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际贸易纯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 国际贸易的基础(原因)
– 国际贸易的模式(流向)
– 国际贸易的规模(数量)
– 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均衡价格)
–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只要两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就存在国际贸易的基础。
根据 Raveendra N Batra教授的见解,国际间商品相对价格的相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国际间的生产函数相同;
二、国际间的要素禀斌( Factors Endowments)相同。
三、国际间的消费型态( Consumption Patterns)相同。
四、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函数(不存在规模经济)
五、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
如果五个条件同时存在,则国际间的需求与供给相等,
因而造成各国自给自足的价格( Similiar Autarky Price)相同。如此各国便没有贸易发生。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当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努力使他们的英国同行相信自由贸易的优点时,首先由斯密,紧接着由李嘉图简洁地阐述了这种方法,试图运用这种方法对国际贸易作出一种福利判断的努力很快导致对贸易起因的探讨。在他们努力为自由贸易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时,他们提出了贸易双方怎样从国际贸易中可能获益的简明的经典陈述。他们的经典理论在整个一个世纪影响着政策制定者,即使今天,我们仍把他们的理论视为 一种更基本和更有说服力的贸易理论的唯一特例。
彼得 ·林德特
几个假设条件:
– 1× 2× 2模式:一种资源,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 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
–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
18 世纪到 19 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保护主义从根本上阻碍了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廉价原料和在海外寻找产品市场的努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和萌发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哲学和政治思想上的天赋人权和自然秩序; 在经济思想上产生了亚当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亚当 ·斯密认为
–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 交换产生分工;
–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 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1766年在其,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理的研究,)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中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创立了绝对利益理论。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的准则,从不在家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 裁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而是从鞋匠那里买鞋,
,在每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会是荒唐的。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那么,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
亚当 ·斯密
I 国 II 国小麦(蒲式耳) /( 劳动小时 ) 6 蒲式耳 1 蒲式耳布(码) /( 劳动小时 ) 4 码布 5 码布两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绝对差异:
小麦生产,6 > 1
布生产,4 < 5
每单位产量需要的劳动
I 国 II 国
1 蒲式耳小麦 0.167 小时 1 小时
1 码布 0.25 小时 0.2 小时
alx=0.167,alx'=1
aly=0.25,aly'=0.2
alx< alx' aly> aly'
在没有国际贸易条件下,人们在国内按照相同的劳动价值进行交换,可以得到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I 国 II 国
1 蒲式耳小麦 0,6 6 8 码布 / 蒲式耳
5 码布 / 蒲式耳
1 码布 1,4 9 7 蒲式耳小麦 / 码
0,2 蒲式耳小麦
/ 码
a l x / a l y = 0,1 6 7 / 0,2 5 = 0,6 6 8
a l x ' / a l y ' = 1 / 0,2 = 5
a l y / a l x = 0,2 5 / 0,1 6 7 = 1,4 9 7
a l y ' / a l x ' = 0,2 / 1 = 0,2
如果每个国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按照对方国家的交换比率进行交换,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出口 1 蒲式耳小麦
I 国 II 国
0,6 6 8 码 / 蒲式耳 5 码布 / 蒲式耳
5 - 0,6 6 8 = 4,3 3 2
进口 5 码进口 1,4 9 7 蒲式耳
1,4 9 7 - 0,2 = 1,2 9 7 蒲式耳
I 国 I I 国
1,4 9 7 蒲式耳 / 码 0,2 蒲式耳 / 码出口 1 码布绝对利益法则: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 (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
èèèèèèèèèú 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
°ì 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ú èè
èèèú èèèèè2èèèèèè 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è
èì èèèèèú è2èèèè±èèèèèèü èèè§èèèèèè
°ì èè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 1815年在,论对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 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
大卫 ·李嘉图( 1772- 1823)出身于伦敦商人家庭,
青年时代从事股票投资,25岁已有财产 200万英镑,后被选为英国下议员,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时代,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
这一矛盾集中在,谷物法,的存废上。
谷物法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升到一定限额以上,才允许进口。而谷物法又不断提高这个限额。
李嘉图认为:
因为人口增加- >对谷物需求上升 - >谷物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地主地租收入上升,农业工人收入上升,同时生活费用上升,
工厂工人工资上升,资本家的利润下降,导致资本积累减少。
所以作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的代表,李嘉图认为必须废除,谷物法,
实行自由贸易,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国外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提高国内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使工资水平下降,利润水平提高,积累增加,社会财富增加。
1846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谷物法,的法令。
比较利益法则
I 国 II 国小麦 (蒲式耳) / 小时 6 蒲式耳 1 蒲式耳布 (码) / 小时 4 码布 2 码布
6 / 1>4 / 2
两利相权取其重,I 国出口劳动率优势相对高的商品小麦可以获利;
两弊相权取其轻,II 国出口劳动率劣势相对小的商品布也可以获利。
每单位产量需要的劳动时间
I 国 II 国
1 蒲式耳小麦 0.167 小时 1 小时
1 码布 0.25 小时 0.5 小时在没有国际贸易条件下,人们在国内按照相同的劳动价值进行交换,
可以得到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I 国 II 国
1 蒲式耳小麦 0,668 码布 / 蒲式耳 2 码布 / 蒲式耳
1 码布 1.497 蒲式耳小麦 / 码 0,5 蒲式耳小麦 / 码
alx/aly=0.167/0.25=0.668
alx'/aly'=1/0.5=2
aly/alx=0.25/0.167=1.497
aly'/alx'=0.5/1=0.5
出口 1 蒲式耳小麦
I 国 II 国
0,668 码 / 蒲式耳 2 码布 / 蒲式耳进口 2 码布
2-0.668=1.332
进口 1.497 蒲式耳
1.497 -0,5 = 0,997
I 国 II 国
1.497 蒲式耳 / 码 0,5 蒲式耳 / 码出口 1 码布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劳动的不同质性;
所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比较优势原理可以不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1936年哈伯勒用机会成本理论( Opportunity cost theory)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
哈勃勒的机会成本概念是指生产一单位小麦而必需放弃生产布的生产所需要的资源数量。例如在 I 国必需放弃生产 0.668 码布才能有足够的资源生产一蒲式耳小麦。
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使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状况中两种产品的所有组合。
不变机会成本:
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之间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并且以固定的比率被使用;所有相同要素单位都是同质的或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替代性。如果在 I 国生产另外每一单位的蒲式耳小麦必需放弃生产 0.668 码布。这就是不变机会成本绝对利益和相对利益的进一步分析:
I 国的劳动总量为 L,单位 X 商品和 Y 商品需要的劳动分别为 a Lx,a Ly 。 II 国的相应的单位劳动消耗为 a Lx ’,
a Ly ’ 。
Y
L / aly
L = al y Qy + al x Qx
0 L/ al x X
对 L = alyQy + alxQx 求全微分,可得
alydy + alx dx =0
alx / aly = - dy/ dx
生产可能线的斜率,( L / aly )/( L/ alx )= alx / aly
X 的相对成本 alx / aly 等于其机会成本 dy/ dx 。
绝对利益的分析因为 I 国在 X 产品上有绝对利益,而 II 国在 Y 产品上有绝对利益:
alx< alx ’,al y> al y ’
所以 alx/ aly< alx ’ / al y ’
即 I 国的 X 产品的机会成本 ( dy/ dx )小于 II 国的机会成本
( dy ' / dx ' ),I 国可以出口 X 产品而获利。
Y I 国 I I 国
L / a l y ’
L / a l y
L / a l x X L ’ / a l x ’ X
相对利益的分析:
即使 alx> alx ’,al y> al y ’ 只要 alx/ aly< alx ’ / al y ’ 存在,I 国在 X 商品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因为 I 国生产 X 商品的机会成本小于 II 国。所以,大卫〃李嘉图指出的互惠贸易只要求具有比较利益的弱必要条件,不需要具备绝对利益的强必要条件。
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在生产成本等于价格的假设下,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工资可以表达为商品价格和劳动边际产量之积:
xxx
aPw?; yyy
aPw?
在李嘉图模型中,
x
a
a l x
1;
y
a
a l y
1
,
alx
P
w
x
x;
a l y
P
w
y
y; 如果
yx
ww?
,会导致劳动从 X 行业向 Y
行业流动;反之则反之。结果是;
yx
ww =;
a l y
P
a l x
P
y
x
=;
a l y
a l x
P
P
y
x

