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6章
结构位移计算与虚功
§6-1
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6-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总第1次课)
(2 学 时)
理解用虚功原理推导位移计算一般公式的基本思路,会用刚体虚力原理计算刚体体系的位移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主体内容:
复习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4-4),静定结构支座移动位移计算,静定结构局部变形位移计算问题。推导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单位荷载法
广义位移的概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6-1
例6-2
主要图例:
图6-4
图6-7
表6-1
主要公式:
掌握
(6-4)
(6-10)
(6-11,12,13,14)
理解
(6-2)
(6-3)
(6-5)
(6-6)
(6-7)
课堂思考题:
1什么是虚功?
2虚功的两种状态。
3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的性质。
4什么是广义位移?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刚体虚位移原理 (理论力学)
积分概念和运算(高等数学)
第7、8、9、10、13章,使用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虚功概念的理解
虚功方程的建立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的建立与理解
从实验现象解释虚功。
从刚体(局部变形)到变形体(整体变形)推导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6-1,6-3
选做题
6-4,6-5,6-6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6章
结构位移计算与虚功
§6-3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6-4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举例
(总第2次课)
(2 学 时)
掌握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梁和桁架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举例。
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中的两种状态。虚单位荷载的取法,不同结构类型考虑的变形因素。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6-3
例6-4
例6-6
主要图例:
主要公式:
掌握
(6-19)
(6-20)
(6-21)
(6-22)
理解
(6-18)
(6-23)
(6-26)
课堂思考题:
1、式(6-10)与(6-19)的适用条件。
2、梁和刚架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为何可以只考虑弯曲变形?
练 习 题:
无
预备知识:
内力,应力,应变
(材料力学)
静定结构内力及内力图(结构力学1)
第7、8、9、10、13章,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理解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到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6-7(b)
6-8(a)
6-10
选做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6章
结构位移计算与虚功
§6-5
图乘法
(总第3次课)
(2 学 时)
熟练掌握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梁、刚架)的位移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图乘法公式
使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位移
使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位移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6-12
自选
主要图例:
图6-16
主要公式:
掌握
(6-27)
理解
课堂思考题:
图乘法适用条件。
正负号规定
注意事项,为什么?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梁、刚架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结构力学1)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第7、13章,使用图乘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
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积分公式与图乘法公式的联系
精讲多练
课后思考题:
6-12,13,14,15,16,17,18
习 题:
6-17
6-20
6-22 6-27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6章
结构位移计算与虚功
§6-6
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
§6-11
互等定理
(总第4次课)
(2 学 时)
理解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影响下的位移计算方法。
了解互等定理。
教学主体内容:
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影响下的位移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推导三个互等定理
会使用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影响下的位移计算公式。
了解互等定理。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6-13
自选
主要图例:
图6-27
主要公式:
掌握
理解
(6-28)
(6-66)
(6-67)
(6-68)
课堂思考题:
度公式的正负号。
互等定理与虚功原理适用条件一样吗?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温度特性
虚功原理
第7、8,9,10,13章,使用互等定理。温度计算公式
理解功的互等定理。
从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出发,理解一般和特殊之间的关系。
课后思考题:
6-31等
习 题:
6-32
6-33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6章
结构位移计算与虚功
习题讨论课
(总第5次课)
(2 学 时)
熟练掌握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梁、刚架)的位移计算方法。
图乘法
教学主体内容:
使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位移
重点是梁和刚架的位移
使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位移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练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现场使用板书,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题与课堂练习题:
自选
主要图例:
无
主要公式:
掌握
(6-27)
理解
课堂思考题:
图乘法适用条件。
正负号规定
注意事项,为什么?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梁、刚架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结构力学1)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图乘法
第7、13章
熟练用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
课堂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课后思考题:
6-12,13,14,15,16,17,18
习 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7-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
§7-2
力法的基本概念
(总第6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超静定次数
力法的基本概念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超静定次数
力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主要图例:
图7-2,7-3,7-4
图7-5,7-6,7-7
图7-9,7-10,7-11
主要公式:
掌握
(7-1)
(7-2)
(7-3)(7-4)(7-6)
理解
(7-5)
课堂思考题:
力法思路
基本体系,基本结构,基本未知量
力法方程物理意义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乘法
第8、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超静定次数的判定
力法的三要素
从约束性质入手,
与熟悉的静定结构基本形式进行类比
位移系数
叠加原理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7-1部分7-2(a)
选做题
7-1部分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7-3
超静定刚架和排架
(总第7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使用力法基本原理计算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各种超静定结构(梁、刚架、排架等)的分析计算特点和计算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例7-2
主要图例:
图7-16
主要公式:
掌握
(7-4)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关于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各杆EI的关系
