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渔父
郑伯克段于鄢
论语
谏逐客书
渔父 屈原
学术界不同的看法
在, 楚辞, 里,,渔父, 是很特
殊的一篇。
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不同
的看法:
,渔父, 的作者。
,渔父, 写作的时间。
,渔父, 的作者
,渔父,,, 卜居, 和, 远游,
三篇作品,王逸, 楚辞章句, 把它们
都归人屈原的作品。
这几篇作品虽然并非出干屈原之
手,司马迁把, 渔父, 录入, 屈原列
传,,刘向把三篇都辑人, 楚辞, 。
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
,渔父, 写作的时间
有两种说法:
一种 就是在怀王的后期,屈原
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在汉水
下游的某个地方写的;
一种 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
候,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在
汨罗江附近。?行吟泽畔?写的是
洞庭湖湖畔,在这个地方写的。
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这部作品的?
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中、个人的事
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 渔父, 。
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
泽畔碰到一个老人,可能还是一个打鱼
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但是,
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内心的矛盾,
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所
谓自设问答。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
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
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
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 淈 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 歠 其酾?何故深
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 枻 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作品的艺术价值
,渔父, 塑造了一个文化范
形。 这种文化范形的影响是长
远的。
文章短小,生动形象,自
设问答。
,渔父, 对后世的影响
两个人物:
屈原很执着,
渔父很旷达。
这两个形象往往是揉合到一起的。
这一种结合在文学史上、文化史上形
成了一种传统。
郑伯克段于鄢
重点难点
1.重点:叙事重点突出,详
略得当;寓褒贬于客观冷静的叙述
之中。
2.难点: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
分析概括。
,左传, 简介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 也叫, 春秋左氏传, 或, 左
氏春秋,,与, 谷梁传,,, 公羊传,
合称 ? 春秋三传 ? 。
,左传, 简介
,左传, 按鲁国国君
的年号编年纪事,记叙了
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 468年)共 250多
年,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
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
面的重大事件和矛盾斗争。
,左传, 简介
,左传, 不仅是我国古代经典性
的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价
值很高的散文名著。
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传记文创
作,特别是对, 史记, 等书的写作有
较大影响。
内容分析
本文以兄弟、母子之间的矛盾为主线,
完整地记叙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全过程。
反映了统治阶级
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
通过人物的不同言行
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
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
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郑伯克段于鄢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
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
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
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
?不义不 暱,厚将崩。?
郑伯克段于鄢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
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
遂 寘 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
母遗,繄 我独无!?
郑伯克段于鄢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
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
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
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 洩洩 !? 遂为母
子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
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内容分析
全篇通过记述郑庄公同共叔段、
姜氏之间的兄弟之争和母子矛盾,反
映了春秋时代封建王室内部的权力之
争,说明母子、兄弟的血缘关系和孝
悌之道,都是从属于这种政治斗争的。
郑庄公
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郑庄公是一个?颇有权术、心狠
手辣、阴险狡猾、虚伪至极的国君?。
认为郑庄公是一个沉着冷静,以
守为攻,有勇有谋的国君。
怎样看待文章中所体现的孝悌之道?
通过?遂而相见?一段暴露了郑
庄公孝道的虚伪性。
?遂而相见?反映了郑庄公有人
情味,讲孝道的一面。这正是作者刻
画人物的用心所在。
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
字精炼。
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矛
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
决的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重点
不是写军事斗争,而是写政治斗争,
不是写事,而是写人物性格。
写作特点
2.对比烘托,人物性格鲜明。
本文善于在人物与人物特定关系中进
行对比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
共叔段、郑庄公这两个人恰成鲜明对
比。
祭仲、公子吕和颖考叔,既各自性格
鲜明,又对刻画庄公的性格起了烘托和对
比的作用。
写作特点
3.寓褒贬于冷静的叙述之中。
春秋笔法:本文叙述冷静、客观
的,态度藏而不露。
在绝大部分的篇幅中,读者只有仔
细分析、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揣摸
到作者的倾向。
,论语,
学而
作者简介
孔子 (前 551-前 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者简介
在哲学上,他提倡中庸之道;
在政治上,提倡 ? 仁 ? 和 ? 礼 ?
