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诊
中医诊断学
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主讲:鲁法庭
【 概述 】,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
病的方法。 声音、气味都是脏腑生理活动和
病理变化中产生。所以通过诊查声音和气味
变化可以诊断脏腑病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
据。
听声音, 病人生命活动中发出的声
响,
嗅气味, 病体、排出物、病室异常
气味)
【 学习闻诊注意事项 】
?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正常声音的
共同特点; ( 以常衡变 )
?应掌握听声音和嗅气味的一般规
律;
?注意对少气与短气、喘与哮、嗝
逆与嗳气的区别。
【 概念 】 指 听 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
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
常声响, 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
的诊病方法。
【 声音产生的原理 】 气动则为声
第一节 听声音
【 发声相关脏腑组织器官 】
肺 —— 主气司呼吸 -----动力
肾 ------主纳气 -----气之根
肝 ------主疏泄 ----调畅气机
脾 ------主运化 ----气血之源
心 ------主神志 ----主宰语言
喉为发声的 主要器官
会厌、舌、唇齿鼻起辅助作用
五音:角 2 徵 5 宫 1 商 2 羽 6
五声:呼 笑 歌 哭 呻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五声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 特点 】 发声自然,
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
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
意符。是宗气充沛、气机
调畅的表现。
由于性别、年龄、禀赋等个
体差异和情志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胃肠异常声音
肺、呼吸道;
心听诊音
疾病反
映于语
言声音
的变化


判断正
气的胜
衰邪气
的性质
及病情
的轻重
发声
音哑与失音
鼻鼾
呻吟
惊呼
喷嚏
呵欠
太息
1.发声
?高亢有力,阳证、热证、实证;
?低怯无力,阴证、寒证、虚证。
?声 重,沉闷重浊。见于外感
风热,湿浊阻滞。
?新病卒起 — 邪气壅遏,喉窍闭阻 —
属实证(风寒、风热、痰湿阻肺)
“金实不鸣”;
?久病渐至 — 肺肾亏虚,喉关失养 —
属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
“金破不鸣”。
?怒吼、妊娠也可见。
2.音哑、失音
3.鼻鼾,, 打呼噜,,多气道不利、鼻病、

姿不 当、中风入脏、高热神昏。
4.呻吟,多疼痛或胀满。
5.惊呼,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阵发惊呼 —— 受惊
6.喷嚏, 偶发为正常
?见于新病兼恶寒发热,鼻流清
涕- 外感风寒
?久病阳虚的病人突发喷嚏- 阳
气回复,病情好转
7.呵欠,困倦而致为正常
?见于病者,呵欠频频而作--
体虚阴盛阳衰
8.太息,叹息
?不自觉发出太息声,太息后自
觉宽舒者-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言为心
声”听
语言的
异常以
判断心
神病变
谵语
郑声
独语
错语
狂言
言謇
1.谵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痰热扰神)
2.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
弱,时断时续。
多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见于疾病晚期、危重病)
,郑声者,重语也, 古人云:, 实则谵语,虚则郑
声,
总的原则: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 —— 多虚证、寒证;
烦燥多言,语声高亢 —— 多实证、热证。
3.独语,虚证 —— 心气不足;
实证 —— 气郁痰结心窍。
(见于郁证、癫证)
4.错语,虚 —— 心气不足(体虚脏衰);
实 —— 痰湿瘀血气滞阻窍。
5,狂言,痰火扰乱心神所致(阳证、实
证);狂病、蓄血。
6,言謇,言词不顺利。中风或中风后遗
症。


病人呼吸正常
是形病气未病;
呼吸异常是形
气俱病


短气
少气
正常呼吸,均匀,每分钟表 16-18次,强弱粗细
适中。
在疾病中,呼吸正常是形病气未病;呼吸异常
是形气俱病;
总的原则,呼吸气粗,快出快入属实证。
呼吸气微,慢出慢入属虚证、
1.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
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病在肺肾
?实 — 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饮
停肺;水肿。
?虚 — 肺肾亏虚。
2.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
?新感引动宿痰、久居湿地、过
食生冷酸咸所诱发。
注意两者的鉴别:, 哮以声响名,喘以气
息言,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哮有宿
疾。
3,短气,呼吸气急短促,似喘不
抬肩,若有所窒。肺气
虚;痰食瘀气阻滞。
4,少气:, 气微, 气少不足以息,

