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
概述
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其它型式滑动轴承简介
§ 1 概述
一、轴承的功用和分类
1.功用:用于支承轴,并且实现轴的旋转运动(承受载荷和相对运动)
2.根据摩擦性质分为:滑动摩擦轴承(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
(滚动轴承)。
二、滑动轴承的分类
1.根据承受载荷分
径向轴承:承受径向载荷,例如直齿轮轴承( Fr);
止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例如斜齿轮轴承( Fa)。
2.根据滑动表面的润滑状态
①液体润滑轴承:
②非液体润滑轴承(边界润滑或混合润滑状态):
③无润滑轴承:
3.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
液体动润滑轴承(液体动压轴承):
液体静压润滑轴承:
本章主要讨论液体动压润滑轴承,工程中一般设计成①或②。
三、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1.优点:
①轴颈与轴瓦靠面接触,可用于承受载荷特殊的情况(重
载、振动载荷、冲击载荷等):内燃机、汽轮机等;
②用于支承刚度要求高的情况:机床;
③用于旋转运动精度高的场合:仪表;
④用于转速特别高的场合:电机;
⑤用于径向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曲轴的轴承)
2.缺点:
①液体动压轴承,设计复杂,结构较繁,在起动和止动
时存在非液体摩擦;
②非液体润滑轴承,磨损严重,易出现胶合;
③轴向尺寸较大。
四、设计内容
1)轴承的型式和结构;
2)轴瓦的结构和材料选择;
3)轴承的结构参数;
4)润滑剂的选择和供应;
5)轴承的工作能力及热平衡计算。
§ 2 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 1)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优点
缺点
用途
( 2)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特点与用途
( 3)自动调心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特点
用途
( 4)间隙可调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特点
用途
§ 3 轴瓦材料和结构
3.1 轴瓦的材料
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磨料磨损
胶合:重载、油膜破裂或润滑不良,产生粘附和迁移;
点蚀(疲劳剥落)
腐蚀
磨 粒 磨 损
咬粘(胶合)
疲劳剥落
腐蚀
气蚀、流体侵蚀、电侵蚀和微动磨损
对轴承材料的要求
①良好的减摩性(摩擦系数低)、耐磨性(抗磨损)和抗咬粘性(耐热性
和抗粘附);
②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③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
④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常用轴承材料
( 1) 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以锡或铅为基体)
满足①②④要求,价格贵,多用于重载、中高速;
( 2) 铜合金
广泛应用,满足①③④要求,对用于高、中速,中等、重载;
( 3) 铝合金
满足③④要求,要求轴颈淬火;
( 4) 灰铸铁及耐磨铸铁
用于轻载、低速,不受冲击载荷的场合;
( 5) 粉末冶金
( 6) 非金属材料,塑料、石墨等。
3.2 轴瓦的结构
一, 轴瓦的型式和构造
整体式:
剖分式轴瓦,厚壁轴瓦和薄壁轴瓦
二、轴瓦的定位
三、油孔及油槽
目的及原则
①对液体动压径向轴承
轴向油槽 (适用于轴颈单向旋转、载荷变化不大的场合,通常油槽宽度比
轴承稍短,防止润滑油从端部大量流失):
整体式径向轴承,单轴向油槽,开在最大油膜厚度位置,以保证
润滑油从压力最小的地方输入轴承;
剖分式径向轴承,双轴向油槽,开在轴承剖分面上。
周向油槽,适用载荷方向变动范围超过 1800的场合,开在轴
承宽度中部。
② 非液体润滑径向轴承:油孔可开在承载区;
③油槽的宽度 ≤ 轴承宽度的 80%,油槽尺寸可查手册。
§ 4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4.1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4.2 润滑方式与供油装置
润滑方式 的选择
润滑装置
采用润滑脂进行润滑时,一般使用
黄油杯,杯内贮满润滑脂,定时或
随时旋转杯盖,即可将润滑脂挤入
轴承。
低速和间歇工作的轴承,可以定期用
油枪向轴承的油孔内注油。为防止污
物进入轴承,可以在油孔上加装压注
油杯。
黄油杯 压注油杯
(a)针阀式油杯 ( b)油绳式油杯
中速中载的轴承:应采用连续供油的润滑方式。
对于高速重载或变载荷的滑动轴承:采用压力循环润滑。它是利用油泵经油路
系统将润滑油压到轴承表面,油泵的供油压力通常为 0.1~0.5MPa。
§ 5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磨损、胶合
2.设计准则:边界油膜不破裂
通常采用条件性计算(验算):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
的低速、重载或间歇工作的轴承。
2、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已知:轴承所受径向载荷 Fr、轴颈转速 n及轴颈直径。
设计内容:确定轴承结构、材料等,验算工作能力。
设计步骤
① 根据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轴承的结构型式,选择轴
承材料;
② 确定宽径比( B/d,B为轴承宽度);
B/d太小:油易从两端流失,使轴瓦过快磨损;
B/d过大:散热差,温升高,易引起轴瓦边缘的局部磨损。
一般取 B/d≈0.5 ~ 1.5。
根据宽径比 B/d和 d,可确定轴承宽度 B,在确定轴承宽度时,
还应考虑到机器结构尺寸的限制。
③ 验算轴承的工作能力
( 1)平均压力 p的验算
式中 [p]为轴瓦材料的许用压力。
( 2) pv的验算
式中 v为轴颈圆周速度,[pv]轴承材料的 pv许用值。
( 3)滑动速度 v的验算:对压力 p较小的轴承
v≤[v]
式中 [v]许用滑动速度。
? ?pvBnFdnBdFpv rr ????? 19100100060 ?