的学说,主张 ? 仁者爱人 ?, ? 克
己复礼 ? 。
在教育上,他首倡私人讲学,
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
作者简介 他整理了, 易,,
,书,,, 诗,,
,礼,,, 乐, 和, 春
秋, 六经,为保存和传
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
巨大贡献。孔子的思想
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
过广泛的积极影响,是
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之
一。
,论语, 是我国先秦
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全书 20篇,以记言为主,
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
录、编辑而成。对我国古
代思想、文化的影
响深远,是后代研究儒家
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
,论语, 简介
论语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
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
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
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
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无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厚矣。?
论语 ·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
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
有子曰:?信近于
义,言可复也。恭近
于礼,远耻辱也。因
不失其亲,亦可宗
也。?
子曰:?君子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论语 ·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
言, 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知人也。
写作特点
1.语言口语化,
包含深刻哲理。
2.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增强表达的
效果。
谏 逐 客 书
李斯(? --前 208年)
重点难点
1.重点: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2.难点:
说服的技巧。
作者简介
李斯(? --前 208年),战
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
南)人。秦代著名政治家。秦
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秦始
皇死,李斯为了谋身保位,曾
被胁参预赵高矫诏谋杀太子的
阴谋,后又为赵高诬陷,被腰
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在帮助秦王统一中国
的事业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李斯本是楚人,因楚王没有作为,六
国也弱,就西去秦国,投吕不韦门下。
他曾上奏秦王应抓住秦孝公以来秦国
国势大盛,诸侯服秦而周室衰微这万世难
逢的大好机会,完成天下统一大业。
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广揽人才,重
用了不少客卿。
作者简介
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
物,他的文章,说理透辟,论事周详,
富有文采。除代表作, 谏逐客书, 之
外,还有一些奏书。
他的文章散见于, 史记, 及, 古
文苑, 中。
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
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
斗争的策略主要是 ? 连横 ?
和 ? 合纵 ? 。
背景导入
背景导入
公元前 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
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
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
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
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
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秦
始皇就在公元前 237年下令逐客。
背景导入
秦始皇就在公元前 237年下令逐客,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
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 谏逐客
书,,劝阻秦王。
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
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
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谏逐客书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
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
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
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
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
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
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
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
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
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
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
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 駿 良 駃騠 不
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
不为采。
谏逐客书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
者 [42],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
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于前 [43];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女不立于侧也 [44]。夫击翁叩缶 [45],
弹筝搏髀 [46],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47],
真秦之声也。, 郑,,, 卫,,, 桑
间,,, 韶虞,,, 武象, 者,异国
之乐也 [48]。
谏逐客书
今弃击翁叩缶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 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
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
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
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
制诸侯之术也。
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
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
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
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
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谏逐客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
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
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
国无危,不可得也。
二、文本结构
1,表明观点 ———— 开门见山 (逐客是错误的 )
2、史实论证
穆公求士 ——— 广纳人才 ——— 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 —— 变法治国 ——— 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 —— 四面扩张 ——— 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 —— 打击豪门 ——— 强化集权
(客有功于秦)
3,类比论证
爱异国物
逐外国人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逐客不利统一大业)
4、归纳论证 ——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国)
艺术特点
1.言之有理,
以事明理。
2.正反并论,
对比鲜明。
3.铺陈排比,
气势磅 礡 。
说服技巧
第一,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臣
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针对秦王欲求统一之心,
反客为主,处处站秦王?跨海内,制
诸侯?大业的角度,说明纳客之利,
逐客之害。
第三,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从
理论上阐明道理时丝丝入扣,层层深
入,列举实例时,铺陈排比,紧扣论
点,论据充分,说明力极强。
说服技巧
渔父
郑伯克段于鄢
论语
谏逐客书
渔父 屈原
学术界不同的看法
在, 楚辞, 里,,渔父, 是很特
殊的一篇。
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不同
的看法:
,渔父, 的作者。
,渔父, 写作的时间。
,渔父, 的作者
,渔父,,, 卜居, 和, 远游,
三篇作品,王逸, 楚辞章句, 把它们
都归人屈原的作品。
这几篇作品虽然并非出干屈原之
手,司马迁把, 渔父, 录入, 屈原列
传,,刘向把三篇都辑人, 楚辞, 。
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
,渔父, 写作的时间
有两种说法:
一种 就是在怀王的后期,屈原
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在汉水
下游的某个地方写的;
一种 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
候,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在
汨罗江附近。?行吟泽畔?写的是
洞庭湖湖畔,在这个地方写的。
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这部作品的?