。因为 dx
dy
a l y
a l x

所以,
dy
dx
P
P
y
x
=-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工资可以表达为商品价格和劳动边际产量之积,
xxx
aPw?;
yyy
aPw?
在李嘉图模型中,
x
a
a l x
1;
y
a
a ly
1
,
a l x
P
w
x
x;
a l y
P
w
y
y;
如果
yx
ww?
,会导致劳动从 X 行业向 Y 行业流动;反之则反之。结果是;
yx
ww =;
a l y
P
a l x
P
y
x
=;
a l y
a l x
P
P
y
x

dx
dy
a l y
a l x

所以,
dy
dx
P
P
y
x
=-
相对工资的概念:
一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该国工人每小时工资和外国 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例。在不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
xxx
aPw?;
yyy
aPw?
yy
xx
y
x
aP
aP
w
w;

1=
y
x
P
P;
y
x
y
x
a
a
w
w;
y
x
y
x
a
a
w
w
'
'
'
';
y
x
y
x
y
x
y
x
a
a
a
a
w
w
w
w
'
'
/
'
'
/?
x
y
y
x
a
a
a
a
'
'

3
1
2
4
6

假如两国都实行专业化生产,I 国生产小麦,II 生产布。 I 国的相对工资为:
yy
xx
y
x
aP
aP
w
w
'''
假定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等于 1
3
2
6
1
''

yy
xx
y
x
aP
aP
w
w
y
y
y
x
x
x
a
a
w
w
a
a
'''

6< 3< 2
如果 I 国所有劳动者都生产小麦,每小时可以得到 6 蒲式耳小麦的价值,II 国的工人只生产布,每小时可以得到 2 码布的价值。
假定国际市场上 1 蒲式耳小麦和 1 码布价格都是 5 美金,I 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 30 美金; II 工人每小时工资为 10 美金。 I 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 30/10=3 。
只要小麦的相对价格是 1,I 国工人的工资就是 II 国工资的 3 倍。
I 国小麦生产率是 II 国的 6 倍 ( 6/1 ),布的生产率是 II 国的 2 倍
(4/2) 。 I 国工人的相对工资在这两者比例之间。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关系,使得两国各自在生产一种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
尽管 I 国的工资率比较高,但是高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了高工资的影响,使得它在小麦生产上具备成本优势;尽管 II 国在布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低,但是其低工资率弥补了这一点,II 国在布的生产上具也有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