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工隧洞
§ 1 概 述
一、水工隧洞的类型
二、水工隧洞的工作特点
三、水工隧洞的组成
一、水工隧洞的类型:
分类方法:按功用分、按受力状态分。
(一)按功用分:
①泄洪
②引水:发电、灌溉、供水;航运输水。
③排沙
④放空水库
⑤施工导流
(二)按受压状态分:
( 1)有压:
水力计算,管流计算
在工程布置上受力情况差别较大
( 2)无压:
明渠流计算
运行条件上(同一条洞前段有压,后段无压)
禁忌:明满流交替
危害:( 1)易引起振动、空蚀。
( 2)影响泄流能力。
具体到一个工程,究竟采用有压或无压,应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二、水工隧洞的工作特点
( 1)水力特点:
深式泄水孔:
A 泄水能力与 H1/2成正比。
B 进口位置低,能预泄。
C 承受得水头较高,易引起空化、空蚀。
D 水流脉动会引起闸门等振动。
E 出口单宽流量大,能量集中会造成下游
冲刷。
( 2)结构特点:
A 洞室开挖后,引起应力重分布,导致围岩
变形甚至崩塌,为此常布置临时支护和永久性衬砌。
B 承受较大内水压力的隧洞,要求围岩具有
足够的厚度和必要的衬砌。
( 3)施工特点:
隧洞一般断面小,洞线长,工序多,
干扰大,施工条件差,工期较长。
三、水工隧洞的组成
进口段 洞身段 出口段
§ 2 水工隧洞的布置
及线路选择
一、总体布置及线路选择
二、闸门在隧洞中的布置
三、多用途隧洞的布置
一、总体布置及线路选择
( 1)应根据枢纽的任务,对泄水建筑物进行总体
规划。
( 2)在合理定洞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
水流条件,选定进口的位置及进口结构形成,
确定闸门在洞口中的位置。
( 3)确定洞身纵坡及洞身断面形状及尺寸。
( 4)根据地形、地质、尾水位等条件及建筑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选定出口的位置,底板高程及
消能方式。
选线是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工
程造价、施工难易、工期长短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
选洞线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为:
( 1) 隧洞的线路应尽量避开不利的地质构造, 围岩可
能不稳定及地下水位高, 渗流量丰富的地段, 以减少
作用于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和外水压力 。
( 2) 洞线在平面上应力求短直, 这样既可以减少工程
费用, 减少水头损失, 便于施工 。 必须转弯时, 其直
线半径不宜小于 5倍洞径或洞宽, 转角不宜大于 60o,
弯道两端的直线段不宜小于 5倍洞径 ( 或洞宽 ) 。
( 3)隧洞应有一定的埋藏深度。
( 4) 隧洞的纵坡, 应根据水利条件运用要求,
用途, 上下游衔接, 施工和检修等因素
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
( 5) 对于长隧洞, 选择洞线时还应注意利用地形,
地质条件, 布置一些施工支洞, 斜井, 竖井,
以增加工作面, 加快施工进度 。
( 6) 要考虑进出口与其它建筑物的关系:
如果水库所建的坝是土石坝, 则进口应距离
坝坡 50M以上, 出口应距离坝坡 100M以上, 以免
水流冲刷坝坡 。
排沙洞:
为了保证电站进水口免受泥沙淤积威胁, 故
排沙洞进口布置在靠近电站进口的上游侧, 高程