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中、个人的事
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 渔父, 。
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
泽畔碰到一个老人,可能还是一个打鱼
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但是,
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内心的矛盾,
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所
谓自设问答。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
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
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
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 淈 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 歠 其酾?何故深
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 枻 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作品的艺术价值
,渔父, 塑造了一个文化范
形。 这种文化范形的影响是长
远的。
文章短小,生动形象,自
设问答。
,渔父, 对后世的影响
两个人物:
屈原很执着,
渔父很旷达。
这两个形象往往是揉合到一起的。
这一种结合在文学史上、文化史上形
成了一种传统。
郑伯克段于鄢
重点难点
1.重点:叙事重点突出,详
略得当;寓褒贬于客观冷静的叙述
之中。
2.难点: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
分析概括。
,左传, 简介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 也叫, 春秋左氏传, 或, 左
氏春秋,,与, 谷梁传,,, 公羊传,
合称 ? 春秋三传 ? 。
,左传, 简介
,左传, 按鲁国国君
的年号编年纪事,记叙了
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 468年)共 250多
年,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
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
面的重大事件和矛盾斗争。
,左传, 简介
,左传, 不仅是我国古代经典性
的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价
值很高的散文名著。
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传记文创
作,特别是对, 史记, 等书的写作有
较大影响。
内容分析
本文以兄弟、母子之间的矛盾为主线,
完整地记叙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全过程。
反映了统治阶级
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
通过人物的不同言行
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
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
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郑伯克段于鄢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
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
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
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
?不义不 暱,厚将崩。?
郑伯克段于鄢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
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
遂 寘 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
母遗,繄 我独无!?
郑伯克段于鄢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
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
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
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 洩洩 !? 遂为母
子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
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内容分析
全篇通过记述郑庄公同共叔段、
姜氏之间的兄弟之争和母子矛盾,反
映了春秋时代封建王室内部的权力之
争,说明母子、兄弟的血缘关系和孝
悌之道,都是从属于这种政治斗争的。
郑庄公
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郑庄公是一个?颇有权术、心狠
手辣、阴险狡猾、虚伪至极的国君?。
认为郑庄公是一个沉着冷静,以
守为攻,有勇有谋的国君。
怎样看待文章中所体现的孝悌之道?
通过?遂而相见?一段暴露了郑
庄公孝道的虚伪性。
?遂而相见?反映了郑庄公有人
情味,讲孝道的一面。这正是作者刻
画人物的用心所在。
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
字精炼。
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矛
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
决的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重点
不是写军事斗争,而是写政治斗争,
不是写事,而是写人物性格。
写作特点
2.对比烘托,人物性格鲜明。
本文善于在人物与人物特定关系中进
行对比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
共叔段、郑庄公这两个人恰成鲜明对
比。
祭仲、公子吕和颖考叔,既各自性格
鲜明,又对刻画庄公的性格起了烘托和对
比的作用。
写作特点
3.寓褒贬于冷静的叙述之中。
春秋笔法:本文叙述冷静、客观
的,态度藏而不露。
在绝大部分的篇幅中,读者只有仔
细分析、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揣摸
到作者的倾向。
,论语,
学而
作者简介
孔子 (前 551-前 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者简介
在哲学上,他提倡中庸之道;
在政治上,提倡 ? 仁 ? 和 ? 礼 ?