2、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特点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乘法
第8、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超静定次数判定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从约束性质入手,
与熟悉的静定结构基本形式进行类比
精讲多练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7-2(a)(d)
选做题
7-4(c)(a)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7-3
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总第8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使用力法基本原理计算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各种超静定结构(梁、刚架、排架等)的分析计算特点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例7-2
主要图例:
图7-16
主要公式:
掌握
(7-4)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关于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各杆EI的关系
2、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特点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乘法
第8、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超静定次数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
从约束性质入手,
与熟悉的静定结构基本形式进行类比
精讲多练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7-5(a),7-6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7-5
对称结构的计算
§7-9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总第9次课)
(2 学 时)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对称性利用
使用力法基本原理计算支座移动或温度改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对称结构的特点。
推导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公式
计算举例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例7-5
主要图例:
图7-23,7-24,7-25,7-26,7-27
主要公式:
掌握
(7-4)
理解
(7-7)
课堂思考题:
1、什么是结构的对称性?
2、利用对称性与荷载有什么关系?
3、支座移动作用与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有何异同?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位移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乘法
第8、9、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结构和荷载的对称和反对称概念
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计算特点
讲解对称轴截面的变形特点。
从力法基本原理入手,讲解方程各项系数和自由项的物理意义。
课后思考题:
7-8,7-9,7-14
7=12,7-15
习 题:
必做题
7-8(b)7-20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7-10
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7-11
超静定结构的校核
(总第10次课)
(2 学 时)
了解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会进行超静定结构计算校核。
教学主体内容:
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公式。
两种状态的选取
超静定结构计算校核的概念以及计算示例
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中虚拟力状态的选取。
超静定结构计算校核与超静定结构特性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图7-51,7-52
图7-53,7-54
主要公式:
掌握
(7-12)
(7-16)
(7-18)(7-19)
理解
(7-5)
课堂思考题:
1、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有什么异同。
2、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时,为什么单位荷栽可以加在基本体系上?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乘法
第8、13章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虚拟力状态的选取。
从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入手,着重理解力法的物理意义。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必做题
选做题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力 法
习题讨论课
(总第11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课堂练习并讨论。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练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现场使用板书,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精讲多练
例题与课堂练习题:
自选
主要图例:
无
主要公式:
掌握
(7-4)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梁、刚架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结构力学1)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图乘法。
力法的基本知识
第9、13章
判定超静定次数选力法基本体系,力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课堂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课后思考题:
7-23,7-24
习 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8章
位移法
§8-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8-2
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
(总第12次课)
(2 学 时)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介绍载常数和形常数。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8-3,8-4,8-5
图8-6
表8-1
主要公式:
掌握
(8-5)(8-6)
(8-9)(8=10)
(8-12)(8-13)
理解
(8-2)(8-3)(8-4)
(8-7)(8-8)(8-11)
课堂思考题:
1、位移法基本概念。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2、位移法未知量的正负号规定?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
力的平衡
变形协调条件
第9、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位移法概念的建立,位移法各量值正负号的规定
从简单的刚架分析入手,建立位移法概念。
课后思考题:
8-1,8-2
习 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8章
位移法
§8-3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8-4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总第13次课)
(2 学 时)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用位移法计算刚架
位移法的基本假定。用位移法计算刚架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8-11
主要公式:
掌握
(8-5)(8-6)
(8-9)(8=10)
(8-12)(8-13)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位移法基本概念。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2、位移法未知量的正负号规定?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第9、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位移法中基本假定,单杆分析整体分析
反复强调基本概念。由浅入深。
精讲多练。
课后思考题:
8-1,8-2
习 题:
8-1(a),(b)8-2(b)(d)
8-6 8-10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8章
位移法
§8-5
位移法基本体系
§8-6
对称结构的计算
(总第14次课)
(2 学 时)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简介位移法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讲解对称结构的特性(对称轴截面的变形特点)
介绍位移法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说明位移法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
讲解对称结构的特性(对称轴截面的变形特点)。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图例8-16
主要图例:
图8-16,8-17,
图8-22,8-23,8-24
主要公式:
掌握
(8-17)(8-19)
理解
(8-15)(8-16)(8-18)
课堂思考题:
1、位移法两种方法的异同?
