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熊正爱
概述
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又称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功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大类。
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
绝经期前50% 育龄期30% 青春期20%
排卵性功血15% 无排卵性功血85%
无排卵性功血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引起的排卵障碍
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出或平衡方面的暂时性变化。
机体内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气候骤变。
营养不良、贫血、代谢紊乱影响激素合成、运转和对靶器官的效应。
GnRH、FSH、LH直接影响卵巢功能,FSH、LH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分泌有其规律性,量和比例不同,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功血。
FSH不足——卵泡生长不良→不能形成中期LH峰→无排卵→无排卵性功血
对FSH反应下降:更年期卵泡几乎耗竭,剩余卵泡对FSH感应性低下→E↓→对垂体负反馈升高,尤其是FSH↑,拮抗LH,不能形成LH排卵前高峰——无排卵性功血。
FSH/LH比例失调:缺乏LH排卵峰
性激素
性激素对中枢的调控涉及到: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负反馈机制
②性激素的量
易发生在青春期及围绝经期
青春期时,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功能未成熟,周期性调节和正负反馈作用不稳定,特别是正反馈未建立,FSH呈持续低水平,无LH峰形成,因此有卵泡成批生长但无排卵→退行性变→卵泡闭锁,E↓,撤退性出血。一般在初潮二年内月经55-85%为无排卵性月经,容易发生功血。
更年期卵泡耗竭,剩余卵泡对GnRH的感应性低下,E↓,对垂体负反馈减弱→GnRH高→不出现排卵前LH峰,无排卵。
无排卵
特点是单一雌激素调控,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发生出血是雌激素撤退性出血。当一批卵泡生长发育时,E上升达相当水平,子宫内膜增生达一定厚度(内膜阈值),一些卵泡闭锁,E↓,内膜剥脱出血。
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这是由于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所引起。在单一雌激素持久刺激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若有一批卵泡闭锁,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内膜因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出血。
低水平雌激素维持在阈值水平,虽然雌激素水平达一定阈值,但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的完整性而出现局部内膜剥脱、出血。所以出现间断性少量出血,内膜修复慢使出时间延长。
高水平雌激素且维持在有效浓度,内膜长期增生,则引起长时间闭经,因无孕激素参与,内膜增厚而不牢固,易发生急性突破出血,且血量汹涌。
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停经数周或数月,再发生不规则流血,血量多,持续2-3周不止,有时一开始就不规则流血。
病理变化
根据血雌激素浓度的高低,持续作用时间的长短,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反应的敏感程度,可有以下增生性变化。
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hyperplasia of endometrium)
(1)简单型增生过长(simple hyperplasia) 镜下特点:腺体数目增多,腺腔囊性扩大,大小不一,犹如瑞士干酪样外观(又称瑞士干酪样增生过长),腺上皮细胞增生,排列呈复层或假复层,无分泌现象。间质水肿。表面微血管扩张、淤血或栓塞。
(2)复杂型增生过长(complex hyperplasia) 子宫内膜腺体高度增生,呈出芽状生长,腺体数目增多,大小形态相似,背靠背现象,间质明显减少。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或乳头状突入腺腔。核大深染,有分裂相。
(3)不典型增生过长(atypical hyperplasia)在前述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可见核分裂相。不典型增生不属于功血范畴。
增生期子宫内膜(proliferative phase)
月经后半期或月经期仍为增生期子宫内膜。
萎缩型子宫内膜(atrophic endometrium)
内膜薄,腺体少而小,腺管直而狭,腺上皮单层立方形成低柱状,间质少而致密,胶原纤维相对增多。
临床表现及诊断
无排卵性功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出血量、时间与周期完全无规律性。可少至点滴出血,多至大出血、有血块,造成严重贫血。出血时间少至1-2天,长可达几个月。间隔时间则不规则,有时几天到十几天,有时可长达数月,可误诊为妊娠,有时一开始即为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出血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长可伴贫血。
几种类型
(1)月经过多(menorrhagia)
(2) 经量过多(hypermenorrhea)
(3) 子宫不规则出血(metrorrhagia)
(4) 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menometrorrhagia)
体格检查:妇检无明显异常,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出血时子宫较软。
辅助诊断;
诊断性刮宫:①既可止血又可达到病检诊断的目的
②经前2-3天或行经6小时内,比规则出血也可随时进行
③全面刮,注意子宫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平整
④送病检:增生期改变
增生过长
无分泌期
宫腔镜检查:见内膜增厚,也可不增厚
除外器质性病变
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
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BBT:单相
宫颈粘液结晶: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和无孕激素的作用。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雌激素中、高度刺激。
激素测定:血E、P。
B超监测:卵泡不同程度发育,无排卵,排除肌瘤与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全身性疾病:血液病、肝损害、甲低或甲亢。
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流产、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
生殖道感染: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生殖道肿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
性激素药物使用不当(避孕药)、IUD等。
青春期——阴道部或宫颈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
性成熟期——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
治疗
一般治疗:重视改善全身情况
支持疗法:避免劳累,休息,纠正贫血,抗感染。
治疗原则:
但对不同的对象应达到不同的目的。
青春期:以止血和调整周期为主;
