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研究开放的宏观经济的第一步,它用会计核算的办法来解释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开放经济一国产出水平和国际经济交易的变量。这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工具,一是国民收入核算,它是一组会计恒等式,
描述了开放经济中各经济交易变量间的关系;另一是国际收支核算,它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地记载了实际中,在一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地方 (作为一个整体)的各项经济交易。在实际中,后者的统计数据为分析和理解一国经济运行提供了强劲的经验支持。
封闭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从总需求角度国民收入①可以完全地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任何不直接进入私人消费和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或服务都会形成企业的厂房设备投资或存货投资。以 Y 代表国民收入,C 代表私人消费,I 代表私人投资,G 代表政府购买,则有如下的恒等式成立:
Y = C + I + G
从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即产量的总和,这些产量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这种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最终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三部分。以 Sp 和 T 分别代表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则下式成立:
Y = C + Sp + T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达到均衡:
C + I + G = Y = C + Sp + T
定义国民储蓄为总产出中不用于私人消费和政府购买的部分,记为 S,则 S 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构成,记政府储蓄为
Sg = T — G,则:
S = Sp+Sg
Sp = S- Sg = S -(T -G )
代入到国民生产的供需式中,可以得到
I = S
在封闭经济中,一国的总投资完全由国民储蓄提供,国民储蓄必须与投资相等。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
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以 X 代表出口,M 代表进口,则开放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Y = C + I + G + X - M
2 经常项目余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间的差额通常称为经常项目余额,记为
CA 。即 CA = X — M 。当 CA > 0 时,称一国经常项目盈余;当 CA < 0
时,称一国经常项目赤字。现实世界中,出口与进口平衡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更为广泛的是经常项目盈余或赤字。
经常项目余额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衡量国际借贷的大小和方向。
当一国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出口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支出,则国家必须举借外债以弥补赤字,这时国家的对外净负债增加。相反,当一国经常项目盈余时,该国实际上在对其贸易伙伴国提供融资。无论这种融资采取何种形式 (如银行信贷、购买外国债券等),该国都获得了对某种外国资产未来收益的要求权,该国对外净资产增加。因此,一国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其对外净资产的变动。
Y = C + Sp + T
I = S
Y = C + I + G + X - M
S = I + CA
这一等式表明了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一个重要差异,即,开放经济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存量或增加对外净资产而形成国民储蓄,
而封闭经济的国民储蓄只能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形成。开放经济中投资的增加不必完全依靠提高国民储蓄率。在国民储蓄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可以通过增加对外借款来提高投资水平,即以外债来支付投资所需原料的进口,这时,该国经常项目出现相应的赤字。
由 S = Sp + Sg,可以得出 Sp + Sg = I + CA
S p= I + C A - Sg = I + CA + ( G - T )
方程式表示了私人储蓄和国内投资、经常项目差额及政府储蓄之间的联系。定义 G — T 为政府预算赤字,则该式表明,
一国的私人储蓄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国内投资 ( I ),
购买国外资产 ( CA ),为政府债务 G — T 提供融资。
同时经常项目差额可以表示为:
CA = Sp - I - ( G - T )
国际收支的概念框架复式记帐法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用记帐方法,仍是国际上通行的借贷复式记帐法。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用负号表示,贷方记录用正号表示。
根据复式记帐法的通则,记入贷方的项目是表明出口的实际资源和反映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减少或对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记人借方的项目是反映进口的实际资源和反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 1 )出口商品属于贷方项目;进口商品属于借方项目。