比电站进水口低, 以使电站进口在其拉沙漏斗
范围内 。
泄水隧洞:
出口方向要与下游的河道衔接顺畅, 减轻对岸边
的冲刷 。
每一个初步方案均应用平面图和纵剖图来表示。
平面图表示出:
地形、隧洞和其它建筑物的关系,
进口位置、闸门位置、施工旁洞、
竖井、堆渣地点等。
纵剖面图表示出:
地质构造、断层破碎带以及其它地质特点,
进出口及闸门置、底坡的坡率、洞底高程。
二、闸门在隧洞中的布置
泄水隧洞中一般布置工作闸门,检修闸门(或事
故闸门)
可以布置在进口、出口或隧洞中某一 适宜位置。
( 1)布置在进口:
一般为无压洞
也可以是有压洞。(平时利用闸门挡水,
保持洞内无水)
( 2)布置在出口:
有压洞。
( 3)布置在洞身某一位置
A 由于地形、地质、施工和枢纽布置上的
原因,隧洞线路需要转弯,闸门室易布置在转弯段
后的直线段上。
B 洞内某处较出口处的地质条件好,工作闸门
布置在洞中,可以利用岩体承受闸门传输的水动力。
三, 多用途隧洞的布置:
一洞多用, 或临时任务与永久任务相结合 。
这样可减小工程量, 降低造价, 也可解决枢纽
中单项工程过多造成布置上的困难 。
( 一 ) 泄洪洞与导流洞合一布置
常作成, 龙抬头, 式, 在进口之后用抛物线段,
斜坡段, 反弧段与较低的洞身相连接 。
,龙抬头, 式泄洪洞, 一般水头高, 流速大,
反弧及下游易遭空蚀破坏 。 为了避免空蚀, 应
做好体形设计, 控制施工质量 。 限制不平跨度,
并选用适当的掺气减蚀措施 。
( 二 ) 泄洪洞与发电洞合一布置
布置型式:
存在问题:
1,岔尖处的水流流态复杂, 容易产生
不利负压和空蚀 。
2,泄洪时对发电不利 。
泄洪
发电泄洪(支洞)
发电 (支洞 )
岔尖
① ②
( 三 ) 泄洪洞与排沙洞合一布置
排沙洞进口高程低, 在施工期可做导流洞用 。
1,闸门压力大, 启闭困难 。
( 洪水期开启, 水头高 。 )
2,泥沙堆积, 闸门不易开启 。
§ 3 进 口 段
一、形式及计算要点
二、进口段的组成部分
(一)进水喇叭口
(二)通气孔
(三)拦污栅
(四)渐变段、闸门室及平压管
一、形式及计算要点
按布置与结构形式分为:
竖井式、塔式、岸塔式、斜式。
适用条件 优缺点 计算要点
竖井式:
地质条件好
地形适宜
干井 — 弧门
湿井 — 平门
优,结构简单、
不受风浪、水的
影响,抗震及稳
定好,地形条件
适宜时,工程量
较小。
缺,竖井前的一
段隧洞检修不便。
沿井的不同高
度,截取断面,
按单位高度的封
闭或框架进行分
析。
适用条件 优缺点 计算要点
塔式:
岸坡低缓,岩
石破碎或覆盖层
较厚。
优,对于取水用的
封闭塔,可在不同
高程设置取水口,
取用上层温度较高
的清水。
缺,受风浪、地震、
冰的影响大,稳定
性相对较差,需要
工作桥与库岸相连。
塔身是直立
的悬臂结构,
需计算塔身的
抗倾、抗滑稳
定。按封闭框
架计算单位的
高度的横断面
的水平应力,
按悬臂计算铅
直应力(将立
体框架简化成
平面问题计算)
适用条件 优缺点 计算要点
岸塔式:
岸坡较陡,岩
石比较坚固稳定。
优,稳定性比塔式好,
施工、安装比较方
便,无须接岸桥梁,
缺,受风浪、冰、地震
有一定影响。
基本方法
同塔式,另
外应考虑塔
背是否作用
有岩石压力。
斜坡式:完整的岩
坡,地形适宜,闸
门及拦污栅的轨道
直接安装在斜坡的
护砌上。
优,结构简单,施工、
安装方便,稳定性
好,工程量小。
缺,闸门面积加大,关
门时不易靠自垂下降,
二、进口段的组成部分
进口段包括:
进水喇叭口、闸门室、通气孔、平压管、渐变段。
(一)进水喇叭口
位置,在隧洞的首部
要求,①其体形与孔口水流的形态相适应,使水流平顺
通过,而不致脱壁。
②避免产生不利的负压合空隙破坏。
③减少局部水头损失,以提高泄流能力。
体型,常采用矩形断面,顶板和边墙顺水流方向三面收缩
平底。喇叭口的顶板和边墙常采用椭圆曲线,其方程为:
12
2
2
2
??
