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皮肤性病科教研室
教 案
课程名称 皮肤性病学 撰写时间 2003年1月
课 次
第十四次课(2学时)
教学内容
瘙痒性皮肤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
教学目的
了解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及常见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掌握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白癜风)的临床表现;掌握寻常痤疮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
重点: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寻常痤疮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难点: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
脂溢性皮炎
教学时间
的分配
瘙痒性皮肤病: 1 学时
白癜风: 0.5学时
痤疮: 0.5学时
课后小结
瘙痒症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慢性单纯性苔藓又名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单纯性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损害,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疾病。我国人群的患病率大约为0.1%-2%,好发于青壮年。寻常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额面、胸部和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瘙 痒 性 皮 肤 病
第一节 瘙痒症
一、概念: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二、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内脏疾患;局部疾患;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三、临床表现: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限局性两类。
1.全身性瘙痒症: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重者常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工作。皮肤常继发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
老年性瘙痒症: 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
冬季瘙痒症: 多发于冬季患者睡前脱衣时,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皮肤常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
2.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1)肛门瘙痒症 :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阴囊瘙痒症 :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阵发性发作,皮损肥厚、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女阴瘙痒症 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瘙痒阵发,夜间加重,局部皮肤肥厚、浸渍,阴蒂及阴蒂粘膜甚至出现水肿、糜烂,常引起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
(4)头部瘙痒症、小腿瘙痒症、掌跖瘙痒症和外耳道瘙痒症也是常见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四、临床处理原则:
◆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生活规律,少进烟酒及辛辣食物,戒掉搔抓习惯,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洗浴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热水洗烫。
◆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一、概念:又名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患者常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晒、食辛辣食物、饮酒等也会促发及加重本病。
三、临床表现: 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没有渗出倾向。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限局型及播散型。
(1)限局型 :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
(2)播散型: 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四、临床诊断:
◆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阵发性剧痒。
五、临床处理原则:
◆祛除诱发因素。
◆局部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或局部注射为主。
◆全身治疗:镇静止痒。
第三节 单纯性痒疹
一、概念: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损害,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
二、病因: 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可能与虫咬、食物或药物过敏、环境变化、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感染灶、恶性肿瘤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
(1)小儿痒疹(Hebra痒疹),多发生在3岁以前的儿童,好发于四肢伸侧。初为风团或风团样丘疹,逐渐增多波及全身,风团消退后可遗留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褐红坚硬小结节。瘙痒剧烈,可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或化脓性感染。
(2)成人痒疹又称单纯性痒疹,原发疹较小较多,如帽针头大小至扁豆大小风团样斑块及丘疱疹,继以坚实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结痂,瘙痒剧烈。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有时可累及头皮、面部。因反复发疹及搔抓,呈现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程慢性。
四、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皮损的特点诊断。
五、临床处理原则:
(1)尽量寻找并祛除病因和诱因。
(2)抗过敏,镇静止痒。