( 2 )本国常住者为外国人提供劳务 (运输、保险、旅游等)
或从外国取得投资及其他收入,属于贷方项目;外国人为本国常住者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属于借方项目。
( 3 )本国常住者收到的国外的单方面转移,属于贷方项目;
本国常住者对外国人的单方面转移,属于借方项目。
( 4 )本国常住者获得外国资产 (包括财产和对外国常住者的债权)属于借方项目;相反,外国常住者获得本国资产或对本国投资,为贷方项目。
( 5 )外国人偿还债务属于贷方项目;而本国常住者偿还外国人债务,属于借方项目。
( 6 )官方储备减少属贷方项目;官方储备增加属于借方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标准组成部分经常帐户
A 货物和服务
a,货物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非货币黄金
b 服务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B,收入
a,职工报酬
b,投资收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C,经常转移
a,各级政府
b 其他部门
2 资本和金融帐户
A 资本帐户
a,资本转移
b,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B,金融帐户
a 直接投资国外在报告经济体内
b 证券投资资产负债
c 其他投资资产负债
d 储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其他债权国际收支的分析经常帐户差额包括货物、劳务、收入和所有经常转移交易的差额,就构成经常帐户差额,
反映了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
CA = S - I
从公式本身来看,相对国内储蓄而言,国内投资增长对经常帐户产生的影响与相对国内投资而言国内储蓄下降对经常帐户的影响是相同的。但从实际来看,长期中,储蓄和投资的变化对国家对外状况的影响可能并不一样。如果国内投资的增长为大幅度提高一国的生产力水平作出了贡献,使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
则经常帐户最终会得到改善,但纯粹的储蓄减少则不会产生这种效果。
换一个角度,国内部门与对外部门的关系可以用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的差额来表示。从式可以得到;
CA = Y - ( C + I + G )= Y — A
定义 A = C + I + G 为国内吸收。上式表明,货物和服务差额加上净收入和经常转移净额等于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
CA=S -I
CA = ( Sp - I )- ( G - T )
上式表明,如果政府部门的赤字不能由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加以抵消的话,就会出现经常帐户赤字。更具体地讲,政府的预算情况 ( T -
G )是影响经常帐户差额的重要因素。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分析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该帐户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交易 (包括贸易信贷、贷款和存款)及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 (为论述简明扼要起见,定义资本转移净额为零)。
记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为 KFA,则:
- CA = KFA
将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细分为金融帐户净额 ( FA ),即除去储备资产的所有金融交易的差额和储备资产交易差额
( RT ),上式则可写作:
- CA = FA + RT
上述关系式表明,由经常帐户差额反映的本国与他国经常交易的净额变化必须同本国与他国金融交易的净额变动相致。
换言之,经常帐户顺差表现为对非居民贷款净额增加 ( F A 为负)或购入储备资产 ( RT 为负),即资金外流;
用 S - I 表示 CA,可得:
I - S = FA + RT
该式将国内实物市场与国际间金融交易联系起来:当国内储蓄的增长不足以支持国内资本积累的增长时 ( I-S<0,S <I ),需靠国外对本国的净贷款或减少本国储备资产来维持。
S = I - F A - RT
上述关系式描述了一定时期内一国财富的变动。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总储蓄 ( S )代表了这个国家总的财富增量。因为国内各部门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净增量互相抵消,所以财富的净增量表现为国内非金融资产的净增加 ( I )和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或在国外的投资的净增加 (- FA - RT )。可见,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也为分析一国财富的变动及变动途径提供了依据。
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的关系从上面对经常帐户差额及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经常帐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之和为零,在一个帐户中出现赤字或盈余,必然伴随另一个帐户的盈余或赤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经常帐户同资本和金融帐户的关系表现为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或动用储备资产为经常帐户赤字融资 (相反的情况是,经常帐户盈余,而金融资产净流出或储备资产增加,但对现实经济而言,更有意义的是解决经常帐户赤字问题。)
综合差额综合差额等于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中排除储备资产的交易的差额,它衡量了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取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总差额为正,则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为负,储备资产减少。由于负的综合差额会导致储备资产的耗尽,所以通常认为负的综合差额是不可取的,但综合差额顺差持续过高从而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对一国经济也不尽有利。