b
y
a
x
式中,a — 长半轴 顶板约等于闸门处的孔口高度( H)
边墙约等于闸门处的孔口宽度( B)
b — 短半轴 顶板,H/3
边墙:( 1/3~ 1/5) B
对于重要的工程,进口曲线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无压隧洞的压力进口顶板,在检修闸门上游通常是一段倾斜
的椭圆曲线,以便与检修闸门和工作门之间的顶板衔接,此
顶板以 1,4 ~ 1,6的坡度向下游缩,以增加进口段的压力,
防止发生空蚀。
检修门槽前的入口段长度可控制在( 0.8 ~ 1.0)倍工作
闸门处的孔口高度范围内。检修门槽与工作闸门之间的顶板
也应布置成压坡段(目的:收缩断面进一步改善进口的压力
分布和水流流态)。
(二)通气孔
位置,①设在泄水隧洞进口或中部的工作闸门之后。
②设在检修门和工作门之间。
作用,①工作闸门在各级开度情况下 — 补气
②检修时 — 补气。
③检修完毕,工作闸门和检修门之间充分输水直至平
压,此时排气。
布置上注意点:
① 通气孔的进口必须与闸门启闭机室分开,因为进口处
气流速度大,以免在补气、排气时,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Va]≤40 ~ 45m/s
② 孔管应力求减少转弯,突变,以减少阻力。
通气量的计算及通气孔设计:
通气孔应按正常的泄流情况设计,其断面多为
圆形,其大小决定于通气量和允许风速。
通气量与泄水流量及下游洞内流态有关。
目前多采用一些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公式。
①对于泄水隧洞中的工作闸门和事故闸门的通
气孔:
? ?
隧洞断面积?
?
??
A
V
Q
a
AVQ
a
a
wa
09.0
② 对于高水头大型工程中重要闸门后的通气孔
(无压隧洞或管道)
计算时先假定 a,求得 Qa后,再以 验算
Va,确定其是否超过允许风速( Va < [Va] =40 ~
45m/s)。
否则,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足为止。
检修门后的通气孔面积,一般以大于或等于充
水平压阀的面积为宜。
(三)拦污栅
(四)渐变段、闸门室及平压管
a
QV a
a ?
§ 4 洞 身 段
一、洞身断面形式
二、洞身断面尺寸
三、洞身衬砌
一、洞身断面形式
洞身断面形式,取决于水流条件(有、无压),
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及适用要求。
(一)无压隧洞的断面形式
1、城门洞形(圆拱直墙形)
优点,施工(开挖、立模、衬砌)简单,为渠道上
的隧洞,其进出口与渠道连接也简单。
适用,垂直山岩压力较大,而无侧向山岩压力或侧
向山岩压力很小的情况。为减小或消除侧向山岩压力,
可把边墙作成倾斜的。
2、马蹄形:
适用,岩石比较软弱破碎,垂直山岩压力和侧向山
岩压力均较大的情况。
3、圆形
适用:
围岩条件较差,且外水压力较大,掘进机施工。
(二)有压隧洞的断面型式
断面一般采用圆形,其原因:
①水流条件和受力条件均有利。
②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圆形过流能力最大。
在围岩较好,内水压力不大时,为了施工 方便,
也可采 用无压隧洞常用的断面形式。
二、洞身断面尺寸
洞身断面尺寸,可根据给定的泄流量,作用水头
及纵断面布置,通过必要的水力计算及水工模型实验
确定。
导流洞尺寸与围堰高度有关,涉及到经济因素。
水力计算内容:
1、有压隧洞
任务,核算泄流能力及沿程压坡线
泄水能力按管流计算,
?pz?
gHQ 2出???
