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9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本章用相量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主要内容有: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图、电路方程的相量形式、线性电路定理的相量描述和应用、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谐振以及电路的频率响应。
§9-1 阻抗和导纳
教学目的:掌握复阻抗和复导纳的概念,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教学难点:RLC电路的阻抗及导纳形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9-1 阻抗和导纳
一、一端口阻抗和导纳的定义
1.定义:
(1)一端口阻抗Z:端口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
(2)一端口导纳Y:端口的电流与电压相量之比。
2.阻抗、导纳的代数形式
Z=R+jx R为电阻 X为电抗(虚部)
Y=G+JB G为电导 B为电纳(虚部)
3.单个元件R、L、C的阻抗及导纳
(1)Z=R
Z=jwl 其电抗X=wl(感性);
Z= -j 其电抗X=-(容抗)
(2)Y=G=
Y==-j 其电纳B=-(感纳);
Y=jwc 其电纳B=wc(容纳)
4.RLC电路的阻抗及导纳形式
(1)RLC串联电路:
Z==R+jwl+=R+j(wl-)=R+jx=
虚部x即电抗为:X= X+X=wl-
①X>0即 wl> 称Z呈感性
②X<0即 wl< 称Z呈容性
= =arctan()
(2) RLC并联电路:
Y==++jwc=+j(wc-)=G+Jb=
虚部B即电纳为:B=B+B=wc-
①B>0即wc> 称Y呈容性
②B<0即wc< 称Y呈容性
= =arctan()
二、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1.n个阻抗串联:Z=Z+Z+……+Z
图9-1 阻抗串联
分压公式:= k=1,2,……n
2.n个导纳并联:Y=Y+Y+……+Y
图9-2 导纳并联
分流公式:= k=1,2,……n
§9-2 无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等效电路的形式。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教学难点:RLC电路的阻抗及导纳形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等效电路的形式
Z==R+jx
x>0(感性) L=
x<0(容性) C=
Y==G+Jb
B>0(容性) C=
B<0(感性) L=
二、例题
1.由端口的电压相量及电流相量的表达式确定等效电路的形式。
[例]:
已知某无源二端网络中,已知端口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t)=10cos(wt+37)V, I(t)=2 cos(100t)A.试求该而端网络的输入阻抗、导纳及其等效电路。
[解]:
由题可得电压和电流相量为:=10V, I=2A
由阻抗定义:Z==R+jx==5=4+j3
X=3>0,z呈感性,等效电路为一个R=4的电阻与一个感抗为X=3的电感元件的串联,其等效电路为L===0.03H,由于Y= G+Jb===0.2=0.16-j0.12S.B=-0.12S<0,Y呈感性,等效电路为一个G=0.16S的电导与一个感纳B=0.12S的电感元件的串联,其等效电感为L===H
2.RLC串、并、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
(1)串联:先求阻抗Z,再求Y=求导纳;
(2)并联:先求导纳Y,再求Z= 求阻抗;
(3)混联:视电路结构定。
[例]:
求一端口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
教材P219 9-3(c)
3.含CS一端口等效电路。
[例]:
求一端口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
图教材P219 9-4(b)
[解]:由KVL:jwl-r-=0
=(jwl – r)
Z==jwl – r
Y===S
§9-3 电路的相量图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相量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画相量图的原则。
教学难点:图形结合求解正弦稳态电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画相量图的原则
1.串联:以电流相量为参考量,然后根据KVL画出回路上各电压相量。
2.并联:以电压相量为参考量,然后根据KCL画出回路上各电流相量。
3.混联:选取并联支路最多的电压相量为参考量,在画出其它的相量。
[例1]:
教材p 9-5(串联)
[解]:略。
[例2]:
图9-3 例题
[解]: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教学目的:学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相量法。
教学重点:用直流电路的方法和理论求解正弦电路。
教学难点:正弦电路戴维宁等效电路的求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相量法
电阻电路中各种分析方法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具有适应性。只需完成下面三种变化:
⑴ 将时域电路对换成复域电路,即电路的相量模型;
⑵ 将电阻和电导对换成阻抗和导纳;
⑶ 将直流变量对换成相量。
二、正弦稳态电路的回路法
[例]:
用回路电流法求图9-4电路中的。
图9-4 例题
三、正弦稳态电路的结点法
[例]:
用结点电压法求图9-5所示电路的。
图9-5 例题