? ?pdBFp r ??
④ 选择轴承的配合,H9/d9,H8/f7,H7/f6。
⑤选择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3、止推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a)实心式 b)空心 式 c)单环式 d)多环式
4、止推滑动轴承的计算
§ 6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设计计算
6.1 液体动力润滑的承载机理
6.2 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基本假设
yx
p
?
???
?
? ?平衡方程:
y
v
?
??? ??粘度公式:
2
2
)
y
v
y
v
yx
p
?
??
?
?
?
???
?
? ??(-代入:
利用 y=0和 y=h(为所取单元体处的油膜厚度)处的速度边界条件,即可
求出油层的速度分布,进而可得到
式中 h0— 两表面间油压最大处的间隙;
h— 任一载面处的间隙;
η — 润滑油粘度。
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1.润滑油有一定粘度,供油
要充分;
2.表面间有相对运动速度;
3.有收敛的油楔。
)(6 03 hhh Vxp ???? ?一维雷诺方程:
6.3 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a)静止 b)启动 c)稳定运转
6.4 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关系和承载量系数
1.几何关系
( 1)建立坐标系
o为极点,oo1为极轴
Φ a:
Φ 1,h1:
Φ 2,h2:
Φ 0,h0
Φ, h
( 2)基本概念
① 直径间隙,Δ=D -d
② 半径间隙,δ=R -r=Δ/ 2
③ 相对间隙,ψ=Δ/d=δ/r
④ 偏心距,e
⑤ 偏心率,χ=e/δ
⑥ 任意极角 φ 的油膜厚度 h:
h=δ+ecosφ=δ( 1+χcosφ)
⑦ 最小油膜厚度:
hmin=δ -e=δ( 1-χ)=rψ( 1-χ)
⑧ 压力最大处的油膜厚度 h0:
h0=δ( 1+χcosφ 0)
⑨ 包角 α,入油口到出油口间所包轴
颈的夹角 。
2,轴承的承载能力
有限长轴承油膜的总承载能力
F=ηωdB/ ( ψ 2Cp)
Cp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Cp∝(χ, B/d)
不同宽径比时沿轴承周向和轴向
的压力分布图
6.5 最小油膜厚度
hmin=δ -e=δ(1 -χ)=rψ(1 -χ)
若其他条件不变,hmin愈小则偏心率 χ 愈大,轴承的承载能力就愈大。
最小油膜厚度受到轴颈和轴承表面粗糙度、轴的刚性、以及轴承与轴颈的
几何形状误差等因素的限制。
为了保证轴承获得完全液体摩擦,避免轴颈与轴瓦的直接接触
hmin≥R z1+Rz2=[ hmin]
再综合考虑到轴颈和轴瓦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轴的变形的影响,一般
要使安全系数
S≥h min/( Rz1+Rz2) =2~3
校核, hmin→ χ→C p→ F=ηωdB/ ( ψ 2Cp)
若 F>外载荷,合格。
6.6 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1,目的
2,热平衡条件
fFv=cρQΔt+α sAΔt
式中 f— 液体摩擦系数; F— 轴承承载能力,即载荷( N);
v— 轴颈圆周速度( m/s); c— 润滑油比热,一般为 1
680-2 100J/( kg.℃ ); ρ — 润滑油密度,一般为
850-900g/m3; Q— 轴承耗油量( m3/s); A— 轴承散热
面积( m2),A=π/dB ; Δt — 润滑油的出油温度 t2与进
油温度 t1之差(温升),Δt=t 2-t1( ℃ ); α s— 轴承
的散热系数,依轴承结构尺寸和通风条件而定。轻型
轴承或散热困难的环境,α s=50J/( m2·s·℃ );重型轴
承或散热条件良好时,α s=140J/(m2·s·℃ )。
3,说明
①润滑油从入口至出口,温度是逐渐升高的,因而各处油的
粘度不等。计算轴承承载能力 F=ηωdB/ ( ψ 2Cp)时,用
平均温度下的粘度。
平均温度 tm=t1+Δt/2
平均温度一般不应超过 75℃ 。
②设计时,先假定 tm( 50~ 75℃ ) → Δ t→ 校核入口温度 t1。
