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学评估概述   一、教学评估的意义   所谓教学评估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上的估量和评判。具体地说,它是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测量等手段,广泛地收集信息,并运用恰当的信息处理技术,获取可靠的证据,对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作出估量与评判。   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教学工作的规律,调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授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合理地使用评估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就能使评估工作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1.衡量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在教学工作的前期,通常都要全面地制定一套教学目标,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以致偏离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估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就像一把“尺子”能够及时地度量出每个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及他们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的程度,并能从整体上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2.控制教学过程。教学中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自始至终地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教学评估能及时获取各类反馈信息,经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学评估是控制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   3.鉴别教与学的效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需要对某个范围里的学生进行分类或选拔,教学评估能多方位地收集信息,应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或选拔原则,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显示得更加确切、全面,使所需的分类更公正、合理。教学评估的鉴别功能不但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案。   二、教学评估的基本程序   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比较准确的评估结论,我们在着手评估工作时,必须考虑它的实施步骤。教学评估工作由以下步骤组成。   1.确定评估的要求。评估工作必须明确其目的、目标和实施的对象、手段等有关要求。确定评估目的,就是确定“为什么评”的问题。有的评估是为了鉴定教学成果,有的评估是为了探索教学规律,有的评估是为某种决策提供依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在组织、内容及方法上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以鉴定教学成果为目的的评估中,评估的准则和测量的工具都应严格按教学目标的规定。在以选拔为目的的评估中,评估的准则和测量的工具除了符合教学目标的规定外,还要考虑选拔工作的特殊需要。确定评估目标就是确定“评什么”和“评谁”的问题。是评教师的教法,还是评学生的学习;是评学校的管理体制,还是评有关的课程设置;是评认知领域的内容还是评情感领域的内容;等等。确定实施对象就是确定“由谁提供信息”的问题。教学工作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家长等,他们都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我们应该结合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实施对象。例如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往往把学生作为主要的实施对象,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直接地、广泛地、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而在评估教材的难易程度时,却应以教师为主要实施对象,因为教师有长期使用教材的经验。在有些评估工作中,评估结论要依赖于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例如要评估教学新方案的效果,为了使评估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不但要收集和分析新方案实验班的有关信息,还要收集和分析非实验班的信息,以便对比。对比班虽然不是我们评估的对象,但应作为实施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对比班的确定,要十分注意它与实验班的可比性基础,如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等都应是比较接近的。这样才能解释学生的后期差异与教学新方案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施手段就是确定“怎样获得信息”的问题。常用的手段有测试、问卷调查、实地听课和座谈会等。   教学评估的有关要求都应在评估工作的早期确定,否则可能导致信息量的不足,影响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选择和编制测量工具。要收集评估所需的信息,一般要通过某种方式的测试或调查。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估时,通常是通过数学测验,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数学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和交谈,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水平和学习条件等情况。这时,我们把测试用的试卷和调查用的问卷(包括交谈用的提纲)叫做测量工具。依靠这些工具收集信息。由于各种测量工具都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因此要结合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收集和处理信息。在编制测量工具同时,就应考虑到信息的收集问题,避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些无用的信息上,也不要使必要的信息被遗漏和混淆。   原始信息是评估工作的基础,因此原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一定要做到准确、完整、有序、便于使用。以测试为例,从评阅试卷、登记分数到输入计算机,工作量大而且单调、枯燥、烦琐,要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心,把操作误差减小到最低程度。当发现了数据遗漏的现象,如在登分表上某个学生的姓名、学号被遗漏,或某部分的分数被遗漏,要尽力将这些数据补齐,或作出某种约定,使得这些有遗漏现象的数据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作用。一般不要轻易剔除原始数据,要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为了便于原始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它们的整理,要讲究一定的编排技术,做到井然有序,查找方便。   原始信息一般不便于直接用于评估,而需要作统计处理,使原始信息中蕴含的特征明朗化,才能从中获取评估的依据。在数据处理时,有些基本统计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如测试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成绩分布、各试题的得分率和一些有关的百分比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评估工作的需要再作一些更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处理。   4.作出评估结论。依据对各类信息(数量化的和非数量化的)的综合分析研究,对照评估目标,作出价值上的判断,获得评估结论。   三、教学评估的指标系统   在评估工作的初期,我们对评估目标的讨论往往是比较笼统的和原则性的。为了便于操作,便于编制测量工具,必须把这些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指标及指标系统。   指标是由目标确定的。例如要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把“数学水平”具体化,它包含哪些数学内容,可分解为几个水平层 .104.次,每一项内容及其相应的水平都可称为一项指标。每项指标一般只能反映目标的某个局部,要全面地体现目标,必须建立与目标紧密相连的一群指标,即指标系统。指标系统是目标的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分解形式。   虽然指标系统应具有和目标完全一致的内涵,但实际上,指标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目标。例如,目标是评估学生的运算能力,而运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指数运算、对数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等、如果我们选定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运算能力”的代表,那么它所反映的事实不可避免地有片面性。如果把各类运算都作为指标,那相应的测试对学生来说负担太重,况且仍然是通过各类具体的试题来反映“能力”这个抽象的事实的,其中的差距无法消除。因此,指标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只是相应目标的内容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中的元素应该是目标内容中最有代表性的。   构建指标系统的具体做法可分如下几步:   1.确定内容范围和水平状态。例如,要评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那么内容范围可以是初中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或者再补充些内容。选定内容范围的原则是有利于评估目标的实现。在内容范围确定之后,还要估计学生群体在这些内容上所可能表现出的最高水平状态和最低水平状态。   2.对内容和水平进行分解。在认知领域中,由于评估目标常常和教学目标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可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法进行分解。在非认知领域中,此项分解工作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例如要评估新的教学方案,而这项评估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广的,可以把评估的内容分解成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新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新方案效果解释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三是新方案的意义。这里的分解是很粗糙的,在实际操作中每部分都可再分解成若干条更具体的内容。把评估的内容进行分解后,再把水平范围分解成若干个水平层次。   3.选取评估指标。例如,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代数、几何,而代数、几何的每一项内容又分别有概念、运算、作图、证明和应用等,应该选哪些具体内容作为评估指标呢?这既要考虑到所选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率,也要参考评估目标的特殊要求而有所侧重。   4.对指标赋以权重。评估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很广,但各内容对于评估工作的重要程度却不会是一样的,于是有必要对各指标赋以适当的权重,为综合评估作好准备。目前,常见的权重分配方法是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而确定的,而专家们大多是根据评估目标、教学目标和解释评估结论的价值高低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一项评估工作的指标系统就基本构成了。借助于指标系统,我们就可以编制测量工具,对实施对象进行测量,获取信息,比较分析,最后实现评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