式中:
μ —— 考虑沿程和局部阻力的系数。
ω —— 隧洞出口断面面积(约为洞身面积
80~90%)。
H—— 上下游水位差(作用水头)。
为了保证洞内水流处于有压状态,一般要求洞顶
应有 2M以上的压力余幅,流速大压力余幅也大。
采用缩小出口断面面积增大压力,减免负压和空
蚀。
2、无压隧洞
计算泄水能力,
①表孔式进口,按堰流计算。
②深式短管式进口,泄水能力决定于进口压力段,
仍用有压管流计算,但系数随进口段局部水头损失而定。
(一般在 0.9左右,不考虑沿程损失,因为距离短),
ω为工作闸门处的孔口面积。
工作闸门之后的陡坡段,可用能量方程分段求出其
水面线,为了保证洞内为明流(稳定的)状态,水面线
上应有一定净空。
流速低,通气良好:
净空面积不小于隧洞断面面积的 15%,高度
≥40cm。
流速高:
①要考虑掺气和冲击波的影响,在掺气水面以上
的净空约为洞身面积的 15~25%。
②对于城门洞形断面,冲击波峰还应限制在直墙
范围内。
3、还应考虑到施工和检查维修等方面的需要
非圆形不小于 1.5m× 1.8m(高)
圆形内径不小于 1.8m
三、洞身衬砌
(一)功用
1、阻止围岩变形的发展,保证围岩稳定。
2、承受山岩压力、内水压力及其它荷载。
3、防止渗漏。
4、保护岩石免受水流、空气、温度、干湿变化等
的冲蚀破坏作用。
5、减小隧洞的表面糙率等。
(二)类型
1、护面:平整(或抹平)衬砌
采用砼、喷浆、砌石等护面,不承受荷载。
作用:减小糙率、防止漏水。
适用:岩石较好,水头较低的情况。
适用:岩石较好,水头较低的情况。
优点:造价低,施工方便。
2、单层衬砌
适用:中等地质条件,断面较大,水头较高,流速
较大的情况。
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
3、组合衬砌
① 内层为:钢板、钢丝网喷浆
外层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② 顶拱为混凝土,边墙为浆砌石(围岩好,
边墙护面)
顶拱喷锚支护,边墙底板为混凝土或钢
筋混凝土(无压洞)
③ 先喷锚支护,再做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衬砌。
4、预应力衬砌(以隔河岩为例子发电引水洞)
适用:高水头有压隧洞
衬砌型式的选择,应根据隧洞能担负的任务,地质条件,
断面尺寸,受力状态,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比较
后确定。
(三)衬砌分缝
分缝原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在施工和运
用期
1、由于混凝土的干缩和温度应力可能产生裂缝
2、当隧洞穿过地质条件变化显著地区(通过断层、
破碎带及其它软弱地带)可能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
裂缝。
3、施工只能是分块分段浇筑。
☆ 施工缝(临时)
横向(垂直轴线):间距由浇筑能力定(一般与
伸缩缝、沉降缝合在一起)
纵向(平行轴线):根据浇筑能力,缝设在顶拱,
边墙及底板分界处或是内力较小部位。
施工缝需进行凿毛处理或设插筋以加强其整体性。
☆ 沉降缝(永久)
设置部位:
1、通过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带:衬砌加厚,厚度
突变处。
2、洞身与进口渐变段等接头处,可能产生较大位
移的地段。
缝中设止水,填沥青油毡或其他填料。
伸缩缝 (永久 )
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缝的间距约为 6 ~ 12m,缝中设止水。
实际施工中:横向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尽
量结合在一起。
(四)灌浆(回填、固结)
1、回填灌浆
目的:为了充填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使之紧
密结合,共同工作,改善传力条件和减少渗漏。
做法:在顶拱部位预留灌浆管,在衬砌完成后,
通过预埋管进行灌浆。
灌浆范围:一般在顶拱中心角 900 ~ 1200以内。
压力,2~ 3kg/cm2(过去会破坏衬砌结构)
孔距、排距:一般为 2~ 6cm(深入岩体几厘米)
2、固结灌浆
目的:在于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减小
山岩压力,保证岩石的弹性抗力,减小地下水对衬砌
的压力。
范围:整个断面。
压力:为 1.5~ 2.0倍内水压力。( 4~ 10 kg/cm2)
一般深入围岩 2~ 5m,对于围岩条件差的地段或直径
较大的隧洞达 6~ 10m。
排距,2~ 4m,每排不宜少于 6孔,作对称布置。
灌浆时应加强观测,防止洞壁产生变形或破坏。
当地质条件良好,围岩单位吸水率 ω<0.01L/min.m,
可不进行灌浆。
回填灌浆孔、固节灌浆孔通常分排间隔排列。
(五)排水
作用:降低作用在衬砌上的外水压力。
1、有压洞:外水压力一般不控制衬砌设计
加强固节灌浆(防渗)
必须时在底部的衬砌下面设纵向排水。
2、无压洞:
外水压力较大时,设置排水(径向、纵向)
径向:在洞内水面线上通过衬砌设置排水孔
排水孔距、排距一般为 2~4m
深入岩体 2~4m,将地下水引入洞内。
在洞内水面下也有设置排水孔,(如刘家
峡电站导流洞),因为隧洞放空后,底板及侧墙难以满
足抗浮稳定。
纵向排水设在衬砌底部。
总之,一般说来,有压洞的外水压力能抵
消一部分内水压力,除外水压力起控制作用的
特殊情况外,不需设排水,特别是有压洞覆盖
层厚的进口附近,地质较差的地段,特别是围
岩内存在易溶填充物,不宜设排水,而是加强
固节灌浆。
§ 5 出口段及消能设施
一、出口段的结构布置
二、消能方式
一、出口段的结构布置
无压洞:
出口仅设有门框(以防洞脸及上部岩石崩塌)。
有压洞:
出口常设工作闸门,启闭机室。
闸门前有渐变段(洞圆门方),出门之后为
消能设施,为避免负压,常采用断面收缩的方法。
二、消能方式
常用:挑流、底流、洞内突扩消能。
特点:隧洞出口宽度小,单宽流量大,能量集中,
所以出口设置扩散段以扩散水流,减小单宽流量。
※ 挑流消能(常用扩散式)
适用:出口高程高于或接近于下游水位,且地质
条件允许时。
优点:经济合理。
注意:尽量不要冲刷对岸。
形式:斜切式挑流鼻坎(洞轴线与河道交角小)、
横向扩散挑坎、收缩式窄缝挑坎。
※ 底流消能
优点:消能比较充分平稳。
缺点:开挖量大,施工时间长,造价高。
※ 洞中突扩消能(孔板消能)
举例:小浪底工程冲沙洞(泄洪洞)
§ 7 洞室开挖时的围岩稳定性
一、岩体初始应力(地应力)
二、围岩的应力集中
三、围岩稳定分析
一、岩体初始应力(地应力)
◆定义:
岩体处于天然产状所具有的内应力叫做岩体
的初始 应力 (天然岩体内应力 ),在地学领域中,
通常叫地应力。
岩石有 构造应力(地应力)
自重应力
◆形成岩体初始应力的因素:
★ 上覆岩体的重力
★ 地壳构造运动
★ 成岩过程中的物理、温度作用、
地形影响
★ 地下水及地震作用
由于。
◆ 如何测得地应力?
目前常用的方法:应力解除法、应力恢复法
★应力解除法:通过切槽或钻孔解除应力而测得
岩石的应变以推求其初始应力。
★应力恢复法:
岩体中的应力解除后,不是通过岩体的变
形特性来推求岩体中的应力值,而是通过施加
压力,使岩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求得岩体
在应力解除前的应力值。
以上测得的是岩体中一点的应力,至于整个
岩体中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目前还不能根据
有限的测点的结果来加以确定。
◆ 对岩体初始应力的初步认识
★上覆岩石的重量是形成岩体初始应力的基本原因
之一,岩体自重作用不仅产生垂直应力,而且借
助“泊松效应”和流变效应而产生水平应力。
★ 初始应力的形成,取决于地形及地壳结构运
动,这通常有是高的水平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 许多地区岩体初始应力实测结果表明:水平
应力大大超过上覆岩体的重量算得的结果,这是
由于构造动力学方面的原因,或地质剥蚀的原因。
★ 天然岩体中的断层,对初始应力起着解除或
部分解除的作用。
★ 坚硬完整的岩石,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可以
聚集大量的能量,从而形成高的天然内应力,在
开挖过程中,产生“岩爆”。
二、围岩的应力集中
◆应力重分布:
当在岩体中开挖洞室时,洞室围岩的初始应力
状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应力重分布。
◆围岩:
产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叫围岩。
在洞室周边某些部位(形状突变、薄弱区)出
现应力集中,对围岩稳定不利。
应力重分布在洞室周边最为显著,远离洞壁,
影响减小;应力重分布与初始应力状态,洞室的断
面形状和尺寸,岩体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围岩应力计算方法:
弹性理论,有限元,(参看 〈〈 岩石力学 〉〉 )
三、围岩稳定分析
◆目的:
预估可能出现的破坏形态、部位、范围及其发
生和发展过程,选择适宜的支护方案,保证安全施
工,改进设计。
◆分析方法:
主要凭经验和现场量测作出判断(影响因素多,
而且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依靠理论
计算)
◆分析内容:
① 对初选隧洞断面,结合地质条件及其力学性质,
初始应力,施工方法等,采用弹性理论公式或有限
元计算围岩压力。
② 如围岩压力超过岩体的弹性极限,可按弹塑性
理论计算塑性区的应力,确定塑性区的范围。
③ 对洞室周边可能出露的危石,按块体平衡法进
行分析。
④ 现场量测,主要测量一些选定点的位移,和点
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画出位移 ~时间关系曲线,如
位移超过“允许位移量”或位移曲线突然变陡,表
明围岩将要失稳,椐此采用支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