2、取半结构的原则?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
对称性的概念
第8、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位移法两种方法的物理意义。对称轴截面变形特点。
从两种方法的差异讲起,逐步深入,最后给出其本质上是一样的。
对称性细讲变形,举多种情况的例题加以说明。
课后思考题:
8-7,8-8,8-10,8-11,8-12
习 题:
8-10或8-7,8-8
8-13
选做题
8-18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7章
位移法
习题讨论课
(总第15次课)
(2 学 时)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教学主体内容: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课堂练习并讨论。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练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现场使用板书,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精讲多练
例题与课堂练习题:
自选
主要图例:
无
主要公式:
掌握
(8-5)(8-6)
(8-9)(8=10)
(8-12)(8-13)
(8-17)(8-19)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梁、刚架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结构力学1)
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图乘法。
力法的基本知识
第9、10、13章
位移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课堂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课后思考题:
8-13,8-14
习 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总第16次课)
(2 学 时)
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教学主体内容: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转动刚度、传递系数、分配系数,固端弯矩,结点约束力矩。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单结点分配传递。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9-1,自选
主要图例:
图9-1,9-2
图9-3
表8-1
主要公式:
掌握
(9-1,2,3,4)
(9-5),(9-6)
(9-7,8,9,10)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力矩分配法基本概念?
2、解释力矩分配法中遇到的专用名词。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第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力矩分配法概念的建立。基本概念的理解。
从位移法原理入手,用类比法建立力矩分配法的概念。
课后思考题:
9-1,9-2,9-3,9-5,(9-4)
习 题:
9-1(b),9-4
选9-1(a)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9-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总第17次课)
(2 学 时)
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教学主体内容: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转动刚度、传递系数、分配系数,固端弯矩,结点约束力矩在多结点分配、传递中的应用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分配传递。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9-2,自选
主要图例:
图9-6,9-7
图9-8,9
表8-1
主要公式:
掌握
(9-1,2,3,4)
(9-5),(9-6)
(9-7,8,9,10)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多结点分配为什么每次只放松一个结点?
2、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及其物理意义。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第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力矩分配法多结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从位移法原理入手,用类比法建立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强调每步均为单结点分配传递。
课后思考题:
9-6,9-7,9-8,9-9
习 题:
9-1(b),9-4
9-8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9-3
对称结构的计算
§9-6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总第18次课)
(2 学 时)
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了解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及其应用
教学主体内容:
取半结构计算对称梁和刚架。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轮廓的做法。超静定梁的内力包络图
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对称的梁和刚架。
作连续梁的影响线轮廓。超静定梁的内力包络图的作法。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9-30,9-31
图9-35,36,37
表8-1
主要公式:
掌握
(9-1,2,3,4)
(9-5),(9-6)
(9-7,8,9,10)
理解
9-13),(9-14)
课堂思考题: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对称变形的概念。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第10、13章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
不同情况下对称性的利用。
影响线、包络图概念
从静定结构影响线入手,用力法概念推导作连续梁影响线的方法。
课后思考题:
9-10,9-11,9-15,9-17
习 题:
9-10
9-20轮廓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习题讨论课
(总第19次课)
(2 学 时)
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教学主体内容: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课堂练习并讨论。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练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现场使用板书,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精讲多练
例题与课堂练习题:
自选
主要图例:
无
主要公式:
掌握
(9-1,2,3,4)
(9-5),(9-6)
(9-7,8,9,10)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形常数和载常数。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第10、13章
位移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课堂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课后思考题:
习 题:
无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1
概述
§10-2
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
(总第20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局部坐标下等截面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10-1,2,3
图10-4,5
主要公式:
掌握
(10-1)(10-4)(10-6)
理解
(10-2,3)
(10-5,7,8)
(10-9,10)
课堂思考题:
1、传统位移法与矩阵位移法的异同?