第一,储备资产的增加需中央银行增加投放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增加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低于长期投资的收益率;
第三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储备外汇会蒙受外币贬值的损失。
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区别开。 G D P 涉及到本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 G N P
不仅包括居民在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且还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提供生产要素服务 (资本和服务)所获得的款项,减去向非本国居民提供的生产要素服务而向其所在国家支付的款项。
要素支付净额 ( NFP )就需要从 GDP 中扣除。
G N P = G D P - N F P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从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所获得的援助或远远大于它们自己所付出的援助,因此单方面转移 ( NTR )的净额通常是负值。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可以定义如下:
国民收入总额 = GDP- N FP + NTR
国际收支等式就一个国家整体来说,国民收入总额可以分成两部分:对消费品的支出 C,以及国民总储蓄 S 。
因为,GDP = C + I + X- M
所以国民收入为
GDP - NFP + NT R = ( C + I + X - M )- NF P + NTR
= C + S
对最终产品的国内支出总额包括对消费品的支出和对投资品的支出。因此,如果我们从国民收入总额当中扣除国内支出总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整理后的公式:
GDP-NFP + NTR - ( C + I )
= ( C + S )- ( C + I )
= ( X + NFP )- ( M + NTR )
=
NFA
在这个等式当中,
N F A 表示一个国家国外净资产头寸的增加和减少。
C + I + X - M - NFP + NT R = C + S
( C + S )- ( C + I ) = ( X + NFP )- ( M + NTR )
这个等式显示:
1,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减去对最终产品的国内支出等于外汇收入减去外汇支出,也就是说,等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盈余。这是个显而易见的恒等式。
2,果国民收入总额 (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净收入)超过对最终产品的国内总支出,那么这个国家就将产生对外盈余。这个余额对应着国外资产净头寸的增加额 NFA,它既可能是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可能是其他外汇资产的增加额,比如对国外的直接投资。
观察这个公式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其写成:
S = I 十? NFA
这个公式也无需证明:国民总储蓄等于对国内资产的总投资加上对国外资产的总投资。
虽然上述公式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但是它们无法准确地考察政府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用 Cg 表示政府消费,用 Sg 表示政府储蓄,用 Ig 表示政府投资,相似地 Cp,Sp 和 lp 分别表示私人部门的消费、
储蓄和投资。这样,我们得到:
国民收入总额 一 对最终产品的国内支出总额
( C + S ) - ( C + I )
= 政府收入 - 政府支出 + 私人收入 - 私人支出
( Cg + Sg ) - ( Cg + Ig ) + ( Cp + Sp ) - ( Cp + Ip )
对政府储蓄的定义 Sg 需要详细解释。理论上,政府储蓄等于政府经常性收入和政府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经常性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社会保障缴款、公共企业上缴给政府的利润以及赠款。经常性支出包括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例如政府消费 Cg )以及社会保障支出、补贴、弥补公共企业损失支出和国债的利息支出。
我们可以这样写出:
Sg = Rg - ( Cg + Ct )
Sg,政府储蓄,Rg,政府经常收入 Cg,政府消费,Ct,政府转移性支付。
如果从政府经常性收入中扣除转移性支付,得到:
Sg = ( Rg - Ct )- Cg = T - Cg
或者
T = Cg + Sg
换句话说,这里所说的政府收入 T 等于经常性收入减转移性支付,等于政府消费 Cg 政府储蓄
Sg 之和。
相似地,我们可以把政府支出 G 看作是扣除了转移性支付后的净额,因此它包括政府消费 Cg
和政府投资 Ig 。因此,按净额为基础,我们得到政府收入减去支出等式:
( Cg + Sg ) - ( Cg + Ig )= T - G
基本的国民核算恒等式和政策工具国民核算恒等式国民收入总额 一 最终产品的国内支出
( GDP - N FP + NTR ) ( C + I )
= (国内消费十国民储蓄总额)- (国内消费十国内投资总额)
( C + S ) ( C + I )
=( 政府收入一政府支出 ) + (私人收入 - 私人支出)
( Cg+Sg) ( Cg+I g) ( Cp + Sp) ( C p+Ip )
国际收支等式政府预算盈余 十 私人预算盈余
( T - G ) ( Sp - Ip )
= 外汇收入 一 外汇支出
( X + N T R ) ( M + NFP )
= 国外净资产增加额
NFA
政策工具支出变化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 金融政策资本管制债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