进油温度 t1一般控制在 35-45℃ ( t1太低,外部冷却困难;
若 t1 >35~ 40℃,则易于建立热平衡,承载能力尚未用
尽。)。
6.7 设计方法
( 1)参数选择
相对间隙 ψ,相对间隙是影响轴承工作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 。
宽径比 B/d:宽径比对轴承承载能力, 耗油量和轴承温升影
响很大 。
润滑油粘度 η,粘度大, 则轴承承载能力高, 但摩擦功耗大,
油流量小, 轴承温升高 。
轴承表面粗糙度:轴承最小油膜厚度 hmin受轴承表面粗糙度
的限制 。
( 2) 设计方法
1) 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根据轴颈直径 d,转速 n及轴上外载荷 F等工作条件, 参考有关经验数据,
初步确定轴承的设计方案, 具体包括:
① 确定轴承的结构形式;
② 选定有关参数,B/d,ψ, η, Rz等;
③ 选择轴瓦结构和材料 。
2) 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主要包括轴承最小油膜厚度 hmin和润滑油温升 Δt 的计算等 。
3) 综合评定与再设计
通常, 能满足工作条件的零件设计方案不是惟一的, 对于影响因素众多
的滑动轴承设计来说, 情况更是如此 。
§ 7 其它型式滑动轴承简介
多油楔滑动轴承
液体静压滑动轴承
气体润滑轴承
概述
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其它型式滑动轴承简介
§ 1 概述
一、轴承的功用和分类
1.功用:用于支承轴,并且实现轴的旋转运动(承受载荷和相对运动)
2.根据摩擦性质分为:滑动摩擦轴承(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
(滚动轴承)。
二、滑动轴承的分类
1.根据承受载荷分
径向轴承:承受径向载荷,例如直齿轮轴承( Fr);
止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例如斜齿轮轴承( Fa)。
2.根据滑动表面的润滑状态
①液体润滑轴承:
②非液体润滑轴承(边界润滑或混合润滑状态):
③无润滑轴承:
3.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
液体动润滑轴承(液体动压轴承):
液体静压润滑轴承:
本章主要讨论液体动压润滑轴承,工程中一般设计成①或②。
三、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1.优点:
①轴颈与轴瓦靠面接触,可用于承受载荷特殊的情况(重
载、振动载荷、冲击载荷等):内燃机、汽轮机等;
②用于支承刚度要求高的情况:机床;
③用于旋转运动精度高的场合:仪表;
④用于转速特别高的场合:电机;
⑤用于径向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曲轴的轴承)
2.缺点:
①液体动压轴承,设计复杂,结构较繁,在起动和止动
时存在非液体摩擦;
②非液体润滑轴承,磨损严重,易出现胶合;
③轴向尺寸较大。
四、设计内容
1)轴承的型式和结构;
2)轴瓦的结构和材料选择;
3)轴承的结构参数;
4)润滑剂的选择和供应;
5)轴承的工作能力及热平衡计算。
§ 2 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 1)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优点
缺点
用途
( 2)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特点与用途
( 3)自动调心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特点
用途
( 4)间隙可调式径向滑动轴承
组成
特点
用途
§ 3 轴瓦材料和结构
3.1 轴瓦的材料
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磨料磨损
胶合:重载、油膜破裂或润滑不良,产生粘附和迁移;
点蚀(疲劳剥落)
腐蚀
磨 粒 磨 损
咬粘(胶合)
疲劳剥落
腐蚀
气蚀、流体侵蚀、电侵蚀和微动磨损
对轴承材料的要求
①良好的减摩性(摩擦系数低)、耐磨性(抗磨损)和抗咬粘性(耐热性
和抗粘附);
②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③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