2、单元刚度矩阵的一些特性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矩阵位移法概念的建立,刚度矩阵的性质。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了解传统位移法与矩阵位移法的异同。
课后思考题:
10-1,10-2
10-3,10-4
习 题:
10-2,10-6
单元刚度矩阵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3
单元刚度矩阵
(整体坐标)
§10-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总第21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整体坐标下的等截面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坐标转换。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整体坐标下的等截面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坐标转换。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单元定位向量。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10-6
图10-8,9,10,11
主要公式:
掌握
(10-12)(10-13)(10-15)(10-16)
(10-20)(10-21)(10-23)
理解
(10-22,24)
(10-25,26,27,28)
(10-29,30)
课堂思考题:
1、单元定位向量?
2、单元刚度矩阵的一些特性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从局部到整体。
结构整体分析的概念,刚度集成。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拆到搭,建立单元集成法的力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课后思考题:
10-6,10-7
10-8
习 题:
10-7
单元刚度矩阵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10-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总第22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刚度集成法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单元定位向量。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10-11
图10-12,13,14,15,16,17
主要公式:
掌握
(10-36)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单元定位向量?
2、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单元定位向量,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拆到搭,建立单元集成法的力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课后思考题:
10-,10-
10-
习 题:
10-2,10-6
10-7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总第23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刚度集成法
单元定位向量。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图10-11
图10-12,13,14,15,16,17
主要公式:
掌握
(10-36)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单元定位向量?
2、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单元定位向量,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拆到搭,建立单元集成法的力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课后思考题:
10-,10-
10-
习 题:
10-2,10-6
10-7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6
等效结点荷载
(总第24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位移法基本方程
等效结点荷载
单元固端力矩阵
单元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由单元集成法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向量
由单元集成法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向量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自选
主要图例:
表10-1
主要公式:
掌握
(10-46)(10-48)
(10-50)(10-51)
(10-52)
理解
课堂思考题:
1、单元定位向量?
2、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单元定位向量,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拆到搭,建立单元集成法的力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课后思考题:
10-6,10-8
习 题:
10-2,10-6
10-7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7
计算步骤和算例
(总第25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全过程。原始数据整理,形成整体刚度矩阵,形成整体荷载向量,求解结点位移未知量,求各杆杆端力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全过程。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10-4
主要图例:
图10-19
图10-20
主要公式:
掌握
(10-36)(10-53)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单元定位向量,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拆到搭,建立单元集成法的力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课后思考题:
10-9
习 题:
10-2,10-6
10-7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0章
矩阵位移法
§10-8
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
(总第26次课)
(2 学 时)
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忽略轴向变形时的矩形刚架。原始数据整理,形成整体刚度矩阵,形成整体荷载向量,求解结点位移未知量,求各杆杆端力。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忽略轴向变形的矩形刚架的计算全过程。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例10-5
主要图例:
图10-21
图10-22
图10-23
主要公式:
掌握
(10-36)(10-53)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练 习 题:无
预备知识:
位移法基本原理
线性代数矩阵计算
计算语言FORTRAN(90)
第13章结构动力计算
忽略轴向变形矩形刚架的计算特点。
比较两种变形假定下的结构计算特点,分别从单元分析与整体分析入手,加深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课后思考题:
10-9
习 题:
10-2,10-6
10-7,10-5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1
动力计算的特点和动力自由度
§13-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总第27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了解阻尼的作用。了解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动力荷载的分类、特征;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动力计算中体系的自由度。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
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动力计算中体系的自由度。
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及计算方法。结构的振动周期和频率。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图13-1,13-2,13-3
图13-4,13-5,13-6
图13-7,13-10
主要公式:
掌握
(13-1),(13-6)
(13-9),(13-10)
理解
(13-2,3,4,5)
(13-7,8)
课堂思考题:
结构动力计算的特性是什么?
