多怒、胸胁胀闷、
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
怒证 临床表现
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
目赤,眩晕,或腹胀、泻泄,甚至呕血、发
狂、昏厥,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
-----怒则气上。大怒不止,肝气升
发太过,阳气上亢, 血随气涌 。
怒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愤怒的情志因素存在,以烦
躁昐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
主要表现。
三、忧思证
指由于思虑过度,或过分忧愁,
导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以忧
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
的情志证候 。
忧思证 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忧愁不乐,表情淡漠,胸闷
胁胀,善太息,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心悸,
倦怠乏力,纳谷不馨,腹胀,脉沉弦等。
-----思则气结,神气郁滞 ; 思虑过度,
暗耗心血,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失常
忧思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忧思的情志因素存在,以情
绪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
四、悲恐证
指由于悲伤过度,或经受过度
惊骇,使气机消沉,以情绪悲哀或
恐惧、胆怯昐惊、神疲乏力等
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
悲恐证 临床表现
善悲喜哭,精神萎靡,疲乏少力,
面色惨淡 ; 或胆怯昐惊,恐惧不安,
心悸失眠,常被恶梦惊醒,甚则二便
失禁,或为滑精、阳 痿 等。
-----悲则气消,神气涣散 ; 惊恐伤
肾,恐则气下,肾气不固,神气不宁 。
悲恐证的辨证依据
有导致悲恐的情志因素存在,
以情绪悲哀或恐惧、胆怯昐惊
等为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