④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常用轴承材料
( 1) 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以锡或铅为基体)
满足①②④要求,价格贵,多用于重载、中高速;
( 2) 铜合金
广泛应用,满足①③④要求,对用于高、中速,中等、重载;
( 3) 铝合金
满足③④要求,要求轴颈淬火;
( 4) 灰铸铁及耐磨铸铁
用于轻载、低速,不受冲击载荷的场合;
( 5) 粉末冶金
( 6) 非金属材料,塑料、石墨等。
3.2 轴瓦的结构
一, 轴瓦的型式和构造
整体式:
剖分式轴瓦,厚壁轴瓦和薄壁轴瓦
二、轴瓦的定位
三、油孔及油槽
目的及原则
①对液体动压径向轴承
轴向油槽 (适用于轴颈单向旋转、载荷变化不大的场合,通常油槽宽度比
轴承稍短,防止润滑油从端部大量流失):
整体式径向轴承,单轴向油槽,开在最大油膜厚度位置,以保证
润滑油从压力最小的地方输入轴承;
剖分式径向轴承,双轴向油槽,开在轴承剖分面上。
周向油槽,适用载荷方向变动范围超过 1800的场合,开在轴
承宽度中部。
② 非液体润滑径向轴承:油孔可开在承载区;
③油槽的宽度 ≤ 轴承宽度的 80%,油槽尺寸可查手册。
§ 4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4.1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4.2 润滑方式与供油装置
润滑方式 的选择
润滑装置
采用润滑脂进行润滑时,一般使用
黄油杯,杯内贮满润滑脂,定时或
随时旋转杯盖,即可将润滑脂挤入
轴承。
低速和间歇工作的轴承,可以定期用
油枪向轴承的油孔内注油。为防止污
物进入轴承,可以在油孔上加装压注
油杯。
黄油杯 压注油杯
(a)针阀式油杯 ( b)油绳式油杯
中速中载的轴承:应采用连续供油的润滑方式。
对于高速重载或变载荷的滑动轴承:采用压力循环润滑。它是利用油泵经油路
系统将润滑油压到轴承表面,油泵的供油压力通常为 0.1~0.5MPa。
§ 5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磨损、胶合
2.设计准则:边界油膜不破裂
通常采用条件性计算(验算):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
的低速、重载或间歇工作的轴承。
2、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已知:轴承所受径向载荷 Fr、轴颈转速 n及轴颈直径。
设计内容:确定轴承结构、材料等,验算工作能力。
设计步骤
① 根据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轴承的结构型式,选择轴
承材料;
② 确定宽径比( B/d,B为轴承宽度);
B/d太小:油易从两端流失,使轴瓦过快磨损;
B/d过大:散热差,温升高,易引起轴瓦边缘的局部磨损。
一般取 B/d≈0.5 ~ 1.5。
根据宽径比 B/d和 d,可确定轴承宽度 B,在确定轴承宽度时,
还应考虑到机器结构尺寸的限制。
③ 验算轴承的工作能力
( 1)平均压力 p的验算
式中 [p]为轴瓦材料的许用压力。
( 2) pv的验算
式中 v为轴颈圆周速度,[pv]轴承材料的 pv许用值。
( 3)滑动速度 v的验算:对压力 p较小的轴承
v≤[v]
式中 [v]许用滑动速度。
? ?pvBnFdnBdFpv rr ????? 19100100060 ?
? ?pdBFp r ??
④ 选择轴承的配合,H9/d9,H8/f7,H7/f6。
⑤选择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3、止推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a)实心式 b)空心 式 c)单环式 d)多环式
4、止推滑动轴承的计算
§ 6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设计计算
6.1 液体动力润滑的承载机理
6.2 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基本假设
yx
p
?
???
?
? ?平衡方程:
y
v
?
??? ??粘度公式:
2
2
)
y
v
y
v
yx
p
?
??
?
?
?
???
?