的学说,主张 ? 仁者爱人 ?, ? 克
己复礼 ? 。
在教育上,他首倡私人讲学,
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
作者简介 他整理了, 易,,
,书,,, 诗,,
,礼,,, 乐, 和, 春
秋, 六经,为保存和传
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
巨大贡献。孔子的思想
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
过广泛的积极影响,是
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之
一。
,论语, 是我国先秦
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全书 20篇,以记言为主,
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
录、编辑而成。对我国古
代思想、文化的影
响深远,是后代研究儒家
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
,论语, 简介
论语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
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
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
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
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无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厚矣。?
论语 ·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
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
有子曰:?信近于
义,言可复也。恭近
于礼,远耻辱也。因
不失其亲,亦可宗
也。?
子曰:?君子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论语 ·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
言, 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知人也。
写作特点
1.语言口语化,
包含深刻哲理。
2.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增强表达的
效果。
谏 逐 客 书
李斯(? --前 208年)
重点难点
1.重点: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2.难点:
说服的技巧。
作者简介
李斯(? --前 208年),战
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
南)人。秦代著名政治家。秦
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秦始
皇死,李斯为了谋身保位,曾
被胁参预赵高矫诏谋杀太子的
阴谋,后又为赵高诬陷,被腰
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李斯在帮助秦王统一中国
的事业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李斯本是楚人,因楚王没有作为,六
国也弱,就西去秦国,投吕不韦门下。
他曾上奏秦王应抓住秦孝公以来秦国
国势大盛,诸侯服秦而周室衰微这万世难
逢的大好机会,完成天下统一大业。
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广揽人才,重
用了不少客卿。
作者简介
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
物,他的文章,说理透辟,论事周详,
富有文采。除代表作, 谏逐客书, 之
外,还有一些奏书。
他的文章散见于, 史记, 及, 古
文苑, 中。
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
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
斗争的策略主要是 ? 连横 ?
和 ? 合纵 ? 。
背景导入
背景导入
公元前 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
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
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
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
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
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秦
始皇就在公元前 237年下令逐客。
背景导入
秦始皇就在公元前 237年下令逐客,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
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 谏逐客
书,,劝阻秦王。
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
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
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谏逐客书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
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
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
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
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
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
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
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
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
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
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
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 駿 良 駃騠 不
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
不为采。
谏逐客书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
者 [42],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
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于前 [43];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女不立于侧也 [44]。夫击翁叩缶 [45],
弹筝搏髀 [46],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47],
真秦之声也。, 郑,,, 卫,,, 桑
间,,, 韶虞,,, 武象, 者,异国
之乐也 [48]。
谏逐客书
今弃击翁叩缶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 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
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
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
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
制诸侯之术也。
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
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
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
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
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谏逐客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
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
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
国无危,不可得也。
二、文本结构
1,表明观点 ———— 开门见山 (逐客是错误的 )
2、史实论证
穆公求士 ——— 广纳人才 ——— 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 —— 变法治国 ——— 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 —— 四面扩张 ——— 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 —— 打击豪门 ——— 强化集权
(客有功于秦)
3,类比论证
爱异国物
逐外国人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逐客不利统一大业)
4、归纳论证 ——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国)
艺术特点
1.言之有理,
以事明理。
2.正反并论,
对比鲜明。
3.铺陈排比,
气势磅 礡 。
说服技巧
第一,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臣
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针对秦王欲求统一之心,
反客为主,处处站秦王?跨海内,制
诸侯?大业的角度,说明纳客之利,
逐客之害。
第三,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从
理论上阐明道理时丝丝入扣,层层深
入,列举实例时,铺陈排比,紧扣论
点,论据充分,说明力极强。
说服技巧