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系统,例如:润滑、显示、照明等
原动机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系统
执行部分
动力部分(人力、畜
力、风力、水力、电
机、内燃机等)
功能:提供动力、
实施能量转换
传动部分(机械传动、电
力传动、流体传动等)
功能:减速、变速、
传递动力、改变运动规律、
多驱动
工作部分(具体实
施做工的部分)
功能:直接完
成预定任务的装置
控制部分(启动、停止、保护等)。 功能:使各部分协调动作
第二章 机械设计总论
§ 2-1 机器的组成
基本部分
以汽车为例 - 机械系统的组成
动力系统
传动系统
执行系统
操纵及控制系统
辅助装置
冷却、润滑、记数、照明
MAZDA 新车型设计
§ 2-2 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
试制、批量生产、销售
计划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可行性报告设计任务书
原理方案图
总装图、部装图、零件图
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标准件明细表
§ 2-3 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一、使用功能的要求,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二,经济性要求,1)设计制造经济性 —— 成本低
2)使用经济性 —— 高生产率、高效率、
低消耗、低维护和管理费用
三、劳动保护要求,1)机器的操作要方便、安全
2)操作者及机器的环境要得到改善
四、可靠性要求:
五、其它专用要求:
机械零件的设计
工作情况 失效形式 设计准则
强度计算
失效 —— 零件失去其工作能力。











4.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打滑,共振,胶合
1.整体断裂,拉,压,弯,扭
2.过大的残余应力
3.零件表面的破坏,接触疲劳、磨损、胶合、
压溃、腐蚀
§ 2-4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一、避免在预定寿命期限内失效的要求:
§ 2-5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1.强度:
体积强度,塑性变形、脆断、疲劳断裂
表面强度,面 接 触 —— 压溃、磨损
点、线接触 —— 疲劳点蚀,磨损
2.刚度,弹性变形过大
3.稳定性,静态稳定 → 压杆;动态稳定 → 转轴
4.其他,局部胶合;摩擦传动打滑;联接松动等
五、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良好的工艺性 —— 便于加工,便于装拆,便于使用、维护。
三、质量小的要求
四、可靠性要求
二、经济性要求
1.机加工零件的工艺性
1)要能加工
加工不出来一切免谈。
2)便于加工
减小辅助时间
(减少装夹和换刀),
减少机动时间。
3)保证精度
越程槽,减少变
形 (车工怕长杠、刨工
怕大板 ),减少装夹。
4)提高刀具寿命
退刀槽,避免钻斜
孔、深孔和盲孔。
1)能装能卸
轴承定位台阶、
螺栓、定位销例。
2)提高效率
避免过定位和
辅助加工。
3)保证装配质量
合理的定位结构,
要能调整间隙。
尽可能使受热变型一致:
要求避免尖角、壁厚均匀、
形状对称,少用细长杆、大
薄板。
3.热处理件的工艺性
2.装配零件的工艺性
§ 2-6 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
一、常规设计:
1.理论设计:
2.经验设计:
1)校核计算:
3.模型实验设计:
§ 2-7 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
2)设计计算:
F
F
? ??FA?
? ??? ?? AF
二、现代设计方法:
1.优化设计
2.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3.可靠性设计
4.虚拟设计 —— 虚拟样机 —— 分析、实验、修改、定型 —— 产品制造
5.网络协同设计
6.绿色设计
机械零件的设计步骤:
1.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的类型和结构;
2.计算其作用载荷;
3.根据零件类型、结构和所受载荷,分析失效形式,确定
设计准则;
4.选材;
5.根据设计准则,确定出零件的基本尺寸;
6.根据工艺性及标准化等原则,进行结构设计;
7.必要的校核计算;
8.画零件图,写说明书。
§ 2-8 机械零件的设计步骤
类型选择
受力分析
选择材料
确定失效分析、建立计算准则
合理 ?
确定基本尺寸
结构设计(工艺性、标准化)
校核计算 画零件图、写说明书
N
Y
§ 2-9 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一、常用材料
1,铸铁 性脆、不能碾压或锻造;易熔、液态流动性好;减震性、耐
磨性好;有的易切削,有的强度高,广泛用作机架等复杂零件。分为
灰铁、球铁、蠕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等。
2,钢 有较好的机械、热处理和切削性能;分为碳钢和合金钢,含碳
量有高、中、低之分;一般含碳量 ↑ 强度、硬度 ↑ 塑性、韧性 ↓,可
通过热处理改善性能;常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3,铸钢 强度、切削性优于铸铁,易熔性、流动性较铸铁差,
适合作大尺寸零件。
4,有色金属 铝合金强密比高,宜作高速、轻质零件,多用铸铝;
铜合金导热、导电性好,减摩、耐磨、抗胶合性能好,宜作电器接插
件、轴瓦、蜗轮等;轴承合金专门用来做轴承。
5,非金属 橡胶宜做密封件、缓冲减震件、传动带等;塑料一
般用作减摩材料或复杂轻载件。
二、常用热处理方法
1.淬火 加热至临界温度,保温,急冷。提高硬度、耐磨性。
以表面淬火常用。
2.渗碳淬火 渗碳然后淬火。使零件外硬内韧,耐磨、耐冲
击。
3.碳氮共渗 亦称氰化,目的同上。现在应用不多。
4.渗氮 热处理温度低,表面硬度大于渗碳淬火,适于硬化
后不磨削的零件,不耐冲击。
5.调质 淬火后高温回火;综合机械性能较好,也便于切削。
最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
6.正火(常化) 调整硬度、细化晶粒、便于切削。不重要
的零件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7.退火 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对铸、锻、焊
零件是常用的消除内应力的方法。
1, 使 用 要 求
2.工艺要求
3.经济性
有强度和重量要求,选强密比高的;有刚度要求,选弹性模量
大的(对碳钢,这种情况下宁肯用较低强度的材料);有接触强度
和耐磨要求,选表面可强化处理的。
毛坯要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大批量宜用铸造、模锻,小批量
宜用焊接、自由锻。相应的:铸件要求液态流动性好、缩孔和偏
析倾向小;焊件要求可焊性好、不易开裂;锻件要求延展性好、
热脆性小;切削加工件要便于切削、表面要光整;热处理件要求
可淬性、淬透性好,变形倾向小。
相对价格要低、材料利用率要高、加工费用要少,最终要与生
产规模相适应。
三、材料选用原则
二, 按构成分析,零件
机器 机构
构件静联接
动联接与动力源组合
三, 按媒体分析:
机械式, 自行车、水排风箱、天车、车床
液力式, 液压挖掘机、前装机、液压起重机
气力式, 气动凿岩机、喷砂机、气动隔振平台
电磁式, 电动机、磁悬浮列车、电磁制动器
光学式, 显微镜、望远镜、激光发生器
混合式, 汽车、飞机、列车、轮船、宇宙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