低不足以听。主诸虚不
足。与短气区别。
?重浊紧闷,实证(寒湿痰停
聚)
?轻清低微,虚证(肺气亏虚)
?不扬,热证(热邪壅肺)
?有痰声,痰湿阻肺
?阵作,咳后作鸡啼:, 顿
咳,,百日咳, (风痰热搏结)
?如犬吠,伴声哑、吸气难。
见于白喉(肺肾阴亏,火毒攻
喉)


有声有
痰 咳嗽,
有声无
痰 咳,
有痰无
声 嗽 。
?暴病多实,久病多虚。
?进食后吐泻,多食物中毒
?吐泻并作,霍乱、类霍乱
?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反胃, 多为脾阳虚
?食入即吐,胃热
?口干饮后则吐,水逆


胃气上逆
有物有声
呕,有物
无声吐,
无物有声
干呕
新病声高有力 ——实证、
热证(寒邪、热邪客
胃);
久病声低无力 ——虚证、
寒证(胃气衰败)。


唐以前称
,哕,,
为胃气上
逆,从咽
部发出不
自主的冲
激声,声
短而频
俗称, 打
呃, 。
实 —— 食积;肝气犯
胃;寒邪客胃。
虚 —— 脾胃虚弱。


古称, 噫气,
胃中气体上出
咽喉发出的声
响,声长而缓。
胃气上逆。
俗称, 打饱膈
儿, 。
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
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正常 4~5
次 /分钟,若超过 10次 /分钟则为肠鸣频繁,持
续 3~5分钟才听到 1次者为肠鸣稀少。
1.肠鸣增多,饮水过后、水饮留聚于胃、
胃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
乱,肝脾不调
2.肠鸣稀少,气机郁滞、气虚、肠痹肠结等
多见于痰饮、脾胃虚弱、胃肠气滞、风寒
湿邪中阻。
通过听诊获得的异常声音
1.支气管、肺部听诊:
?肺泡音异常
?支气管呼吸音异常
?湿性 啰 音
?干性 啰 音
2.心脏听诊
?听诊心音增强,可见于胸壁较薄、运动之后、情绪
激动等生理状况下,病变中主要见于气分热盛,或阴
虚火旺、肝阳上亢,或血虚之代偿性心音增强者。
?听诊心音减弱,可见于肥胖而胸壁较厚者,病变中主
要见于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脉瘀阻、心阳暴脱,
或心肺气虚、气血亏虚等患者,亦可见于胸壁水肿、
肺胀、悬饮和支饮等患者
?心脏听到杂音,心痹、胸痹、心瘅等心脏病变;或
见于外感高热、瘿气、肝阳上亢等阳热亢奋的病证;
亦可见于先天心脏发育不良、肺胀等心肾阳虚证患
者。
第二节 嗅气味
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
括病体(排出物)病室气味。
总原则:
酸腐臭秽,多属实证、热证;
微有腥臭,多属虚证、寒证。
一、病体气味
(一)口气
口气(酸、腐)秽臭:多与口腔
不洁、龋齿、牙疳、胃热、溃腐脓疡、
消化不良有关。
(二)汗气
腥膻 —— 风湿热蕴结皮肤;汗后
衣物不洁。
狐臭 —— 湿热内蕴。
(三)痰、涕之气:
腥臭脓血痰为肺痈;痰白清稀无异
味为寒证; 鼻长期流浊,腥秽如鱼脑,
为鼻渊;鼻流清涕无异味为外感风寒。
(四)二便之气:
食积(败卵)、膀胱湿热(臊)、
消渴病(烂苹果)。
(五)经、带、恶露之气:
带下臭秽黄稠为湿热;腥臭稀
白多寒湿; 奇臭色异多癌病。
(六)呕吐物之气:
注意食、药物中毒。腥臭清稀
多胃寒;酸臭秽浊多胃热;酸腐夹不
化食物为食积;脓血腥臭为内有溃疡。
二、病室气味
病体气味至病室的气味,说明病
情加重,卫生护理较差。
?臭气触人 —— 瘟疫病;
?血腥味 —— 失血证;
?腐臭味 —— 溃腐疮疡;
?尸臭味 —— 脏腑衰败;
?尿臊(氨)味 —— 水肿晚期(尿
毒症);
?烂苹果(酮体) —— 消渴病晚期。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谵语 2,金实不鸣 3,喘 4,金破不鸣 5,呕
吐 6,郑声 7,哮
问答题
1.怎样从咳嗽的声音辨别病症的寒热虚实?
2.什么是常声?常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影响常
声发生生理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哮、喘?临床表现如何?二者有何区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