(3)局部治疗。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
一、概念: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过敏体质、昆虫叮咬、新陈代谢异常、胃肠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与本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典型皮损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黑褐色或红褐色结节,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数目多少不等,由于搔抓常见表皮剥脱、出血或结痂,结节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及肥厚、苔藓样变,邻近皮损可密集成斑块或纵形排列。瘙痒剧烈,好发于四肢伸侧。病程慢性,长期不愈。
四、临床诊断:
(1)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背,尤以小腿伸侧显著,有昆虫叮咬史。
(2)皮损为散在豌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增厚,呈红褐色或黑褐色,瘙痒剧烈。
五、临床处理原则:
(1)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2)局部治疗:外用药、局注和冷冻。
(3)全身疗法:抗过敏、镇静止痒。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素增加或沉着性皮肤病
色素减退或脱失性皮肤病
白癜风
一、概念: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疾病。我国人群的患病率大约为0.1%-2%,好发于青壮年。
二、发病机制:
1.自身免疫:患者血清中IgG型抗黑素细胞抗体的存在及其致病作用;皮损中CD3+、CD4+、CD8+的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
2.遗传因素:白癜风患者的亲属患病率(国内3%-12%,国外18%-40%)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提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3.神经精神因素: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精神经紧张或创伤;部分皮损沿神经节段分布;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中神经肽增多。
4.黑素细胞自毁:早期功能亢进或细胞内代谢产物的积聚导致黑素细胞的损伤。
三、临床表现:
根据皮肤色素脱失斑的范围和分布,白癜风临床上可分为三型:局限型、泛发型和全身型。
1.局限型:身体一个部位发生一或多处白斑。包括节段型粘膜型。
2.泛发型:身体广泛分布白斑。包括寻常型、面肢端型和混合型。
3.全身型:全身皮肤几乎变白。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脱色斑为后天性、呈乳白色、周边有色素沉着带和无自觉症状,可诊断本病。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单纯糠疹 常见于儿童,面部局限性色素减退斑,而非脱色斑,且皮损边界不清,表面可有细小皮屑。
(二)花斑癣 婴幼儿面颊、眉间花斑癣,呈淡黄色,由于经常擦洗,鳞屑不易见到,易与早期白癜风相混淆。
(三)贫血痣 先天性减色斑,由于病变局部毛细血管稀少,摩擦后白斑周围皮肤充血,而白斑区仍苍白,可与白癜风相区别。
(四)无色素痣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限局性浅色斑,境界模糊,损害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一般单发,持续终身。
五、治疗
一般病损面积小,发生在暴光部位,病期短者治疗效果较好。
(一)光疗法 补骨脂素(psoralen)及其衍生物是光毒物质,内服或外搽后经长波紫外线(UVA)或日光照射可增加黑素细胞密度、酪氨酸酶活性,使黑素合成及转运增加,恢复色素。常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或三甲基补骨脂素(TMP)。全身泛发者可应用内服药物后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而皮损局限者可外搽0.1%~0.5% 8-MOP,30分钟后照射长波紫外线或日光,需治疗数月。治疗期间需进行眼的防护,定期检查肝功能。
(二)氮芥乙醇 盐酸氮芥50mg溶于95%乙醇100ml中,外搽2次/日,需新鲜配置,冰箱内保存。本制剂有刺激性和致敏性,外搽时仅限于白斑区。
(三)自体表皮移植 将自体黑素细胞移植到脱色区,以达到色素恢复的目的,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病情稳定者。其缺点是部分病例再生色素颜色不均匀,且费用较高,有一定的失败病例。方法有钻孔移植、小片移植、吸引水疱法、薄片移植、自体表皮培养移植、自体黑素细胞移植等。
(四)糖皮质激素 对泛发性、进展期皮损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mg/次,3次/日,持续数月。对局限性、早期损害或10岁以下儿童,可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制剂,如0.05%卤美他松、0.1%倍他米松二甲基亚砜乙醇溶液、0.1%曲安西龙霜等,每日外涂一次,3月内未见色素再生,应停止用药。皮损内注射曲安西龙混悬液(10mg/ml)亦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寻常性痤疮
脂溢性皮炎
酒渣鼻
斑秃和男性型秃发
多汗症
臭汗症
寻常型痤疮
一、概念: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额面、胸部和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1)毛囊上皮角化异常。
(2)雄激素分泌过度。
(3)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感染。
(4)游离脂肪酸的化学致炎作用。
三、诱发或加重因素:
(1)吸烟、饮酒及进食辛辣及高糖、高脂肪食物。(2)精神紧张、休息欠佳。(3)面部缺乏有效的清洁卫生(4)药物(外用和系统应用)(5)化妆品(6)职业因素(7)内分泌变化(8)不适当的面部处理
四、临床表现:
在额面、胸、背部等处发生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炎性丘疹、丘脓疱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瘢痕等损害。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发生皮损的部位、数量、损害类型有所不同。
临床特殊类型的痤疮:
聚合性痤疮:皮损以严重的炎性结节、脓肿、囊肿和瘢痕为主。
暴发性痤疮:损害在短时间内突然明显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和血象升高等全身表现。
五、临床处理原则:
(一)日常护理
(二)外用药物
1.A类药物:0.05%-0.1%的全反式维甲酸、1%的阿达帕林(达芙文)、5%-10%的过氧化苯甲酰
2.B类药物:1%-2%的林可霉素、氯霉素、3%的红霉素、3%-10%的甲硝唑、中药
3.C类药物:A类和B类药物的复合制剂如必麦森凝胶
(三)系统疗法
抗生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维甲酸(13-顺式维甲酸)、中药(丹参酮)、糖皮质激素
(四)外科疗法:皮损内注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