育龄期(特别是有生育要求):促排卵为主;
围绝经期: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逐步过渡到绝经为原则。
止血
诊断性刮宫:将增厚的子宫内膜基本刮净而止血,并送病检以明确诊断,再以激素治疗。但不适合未婚者。
激素治疗:对大量出血者,要求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仍不止血,应考虑器质性病变存在。
雌激素:应用大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青春期功血。
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口服一次。(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每6~8小时一次。
血止后逐渐减来年感,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mg/日,维持20天。最后7~10天加用黄体酮10mg/日或安宫黄体酮8mg/日。E、P同时撤退,有利于内膜同步脱落,停药后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
孕激素:使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又称“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
少量持续出血——可用黄体酮20mg/日,3~5d,更年期可用丙酸睾丸酮25~50mg/日,停药后有一次撤退性出血,不适宜于大量出血及贫血。
出血量多者——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如炔诺酮、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
安宫黄体酮:8~10mg,每6~8h口服一次,用药3~4次后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血止后逐渐减量(减原用量的1/3),直至维持量6~8mg/日,维持到血止20天左右,停药后出现撤药性出血。
突破性出血,可配用乙底酚0.1~0.25mg,每日一次。
出血量多者,也可用短效避孕药,每日四次,每次一粒,血止后递减至维持量,每日一粒,维持20天停药。
雄激素:拮抗雌激素,能增强子宫肌肉和子宫血管能力,改善盆腔充血,减少出血。但不能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内膜很快修复,因此不能单用雄激素止血,只能起辅助作用。
常用剂量:丙酸睾丸酮25-50mg im,(每月限量/日以内)
甲基睾丸素,5mg, bid,含化。
其他药物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抗PE药物)
消炎痛
氟灭酸
止血药:止血敏,维生素K4或K3,6-氨基已酸等。
调整周期
用性激素人为地控制流血量及形成周期是过渡性措施,可对中枢暂时性抑制使其恢复调节功能。,子宫内膜按期脱落,出血量不太多,可以在此过程中纠正贫血,恢复体质,一般三个月。
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
已烯雌酚:1mg M5 ×20,服药第11日,加黄体酮10mg, im,或安宫黄体酮6-8mg qd×10,停药后3-7天出血。
适用于青春期功血。
雌孕激素合并法:雌激素使内膜再生修复,孕激素限制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生。
已烯雌酚0.5mg,安宫黄体酮4mg, M5 qd×20
口服避孕药:含雌孕激素,如避孕II号。适用于育龄期有避孕要求的功血,更年期功血
孕、雄激素合并法
预计下次月经前12-13天,安宫黄体酮8mg,甲基睾丸素10mg/日。
控制周期,减少血量。
促排卵
适用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功血,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
氯底酚胺(clomiphene citrafe CC)
原理:在下丘脑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产生的雌激素作用,减弱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GnRH的释放诱发排卵。
M5 50mg qd×5,停药后7-9天排卵,如无效可递增至100-150mg/日×5。
副反应: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HCG:适用于FSH有一定水平,E中等水平者,卵泡发育近成熟时。
5000 u 1-2天
1000 u 2000u 5000u
HMG(人绝经促性腺激素):含FSH、LH各75u
FS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的LH而诱发排卵。
月经干净后,HMG1-2支,im至卵泡成熟,停用HMG,加用HCG5000-10000u,im/日×2-3日。
副反应:过度刺激综合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以前:GnRH脉冲给药促排卵
现在:HMG、FSH治疗前的预治疗
应用8周达到垂体去敏感状态,导致GnTH低下,再给HMG,FSH治疗,诱发排卵达90%,如IVF。
3、手术治疗
刮宫:迅速止血,明确诊断。
子宫切除术:40岁以上腺瘤型或不典型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去除术:通过电凝或激光
用于顽固性功血,手术有禁忌症者。
处理上的几个关键问题
1)、在诊断上,对所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首先 必须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2)、止血方面,要求能迅速止血和调整周期,但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制剂和使用方法。
3)、对青年妇女要以恢复排卵功能为治愈的标志。
有排卵型月经失调
较无排卵型功血少见,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
黄体功能不足
病因: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黄体功能障碍。
FSH相对不足→卵泡发育延缓→E↓→LH脉冲频率虽然升高,但峰值不高,LH相对不足→黄体发育不良→P分泌减少。
FSH/LH比例失调→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
黄体功能不足合并高催乳激素血症
病理:子宫内膜的形态往往是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的不同步现象,或在内膜各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月经周期短,月经频发;
周期正常,卵泡期长,黄体期短;
不孕,流产;
BBT双相,后期短,小于11天;
激素测定,P值低;
B超显示:有排卵,但卵泡发育差;
内膜病检:分泌反应不足,分泌反应不一致。
治疗
促卵泡发育
黄体功能刺激法:HCG支持黄体
促进月经中期LH峰形成
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黄体功能不足合并高催乳激素血症的治疗:溴隐亭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特点:有排卵,黄体功能良好,但黄体委缩过程延长,内膜持续受P影响一—致内膜不能完整脱落。
病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黄体萎缩不全→P影响内膜→内膜不能完整脱落。
病理:月经第5-6天仍然见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
内膜失水
间质致密
腺体皱缩,腺腔呈梅花状或星状
子宫内膜残留分泌内膜、坏死内膜、新增生内膜混杂。
临床表现及诊断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长达9-10日,切出血量多;
BBT双相,但下降延缓;
月经期5-6日诊刮见分泌期反应的内膜,切与出血期内膜及增生期内膜并存。
治疗
孕激素:经前8-10日开始,黄体酮20mg或安宫黄体酮10-12mg,qd×5。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