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结构力学综合训练 课程编号:1241011 课程学分:1.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结构力学综合训练 COMPOSITIVE TRAINING FOR STRUCTURAL MECHANICS 教学大纲(一周) 一、课程性质 结构力学综合训练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设计课,属专业选修课性质。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所学的力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加以综合提高,建立起结构整体受力分析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提高综合应用力学知识进行计算分析的实际能力,学会使用结构分析程序进行结构计算,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力学基础。是一个综合提高的训练实践环节。以此培养学生具有结构分析与结构计算方面的能力,培养结构定性分析的能力。课程教学目的为: 1. 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结构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为今后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2. 提高学生的整体结构计算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对结构计算的一般问题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计算,对大型结构的计算问题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有初步定性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使其具有自学高层次理论书籍和阅读建筑结构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框架结构计算方法汇总。 2.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 3. 汇总荷载作用下多层多跨框架的结构计算方法。 4. 使用简化的计算简图,用近似法计算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绘制内力图。 5. 用计算程序进行结构内力分析,位移分析。 6. 将多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整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能够利用相应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并对多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有关结论。掌握计算较大型整体结构的实用方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掌握结构受力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因此上述课程是结构力学综合训练课的基础。本课程是上述课程教学的延续和提高,与上述课程不同的是其鲜明的实践性,即利用基本的力学知识对实际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为整体结构的设计、施工奠定坚实的力学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各门专业课。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要求能使用杆件结构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安排计算机上机6—10学时。同时,一般安排课外上机4—6学时。 六、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 为达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除在课内进行结构计算练习外,还应在课外完成一定量的计算练习和上机实习,计算练习和上机实习在课程学习中有重要作用。通过计算练习,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结构主要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其次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科学作风和书写表达能力。要求独立完成,计算准确,书写整齐。另外,对课外计算机上机大作业进行指导。 七、本课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中由于有使用程序方面的要求,故在上机时,需每人配备计算机一台。在可能的条件下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杨弗康、李家宝主编,《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四版 参考书: 龙驭球主编,《结构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王焕定等编,《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九、本课程成绩考查、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说明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课性质,考核形式为独立完成的设计作业,并对分析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口试。 本课程考核采用二分制。 十、学时分配 章 节 名 称 总课时 讲课 辅导 实践性环节  第一章 框架结构计算方法汇总 4 2 2 0  第二章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 6 4 2 0  第三章 多层多跨刚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 6   6  第四章 多层多跨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 6   6  第五章 结构计算分析 6 2 2 2   合 计       大纲撰写人:杨其伟 大纲审阅人:何爱军 学科负责人:杨其伟 学院负责人:胡应平 制(修)订日期2004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