四、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端口戴维宁等效电路
[例]:
求图9-6所示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端口戴维宁等效电路。
图9-6 例题
§9-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教学目的:学习正弦稳态电路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因数提高,最大功率问题,交流参数测量。
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功率因数提高。
教学难点:复功率,功率因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瞬时功率: =
设:=Ucos(+)
=I cos(+)
=Ucos(+).I cos(+)
=cos(+++)+cos(+--)
=cos(-)+cos(2+2-+) 令-=
=cos+cos(2+2-)
=cos+coscos(2+2)+sinsin(2+2)
=cos1+ cos(2+2)+sinsin(2+2)
由于R>0 上式第一项等于零,称这一项为瞬时功率不可逆部分;第二项为可逆部分,其值正负交替,说明能量在外施电源与一端口之间来回交换。
图9-7 一端口网络的功率
2.平均功率:也称有功功率,代表一端口实际消耗的功率,是恒定分量,用式子表示: =
纯R:=0,=;纯L:=90,=0;纯C:= -90,=0。
3.无功功率:Q(var,kvar)与瞬时功率的可逆部分有关,表示电网与动态L、C之间能量交换的速率。用式子表示:Q=sin
纯R:Q=0 ; 纯L:Q= ; 纯C:Q= -。
4.视在功率:S()(表征发电设备的容量),也称表现功率,用式子表示:S=
S、P、Q可以用功率三角形来表示其之间关系:
S= =arctan()
5.复功率: ()
=P+jQ=+jsin=e=ee=
= arg=
注:
(1)正弦电流电路中,总的有功功率是电路各部分有功和功率之和,总的无功功率是电路各部分无功功率之和,因此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守恒。
(2)复功率也守恒。设电路中有b条支路,b个支路电压相量、……应满足KVL,b个支路电流相量应满足KCL,其共轭复量、……也必须满足KCL,由特勒定律知=0,所以复功率守恒。
(3)视在功率不守恒。
二、功率因数的提高
1.功率因数: = = =arcos()
2.意义:越高,电网利用率越高。P表示一端口实际消耗的功率。
(1)==,一定时, 电网利用率一般在0.9左右.
(2) ,、一定时, 线路损耗大大降低。
3.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引言:提高,也就是减少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能量互换。由于实际上大量感性负载的存在,功率因数一般降低,当后,电感性负载自然所需的无功功率由谁负担?我们自然想到时时与电感持相反性质的电容。提高功率因数,常用发方法就是与 感性负载并联一个静电容。
(2)计算C的公式:并联电容C不会影响感性负载与支路的复功率,因为和都未改变。但是电容的无功功率“补偿”了电感L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源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设并联电容后电路吸收的复功率为,电容吸收的复功率因数为,电容的无功功率为,原电路感性负载吸收的功率为,电路外加电压,频率为的正弦电压,见个功率因数有提高到,求=?
(3)公式推导:
设= 电路的无功功率= =+
= 电路的无功功率= =+
=-=(-)=(-)=+
= -=(-)
=(-)
图9-8 功率因数提高
[例]:=20,=314,=380V,由0.60.9,求=?
[解]:=(-)=(-)=374.49 F
三、最大功率传输
[例]:
如图5.20电路负载分三种情况如下给出,求负载功率,
并比较上功率大小。
a. 负载为5Ω的电阻;
b. 负载为电阻与内阻抗配;
c. 负载为共轭匹配。
[解]:
四、三表法测交流参数 教材p例9-9
五、其他例题
[例1]:已知正弦电流=5A,通过30的电阻R,试求R消耗的平均功率。
[解]:==A =R=()30=375
[例2]:教材p 9-27
[例3]:教材p 9-28
[例4]:教材p 9-37
§9-6 谐振
教学目的:学习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教学重点:谐振的特点。
教学难点:实际的并联谐振电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串联谐振
1.谐振频率:
当时,,此时称为谐振;
由记谐振角频率为,得:
2.串联谐振特点:
(1)电压、电流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
(2)复阻抗最小,当U一定时,电路中电流最大,;
(3)特性阻抗;
(4)电感电压:
电容电压:
Q为品质因素,定义为 得 [,]
3.谐振曲线:参见教材P211
结论:Q越高,谐振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越窄,通频带窄会引起失真现象。因此设计电路时候必须全盘考虑!
二、并联谐振
电源内阻大时,采用并联谐振电路,分R、L、C、并联和R、L串联与C并联两种;
1.R、L、C并联:
复
当时,,称为谐振;此时
2.R、L、C并联谐振特点:
(1)电压、电流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
(2)复导纳最小,当U一定时,电路中电流最小,;
3.实际RLC并联电路(线圈与C并联):
(1)谐振条件:;
(2)当,几乎与串联谐振相同;
(3)谐振特点:
A.电流、电压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
B.电流源供电,电路呈高阻抗特性;
C. ,即通过电感或电容等效的电路的电流是总电流的Q倍,故又称为电流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