请说出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动力自由度的判定。刚度、柔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以质点的运动可能性出发,研究体系对运动的约束作用。从刚度和柔度的基本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课后思考题:
13-1,2,3,4,5,6,7
习 题:
13-1,3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3-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总第28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简谐荷载和一般荷载。
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及计算方法。结构的振动周期和频率。
简谐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动力系数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图13-10,13-11
图13-14,13-15,
图13-15,13-16,17,18
主要公式:
掌握
(13-1),(13-6)
(13-9),(13-10)
(13-11),(13-12)
(13-13)
理解
(13-15,16)
(13-17,18,19,21)
课堂思考题:
结构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柔度和刚度的概念
刚度、柔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以质点的运动可能性出发,研究体系对运动的约束作用。从刚度和柔度的基本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课后思考题:
13-8,11,12
13-9
习 题:
13-5,13-8,13-10
选13-6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习题讨论课
(总第29次课)
(2 学 时)
了解阻尼的作用。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习题讨论。
教学主体内容:
阻尼的概念,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阻尼的概念,阻尼对振动的影响,对自振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对简谐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习题课题目自选
主要图例:
图13-25,13-26
图13-27,13-28,
图13-29
主要公式:
掌握
(13-22),(13-23)
(13-24),(13-26)
(13-29),(13-31)
理解
课堂思考题:
什么是阻尼?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柔度和刚度的概念
阻尼特性
从振动现象入手,从直观认识到理论。
课后思考题:
13-13,14,15
习 题:
13-15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5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总第30次课)
(2 学 时)
掌握单自由度及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法、柔度法。自振频率、主振型的概念。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法、柔度法。自振频率、主振型的概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图13-30,13-31
图13-32,13-33,
主要公式:
掌握
(13-38),(13-39)
(13-40),(13-41)
(13-42)
理解
(13-43,44,45,46)
(13-17,18,19,21)
课堂思考题:
结构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柔度和刚度的概念
刚度矩阵,柔度矩阵的计算,主振型的理解
从刚度系数和柔度系数的基本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从振动现象入手进行讨论。
课后思考题:
13-16,17,18
13-19,20
习 题:
13-19,13-20,13-23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5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3-6
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和主振型矩阵
(总第31次课)
(2 学 时)
掌握单自由度及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法、柔度法。自振频率、主振型的概念。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法、柔度法。自振频率、主振型的概念。主振型的正交性。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图13-30,13-31
图13-32,13-33,
主要公式:
掌握
(13-47),(13-48)
(13-49),(13-50)
(13-54),(13-55)
理解
(13-43,44,45,46)
(13-17,18,19,21)
课堂思考题:
结构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柔度和刚度的概念
刚度矩阵,柔度矩阵的计算,主振型的理解,正交性。
从刚度系数和柔度系数的基本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从振动现象入手进行讨论。
课后思考题:
13-16,17,18
13-19,20
习 题:
13-19,13-20,13-23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3-7
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
(总第32次课)
(2 学 时)
掌握单自由度及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主体内容: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强迫振动
多(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主要讲一种方法。共振的概念。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例13-9
主要图例:
图13-43,13-44,
图13-45,3-46
主要公式:
掌握
(13-64),(13-65)
(13-66)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柔度和刚度的概念
强迫振动微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从单自由度体系出发,类比,着重从物理概念上讲解。解释共振
课后思考题:
13-
习 题:
(( 结构力学(2)教案 ((
章 节
(课 次)
(学 时)
教学目的、要求
(与教学大纲一致)
主体讲授内容
教学重点
拟采用的主体教学
方式、手段(教学媒体)
、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例题
(或图例、公式等)
课堂思考题
、练习题选用
本次课需要
的预备知识
教学难点
与本次课内容关联的后续章节
难点突破的路径
课后需完成的
思考题、习题
第13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习题讨论课
(多自由度体系)
(总第33次课)
(2 学 时)
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了解阻尼的作用。
教学主体内容: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
教学方式、方法:课堂面授为主,配合以一定的课后辅导、答疑和讨论。留一定量的思考和练习题。
教学工具和媒体: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图例也主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于公式推导可结合板书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必须使用动画,分层出现,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教学改革:
理念上:面对大众化教育,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但不强求,循序渐进。
内容上:采用新版教材,深入浅出,分层要求。
方法上:力求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
例 题:
自选
主要图例:
主要公式:
掌握
理解
课堂思考题:
结构动力计算的特性是什么?
请说出动力计算中的刚度、柔度概念?
练 习 题:
自选
预备知识:
达朗伯定理
结构位移计算
结构刚度计算
多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的一般做法,选择方法。
精讲多练
课后思考题:
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