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制作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下篇绪论 上篇 中篇








































诊断的概念,诊断就是通过多
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
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合病变
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
作出概括行判断。
中医诊断学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
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
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
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
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
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
干课程。
诊察
了解
治 疗

分析
判断
望、闻、问、切、检测
辨证 辨病

绪 论
主要内容
发展简史
学习方法
司外揣内
诊法 诊病 辨证 病案
基本原理 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
整体审察
诊法合参
病证结合
基本原则




望诊 ---视觉观察 ---
闻诊 ---听觉和嗅觉 --
问诊 --语言交流 ---
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疾病的发生过程、现在症状
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切诊 -- 脉象和身体局部的变-----触觉
病人全身及局部神色形
态和排泄物的形色质量
(一)诊法








症状,指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
和不适 (问诊)
体征,指客观能够检测出来的异
常征象 (闻诊、望诊、切诊)

状(







(二 )诊病,


疟疾, 痢疾, 肺痈,
痫病, 消渴 滑胎,
痛经, 麻疹, 夏季
热红丝疔, 乳疬,
脓疱疮, 牛皮癣内
痔, 股骨骨折, 白
喉, 聚 星 障
病是对该疾病全过
程的特点与规律所
作的概括和抽象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
判断疾病病种,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辨病
(三)辨证
中医学的一个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
过程中所处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
位、病性、病因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
理概括 —致病因素、机体反应的综合
包括证名、证型、证候如下
痰热壅肺证
瘀阻脑络证
脾肾阳虚证
卫分证
常见、典型
规范的证


证候
证型据候辨证
将疾病当前阶段本质概
括成的诊断名称
运用
中医
理论
综合分析 四诊收集的临床资
料(症状
、体征等)
判断
病因
病位
病性
病势
辨别证候,确定证名辨证:
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神理
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
及发病、病机的理论等
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病历、诊籍








+ + +
(四)病案
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司法的重要资料
理论基础,人是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因果联
系;局部与整体病理相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
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一)司外揣内 从外知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黑 箱外
推测
内部
人症状


病理本质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二)见微知著
面部分候 教材 P39 面部脏腑分属图
独取寸口 教材P104表5-2寸口与脏腑相应
耳诊 耳廓脏腑反应点 P52图2-7
舌诊 教材 P72 图3-3 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
目诊 教材 P5 0 图2-5眼的五轮分属
微小
局部
明显、整体通过微小的变化,
可以测知整体的
情况
“生物全息,
(三)以常达变
,素问 · 玉机真脏论,,, 五色脉变,揆度
奇恒,道在于一。,
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
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
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望面色 健康面色 —— 失神面色
察 舌 正常舌象 —— 红舌黄苔
变常
中医诊断的原则,
(一)整体审察
1.认识论上注意整体观念、相互联系
局部病变 → 影响全身;
精神刺激 → 气机及形体变化
脏腑病变 → 气血阴阳失常、精神活动改变
任何疾病 → 都有整体性变化
2.病情资料 收集全面,
起因,病史,痛苦不适,各种病理改变
精神、饮食、睡眠、二便 …… 习惯
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
3.分析全面,综合判断:
真 — 假 本质 — 现象 因 — 果 主要 — 次要
局部 — 整体 身体 — 环境 人之病 — 病之人
(二)诊法合参
四诊参合,难分先后:问 —闻,望 ——
问、闻,按 ——望、问诊察排出物 ——望色、
形,闻气,问感 觉。腹诊 ——望色泽、形状;
叩诊听声音;按诊知冷热、软硬;问喜恶。
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
检查发
现病情
视觉 — 望
听觉 — 闻
嗅觉 — 闻
言语 — 问
触觉 — 切




(三)病证结合
现阶段主要矛盾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
先辨证再辨病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时 代 姓 名 论 著 贡 献
公元五世纪 为四诊奠定基础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 为诊断方法、辨证学的建立奠基础。
春秋战国 难经 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
西汉 淳于意 创, 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开创辨证论治先河
东汉 华佗 中藏经 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
西晋 王叔和 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隋代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
南宋 施发 察病指南 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
元朝 敖氏 点点金、金镜录 论舌第一部专著
杜清碧 伤寒金镜录 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
金元 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诊病辨证重视病机
李杲 脾胃论 辨脉重视四诊合参
张从正 儒门事亲 主张从外知内
朱丹溪 格致余论 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
明清 叶天士 温热论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
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 温病条辨
吴又可 温疫论




临床诊断, 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要
注意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锻炼和修养。
,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 神, 象等概念抽象,
真 正 理 解 需 要 临 床 实 际 观 察, 体会 。 病 情 千
变万化,需要临床锻炼积累经验。
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 涉及阴阳五行, 精神
气化, 等基本理论 。 要理解, 掌握本门课程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
(一)掌握理论
(二)不断实践
(三)辩证思维
四方面内容:诊法;辨证;诊病;病案
四种诊法,
眼 — 望 — 神色形态,诊舌
耳、鼻 —— 闻 —— 听声音,嗅气味
口 —— 问 —— 问病史,问病情
手 —— 切 —— 脉诊,按诊
三个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三个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三个方法:熟悉理论;临床实践;辩证思维
中医诊断学概括为 4 4 3 3 3
小 结,
1,何谓, 诊断,?
2,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复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