? ??(-代入:
利用 y=0和 y=h(为所取单元体处的油膜厚度)处的速度边界条件,即可
求出油层的速度分布,进而可得到
式中 h0— 两表面间油压最大处的间隙;
h— 任一载面处的间隙;
η — 润滑油粘度。
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1.润滑油有一定粘度,供油
要充分;
2.表面间有相对运动速度;
3.有收敛的油楔。
)(6 03 hhh Vxp ???? ?一维雷诺方程:
6.3 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a)静止 b)启动 c)稳定运转
6.4 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关系和承载量系数
1.几何关系
( 1)建立坐标系
o为极点,oo1为极轴
Φ a:
Φ 1,h1:
Φ 2,h2:
Φ 0,h0
Φ, h
( 2)基本概念
① 直径间隙,Δ=D -d
② 半径间隙,δ=R -r=Δ/ 2
③ 相对间隙,ψ=Δ/d=δ/r
④ 偏心距,e
⑤ 偏心率,χ=e/δ
⑥ 任意极角 φ 的油膜厚度 h:
h=δ+ecosφ=δ( 1+χcosφ)
⑦ 最小油膜厚度:
hmin=δ -e=δ( 1-χ)=rψ( 1-χ)
⑧ 压力最大处的油膜厚度 h0:
h0=δ( 1+χcosφ 0)
⑨ 包角 α,入油口到出油口间所包轴
颈的夹角 。
2,轴承的承载能力
有限长轴承油膜的总承载能力
F=ηωdB/ ( ψ 2Cp)
Cp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Cp∝(χ, B/d)
不同宽径比时沿轴承周向和轴向
的压力分布图
6.5 最小油膜厚度
hmin=δ -e=δ(1 -χ)=rψ(1 -χ)
若其他条件不变,hmin愈小则偏心率 χ 愈大,轴承的承载能力就愈大。
最小油膜厚度受到轴颈和轴承表面粗糙度、轴的刚性、以及轴承与轴颈的
几何形状误差等因素的限制。
为了保证轴承获得完全液体摩擦,避免轴颈与轴瓦的直接接触
hmin≥R z1+Rz2=[ hmin]
再综合考虑到轴颈和轴瓦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轴的变形的影响,一般
要使安全系数
S≥h min/( Rz1+Rz2) =2~3
校核, hmin→ χ→C p→ F=ηωdB/ ( ψ 2Cp)
若 F>外载荷,合格。
6.6 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1,目的
2,热平衡条件
fFv=cρQΔt+α sAΔt
式中 f— 液体摩擦系数; F— 轴承承载能力,即载荷( N);
v— 轴颈圆周速度( m/s); c— 润滑油比热,一般为 1
680-2 100J/( kg.℃ ); ρ — 润滑油密度,一般为
850-900g/m3; Q— 轴承耗油量( m3/s); A— 轴承散热
面积( m2),A=π/dB ; Δt — 润滑油的出油温度 t2与进
油温度 t1之差(温升),Δt=t 2-t1( ℃ ); α s— 轴承
的散热系数,依轴承结构尺寸和通风条件而定。轻型
轴承或散热困难的环境,α s=50J/( m2·s·℃ );重型轴
承或散热条件良好时,α s=140J/(m2·s·℃ )。
3,说明
①润滑油从入口至出口,温度是逐渐升高的,因而各处油的
粘度不等。计算轴承承载能力 F=ηωdB/ ( ψ 2Cp)时,用
平均温度下的粘度。
平均温度 tm=t1+Δt/2
平均温度一般不应超过 75℃ 。
②设计时,先假定 tm( 50~ 75℃ ) → Δ t→ 校核入口温度 t1。
进油温度 t1一般控制在 35-45℃ ( t1太低,外部冷却困难;
若 t1 >35~ 40℃,则易于建立热平衡,承载能力尚未用
尽。)。
6.7 设计方法
( 1)参数选择
相对间隙 ψ,相对间隙是影响轴承工作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 。
宽径比 B/d:宽径比对轴承承载能力, 耗油量和轴承温升影
响很大 。
润滑油粘度 η,粘度大, 则轴承承载能力高, 但摩擦功耗大,
油流量小, 轴承温升高 。
轴承表面粗糙度:轴承最小油膜厚度 hmin受轴承表面粗糙度
的限制 。
( 2) 设计方法
1) 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根据轴颈直径 d,转速 n及轴上外载荷 F等工作条件, 参考有关经验数据,
初步确定轴承的设计方案, 具体包括:
① 确定轴承的结构形式;
② 选定有关参数,B/d,ψ, η, Rz等;
③ 选择轴瓦结构和材料 。
2) 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主要包括轴承最小油膜厚度 hmin和润滑油温升 Δt 的计算等 。
3) 综合评定与再设计
通常, 能满足工作条件的零件设计方案不是惟一的, 对于影响因素众多
的滑动轴承设计来说, 情况更是如此 。
§ 7 其它型式滑动轴承简介
多油楔滑动轴承
液体静压滑动轴承
气体润滑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